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79)
身體類 (79)
1. 腰痛
若腎虛腰痛,轉側不能,嗜臥瘦弱者,大建中湯,加川椒十粒,吞下腰腎丸(方闕)及生料鹿茸丸(出《濟生》,系補腎大方)之類。(《要訣》)
大抵諸腰痛皆起腎虛,既挾邪氣,則須除其邪。如無外邪積滯而自痛,則惟補腎而已。腰肢痿弱,身體疲倦,腳膝痠軟,脈或洪或細而皆無力,痛亦悠悠隱隱而不甚,是其候也。亦分寒熱二證:脈細而無力,怯怯短氣,小便清利,是謂陽虛;其脈洪而無力,小便黃赤,虛火時炎,是謂陰虛。(《準繩》)
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,但察其既無表邪,又無濕熱,而或以年衰,或以勞苦,或以酒色斫喪,或七情憂鬱所致者,則悉屬真陰虛證。凡虛證之候,形色必清白,而或見黧黑,脈息必和緩,而或見細微,或以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,或以疲倦無力而勞動益甚。(《景岳》)
老年精力自衰,背駝腰曲,疲軟無力,行動艱難,其脈澀而微弱,以精血之屬慎補可也。又有久病之體,或病後虛人,及房勞多欲者,腰膝無力,悠悠隱隱,疲軟而痛,嗜臥懶行,步履不勝,兩腰喜暖,六脈澀弱而無神,或空大而搏指者,以溫補之藥主治。(《百問》)
腎著,腎主腰腳,腎經虛則受風冷,內有積水,風水相搏,浸積於腎,腎氣內著,不能宣通,故令腰痛。其病狀,身重腰冷,腹重如帶五千錢,如坐於水,形狀如水,不渴,小便自利,飲食如故,久久變為水病,腎濕故也。(《病源論》)
若濕腰痛,如坐水中。蓋腎屬水,久坐水濕處,或為雨露所著,濕流入腎經,以致腰痛,宜滲濕湯(方見《中濕》)。不效,宜腎著湯。(《要訣》)
如為濕寒濕熱外襲,其痛微緩,轉輸重著,陰寒天氣尤甚,其脈微滑而濡軟,以升陽除濕為主。(《百問》)
風濕,勞傷腎氣,經絡既虛,或因臥濕當風,而風濕乘虛搏於腎,腎經與血氣相擊而腰痛,故云風濕腰痛。(《病源論》)
風寒,若風傷而腰疼者,或左或右,痛無常處,牽引兩足,宜五積散,每服加防風半錢,或加全蠍三個尤好,小續命湯、獨活寄生湯皆可選用。(《要訣》)
若風寒在經,其證必有寒熱,其脈必見緊數,其來必驟,其痛必拘急兼酸而多連脊背,此當辨其陰陽,治從解散。(《景岳》)
如為風寒所感,肢體痠軟,綿綿而痛,腎腰無力,畏寒就熱,其脈弦緊浮,以溫散為先。(《百問》)
䐴腰(閃肭),䐴腰者,猶如反腰,忽轉而倇之。(《肘後》)(按:《醫心》引葛氏方作「概腰者,是反腰,忽動轉而挽之。」)
䐴腰者,謂卒然傷損於腰而致痛也。此由損血搏於背脊所為,久不已,令人氣息乏少,面無顏色,損腎故也。(《病源論》)
䐴腰痛者,僂傴腫重,引季脅痛,因於墜墮,惡血流滯,及房勞疲力,耗竭精氣,致腰疼痛。惟此,從不內外因補瀉施治。(《三因》)
白話文:
腰痛
如果因為腎虛導致腰痛,身體虛弱、側身翻轉困難、喜歡躺臥休息,可以用大建中湯,並加入十粒川椒一起服用,再搭配腰腎丸(藥方已失傳)或生料鹿茸丸(出自《濟生》,是滋補腎的良方)之類的藥丸。
大多數的腰痛都源於腎虛,如果同時有外來的邪氣侵擾,就必須先去除這些邪氣。如果沒有外來邪氣或體內積滯,只是單純的腰痛,那就只需要補腎就行了。如果腰部肢體軟弱無力、身體疲倦、腳膝痠軟,脈象可能呈現洪大或細小但都缺乏力量,疼痛也是隱隱約約,不太劇烈,這就是腎虛的症狀。這種情況還可分為寒證和熱證:脈象細小無力、容易感到虛弱、呼吸短促、小便清澈,屬於陽虛;脈象洪大無力、小便黃赤、時常出現虛火,屬於陰虛。
腰痛的虛證佔了大多數(十之八九),但要仔細觀察,如果沒有表邪,也沒有濕熱,而是因為年老體衰、過度勞累、縱慾過度、或情緒憂鬱等原因引起的腰痛,就都屬於真正的陰虛證。凡是虛證的表現,通常臉色會比較蒼白,或者看起來暗淡發黑,脈搏也會比較和緩,或者變得細小微弱。有時因為站立不住需要躺下休息,或者因為疲倦無力,稍微勞動就會加重不適。
老年人精力自然衰退,會出現駝背、腰彎曲、疲軟無力、行動困難,脈象也呈現澀而微弱,這類情況應該謹慎地滋補精血。另外,長期生病的人、病後體虛的人、以及房事過多的人,也容易出現腰膝無力、隱隱作痛、疲軟無力、喜歡躺著休息、不愛活動、走路困難、腰部喜歡溫暖、脈象澀弱無力,甚至感覺脈象空大而搏動明顯,這種情況需要用溫補的藥物來治療。
腎著病,是因為腎主掌腰和腳,當腎經虛弱時,就容易受到風寒侵襲,體內又累積了水液。風邪、寒邪、水濕相互搏擊,滲入腎臟,使腎氣滯留在體內,無法順暢運行,所以導致腰痛。這種病的症狀是身體沉重、腰部發冷、腹部感覺沉重像帶著五千個銅錢一樣,身體感覺像坐在水中,口不渴、小便正常、飲食也沒什麼變化,但時間久了會轉變為水腫病,這是因為腎臟濕氣太重造成的。
如果是濕邪引起的腰痛,會感覺像坐在水中一樣。因為腎屬水,如果長期坐在潮濕的地方,或被雨水露水打濕,濕氣就會侵入腎經,導致腰痛,這時可以使用滲濕湯治療。如果效果不好,再改用腎著湯。
如果腰痛是因濕寒或濕熱等外邪侵襲導致,疼痛比較緩和,感覺身體沉重,尤其在陰冷天氣會加重,脈象呈現微滑濡軟,治療上應該以升陽除濕為主。
風濕引起的腰痛,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腎氣,導致經絡虛弱。如果又因為睡在潮濕的地方或被風吹到,風濕邪氣就會趁虛侵入腎臟,腎經與氣血相互衝擊而導致腰痛,所以稱為風濕腰痛。
如果是風寒引起的腰痛,疼痛可能會發生在左側或右側,位置不固定,還會牽引到雙腿。可以使用五積散,每次服用時加入半錢的防風,或加入三個全蠍,效果會更好。另外,小續命湯和獨活寄生湯也都可以選用。
如果風寒侵襲經絡,症狀一定會伴隨寒熱,脈象也會呈現緊張或急速,發病也比較突然,疼痛通常是拘緊酸痛,而且大多會連帶到背部。這種情況需要分辨陰陽,治療上應以疏散外邪為主。
如果是由於感受風寒引起的,會感覺肢體痠軟、綿綿作痛、腎腰無力、怕冷喜暖,脈象呈現弦緊而浮,治療上應該以溫散風寒為主。
閃腰,就像是反轉腰部,突然的轉動而扭傷。
閃腰,是指突然腰部受傷而導致疼痛。這是因為受傷導致瘀血積聚在背部脊椎,久不癒合,會使人感到呼吸困難、臉色蒼白,損傷腎臟。
閃腰引起的腰痛,會導致身體彎曲、腫脹沉重,並牽引到脅肋疼痛。這是因為墜落跌倒,導致瘀血積滯,或者過度勞累、房事過度消耗精氣,引起腰部疼痛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該根據不同原因,適當的用補法或瀉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