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71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71)

1. 脅痛

(《司命》)

死血者,日輕夜重,或午後熱,脈短澀或芤,桃仁承氣湯加鱉甲、青皮、柴胡、芎、歸之屬。(按:《頤生微論》有左脅痛用桃仁承氣湯加乾漆治驗,當參。)若跌撲脅痛者,亦是死血,宜復元活血湯、破血散瘀湯(此東垣方,用羌、防、桂、翹、歸、柴、蛭、麝、蘇木)。怒氣者,脈弦實有力,大劑香附合芎、歸之屬。

痰飲停伏者,脈沉弦滑,導痰湯加白芥子。房勞過多,腎虛羸怯之人,胸膈之間多有隱隱微痛,此腎虛不能約氣,氣虛不能生血之故。氣與血猶水也,盛則流暢,少則壅滯。故氣血不虛則不滯,既虛則鮮有不滯者,所以作痛,宜用破故紙之類補腎,芎、歸之類和血。若作尋常脅痛治,即殆矣。

(《準繩》)

兩脅走注,痛而有聲者,痰飲也。左脅下有塊作痛不移者,死血也。右脅下有塊作痛飽悶者,食積也。咳嗽氣急發熱者,痰結痛也,久而不治,則成肺癰。勞傷身熱脅痛者,脈必虛也(《訂補指掌》)

胠脅肋痛,肝經病也。蓋肝與膽二經之脈布脅肋,肝火盛,木氣實,故流於胠脅肋間而作痛。凡人肩下曰膊,膊下曰臑,臑對腋,腋下為胠,胠下為脅,脅後為肋,肋下為季肋,俗名肋稍,季肋之下為腰,部分如此。今胠脅肋痛,固由於肝經之實,而所謂肝邪者,不越氣、血、食、痰、風寒五端。

試先言五者之由,再詳症之所屬。一曰氣鬱,由大怒氣逆,或謀慮不決,皆令肝火動甚,以致胠脅肋痛。(宜枳殼煮散、枳殼散、桂枝湯、小龍薈丸。)一曰死血,由惡血停留於肝,居於脅下,以致胠脅肋痛,按之則痛益甚。(宜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加桃仁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,或桃仁承氣湯、復元活血湯。

)一曰痰飲,由痰飲流注於厥陰之經,以致胠脅肋痛,痛則咳嗽氣急。(宜控涎丹云云。)一曰食積,由食停脅下,有一條扛起,以致胠脅肋痛。(宜神保丸,以枳實湯吞下。又當歸龍薈丸。)一曰風寒,由外感風寒之邪,留著脅下,以致胠脅肋痛。(宜芎葛湯、小柴胡湯加枳殼、桔梗。

)此五者皆足致痛,而惟怒氣、瘀血居多也。至胠脅肋地分,本近一處,故其為痛,亦不必細分何部,只以脅痛概之。(《尊生書》)

肝血不足,悠悠痛不止者,四物湯加柴胡梢。若脅下一點痛不止,此因酒色太過所致,名干脅痛,難治。(《指掌》)

瘀血作痛者,痛而不膨,按之亦痛,不按亦痛,其痛無時而息也。怒氣作痛者,痛而且膨,得噯則緩,已而復痛,其痛有時而息也。此非血與氣之辨乎。(《玉案》)

肝虛者,肝經虛也,陰虛則脈絀急。肝之脈貫膈布脅肋,陰虛血燥,則經脈失養而痛。其症脅下筋急,不得太息,目昏不明,爪枯色青,遇勞即甚,或忍飢即發者是也。(《金匱翼》)

白話文:

脅痛

(《司命》)

如果是死血造成的脅痛,通常是白天較輕,夜晚加重,或者在午後發熱,脈象呈現短、澀或空虛。治療上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,並加入鱉甲、青皮、柴胡、川芎、當歸等藥材。(《頤生微論》有提到,左脅痛可以用桃仁承氣湯加乾漆來治療,可以參考。)如果是跌打損傷引起的脅痛,也屬於死血瘀滯,可以使用復元活血湯、破血散瘀湯(這是李東垣的方子,使用羌活、防風、桂枝、連翹、當歸、柴胡、水蛭、麝香、蘇木)。如果是因為發怒引起的脅痛,脈象會呈現弦實有力,治療上可以使用大量香附,再搭配川芎、當歸等藥材。

如果是痰飲停留在體內引起的脅痛,脈象會呈現沉、弦、滑,治療上可以使用導痰湯,並加入白芥子。如果是因為性生活過度,導致腎虛體弱的人,胸膈之間常常會有隱隱作痛,這是因為腎虛不能約束氣,氣虛不能產生血。氣與血就像水一樣,充盛時就流通順暢,缺少時就會壅塞不通。所以,氣血不虛就不會阻滯,一旦虛弱就很少不阻滯的,因此會產生疼痛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補骨脂之類的藥材來補腎,用川芎、當歸之類的藥材來調和血氣。如果當作普通的脅痛來治療,就會很危險。

(《準繩》)

兩脅部位到處遊走,疼痛時有聲音的,是痰飲引起的。左脅下方有硬塊,疼痛固定不移動的,是死血引起的。右脅下方有硬塊,疼痛且飽脹悶悶的,是食物積滯引起的。如果咳嗽、氣喘、發熱,是痰結引起的疼痛,久不治療可能會變成肺癰。因為勞累而身體發熱,同時伴隨脅痛的,脈象一定是虛弱的。(《訂補指掌》)

脅部、肋骨部位的疼痛,是肝經的病變。因為肝經和膽經的脈絡分布在脅肋部位,如果肝火旺盛,肝氣實,就會流竄到脅肋部位引起疼痛。一般來說,肩膀下面叫做膊,膊下面叫做臑,臑對應腋下,腋下叫做胠,胠下叫做脅,脅後叫做肋,肋下叫做季肋,俗稱肋梢,季肋下是腰,各個部位是這樣區分的。現在說的胠、脅、肋疼痛,確實是由於肝經實證引起的,而所謂的肝邪,不外乎是氣、血、食、痰、風寒這五個方面的原因。

先來說說這五個方面的原因,然後再詳細分析病症屬於哪一種。第一種是氣鬱,因為大怒、氣逆,或者思慮太多、猶豫不決,都會導致肝火旺盛,進而引起胠脅肋痛。(可以使用枳殼煮散、枳殼散、桂枝湯、小龍薈丸)。第二種是死血,因為惡血停留在肝臟,位於脅下,引起胠脅肋痛,按壓會更痛。(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加上桃仁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,或者使用桃仁承氣湯、復元活血湯)。第三種是痰飲,因為痰飲流注到厥陰經,導致胠脅肋痛,疼痛時會咳嗽、氣喘。(可以使用控涎丹等藥物)。第四種是食積,因為食物停留在脅下,形成一條硬塊,導致胠脅肋痛。(可以使用神保丸,用枳實湯送服,或者使用當歸龍薈丸)。第五種是風寒,因為感受風寒邪氣,停留在脅下,導致胠脅肋痛。(可以使用芎葛湯、小柴胡湯加枳殼、桔梗)。

這五種原因都可能導致疼痛,其中怒氣和瘀血比較常見。至於胠、脅、肋這些部位,實際上位置相近,所以疼痛不必仔細區分是哪個部位,只要統稱脅痛就可以了。(《尊生書》)

如果肝血不足,疼痛持續不斷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柴胡梢。如果脅下某一點疼痛持續不止,這是因為飲酒和性生活過度導致的,叫做“干脅痛”,比較難治療。(《指掌》)

瘀血引起的疼痛,疼痛不脹,按壓會痛,不按壓也痛,疼痛沒有停止的時候。怒氣引起的疼痛,疼痛而且脹,打嗝會稍微緩解,但之後又會疼痛,疼痛有時會停止。這不就是區分血和氣的差別嗎?(《玉案》)

肝虛,是指肝經虛弱,陰虛則脈象呈現絀急。肝經的脈絡貫穿橫膈膜,分布在脅肋部位,陰虛血燥,就會導致經脈失去滋養而產生疼痛。症狀表現為脅下筋脈拘急,不能夠深呼吸,眼睛昏花不明,指甲枯槁發青,勞累就會加重,或者飢餓時會發作。(《金匱翼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