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50)
身體類 (50)
1. 胸痹心痛
桂心,當歸(各一兩),梔子(十四枚)
上三味搗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三五服。亦主久心痛發作有時節者。(《外臺》)
治胸痹切痛,梔子湯。
梔子(二兩),附子(一兩炮)
上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薤白三寸,同煎至五分,溫服。泗州有人病歲余,百方不效,服此二服頓愈。(《蘇沈》)(按:此方為散,名倉卒散,錄在《寒疝》中。)
治急心痛,並男子小腸氣。
高良薑(半兩),山梔子(半兩),蔚金(半兩)(《神效名方》)(按:此方缺修制並服法,當考。)
大凡心膈之痛,須分新久。若明知身受寒氣、口吃寒物而得病者,於初得之時,當與溫散或溫利之藥。若曰病得之稍久則成郁,久鬱則蒸熱,熱久必生火,《原病式》中備言之矣。若欲行溫散溫利,寧無助火添病耶。古方中多以山梔子為熱藥之嚮導,則邪易伏,病易退,正易復而病安。
然病安之後,若縱恣口腹,不改前非,病復作時,反咎醫之失,良可嘆哉。一方用山梔子炒去皮,每服十五枚,濃煎湯一呷,入生薑汁令辣,再煎小沸(按:《醫約》名倉卒散),又入川芎一錢尤妙。山梔子大者,或七枚,或九枚,須炒黑。大概胃口有熱而作痛者,非山梔子不可,須佐以薑汁,多用臺芎開之。
病發者,或用二陳湯加川芎、蒼朮,倍加炒梔子。痛甚者,加炒乾姜從之,反治之法也。(《丹溪》)(按:《簡明醫彀》梔子炒黑,乾薑炒焦,等分丸用,即本此意。)
丹溪云:凡痛必用溫散,意以痛者必是滯而不行之故,純寒不能行邪滯也。是以用寒涼亦用熱劑為引導,用溫藥亦用涼劑為引導。一方,用梔子、附子二味,加鹽少許,以治腹痛不可屈伸,厥冷之症也。(《粹言》)
治氣實心痛者。
山梔子(炒焦六錢),香附(一錢),吳茱萸(一錢)
上為末,蒸餅丸如花椒大,以生地黃酒洗淨,同生薑湯煎,送下二十丸。(《丹溪》)(《入門》名茱萸丸。)
黃連六一湯,治多食煎炒或燒餅熱面等物,致熱鬱胃口而痛者甚效。
黃連(六錢),甘草(炙一錢)
上細切作一服,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(《正傳》引丹溪)
連附六一湯,治胃脘痛甚,諸藥不效者,寒因熱用方也。
黃連(六錢),附子(炮去皮臍一錢)
上細切作一服,加生薑二片,大棗一枚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稍熱服。(同上引丹溪)《辨證錄》胃痛,寒熱同乘於心胃之間,用雙治湯,附子、黃連、甘草各一錢,白芍五錢,水煎服。
莎芎散,治曾服香燥熱藥,以致病根深固者,宜用。
香附,川芎(各一兩),黃連,山梔(各五錢),木香,乾生薑(各三錢),檳榔,酒黃芩,芒硝(各二錢)
為末,每二錢,用薑汁滾白湯調,痛時呷下。(《入門》)(按:此方配合之意,本於《明醫雜著》,其說錄在《腹痛》中,宜參。)
白話文:
胸痹心痛
-
桂心、當歸(各一兩)、梔子(十四枚):將以上三種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小匙,用酒送服,一天服用三到五次。這個方子也適用於長期心痛,且發作有規律的情況。(出自《外臺》)
-
治療胸痹,疼痛劇烈,梔子湯:梔子(二兩),附子(一兩,炮製過)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一大碗水,放入三寸長的薤白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半,溫服。泗州有一個人病了一年多,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效果,服用此方兩次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蘇沈》)(註:此方原本是散劑,稱為「倉卒散」,記錄在《寒疝》中。)
-
治療急性心痛,以及男性小腸疝氣:高良薑(半兩)、山梔子(半兩)、鬱金(半兩)。(出自《神效名方》)(註:此方缺少炮製方法和服用方法,需要考證。)
-
一般來說,心胸部位的疼痛需要區分新發和舊有的。如果明顯知道是身體受寒,或者吃了寒涼食物而引起的疾病,在剛發病的時候,應該用溫散或溫利之藥。如果病程較長,就會形成鬱積,鬱積久了會產生熱,熱久了就會生火。《原病式》中已經詳細說明。如果這時還用溫散溫利的藥物,不是會助長火氣,使病情加重嗎?古方中大多用山梔子作為熱藥的引導,這樣邪氣容易被制服,疾病容易消退,正氣容易恢復,病自然就好了。
-
然而,病癒之後,如果放縱口腹之欲,不改正之前的錯誤,疾病復發的時候,反而責怪醫生失誤,實在令人嘆息。有個方子用炒過的山梔子去皮,每次服用十五枚,煎煮濃湯服用,再加入薑汁,讓它帶點辛辣味,然後再稍微煎煮一下(註:《醫約》稱之為「倉卒散」),再加入一錢川芎,效果更好。山梔子如果比較大的,可以用七枚或九枚,但要炒黑。大體來說,胃裡有熱而引起的疼痛,非用山梔子不可,而且要用薑汁輔助,多用川芎來疏通氣機。
-
如果病情發作,可以用二陳湯加川芎、蒼朮,多加炒過的梔子。如果疼痛劇烈,可以加入炒乾薑來配合,這是反治的方法。(出自《丹溪》)(註:《簡明醫彀》中將梔子炒黑,乾薑炒焦,等分製成藥丸,也是這個意思。)
-
朱丹溪認為:凡是疼痛都要用溫散的方法,是因為疼痛多半是由於氣機阻滯不通引起的,單純的寒氣無法使氣機通暢。因此,在使用寒涼藥物的同時也要用熱藥來引導,使用溫藥的同時也要用涼藥來引導。有個方子,用梔子、附子兩味藥,加少許鹽,可以用來治療腹痛到無法彎腰伸展,以及四肢冰冷的症狀。(出自《粹言》)
-
治療氣實引起的心痛:炒焦的山梔子(六錢),香附(一錢),吳茱萸(一錢)。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用蒸熟的餅做成如花椒大小的藥丸,用生地黃酒洗淨,再用生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十丸。(出自《丹溪》)(《入門》稱此方為「茱萸丸」。)
-
黃連六一湯,治療因過多食用煎炸、燒餅等熱性食物,導致熱邪鬱積在胃部而引起的疼痛,效果很好。黃連(六錢),甘草(炙過,一錢),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份,加一大碗水,煎至剩七分,去渣溫服。(出自《正傳》引丹溪)
-
連附六一湯,治療胃脘劇痛,用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,這是用熱藥治療寒症的方法。黃連(六錢),附子(炮製過去皮臍,一錢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份,加入兩片生薑,一顆大棗,加一碗半水,煎至剩下一碗,去渣稍微加熱後服用。(同上引丹溪)《辨證錄》中說,胃痛是因為寒熱邪氣同時侵犯心胃之間,可以使用雙治湯,方子是:附子、黃連、甘草各一錢,白芍五錢,加水煎服。
-
莎芎散,治療曾經服用過於溫燥的藥物,導致病根深固的情況,應該使用。香附、川芎(各一兩),黃連、山梔(各五錢),木香、乾生薑(各三錢),檳榔、酒黃芩、芒硝(各二錢),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汁滾燙的白開水調服,疼痛時服用。(出自《入門》)(註:此方配伍的原理,來自《明醫雜著》,具體說明在《腹痛》篇中,可以參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