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47)
身體類 (47)
1. 胸痹心痛
心痛須辨久新。久者由冷熱食物,日積月深,自郁成積,自積成痰,痰火煎熬,血亦妄行,痰血相雜(按:以上系湊合丹溪《正傳》,丹溪說見下,《正傳》文見前),此為難治。新者一時寒熱鬱滯正氣作痛,此為易治。(《士林餘業》)
九種心痛,九種心痛:一蟲心痛,二注心痛,三風心痛,四悸心痛,五食心痛,六飲心痛,七冷心痛,八熱心痛,九去來心痛。(《千金》)
死血作痛,凡治此證,必要先問平日起居何如。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熱物,以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,用桃仁承氣湯下之,切記。輕者用韭汁、桔梗,能開提其氣,血藥中兼用之。(《丹溪》)
心痛,飲湯水下作噦者,有死血在中,桃仁承氣湯主之。(同上)(按:《正傳》有此湯治驗曰:男子三十五,胃脘作痛久矣,人形黃瘦,食少而胸中常若食飽。)
真心痛,有真心痛者,大寒觸犯心君,又曰汙血衝心。醫者宜區別諸證而治之,無有不理也。(《正傳》)
或真心痛者,手足青不至節,或冷未至厥,此病未深,猶有可救,必借附子理中湯加桂心、良薑,挽回生氣可也。(《繩墨》)(按:經文手足青,青即清字。清,寒也。諸家以為青色者,陋矣。)
平素原無心痛之疾,卒然大痛無聲,面青氣冷,咬牙噤齒,手足如冰冷者,乃真心痛也。(《玉案》)
若暴疼,手足青黑,神昏者,不治。(《心統》)
胸脅痛浮腫,腎虛不能納氣歸元,氣逆而上奔,故胸膈滿痛。以手摩挲,痛走背上,又從背摩挲,則其氣循脅泄於後分而痛不作矣,此氣之為病固也。奈何腎虛又不能行水,故水隨氣奔,上乘於肺,頭面兩手浮腫,氣短而喘,由是血化為水,與之俱滯。況其人舊來有風,曰風、曰水、曰血、曰氣,四者合而為病,其痛非常,如沉香、木香、烏藥、檳榔之類不能施其巧,治法將何如?曰:先以二十四味流氣飲,加獨活、枳殼、五靈脂、炒牽牛,入薑、蜜、烏梅同煎,嚥下養正丹二十粒、雄黃丸十粒,升降水火,引導大便。次用桑皮、紫蘇、木通、阿膠、當歸、桃仁、青皮、桔梗、炒芫花、生大黃作劑,依前煎以薑、蜜、烏梅,取盡大便黑物,即收全功。(《直指》)
類證,膈間腫痛,不能進食,但喜飲水,或咽腫,人迎盛而氣口緊者,當作胃癰治之。(《醫通》)
治法總說,古方用理中湯,取緩其中氣則可也。然背者胸之府,或築,或悸,或渴,或腹痛,或寒,或腹滿,其候不一,治當隨宜加損也。(《聖濟·胸痹》)
《千金》治寒客心痛而用大黃、黃芩,治心痛徹背而用烏頭、附子之類,治療相反如此,要在用之隨宜而已。(同上)
胸堂氣隔,有肺經伏熱而氣隔者,有痰水在上而氣隔者,大概以茯苓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為治法。其肺熱者,如聖湯加桑白皮佐之。心下水氣者,小半夏茯苓湯效。胸煩、《活人書》用山梔子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心痛要分辨是舊疾還是新發的。舊的心痛,多半是因為長期吃冷熱食物,日積月累,導致氣鬱成積,積久又變成痰,痰和火相互煎熬,血也跟著亂跑,形成痰血混雜的情況(這裡的說法是參考朱丹溪的《丹溪心法》)。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新發的心痛,是突然間受到寒或熱的影響,導致氣機鬱滯、正氣不順而引起的疼痛,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。
心痛有九種:第一種是蟲引起的心痛,第二種是氣血阻塞引起的心痛,第三種是風邪引起的心痛,第四種是心悸引起的心痛,第五種是食物積滯引起的心痛,第六種是飲水過多引起的心痛,第七種是受寒引起的心痛,第八種是受熱引起的心痛,第九種是時好時壞的心痛。
如果心痛是因為體內有瘀血,治療前一定要先問清楚病人平時的生活習慣。比如,如果病人平時喜歡吃熱性食物,導致瘀血積存在胃部引起疼痛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疏通瘀血,切記。如果病情較輕,可以用韭菜汁或桔梗,可以提昇氣機,同時配合活血藥物。
心痛,如果喝水後會打嗝,代表體內有瘀血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(《丹溪心法》有記載,一位三十五歲的男子,胃部疼痛很久,身體虛弱消瘦,吃得很少,胸口卻常常覺得飽脹)。
「真心痛」,有的是因為大寒侵犯心臟,也有的說法是瘀血衝擊心臟。醫生應該仔細分辨各種情況來治療,這樣才能有效。
如果真心痛的病人,手腳發青但不至於冰冷僵硬,或是發冷還沒到厥逆的程度,病情還不嚴重,還可以救治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,再加桂心、良薑,來恢復生氣。 (這裡的註解說,經文裡的手足青,其實是寒冷的意思,而不是指顏色。)
如果平時沒有心痛的毛病,卻突然劇烈疼痛,不出聲音,臉色發青,身體發冷,咬緊牙關,手腳冰冷,這就是真心痛。
如果突然劇痛,手腳發青發黑,神志不清,就無法救治了。
胸脅疼痛並伴有浮腫,是因為腎虛,無法將氣納回丹田,氣逆而上,導致胸膈脹滿疼痛。如果用手撫摸,疼痛會跑到背部,再從背部撫摸,氣會從脅肋散開,疼痛就會減輕,這說明是氣機引起的疾病。然而,腎虛又不能行水,所以水會跟著氣往上走,積聚在肺部,導致頭面和兩手浮腫,氣短而喘。水會進一步變成血瘀,相互阻塞。而且病人本身可能就有風邪,風、水、血、氣,四種因素合在一起,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疼痛。像沉香、木香、烏藥、檳榔之類的藥物,都難以發揮作用,這時應該如何治療呢?首先可以用二十四味流氣飲,加上獨活、枳殼、五靈脂、炒牽牛,用薑、蜂蜜、烏梅一起煎煮,喝下後再服用養正丹二十粒、雄黃丸十粒,來調和水火,引導大便。接著用桑白皮、紫蘇、木通、阿膠、當歸、桃仁、青皮、桔梗、炒芫花、生大黃等藥材,也用薑、蜂蜜、烏梅煎煮,儘量排出黑色的大便,就能夠痊癒。
有些類似心痛的症狀,比如胸膈間腫痛,無法進食,但卻喜歡喝水,或者咽喉腫痛,人迎脈搏強盛而氣口脈搏緊澀,應該按照胃癰來治療。
古代的醫方用理中湯,是為了緩和中焦的氣機。但是,背部是胸部的延伸,可能會有各種症狀,比如發硬、心悸、口渴、腹痛、發冷、腹脹等,治療時應根據不同的症狀來加減藥物。
《千金方》治療寒邪引起的心痛,使用大黃、黃芩,治療心痛徹背,則使用烏頭、附子之類的藥物,治療方法差異很大,關鍵在於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。
胸腔氣機阻隔,有的因為肺經有潛伏的熱邪而導致氣機阻隔,有的因為痰水在上阻礙氣機。通常可以用茯苓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來治療。如果肺熱,可以用聖湯加上桑白皮輔助。如果心下有水氣,可以用小半夏茯苓湯。胸中煩悶,《活人書》則使用山梔子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