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76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76)

1. 脅痛

熙寧中,予病項筋痛,諸醫咸以為風,治之數月不瘥,乃流入背膂,久之又注右脅,攣痛甚苦。憶琪語,方向已編入《靈苑》,取讀之,有此一驗,乃合服之,一投而瘥。後嘗再發,又一投而瘥。(《蘇沉》)(按:《醫史·抱一翁傳》有一男子病脅病,投神保丸,下黑溲痛止,治驗。

當參。)《楊氏》麝香丸,於本方加麝香(詳見《寒疝》)。

紅丸子,兩脅引乳作痛,沉香湯下。(《易簡》)(方見《積聚》中。)

京卿胡慕東(名欣),少腹作痛,連於兩脅,服疏肝之劑,一月以來,日甚一日。余診之,左關尺俱沉遲,治以理中湯加吳茱萸,一劑知,十劑起矣。(《必讀》)

建脾散,治脾痞脅痛。(《示兒仙方》)(即建中湯加縮砂。按:《仙方》更並進莞花莪朮丸,其方用莞花、半夏、南星、莪朮,共醋入苦竹油內煨用,載在《觀聚方》中。)

滋補諸方,補肝散(滑氏),治肝腎二經氣血虧損,脅脹作痛,或脅脹頭眩,寒熱發熱,或身痛經不調。

山茱萸肉,當歸,五味子(炒杵),山藥,黃耆(炒),川芎,木瓜(各半兩),熟地黃(自制),白朮(炒各一錢),獨活,酸棗仁(炒各四錢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(《準繩》)肝體陰而用陽,此以甘酸補肝體,以辛味補肝用。加獨活者,假風藥以張其氣也。(《金匱翼》)

補肝湯(滑氏),肝氣不足,兩脅下滿,筋急,不得太息,四肢厥冷,發搶心腹痛,目不明瞭,爪甲枯,口面青,宜。

山茱萸,甘草,桂心(各半兩),桃仁,細辛,柏子仁,茯苓,防風(各三兩),大棗(二十四枚)

上㕮咀,以水九升,煮五升,去渣分三服。(《準繩》)

一人脅疼,每日至晚發熱,乃陰虛也。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加龍膽、青皮、甘葛。陰虛甚,加黃柏、知母。(《丹溪》)

一男子房勞兼怒,風府脹悶,兩脅脹痛。薛作色欲損腎,怒氣傷肝,用六味地黃丸料,加柴胡、當歸,一劑而愈。(《類按》)

白話文:

脅痛

在熙寧年間,我曾患有頸部肌肉疼痛的疾病,許多醫生都認為是風邪引起的,治療了幾個月都沒有好轉。後來疼痛蔓延到背部,時間久了又跑到右邊的脅肋部位,變成劇烈的抽痛,非常痛苦。我回想起之前看過琪的書,裡面的內容已經被編入《靈苑》中,於是取出來讀,發現裡面有提到一個對應的驗方,就按照書上記載的服用,結果吃了一次就好了。後來又發作過一次,再吃一次也好了。(出自《蘇沉》)(註:《醫史·抱一翁傳》中記載一位男子患有脅肋疼痛的疾病,服用神保丸後,排出黑色尿液,疼痛就停止了,這個也算是治癒的案例,可以參考。)《楊氏》麝香丸,是在原本的藥方中加入了麝香(詳細內容可參考《寒疝》)。

紅丸子,可以用於治療兩脅連帶乳房疼痛的症狀,需搭配沉香湯服用。(出自《易簡》)(這個藥方在《積聚》中可以找到。)

京官胡慕東(名欣),他的少腹疼痛,連帶到兩脅,服用疏肝理氣的藥物一個月以來,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。我替他診斷,發現左邊的脈象沉而遲緩,於是使用理中湯加上吳茱萸來治療,吃了一次就感覺有效,吃了十次病就好了。(出自《必讀》)

建脾散,可以用來治療脾虛造成的脅肋疼痛。(出自《示兒仙方》)(其實就是建中湯加上縮砂。註:《仙方》中還提到可以搭配莞花莪朮丸,這個藥方的組成是莞花、半夏、南星、莪朮,將這些藥用醋浸泡後,再用苦竹油煨製,這個藥方記載在《觀聚方》中。)

滋補類藥方,補肝散(滑氏),可以用於治療肝腎兩經氣血虧損引起的脅肋脹痛,或是脅肋脹痛伴隨頭暈,發冷發熱,或是身體疼痛,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山茱萸肉、當歸、五味子(炒過搗碎)、山藥、黃耆(炒過)、川芎、木瓜(各半兩),熟地黃(自製)、白朮(炒過,各一錢),獨活、酸棗仁(炒過,各四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(出自《準繩》)肝臟屬陰而功能屬陽,這個藥方用甘味和酸味來滋養肝臟的陰,用辛味來增強肝臟的陽。加入獨活,是藉由風藥來擴張肝氣。(出自《金匱翼》)

補肝湯(滑氏),可以用於治療肝氣不足,導致兩脅下脹滿,筋脈緊繃,無法順暢嘆氣,四肢冰冷,突然發生心腹疼痛,視力模糊,指甲枯槁,口唇臉色發青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山茱萸、甘草、桂心(各半兩),桃仁、細辛、柏子仁、茯苓、防風(各三兩),大棗(二十四枚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九升煎煮至五升,去渣後分三次服用。(出自《準繩》)

有一個人脅肋疼痛,每天晚上都會發熱,這是陰虛的表現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搭配四物湯,再加入龍膽、青皮、葛根。如果陰虛嚴重,可以再加入黃柏、知母。(出自《丹溪》)

一位男子因為過度性生活又容易發怒,導致風府穴脹悶,兩脅脹痛。薛認為這是慾望損傷腎臟,怒氣損傷肝臟,所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的藥材,加入柴胡、當歸,服用一次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類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