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56)
身體類 (56)
1. 腹痛
諸證要領(寒熱),腹痛按之便痛,重按卻不甚痛,此止是氣痛。重按愈痛而堅者,當自有積也。氣痛不可下,下之愈痛,此虛寒證也。(《蘇沈》)
腹痛極多端,有冷痛、熱痛、積痛、蟲痛、血刺、容忤,當隨證以治之。診其關尺脈弦遲,按之便痛,重按不甚痛者,為冷痛,可服良薑散(用良薑、甘草、丁子、人參、胡椒、萆茇)、小建中湯。如其脈微而澀,腸鳴泄利而痛者,當於和氣飲中,加炒吳茱萸,仍下桂香丸(用附、茯、肉蔻、丁、木、桂、姜)。診其關尺脈微緊,發熱,小便赤而痛者,為熱痛,可服小柴胡湯,去黃芩,加白芍藥。
如其脈洪而實,大便不通而痛甚者,當以大承氣湯下之而愈。若中虛氣弱,飲食停積,重按愈痛而緊者,此為積痛,其脈必弦緊而滑,救生丹(用丁、木、桂、薑、巴豆、甘草)、枳殼散(用枳殼、莪、稜、桂、姜等)主之。或渴欲引飲,胸中痞塞,大便秘結,脈沉短而實者,宜服保安丸(用巴豆、黃連、青皮、莪朮、乾薑)。若往來行痛,腹中煩熱,口吐清水,脈緊實而滑者;蛔動也,宜服集效丸(見蛔蟲)。
婦人心腹疼痛,脈沉而結者,此血刺也,牡丹丸(用川烏、牡丹、桃仁、桂心)
《良方》斷弓弦散(即失笑散)主之。若心腹卒然而痛,其脈滑或長短小大不齊者,此為容忤,可服蘇合香丸、備急丸。(《續易簡》)
有人患腹痛,其狀不一,有風痛,有熱痛,有冷痛,有冷積痛,有氣積痛,有蟲痛,有婦人經脈行而先腹痛,有少兒瘡疹出而先腹痛者。滿腹虛脹,服暖藥無效者,此風痛也,宜服官局,胃風湯、火鍁草丸,如附子、烏頭之類。大便秘結,小便赤而喜冷飲食者,此熱痛也,後生宜四順飲,老人宜服大麻仁丸,皆局方。
有塊起而腹痛者,皆積也。冷積則面無色瘦瘁,脈沉伏,宜於暖藥中用巴豆,如官局積氣丸之類。氣積多噫氣,宜服嘉禾散、調氣散、五膈寬中散,如茴香、丁香、木香、沉香之類。食積則多噫酸,口出清水,噁心,宜服京三稜、蓬莪朮、乾漆之類,亦須兼巴豆。至於腹中有塊起,急以手按之便不見,五更心嘈,牙關撟硬,噁心而清水出,及夢中齧齒者,此謂之蟲痛,宜服官局化蟲丸,如使君子之類。又有室女婦人月經行,先腹痛,此特與諸痛不同,只可服四物湯。
小兒身熱足冷,耳及尻骨冷,及眼澀者,皆瘡疹候,必先腹痛,蓋疹子先自腸胃中出,然後發於外,宜服葛根升麻湯及綿煎散之類。(《醫說》引《醫余》)
氣、血、痰、水皆能作痛,而食積傷脾,風冷入脾,與夫脾間蟲動,其為痛也居多。氣、血、痰、水、食積、風冷諸證之痛,每每停聚而不散。惟蟲痛則乍作乍止,來去無定,又有嘔吐清沫之為可驗焉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腹痛
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種,像是寒痛、熱痛、積滯痛、蟲痛、血瘀痛、以及一些難以歸類的痛。治療時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處理。如果診斷發現關脈和尺脈的脈象呈現弦而遲緩,按壓時會疼痛,但重按時疼痛反而減輕,這就是因為氣滯引起的疼痛。如果重按時疼痛加劇,而且腹部感覺堅硬,那就是體內有積滯。氣痛不能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如果用了反而會更痛,這是屬於虛寒的症狀。
腹痛的類型非常多樣,有冷痛、熱痛、積滯痛、蟲痛、血瘀痛、以及一些難以解釋的痛,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。如果診斷時發現關尺脈弦而遲緩,按壓時疼痛,重按時疼痛減輕,這是冷痛,可以用良薑散(包含良薑、甘草、丁香、人參、胡椒、蓽菝)或小建中湯來治療。如果脈象微弱而澀,並且伴隨腸鳴、腹瀉和疼痛,可以在和氣飲中加入炒過的吳茱萸,並服用桂香丸(包含附子、茯苓、肉豆蔻、丁香、木香、桂枝、生薑)。如果診斷時發現關尺脈微弱而緊,同時有發熱、小便赤黃且疼痛,這是熱痛,可以用小柴胡湯,去掉黃芩,加入白芍藥。
如果脈象洪大而有力,大便不通且疼痛劇烈,應該用大承氣湯來瀉下,就能治好。如果是因為中氣虛弱、消化不良導致食物積滯,重按時疼痛加劇且腹部緊繃,這是積滯痛,脈象通常會呈現弦緊而滑,可以用救生丹(包含丁香、木香、桂枝、生薑、巴豆、甘草)或枳殼散(包含枳殼、莪朮、三稜、桂枝、生薑)來治療。如果患者口渴想喝水,胸悶、大便秘結,脈象沉短而有力,應該服用保安丸(包含巴豆、黃連、青皮、莪朮、乾薑)。如果腹痛時輕時重,腹內煩熱,口吐清水,脈象緊實而滑,這是因為有蛔蟲在動,應該服用集效丸(參考蛔蟲的相關藥方)。
婦女如果出現腹部疼痛,脈象沉而結,這是血瘀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牡丹丸(包含川烏、牡丹皮、桃仁、桂心)或斷弓弦散(即失笑散)來治療。如果腹部突然疼痛,脈象滑數或長短不齊,這是因為「容忤」(一種難以解釋的原因)引起的疼痛,可以服用蘇合香丸或備急丸。
有些人腹痛的狀況各不相同,有風痛、熱痛、冷痛、冷積痛、氣積痛、蟲痛,還有婦女經期來潮前會出現腹痛,以及小孩出疹子前會出現腹痛等。如果腹部脹滿,服用溫熱的藥物也沒有效果,這可能是風痛,可以用官局的胃風湯或火鍁草丸,例如附子、烏頭之類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大便秘結,小便赤黃,而且喜歡喝冷飲,這是熱痛,年輕人可以用四順飲,老年人可以用大麻仁丸,這些都是官局的藥方。
如果腹部出現腫塊並且伴隨疼痛,通常是積滯引起的。如果是冷積,患者臉色會蒼白消瘦,脈象沉伏,應該在溫熱的藥物中加入巴豆,像是官局的積氣丸之類的藥物。如果是氣積,通常會打嗝,可以用嘉禾散、調氣散、或五膈寬中散,例如茴香、丁香、木香、沉香之類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是食物積滯,通常會打嗝泛酸,口吐清水,噁心想吐,可以用京三稜、蓬莪朮、乾漆之類的藥物來治療,也需要搭配巴豆。如果腹部出現腫塊,用手按壓就會消失,在清晨會感到心煩,牙關緊咬,噁心想吐清水,以及在夢中磨牙,這通常是蟲痛,應該服用官局的化蟲丸,例如使君子之類的藥物。另外,年輕女子或婦女如果經期來之前會出現腹痛,這和其他的腹痛不同,只需要服用四物湯就可以了。
小孩如果發燒卻手腳冰冷,耳朵和尾椎骨也冰冷,並且眼睛乾澀,這些都是出疹子的徵兆,通常會先出現腹痛,這是因為疹子先從腸胃中發出來,然後才顯現在皮膚上,可以用葛根升麻湯或綿煎散之類的藥物來治療。
氣、血、痰、水都可能導致疼痛,而食物積滯傷及脾胃、風寒侵入脾胃、或脾胃中寄生蟲活動,都可能引起腹痛。氣、血、痰、水、食物積滯、風寒等原因引起的疼痛,通常會持續存在而不會消散。只有蟲痛是時痛時止,來去不定,而且可能會伴隨嘔吐清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