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49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49)

1. 胸痹心痛

所脹者濁氣耳,濁氣既降,豈有不消之理哉。(《星海》)

逐飲諸方,主簿李述之母,患胸中痞急,不得喘息,按之則痛,脈數且澀。兆曰:胸痹也。因與仲景三物小陷胸湯,一劑知,二劑愈。(《雞峰》)

治胸痹短氣方。

𧁾𦸈,(一枚),陳橘皮(一兩),半夏(一兩),枳實(二兩)
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入生薑半分,薤白五莖,煎至五分去滓,不計時候稍熱服。(《聖惠》)

治胸痹短氣,心中煩悶,宜服此方。

杏仁,赤茯苓,檳榔,青橘皮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。煎至六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治胸痹壅悶閉塞短氣方。

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),陳橘皮(三分),杏仁(三分)
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五錢,以水一大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五分去滓,不計時候稍熱服。(同上)

桔梗枳殼湯,治熱氣痞滿,胸膈兩脅按之則痛。

枳殼(去穰),桔梗(去蘆五錢),半夏(湯洗),黃芩,栝蔞仁,黃連(去須各三錢)

上銼散,生薑、麥門冬去心煎服,利黃涎沫即安。(《得效》)《醫林集要》名加味陷胸湯。一法,只用小陷胸湯加桔梗、枳殼。(宜參《傷寒·結胸》。)

朱氏,苦寒辛通。

川連,土栝蔞皮,白芥子,茯苓,炒半夏,薑汁,橘紅,竹茹(《臨證指南》)

滾痰丸,一切男子婦人,大小虛實,久患心疼,下連小腹,面黃羸瘦,痛陣日發,必嘔綠水黑汁冷涎,乃至氣絕,心下溫暖者,並量大小,多至七八十丸,事屬不虞之際,至於百丸,即便回生。如未至顛危者,虛弱疑似之間,只服三五十丸,立見生意,然後續續進之,以瘥為度。兼服生津化痰理中理氣藥,以全其功。(《養生主論》)

溫涼並用方法,卜晉公如夫人,產後胸中作痛,痛甚則迫切不能支,至欲求死。醫藥雜投,略無一效,延至五月,病轉危急,求治於余。為診其脈,兩手弦澀少神,察其候,不能轉側,不得言語。余曰:胸中者,陽氣所治之位。今為陰邪所入,陰與陽搏,所以作痛。前醫破氣不應,轉而和血,又轉而溫補,又轉而鎮逆。不知陰陽適當相結,補之則無益,攻之則愈結。若鎮墜之,益足以抑遏生陽而阻滯邪氣。惟交通一法,足盡開陽入陰、通上徹下之妙,然後陰歸於下,陽治於上,太虛之府,曠然廓然,何胸痛之有哉。時定一方,用人參三錢,肉桂一錢,合仲景黃連湯,一劑痛減二三,三劑宿疾頓釋。繼進加桂理中湯數劑,神旺如初。(印機草)

飢而心痛者,名曰飢疝。龍膽、附子、黃連分等搗篩,服一錢匕,日三度服之。(《肘後》)

《肘後》桂心散,療卒心痛方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脹滿,其實是濁氣造成的,當濁氣下降,自然就會消散。(出自《星海》)

關於治療痰飲的方劑,從前有個名叫李述的官員,他的母親胸口悶脹,呼吸困難,按壓會疼痛,脈象又快又澀。醫生診斷這是胸痹,於是給她服用張仲景的三物小陷胸湯,吃一劑就感覺好轉,吃兩劑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雞峰》)

治療胸痹氣短的藥方: 薤白(一枚),陳皮(一兩),半夏(一兩),枳實(二兩)。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加入少許生薑和五根薤白,煎煮到剩下一半時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治療胸痹氣短,心中煩悶的藥方: 杏仁、赤茯苓、檳榔、青橘皮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。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中碗水加入少許生薑,煎煮到剩下六成時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治療胸痹、胸悶、氣短的藥方: 赤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),陳皮(三分),杏仁(三分)。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水加入少許生薑,煎煮到剩下一半時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桔梗枳殼湯,治療因熱引起的胸悶,胸口和兩側肋骨按壓會疼痛: 枳殼(去除內層白膜),桔梗(去除蘆葦,各五錢),半夏(用湯洗過),黃芩,瓜蔞仁,黃連(去除鬚根,各三錢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,加入生薑、麥門冬(去除心)煎煮服用,排出黃色黏液就會好轉。(出自《得效方》)《醫林集要》稱之為加味陷胸湯。另外一種做法是只用小陷胸湯再加入桔梗、枳殼。(可參考《傷寒論》關於結胸的內容。)

朱氏認為,要用苦寒的藥材來疏通: 川連、土瓜蔞皮、白芥子、茯苓、炒半夏、薑汁、橘紅、竹茹。(出自《臨證指南》)

滾痰丸,可用於治療各種男女老少、身體虛弱或強壯,長期心痛,疼痛蔓延至小腹,面色蠟黃,身體消瘦,疼痛發作時,必定嘔吐出綠色或黑色液體、冰冷唾液,甚至昏厥,但心口處仍有溫熱感的人。根據病情輕重,可以服用多達七八十顆藥丸,如果情況緊急,甚至可以服用一百顆,就能夠起死回生。如果病情不嚴重,只是身體虛弱,可以先服用三五十顆,見效後再繼續服用,直到痊癒。同時可以搭配服用生津化痰、調理脾胃、疏理氣機的藥物,以增強療效。(出自《養生主論》)

關於溫涼藥材併用的方法,卜晉公的夫人產後胸口疼痛,痛到難以忍受,甚至想要尋死。試過各種藥物都無效,拖了五個月,病情更加危急,才來找我治療。我診斷她的脈象,兩手脈象弦澀無力,觀察她的狀況,發現她無法翻身,不能說話。我認為,胸部是陽氣主導的部位,現在卻被陰邪入侵,陰陽相互搏鬥,才會產生疼痛。之前的醫生用破氣的藥物沒有效果,又改用和血的藥物,然後又改用溫補的藥物,接著又用鎮逆的藥物。他們不知道陰陽需要協調,盲目進補只會使病情更糟,用攻邪的藥物會使病情更加鬱結,用鎮墜的藥物會抑制陽氣的生發,阻礙邪氣的排出。只有用交通陰陽的方法,才能疏通陽氣,讓陰邪下行,使陽氣恢復,這樣胸中才會感到舒暢,疼痛自然就會消失。於是開出一個藥方:用人參三錢,肉桂一錢,配合張仲景的黃連湯。吃了一劑,疼痛就減輕了兩三成,吃了三劑,多年的病痛就完全消失了。接著又服用加桂理中湯數劑,精神恢復到和原來一樣。(出自《印機草》)

因為飢餓而引起的心痛,稱為飢疝。用龍膽、附子、黃連等分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匕,每天三次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

《肘後方》的桂心散,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