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83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83)

1. 腰痛

張令施乃弟,傷寒壞症,兩腰僂廢,臥床徹夜痛叫,百治不效,求診於余。其脈亦平順無患,其痛則比前大減。余曰:病非死症,但恐成廢人矣。此症之可以轉移處,全在痛如刀刺,尚有邪正互爭之象。若全然不痛,則邪正混為一家,相安於無事矣。今痛覺大減,實有可慮,宜速治之。

諦思良久,謂熱邪深入兩腰,血脈久閉,不能復出,止有攻散一法。而邪入既久,正氣全虛,攻之必不應。乃以桃仁承氣湯,多加肉桂、附子二大劑與服,服後即能強起,再仿前意為丸,服至旬余全安。此非昔人之已試,乃一時之權宜,附子與大黃同用,而合桃仁、肉桂以散腰間之血結也。

(《寓意草》)

立效散,治腰痛。

延胡索,當歸,官桂

上等分,酒調細末二錢服。(別本《中藏》)葛丞相傳,名舒筋散,治血脈凝滯,筋脈拘攣,肢節疼痛,行步艱難,此藥活血化氣第一品藥也。(《是齋》)《婦人良方》名如神湯。

趁痛散,治寒濕相搏,攻注腰腳疼痛,行步少力,筋脈拘急。

沒藥(一兩細研),杜仲(一兩半炒斷絲),延胡索(一兩),當歸(一兩洗焙),肉桂(去粗皮一兩),萆薢(一兩)

上件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,空心。(《楊氏》)

當歸丸,第四證方(說見上)。

當歸(去頭尾切洗焙乾三兩),水蛭(三十個細銼石灰炒煙起為度),桃仁(去皮尖研三兩個)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用溫酒吞下。未知,加至三十丸,食前服。(《方氏》)

一友腰痛不可轉側,六脈散大,重取之則弦小而長,服補腎藥半年不效,有欲改濕熱治者,予以為惡血。病者曰:內有惡血,可以下否?予曰:脈細未可驅逐,且用歸耆益母湯補之,然後用桃仁酒服之可也。服益母湯十劑而痛漸減,飲食亦進,遂與桃仁酒飲,一月而安。(《醫約》)

歸耆益母湯。

當歸(二錢),黃耆(生三錢),益母草(洗一錢),蘇木(八分),香附(五分)

上水二鍾,煎一鍾,不時服。(同上)

利氣諸方,小七香丸,治鬱怒憂思,或因閃肭攧撲,一切氣滯腰痛,方載《和劑局方》中(按:用甘松、甘草、香附子、丁香皮、莪朮、砂仁、益智仁)。上一帖作二帖,橘仁一錢,鹽少許,水一盞,煎至七分,放溫送下,空心服。(《濟生》)

《蘇沈》沉麝丸,治血瀝腰痛,用續斷、牛膝、桃仁炒,煎湯磨下。(《直指)

疏里諸方,《斗門方》治腰痛,用大黃半兩,更入生薑半兩,同切如小豆大,於鐺內炒令黃色,投水兩碗,至五更初頓服,天明取下腰間惡血物,用盆器盛,如雞肝樣,即痛止。(《本草》)(又《圖經》引崔元亮《海上方》,治腰腳冷風氣,以大黃酥炒為末,以水入生薑兩片如錢,煎十餘沸去姜,取大黃末兩錢,以薑湯調之,空腹頓服,當下冷濃及惡物等,痛即瘥止。)《三因》名熟大黃湯,治墜墮閃肭,腰痛不能屈伸。

白話文:

張先生的弟弟,得了傷寒重症,導致兩邊腰部彎曲無力,癱臥在床整夜疼痛哀號,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,所以來找我診治。他的脈象平和順暢,沒有其他問題,只是疼痛比之前減輕了許多。我說:這個病雖然不是絕症,但恐怕會變成殘廢。這個病之所以能夠好轉,全在於疼痛像刀刺一樣,這表示體內的邪氣和正氣還在互相抗爭。如果完全不痛了,就表示邪氣和正氣混為一談,相安無事了。現在疼痛感覺大大減輕,實在讓人擔憂,應該趕快治療。

我仔細思考了很久,認為是熱邪深入兩邊腰部,導致血脈長期閉塞,無法疏通,只能用攻散的方法。但是邪氣已經深入很久,正氣也變得虛弱,用攻散的方法恐怕不會有效。於是我用了桃仁承氣湯,再加大量肉桂、附子兩味藥給他服用,服藥後他就能夠勉強起身了,然後再依照之前的思路做成藥丸,服用到十多天就完全康復了。這不是前人試過的藥方,而是我當時權宜的辦法,把附子和大黃一起使用,再配合桃仁、肉桂來散開腰部的血瘀。

(《寓意草》)

立效散,治療腰痛。

延胡索、當歸、官桂,將以上藥材等分,磨成細末,用酒調服二錢。(另一版本《中藏》)葛丞相傳下的,名叫舒筋散,治療血脈凝滯、筋脈拘攣、肢體關節疼痛、行走困難,這藥是活血化氣的第一名藥。(《是齋》)《婦人良方》中稱之為如神湯。

趁痛散,治療寒濕相互侵襲,導致腰腿疼痛,行走無力,筋脈拘急。

沒藥(一兩,磨成細粉)、杜仲(一兩半,炒至斷絲)、延胡索(一兩)、當歸(一兩,洗淨烘乾)、肉桂(去粗皮,一兩)、萆薢(一兩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服,空腹時服用。(《楊氏》)

當歸丸,是第四種證型的藥方(說明見上文)。

當歸(去除頭尾,切片洗淨烘乾,三兩)、水蛭(三十個,細切後用石灰炒至冒煙)、桃仁(去皮尖,研磨,二三兩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十丸,用溫酒吞服。如果效果不明顯,可以加到三十丸,飯前服用。(《方氏》)

一位朋友腰痛得無法轉身,把脈發現六脈散大,重新把脈發現脈象細小而長,服用補腎藥半年都沒有效果,有人想改用治療濕熱的方法,我認為是瘀血導致的。病人問:如果體內有瘀血,可以排出來嗎?我說:脈象細小,不適合用攻下的方法,先用歸耆益母湯來補益身體,然後再用桃仁酒來調理。服用益母湯十劑後,疼痛漸漸減輕,食慾也增加了,於是給他服用桃仁酒,一個月後就康復了。(《醫約》)

歸耆益母湯。

當歸(二錢)、黃耆(生的,三錢)、益母草(洗淨,一錢)、蘇木(八分)、香附(五分)。以上藥材用水兩碗煎成一碗,不時服用。(同上)

理氣類藥方,小七香丸,治療因生氣、憂愁、思慮過度,或是因為閃挫跌倒等原因引起的氣滯腰痛,藥方記載在《和劑局方》中(包含甘松、甘草、香附子、丁香皮、莪朮、砂仁、益智仁)。將上一帖藥分成兩帖,再加入橘仁一錢、少量鹽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放溫後空腹服用。(《濟生》)

《蘇沈》沉麝丸,治療血瀝腰痛,用續斷、牛膝、炒過的桃仁,煎湯磨粉後服用。(《直指》)

疏理類藥方,《斗門方》治療腰痛,用大黃半兩,再加入生薑半兩,切成像小豆那麼大,在鍋內炒至黃色,倒入兩碗水,在五更初時一次性服用,天亮時就會排出腰部的惡血,用盆子裝,看起來像雞肝一樣,疼痛就會停止。(《本草》)(另,《圖經》引崔元亮《海上方》,治療腰腿寒冷之氣,用酥油炒過的大黃磨成粉,加水和生薑兩片(像銅錢大小)煎十餘沸,去除生薑,取大黃粉末二錢,用薑湯調服,空腹時一次性服用,會排出冷濁的污穢物,疼痛就會停止。)《三因》稱之為熟大黃湯,治療跌打損傷、扭傷,導致腰痛不能彎曲伸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