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57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57)

1. 腹痛

戴云:寒痛者,綿綿痛而無增減者是。時痛時止者,是熱也。死血痛者,每痛有處,不行移者是也。食積者,甚欲大便,利後痛減者是。濕痰者,凡痛必小便不利。(《鉤玄》)(按:丹溪曰:痰因氣滯而聚,既聚則礙其道路不得運,故作痛。)

痛證有寒熱,誤認之則為害不小。蓋三焦痛證,因寒者常居八九,因熱者十惟一二,觀《內經》舉痛等論,義可知矣。蓋寒則凝滯,凝滯則氣逆,氣逆則痛脹由生,而熱則流通,多不然也。雖熱證亦常有痛,然熱者必有明辨,如《內經》所言腸中痛而癉熱焦渴,則堅幹不得出,閉而不通者,此因燥結熱閉,故能作痛,然必有煩熱等證,乃因於火,最易見也。(《景岳》)

寒滯之痛,有因內寒者,如食寒飲冷之類是也,必兼寒兼食,隨其宜而治之。有因外寒者,或觸冒不時之寒邪,或犯客令之寒氣,或受暴雨沙氣之陰毒,以致心腹攪痛,或吐或瀉,或上不能吐,下不能瀉,而為乾霍亂危劇等證。總由寒氣犯臟,或在上焦,或在中下二焦。凡痛急在上者,用吐最妙;在中在下者,俱宜解寒行滯。(同上)

虛實(有形無形血虛氣虛),腹痛,以手可重按者屬虛,宜參、朮、薑、桂之類;手不可按者是實,用硝、黃下之。(《丹溪》)(按:此本於《婦人良方》說,見疏利方法中。)

痛有虛實。凡三焦痛證,惟食滯、寒滯、氣滯者最多,其有因蟲、因火、因痰、因食者,皆能作痛。大都暴痛者多有前三證,漸痛者多由後四證。但蟲痛、痰痛多在中焦,火痛則三焦俱有之,血痛則多在下焦。然惟婦人則常有血證,而男子則少也。諸如此類,但察其多滯多逆者,方是實證;如無滯逆,則不得以實論也。

辨之之法,但當察其可按者為虛,拒按者為實,久痛者多虛,暴痛者多實;得食稍可者為虛,脹滿畏食者為實。痛徐而緩,莫得其處者多虛;痛劇而堅,一定不移者為實。痛在腸臟中,有物有滯者多實;痛在腔脅經絡,不幹中臟,而牽連腰背,無脹無滯者多虛。脈與證參,虛實自辨。

微實者,宜調不宜攻。大實者,或上或下,非攻不可。純虛者,或氣或血,非大補不可。(《景岳》)(按:《質疑錄》亦有說。見痛須通利條。)

痛證當辨有形無形。無形者痛在氣分,凡氣病而為脹為痛者,必或脹或止而痛無常處,氣聚則痛而見形,氣散則平而無跡,此無形之痛也,但宜順氣,氣順則痛自愈矣。有形者痛在血分,或為食積,凡血症食積而為脹痛者,必痛有常處而脹無休息,不往不來,不離其處者,是有形之痛也,然或食或血,察得所因,乃可攻而去之。此二者之當辨也。(同上)

按之痛者為實,不痛為虛。夫按則氣散,即實亦有因之而痛減者,虛則氣壅而為痛,覆按之氣愈壅,即虛亦有因之而益痛者,正未可執此而定虛實也。若以熱手久按,痛止為寒,不止為熱,此則瘥可必耳。(《醫津一筏》)

白話文:

腹痛

戴氏說:如果是寒引起的腹痛,會是持續隱隱作痛,不會加劇或減輕。如果腹痛時有時無,那通常是熱引起的。如果是瘀血造成的腹痛,疼痛會有固定位置,而且不會轉移。如果是食物堆積造成的腹痛,會有強烈的便意,排便後疼痛會減輕。如果是濕痰造成的腹痛,通常會伴隨小便不順暢。

腹痛有寒熱之分,如果誤判,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傷害。大多數三焦的腹痛,有八九成是因為寒引起的,只有一兩成是因為熱引起的。觀察《內經》中關於疼痛的論述,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。寒邪會使氣血凝滯,凝滯就會導致氣逆,氣逆就會產生疼痛和脹滿。而熱邪會使氣血流通,通常不會這樣。雖然熱證也會有疼痛,但熱證的疼痛會有明顯的特徵,例如《內經》所說的腸中疼痛伴隨發熱、口渴,大便乾燥難以排出,這就是因為燥熱導致閉塞不通引起的疼痛。這種情況一定會伴隨煩躁發熱等症狀,屬於熱邪引起的,很容易辨別。

寒邪引起的疼痛,有的來自於體內寒冷,像是吃了生冷食物之類,這種情況通常會兼有寒和食積,要根據情況治療。有的來自於體外寒邪,像是接觸到不適時節的寒邪、侵犯到當令的寒氣,或是受到暴雨、沙塵等陰邪毒氣侵襲,導致心腹絞痛,可能會嘔吐或腹瀉,也可能上吐不出,下瀉不下,形成乾霍亂等危急情況。總之都是因為寒邪侵犯到臟腑,可能在上焦,也可能在中下二焦。如果疼痛急迫發生在上腹部,用催吐的方法最好;如果疼痛發生在中下腹部,就應該用解寒行氣的方法治療。

腹痛有虛實之分(虛證分為有形血虛、無形氣虛)。如果按壓腹部可以減輕疼痛,就屬於虛證,適合使用人參、白朮、生薑、桂枝等藥材。如果按壓腹部疼痛加劇,就屬於實證,適合使用芒硝、大黃等藥物來通便。

腹痛有虛實之分。三焦的腹痛中,最常見的原因是食積、寒滯和氣滯。除此之外,還有蟲積、火熱、痰濕和飲食不當等原因也可能導致腹痛。通常來說,突然發生的腹痛多是食積、寒滯和氣滯引起的,逐漸發生的腹痛多是蟲積、火熱、痰濕和飲食不當引起的。蟲積、痰濕引起的腹痛大多發生在中焦,火熱引起的腹痛三焦都有可能發生,血瘀引起的腹痛多發生在下焦。女性經常會有血瘀的情況,而男性則比較少見。以上這些情況,只要觀察到有氣機阻滯、氣逆的情況,就可以判斷為實證;如果沒有氣機阻滯、氣逆的情況,就不能歸為實證。

要判斷虛實,可以觀察腹部,按壓後疼痛減輕的屬於虛證,按壓後疼痛加劇的屬於實證。疼痛時間長的通常屬於虛證,突然發生的疼痛通常屬於實證。進食後感覺稍微舒適的屬於虛證,腹脹滿悶、不想進食的屬於實證。疼痛緩慢、位置不定的多屬於虛證;疼痛劇烈、位置固定的多屬於實證。疼痛發生在腸臟中,感覺有異物或阻塞的多屬於實證;疼痛發生在胸脅、經絡,不影響臟腑,牽連到腰背,沒有腹脹或阻塞的多屬於虛證。結合脈象來判斷,就可以區分虛實。

病情較輕的實證,適合用調理的方法,不宜用攻伐的方法。病情嚴重的實證,不論是向上還是向下,都必須用攻伐的方法。純粹的虛證,不論是氣虛還是血虛,都必須用大補的方法。

腹痛要區分有形和無形。無形的疼痛是氣分上的疼痛,凡是因氣病而產生腹脹、腹痛的,通常會時脹時止,疼痛沒有固定的位置。氣聚積時就會疼痛,氣散開時就沒事了,這是無形的疼痛,只要疏通氣機,氣順暢了,疼痛自然會好。有形的疼痛是血分上的疼痛,或是因為食積。凡是因為血症或食積引起的腹脹、腹痛,疼痛一定有固定的位置,腹脹不會休息,疼痛也不會時好時壞,這就是有形的疼痛。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食物堆積,也可能是因為血瘀,需要查明原因,才能用攻伐的方法治療。這兩種情況一定要區分清楚。

按壓腹部會加劇疼痛的是實證,按壓後不痛的是虛證。按壓會使氣散開,即使是實證,有時候也會因為按壓而疼痛減輕。虛證是因為氣機壅滯導致疼痛,按壓會使氣機更壅滯,即使是虛證,有時候也會因為按壓而疼痛加劇。所以,不能單純地依據按壓疼痛來判斷虛實。如果用熱手持續按壓,疼痛減輕的是寒證,疼痛不減輕的是熱證,這樣判斷就比較準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