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46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46)

1. 胸痹心痛

大抵痛而有痰,常覺噁心,嘔去痰即寬者,即為之心胞絡痛也。痛而作飽,時時噯氣,直至飢而緩者,即謂之胃脘痛也。(《玉案》)

胸痹證狀(心痹),寒氣客於五臟六腑,因虛而發,上衝胸間,則胸痹。胸痹之候,胸中愊愊如滿,噎塞不利,習習如癢,喉里澀,唾燥;甚者心裡強痞急痛(按:此下本《肘後》,彼作心中堅痞忽痛),肌肉苦痹,絞急如刺,不得俯仰,胸前皮皆痛,手不能犯,胸滿短氣,咳唾引痛,煩悶自汗出,或徹背膂,其脈浮而微者是也。不治,數日殺人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《千金方衍義》曰:不治之數日殺人,極言其證之劇也。病有淺深,不可概以為限也。)

思慮煩多則損心,心虛故邪乘之,邪積而不去,則時害飲食,心裡愊愊如滿,蘊蘊而痛,是謂之心痹。診其脈沉而弦者,心痹之候也。(同上)

虛極之人,為寒邪所客,氣上奔迫,痹而不通,故為胸痹。其證云云(全取《巢氏》),是皆閉塞而不通也。(《聖濟》)

心腹痛部分,夫心胃痛及腹中諸痛,皆因勞役過甚,飲食失節,中氣不足,寒邪乘虛而入客之,故卒然而作大痛。經言得炅則止,炅者熱也,以熱治寒,治之正也。然腹痛有部分,臟位有高下,治之者亦宜分之。如厥心痛者,乃寒邪客於心包絡也。前人以良薑、菖蒲大辛熱之味末之,酒醋調服,其痛立止,此折之耳。真心痛者,寒邪傷其君也,手足青至節,甚則旦發夕死。胃脘痛者(原脫胃字,今宜補),太陰也,理中、建中、草豆蔻丸之類主之。腹臍痛,少陰也,四逆湯、姜附禦寒湯之類主之。少腹痛者,厥陰也,正陽散、回陽丹、當歸四逆之類主之。雜證而痛者,苦楝湯、酒煮當歸丸、丁香楝實丸之類主之。是隨高下治也,更循各臟部分穴腧而灸刺之。(《試效》)

凡病心腹痛者,有上中下三焦之別。上焦者,痛在膈上,此即胃脘痛也,《內經》曰胃脘當心而痛者即此,時人以此為心痛,不知心不可痛也。中焦痛者,在中脘,脾胃間病也。下焦痛者,在臍下,肝腎大小腸膀胱病也。凡此三者,皆有虛實寒熱之不同,宜詳察而治之。(《景岳》)

凡痛在心,連兩脅至兩乳下,牽引背飯匙骨下而痛者,實熱也。凡痛在小腹,連臍左右上下㽲痛,手足厥冷者,虛寒也。(《醫鑑》)

寒熱大實(久新),諸心痛者,皆少陰厥氣上衝也。有熱厥心痛者,身熱足寒,痛甚則煩躁而吐,額自汗出,知為熱也。其脈洪大,當灸太谿及崑崙,謂表裡俱瀉之,是謂熱病汗不出,引熱下行,表汗通身而出者,愈也。灸畢服金鈴子散(用金鈴子、玄胡),痛止服枳朮丸,去其餘邪也。有大實心中痛者,因食受時氣,卒然發痛,大便或秘,久而滯悶,心胸高起,按之愈痛,不能飲食,急以煮黃丸利之(用雄黃、巴豆),利後以藁本湯(用藁本、蒼朮)去其餘邪。有寒厥心痛者,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,便利溺清,或大便利而不渴,氣微力弱,急以朮附湯溫之。寒厥暴痛,非久病也,朝發暮死,當急救之。是知久痛無寒而暴痛非熱。(《保命集》)

白話文:

大致上來說,如果胸痛伴隨痰,常常覺得噁心,吐出痰後就會比較舒服的,這通常是心包絡的疼痛。如果胸痛在吃飽飯後加劇,常常打嗝,一直到肚子餓才比較緩解的,這通常是胃脘的疼痛。

胸痹的症狀(心痹):寒氣侵入五臟六腑,因為身體虛弱而發病,寒氣向上衝到胸部,就會產生胸痹。胸痹的症狀是,胸部感覺脹滿,像被東西塞住一樣不舒服,喉嚨乾澀,口水也乾燥。嚴重的話,心裡會覺得堵塞、脹痛,肌肉會麻木、疼痛,像針刺一樣絞痛,無法彎腰或仰頭,胸前的皮膚都會痛,手不能觸碰,胸悶、呼吸短促,咳嗽時會牽引到胸痛,煩躁、容易出汗,有時候疼痛會延伸到背部。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浮而微弱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可能幾天內就會致命。(這裡說幾天內致命,是形容病情非常嚴重,並非所有情況都這樣,疾病有輕重之分,不能一概而論。)

思慮過多會損傷心臟,心臟虛弱就容易被邪氣入侵,邪氣累積不去,就會影響食慾,心裡覺得脹滿疼痛,這就是心痹。診斷脈象,如果脈沉而弦,就是心痹的徵兆。

身體非常虛弱的人,容易被寒邪侵入,氣血上衝,阻礙不通暢,就會產生胸痹。這些都是因為氣血閉塞不通引起的。

**心腹痛部分:**心痛、胃痛以及腹部各種疼痛,大多是因為過度勞累、飲食不規律,導致中氣不足,寒邪趁虛而入。因此,這些疼痛會突然發作並且非常劇烈。經文說「得到炅熱就會停止」,炅熱指的是熱,用熱來治療寒,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然而,腹痛的位置有所不同,臟腑也有高低之分,治療時也應該區分。比如「厥心痛」,是因為寒邪侵入心包絡。過去的人會把良薑、菖蒲等辛辣溫熱的藥材磨成粉,用酒和醋調服,疼痛立刻就止住了,這是一種折衷的治療方法。「真心痛」是因為寒邪傷到了心臟本身,手腳會發青直到關節處,嚴重的話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。「胃脘痛」是太陰經的病,可以用理中湯、建中湯、草豆蔻丸等藥方治療。腹部肚臍周圍的疼痛,是少陰經的病,可以用四逆湯、薑附禦寒湯等藥方治療。小腹疼痛,是厥陰經的病,可以用正陽散、回陽丹、當歸四逆湯等藥方治療。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苦楝湯、酒煮當歸丸、丁香楝實丸等藥方治療。總之,要根據疼痛的部位和臟腑位置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也可以在各個臟腑對應的穴位上進行針灸。

凡是心腹疼痛的,要區分上、中、下三焦。上焦的疼痛,是指在橫膈膜以上的疼痛,也就是胃脘痛。《內經》說「胃脘當心而痛」,指的就是這種疼痛,現在的人常常把它當成心痛,卻不知道心臟本身是不會痛的。中焦的疼痛,是指在中脘部位,也就是脾胃之間的疾病。下焦的疼痛,是指在肚臍以下,通常是肝、腎、大小腸、膀胱等器官的疾病。這三種疼痛都有虛實寒熱的不同,應該仔細辨別後再進行治療。

凡是疼痛發生在心臟部位,牽連到兩側脅肋,一直到兩乳下方,甚至牽引到背部的肩胛骨下方的,通常是實熱證。凡是疼痛發生在小腹部,連著肚臍左右上下抽痛,而且手腳冰冷的,通常是虛寒證。

寒熱大實(久病新病):各種心痛,大多是因為少陰經的厥氣上衝引起的。如果熱厥心痛,身體發熱,腳卻冰冷,疼痛劇烈時會煩躁,想吐,額頭會自己出汗,這就是熱證。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洪大,應該針灸太谿穴和崑崙穴,意思是將熱引導向下,使汗從身體表面發出來,這樣病就會好轉。針灸完後可以服用金鈴子散(由金鈴子、玄胡組成),疼痛停止後再服用枳朮丸,清除剩餘的邪氣。如果因為飲食不當,突然發生的劇烈心痛,大便可能阻塞,時間久了會覺得胸悶,胸口隆起,按壓時疼痛加劇,無法進食,應該立刻服用煮黃丸(由雄黃、巴豆組成)來通便,通便後再用藁本湯(由藁本、蒼朮組成)來清除剩餘的邪氣。如果是寒厥心痛,手腳冰冷,全身冷汗直冒,小便清澈,或者大便溏稀卻不口渴,氣息微弱,體力不支,應該立刻用朮附湯溫補。寒厥引起的暴痛,通常不是久病,早上發病,晚上就可能死亡,應該及時搶救。由此可知,久病的心痛通常不是寒證,而暴發的心痛卻不一定是熱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