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82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82)

1. 腰痛

獨活(三兩),寄生(《古今錄驗》用續斷),杜仲,牛膝,細辛,秦艽,茯苓,桂心,防風,芎藭,人參,甘草,當歸,芍藥,乾地黃(各二兩)

上十五味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三服,溫身勿冷也。喜虛下利者,除乾地黃。服湯取蒴藋葉火燎厚安席上,及熱眠上,冷復燎之,冬月取根、春取莖熬,臥之佳,其餘薄熨,不及蒴藋蒸也。諸處風濕,亦用此法。(《肘後》有附子一枚大者,無寄生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。)(《千金》)

治冷滯風氣攻刺,腰體疼痛,獨活散方。

獨活(一兩),附子(一兩),牛膝(二兩),芎藭(三分),桂心(三分),赤芍藥(三分),當歸(三分),桃仁(半兩)
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五積散,治感寒濕,與脾胃氣蔽腰痛,最效。(《三因》)《易簡》寒濕腰疼,每服加桃仁七枚,去皮尖煎。

調肝散,治鬱怒傷肝,發為腰痛。

半夏(制三分),辣桂,宣木瓜,當歸,川芎,牛膝,好細辛(各二分),石菖蒲,酸棗仁(蕩去皮微炒),甘草(炙各一分)

上銼細,每三錢,姜五片,棗二枚,煎服。(《直指》)

清燥滲濕諸方,七味蒼柏散,治濕熱腰痛,動止滯重,不能轉側。

蒼朮,黃柏,杜仲,故紙,川芎,當歸,白朮(各一兩)

水煎服。(《入門》)

補腎湯(西園公制),治一切腰痛。

破故紙(酒炒),小茴(鹽酒炒),玄胡索,牛膝(去蘆酒洗),當歸,杜仲(酒炒),黃柏(酒炒),知母(酒炒)

上銼一劑,生薑煎服。(《醫鑑》)敷氏《醫學集要》名濟腰湯。《濟世全書》加味如神散,於本方加肉桂,氣惱加木香,瘀血作痛加桃仁、紅花。

余嘗治一董翁者,年逾六旬,資稟素壯,因好飲火酒,以致濕熱聚於太陽,忽病腰痛不可忍,至求自盡,其甚可知。余為診之,則六脈洪滑之甚,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脹急,遂以大分清飲(用茯、澤、豬、通、梔、車、枳殼),倍加黃柏、龍膽草,一劑而小便頓通,小水通而腰痛如失。

(《景岳》)(按:《頤生微論》載:方魯儒腰膝異痛不可忍,陽盛格陰,用黃柏、龍膽、芩、連、梔子,加姜,乘熱頓飲,三劑而痛若失,用人參固本丸,一月而痊。正與景岳意同。)

甘豆湯,治內蓄風熱,入腎腰痛,大小便不通(方見《積熱》門),加續斷、天麻,間服敗毒散。(《直指》)

行血諸方,戊寅芝山寺施醫。一人患腰痛,經年不愈,服補腎諸藥,其痛漸劇,漸至飲食減少,骨瘦如柴。諸醫謂不治之症,求余診視。見其脈弦長而大,按之有力,小腹堅硬悶痛。當時以桃仁承氣湯與服,大便遂通,黑糞半桶,其痛立止。繼用桃仁酒服,半月全痊。凡有積熱於腸胃之間,鬱伏不得通達,亦能發痛。今與通藥,非治腎虛腰痛,乃治積熱腰痛也。(《醫約》)

白話文:

腰痛

第一方:

使用獨活、桑寄生(有些古書用續斷代替)、杜仲、牛膝、細辛、秦艽、茯苓、桂心、防風、川芎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乾地黃,每種藥材各二兩。

將以上十五味藥材切碎,放入一斗水中煮沸,取三升藥汁。分成三次服用,服用後要注意保暖,不要著涼。如果容易腹瀉的人,可以去除乾地黃。服藥後,取蒴藋葉子用火烤熱後鋪在席子上,然後躺在上面睡覺,冷了就再次烤熱。冬天可以用蒴藋的根,春天可以用它的莖來熬煮後躺在上面,效果更好。其他方法可以用藥物薄敷或熨燙,效果不如用蒴藋蒸過後的效果好。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其他部位的風濕疼痛。(有些古書記載此方會加入一枚大附子,但沒有桑寄生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。)

第二方:

治療因寒氣停滯、風邪侵襲引起的腰部和身體疼痛。

使用獨活一兩、附子一兩、牛膝二兩、川芎三分、桂心三分、赤芍藥三分、當歸三分、桃仁半兩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粗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盞水,加入半分的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,在飯前溫服。

第三方:

五積散,治療因感受寒濕,導致脾胃功能受阻引起的腰痛,效果很好。如果是因寒濕引起的腰痛,每次服用時可以加入七枚去皮尖的桃仁一起煎煮。

第四方:

調肝散,治療因情緒鬱悶、憤怒傷肝而引起的腰痛。

使用半夏(製過的)三分、肉桂、宣木瓜、當歸、川芎、牛膝、細辛(好的)各二分、石菖蒲、酸棗仁(去除外皮微微炒過)、甘草(炙過)各一分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五片、紅棗兩枚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
第五方:

清燥滲濕藥方中的七味蒼柏散,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腰痛,活動時感到滯重,難以轉身。

使用蒼朮、黃柏、杜仲、補骨脂、川芎、當歸、白朮,每種各一兩。
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第六方:

補腎湯(西園公製),治療各種腰痛。

使用補骨脂(用酒炒過)、小茴香(用鹽酒炒過)、玄胡索、牛膝(去除根部用酒洗過)、當歸、杜仲(用酒炒過)、黃柏(用酒炒過)、知母(用酒炒過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取一劑,加入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此方在其他醫書中又名濟腰湯,也有書記載在此方基礎上,根據不同情況加味,例如:加入肉桂,情緒不好加木香,有瘀血疼痛加桃仁、紅花。

案例:

曾經治療一位董姓老翁,六十多歲,身體原本很強壯,因為喜歡喝烈酒,導致濕熱積聚在太陽經,突然腰痛難忍,甚至想自殺。我診斷後,發現他的脈象洪滑有力,並且小便不通,膀胱脹滿。於是給他開了大分清飲(包含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木通、梔子、車前子、枳殼),並加倍使用黃柏、龍膽草。服藥一劑後,小便馬上通暢,小便通了,腰痛也隨之消失。

(另一種情況,有人腰膝疼痛難忍,診斷是陽盛陰虛,用黃柏、龍膽、黃芩、黃連、梔子,加生薑,趁熱頓服,三劑後疼痛消失。然後用人參固本丸調養,一個月後痊癒。)

第七方:

甘豆湯,治療體內積蓄風熱,進入腎臟導致腰痛,並且大小便不通。(此方在其他醫書有記載)。可以加入續斷、天麻,同時間隔服用敗毒散。

第八方:

一位病人患有腰痛,多年不癒,服用補腎藥後,疼痛反而加劇,逐漸發展到飲食減少、身體消瘦。其他醫生認為無法治癒,請我診斷。我發現他的脈象弦長而有力,按壓時感覺到力量,並且小腹堅硬疼痛。當時我使用桃仁承氣湯給他服用,大便通暢後,排出半桶黑糞,腰痛立刻停止。接著又服用桃仁酒,半個月就完全康復。凡是有積熱在腸胃之間,鬱積不通,也可能引起腰痛。現在使用通便藥物,並不是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,而是治療積熱引起的腰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