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60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60)

1. 腹痛

且知飲食下行之道,乃必由小腹下右角間而後出於廣腸也。此自古無人言及者,故並筆之,用以廣人之聞見。(《景岳》)

寒痛變下利,寒中久痛不瘥,冷入於大腸,則變下痢。所以然者,腸鳴氣虛故也。腸虛則泄,故變下痢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死證,臍下忽大痛,人中黑色者,多死。(《丹溪》)

腹痛發喘,兼脈滑死。(《捷法》)

別病,腸痛亦多端。若疼甚者,乃腸癰。(《資生》)

腹痛所因,以上論之詳矣。但有因別病而致痛者,不可不明。且如疝致腹痛,必是睪丸腫疼,牽引而痛,或邊有一條,沖腹而痛。霍亂腹痛,必嘔吐而作,甚有不嘔吐四肢厥冷痛極者,又名攪腸沙,急用鹽湯探吐,或委中穴並十指出血。酒積腹痛,必因傷酒痛,則泄去其積,疼自止也。

內生腸癰,身甲錯,腹皮急,按之濡,如腫狀,腹常痛,或繞臍生瘡,急宜下之。凡此數證所致腹痛,要審辨隨其所因而治,不可苟且而誤人也。(《統旨》)

治法諸說,宿患心腹痛者,有積塊氣塊,癥癖日久,發歇不常者,不可取轉,宜漸次消磨,可與感應丸、溫白丸、挨積丸、蓬煎丸、小理中丸,少吃數丸,常服漸漸消磨。更與和脾散、嘉禾散、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、思食丸、建脾湯、建中散、平胃散之類,助其脾胃,久而能去其根。(《和劑·指南》)(按:所舉諸方,俱出《局方》中,宜就而考。)

寒證體虛者,五積散,生薑三片煨,蔥白二根,木瓜二片,鹽炒茱萸七粒同煎。熱證,四順清涼飲,治腹痛,大便秘,小便赤,喜飲冷,以手按之轉甚,不可近,病者或兩手熱,痛處亦熱,或用大柴胡湯。(《得效》)

凡心腹痛者,必用溫散,此是鬱結不行,陽氣不運,故痛。在上者多屬食,食能作痛,宜溫散之,如乾薑、炒蒼朮、川芎、白芷、香附、薑汁之類,不可用峻利藥攻下之。蓋食得寒則凝,熱則化,更兼行氣快氣藥助之,無不可者(按:景岳有說,見小腹痛下,宜參)。如腹中常覺有熱,而暴痛暴止者,此為積熱,宜調胃承氣湯之類下之。(《丹溪》)

凡心腹諸痛,宜辨其內之脹與不脹,便之閉與不閉,脈之有力與無力,口中熱、口中和,痛之久暫,以辨寒熱邪正虛實。如痛而脹且閉者,厚朴三物湯攻裡;兼發熱者,厚朴七物湯兼表裡治之。腹痛連脅痛,脈弦緊,惡寒甚,大便秘者,大黃附子湯主之。若但脹而便不秘者,是實中之虛,宜厚朴半夏人參生薑甘草湯。

腹痛甚而不可觸近,嘔吐者,大建中湯主之。雷鳴切痛,嘔吐者,附子粳米湯主之。腹痛下利而厥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腹痛吐瀉者,理中湯主之。若繞臍疼痛名寒疝,腹中㽲痛者,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皆起死回生之法。(《妙用》)

白話文:

腹痛

要知道食物消化後排出的途徑,一定是由小腹右下方的角落,經過一段腸道後,才從大腸排出。這點從古至今都沒人提到,所以特別寫下來,讓大家多了解一點。

如果是寒氣引起的腹痛,可能會變成腹瀉,寒氣長時間停留在體內,冷氣進入大腸,就會導致腹瀉。這是因為腸鳴、氣虛的緣故。腸道虛弱就會腹瀉,所以變成下痢。

如果肚臍下方突然劇烈疼痛,而且人中發黑,通常是危險的徵兆。

腹痛又伴隨喘氣,加上脈象滑數,也是危險的徵兆。

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種。如果疼痛劇烈,可能是腸癰(腸道膿瘍)。

上面已經詳細討論過腹痛的各種原因。但有些腹痛是其他疾病引起的,必須要了解清楚。例如疝氣引起的腹痛,通常會伴隨睪丸腫痛,疼痛會牽引到腹部,或者在腹部邊緣有一條線狀的疼痛,一直往腹部延伸。霍亂引起的腹痛,通常會伴隨嘔吐,嚴重的甚至不嘔吐,但會四肢冰冷、疼痛難忍,這種狀況又稱為「攪腸沙」,應該立即用鹽湯催吐,或者在委中穴和十指尖放血。酒積引起的腹痛,一定是因喝酒過量而引起,只要把積滯排出,疼痛就會停止。

腸道內生長的腸癰,會使皮膚粗糙如魚鱗,腹部皮膚繃緊,按下去軟軟的,像腫脹一樣,腹部經常疼痛,或者肚臍周圍長瘡,必須趕快使用瀉藥將積滯排出。以上這些情況引起的腹痛,都要仔細分辨,根據病因治療,不能隨便亂治。

長期有心腹痛的患者,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積塊或氣塊,這些癥瘕積聚已久,發作不規律,不能用峻猛的藥物攻破,應該慢慢地消磨。可以服用感應丸、溫白丸、挨積丸、蓬煎丸、小理中丸等藥丸,每次少量服用,長期下來慢慢消磨積塊。同時配合和脾散、嘉禾散、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、思食丸、建脾湯、建中散、平胃散等藥方,幫助脾胃消化吸收,時間久了就能去除病根。(以上提到的藥方,都出自《局方》,建議查閱參考。)

如果是寒證體質虛弱的腹痛,可以服用五積散,加上三片煨過的生薑、兩段蔥白、兩片木瓜,和鹽炒過的茱萸七粒一起煎煮。如果是熱證的腹痛,可以服用四順清涼飲,這種腹痛通常伴隨大便乾燥、小便赤紅、喜歡喝冷飲,用手按壓腹部疼痛會加劇,甚至不敢碰觸,患者的手可能發熱,疼痛的部位也會發熱。或者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。

凡是心腹疼痛,都應該使用溫散的藥物,因為這是因為體內氣血鬱結不通,陽氣無法運行,所以才會疼痛。如果是上腹部疼痛,大多是因為飲食引起的,飲食不消化會引起疼痛,應該用溫散的藥物來疏通,例如乾薑、炒蒼朮、川芎、白芷、香附、薑汁等,不能用峻猛的瀉藥攻下。因為食物遇寒會凝結,遇熱會化解,再加上一些行氣的藥物輔助,沒有不能解決的。如果腹部經常感覺發熱,而且疼痛來得快去得也快,這是體內有積熱,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之類的瀉藥來排出。

凡是心腹各種疼痛,都應該仔細分辨腹部是脹還是不脹,大便是通暢還是不通暢,脈搏是有力還是無力,口中是感覺熱還是正常,疼痛持續的時間長短,來判斷是寒證還是熱證,是實證還是虛證。如果腹痛且脹氣,而且大便不通,應該用厚朴三物湯來攻下。如果同時發熱,應該用厚朴七物湯來表裡兼治。如果腹痛連帶脅痛,脈象弦緊,非常怕冷,而且大便不通,應該用大黃附子湯來治療。如果只是脹氣,大便並非不通,這是實證中的虛證,應該用厚朴半夏人參生薑甘草湯。

如果腹痛劇烈到不能觸碰,而且伴隨嘔吐,應該用大建中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痛如雷鳴般劇烈,伴隨嘔吐,應該用附子粳米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痛、腹瀉而且四肢冰冷,應該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痛、嘔吐、腹瀉,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。如果是肚臍周圍疼痛,稱為寒疝,如果腹部出現陣發性疼痛,應該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來治療。這些都是起死回生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