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78)
身體類 (78)
1. 腰痛
《素問》云: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審如是說,則知腎繫於腰,多因嗜欲過度,勞傷腎經,腎臟既虛,喜怒憂思,風寒濕毒,得以傷之,遂致腰痛。又有墜墮內肭。氣凝血滯,亦致腰痛。(《濟生》)
腰者腎之外候,一身所恃以轉移闔闢者也。蓋諸經皆貫於腎而絡於腰脊,腎氣一虛,凡衝風受濕,傷冷蓄熱,血瀝氣滯,水積墮傷,與夫失志作勞,種種腰疼,迭見而層出矣。衝風者,汗出乘風,風邪風毒之胚胎也。受濕者,踐雨臥濕,重著腫滯之萌柏也。腰間如水為傷冷,發渴便閉為蓄熱。
血瀝則轉側如錐之所刺,氣滯則鬱鬱悶悶而不伸。積水沉重,則小腸不得宣通;墜墮損傷,則瘀血為之凝結。沮銼失志者腎之蠹,疲精勞力者腎之戕。舉是數證,腎家之感受如此,腰安得而不為痛乎。《內經》曰: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審如是則痛在少陰,必究其受病之原而處之為得。
雖然,宗筋聚於陰器,肝者腎之同系也。五臟皆取氣於谷,脾者腎之倉廩也。鬱怒傷肝則諸筋縱弛,憂思傷脾則胃氣不行。二者又能為腰痛之寇,故並及之。(《直指》)
大抵寒濕多而風熱少。(《試效》)
腰痛主濕熱,腎虛,瘀血,挫閃,有痰積。(《丹溪》)
濕熱腰疼者,遇天陰或久坐而發者是也。腎虛者,疼之不已者是也。瘀血者,日輕夜重者是也。(《鉤玄》)
腰者腎之所附,皆屬腎,有寒有濕,有風有虛,皆能作痛。腰痛如鋸刀所刺,大便黑,小便赤黃或黑,由血滯腰間,名瀝血腰痛,桃仁酒調黑神散。若寒腰痛,見熱則減,見寒則增,宜五積散,每服加吳茱萸半錢。(《要訣》)
腰痛證舊有五辨,雖其大約如此,然而猶未悉也。蓋此證有表裡虛實寒熱之異,知斯六者,庶乎盡矣,而治之亦無難也。(《景岳》)
腰痛證,凡悠悠慼慼、屢發不已者,腎之虛也。遇陰雨或久坐而重者,濕也。遇諸寒而痛,或喜暖而惡寒者,寒也。遇諸熱而痛,及喜寒而惡熱者,熱也。鬱怒而痛者,氣之滯也。憂愁思慮而痛者,氣之虛也。勞動即痛者,肝腎之衰也。當辨其所因而治之。(同上)
凡積而漸至者皆不足,暴而痛甚者多有餘。內傷稟賦者皆不足,外感邪實者多有餘。故治者當辨其所因。(同上)
其為痛也,或引於項脊,傍及兩脅,不可俯仰,或腰下如有橫木,如坐水中,多令人面目黧黑,腹脅脹滿。感邪氣者驅散之,凝滯者順其氣而調其血,如此治之,病無不愈。(《集成》)
新痛宜疏外邪,清濕熱。久則補腎,兼理氣血。(《入門》)
腎虛(諸般虛證),有房室勞傷,腎虛腰痛者,是陽氣虛弱,不能運動故也。經言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敗矣。宜腎氣丸、鹿茸、茴香之類,以補陽之不足也。如膏粱之人,久服陽藥,醉以入房,損其真陰,腎氣熱,腎氣熱則腰脊痛而不能舉,久則髓減骨枯,骨枯發為骨痿,宜六味地黃丸、溫腎丸、封髓丹(二方當考)之類,以補陰之不足也。(《試效》)
白話文:
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,代表腎臟已經虛弱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腰是腎臟的住所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就代表腎臟快要衰敗了。」如果真是這樣,就可以知道腎臟和腰部關係密切。腰痛大多是因為過度慾望、過度勞累而損傷腎經。腎臟虛弱時,容易受到情緒波動、風寒濕邪等侵擾,導致腰痛。另外,跌打損傷、氣血凝滯也可能引起腰痛。
腰部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也是全身活動的樞紐。所有經脈都與腎相連,並絡於腰椎脊背。一旦腎氣虛弱,就容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,導致寒氣積聚、熱邪內蘊、氣血不暢、水液停滯,或是跌打損傷,甚至心情不好、過度勞累等,各種原因都會引發腰痛。所謂「風邪侵襲」,是指汗出時吹到風,導致風邪入侵;「受濕」是指踩在雨水或睡在潮濕的地方,導致濕氣積聚;腰部感到冰冷是寒氣入侵,口渴便秘是熱邪內蘊。
氣血不暢時,會感到轉動身體像被針刺一樣,氣滯時會感到悶悶不樂、無法舒展。水液積聚會感到沉重,導致小便不順暢;跌打損傷則會導致瘀血凝結。意志消沉、心情沮喪會損害腎臟,過度疲勞、耗損精力也會傷害腎臟。以上這些原因,都會導致腎臟受到損傷,腰部怎麼可能不痛呢?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腰是腎臟的住所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就代表腎臟快要衰敗了。」若真是如此,就代表疼痛是腎臟陰虛所致,必須仔細探究病因才能有效治療。
雖然如此,人體的筋脈匯聚於生殖器官,而肝臟和腎臟是同一個系統的。五臟都從食物中獲取能量,而脾臟是腎臟的糧倉。情緒過於壓抑會傷害肝臟,導致筋脈鬆弛;過度憂慮會傷害脾臟,導致腸胃功能失調。這兩種情況也會成為腰痛的幫兇,所以也要一起考慮。
一般來說,腰痛多因寒濕引起,風熱的情況較少。
腰痛的主要原因有濕熱、腎虛、瘀血、扭傷、痰積等。
濕熱引起的腰痛,在陰天或久坐後容易發作;腎虛引起的腰痛,會持續疼痛;瘀血引起的腰痛,白天較輕,晚上較重。
腰部是腎臟依附的地方,腰痛的原因都與腎有關,有寒、濕、風、虛等因素,都可能導致腰痛。如果腰痛如刀割般刺痛,大便呈黑色,小便呈紅色或黑色,這是因為血液停留在腰部,稱為瀝血腰痛,可以用桃仁酒調服黑神散來治療。如果是寒性腰痛,遇熱會減輕,遇冷會加重,適合服用五積散,每服加吳茱萸少許。
過去對腰痛有五種辨證方式,但仍不夠全面。腰痛有表裡、虛實、寒熱的差異,了解這六種情況,治療腰痛就比較容易。
腰痛如果時好時壞、反覆發作,通常是腎虛引起的。如果陰雨天或久坐後加重,是濕氣引起的。如果遇冷疼痛,或喜歡溫暖、討厭寒冷,是寒氣引起的。如果遇熱疼痛,或喜歡寒冷、討厭熱,是熱氣引起的。如果因生氣而疼痛,是氣滯引起的。如果因憂愁思慮而疼痛,是氣虛引起的。如果勞動後疼痛,是肝腎衰弱引起的。要仔細辨別病因才能對症治療。
凡是逐漸積累而成的疾病,多是虛證;突然發生且疼痛劇烈的,多是實證。因先天體質不足引起的,多是虛證;因外感邪氣引起的,多是實證。因此,治療時應仔細辨別病因。
腰痛可能牽引至頸背,或波及兩脅,使人無法彎腰或後仰,也可能感覺腰部像橫木一樣僵硬,像坐在水中,常常使人面色晦暗,腹部脹滿。如果是受邪氣侵襲,要驅散邪氣;如果是氣血凝滯,要疏通氣血。這樣治療,疾病沒有治不好的。
新發的腰痛,適合疏散外邪、清除濕熱;久病則適合補腎,並調理氣血。
腎虛(各種虛證)包括房事勞損引起的腎虛腰痛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、無法運作。正如經典所說:「腰是腎臟的住所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就代表腎臟快要衰敗了。」可以使用腎氣丸、鹿茸、茴香等藥物來補充陽氣不足。如果飲食過於肥膩的人,長期服用補陽藥物,又喝醉後行房事,會耗損真陰,導致腎氣發熱,腰椎脊背疼痛難以舉動。久而久之,會出現髓液減少、骨骼枯槁,導致骨痿。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、溫腎丸、封髓丹等藥物來補充陰氣不足。(後兩種藥方需進一步考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