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33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33)

1. 小便多

諸小便病,除淋濁不通外,下焦失約證並載於此,析而列之。但其方則宜相通用,故不隨證為別。

小便利多,小便利多者,由膀胱虛寒胞滑故也。腎為臟,膀胱腎之腑也,其為表裡,俱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。腑既虛寒,不能溫其臟,故小便白而多。其至夜尿偏甚者,則內陰氣生是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小便次數過多:小便次數過多,是因為膀胱虛寒,使膀胱收縮無力所致。腎為臟,膀胱為腎的腑,腎與膀胱表裡相屬,都主水。腎氣向下運行,通於膀胱。膀胱虛寒,不能溫暖腎臟,所以小便清白而多。到了晚上小便尤其多,則是體內陰氣盛的緣故。(《病源論》)

小便多者,乃下元虛冷,腎不攝水,以致滲泄,宜菟絲子丸八味丸玄菟丹、生料鹿茸丸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六要》此下曰:余按腎氣不能攝水,降多升少,非大補莫能,參、耆佐桂、附可也。)

白話文:

小便頻繁的人,是下元虛冷、腎臟不能收斂水液,導致水液漏泄,應服用菟絲子丸、八味丸、玄菟丹、生料鹿茸丸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六要》此下曰:我認為腎氣不能收斂水液,下降過多,上升過少,不是大補就無法治癒,人參、黃耆佐以桂枝、附子就可以。)

小便數,小便數者,膀胱與腎俱虛,而有客熱乘之故也。腎與膀胱為表裡,俱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。此二經既虛,致受於客熱,虛則不能制水,故令數。小便熱則水行澀,澀則小便不快,故令數起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小便次數多,是膀胱和腎臟都虛弱,而使客熱乘虛進入體內。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,均主司水液,腎氣能下通於陰器。這二經虛弱,致使客熱乘虛而入,虛弱不能控制水液,所以小便次數多。小便熱就流動澀滯,澀就不利快,所以小便次數多。(《病源論》)

許仁則論此病有二種:一者小便多而渴,飲食漸加,肌肉漸減,乏氣力,少顏色,此是消渴。一者小便雖數而不至多,又不渴,食飲亦不異常,或不至多,能食,但稍遇天寒冷,即小便多,更無別候,此是虛冷所致。大都兩種俱緣腎氣膀胱冷,不瘥便能殺人。腎虛腰冷,無所為害。(《外臺》)

白話文:

許仁說這種疾病有兩種:一種是小便多而口渴,吃喝逐漸增多,肌肉逐漸減少,缺乏氣力,面色少華,這是消渴症。一種是小便雖然次數多,但不到很多,也不口渴,吃喝也沒有異常,或者小便不到很多,能吃東西,但只要稍微遇到天氣寒冷,小便就會增多,沒有其他徵兆。這是虛寒引起的。總的來說,這兩種疾病都是由腎氣膀胱冷引起的,如果不治癒就會致命。腎虛腰冷,沒有什麼危害。

若小便常急,遍數雖多,而所出常少,放了復急,不澀痛,卻非淋證;亦有小便畢少頃,將謂已盡,忽再出些少者,多因自忍尿,或忍尿行房事而然。宜生料五苓散,減澤瀉之半,加阿膠一錢,吞八味丸,此丸須用五味子者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如果小便總是急迫,次數頻繁,但每次排出的尿量很少,剛排完小便又馬上急著去,但沒有刺痛感,這不是淋病的症狀;還有一種情況是,小便剛才排完不久,以為已經排乾淨了,但忽然又排出一點點尿液,大多是因為憋尿,或者憋尿後行房事而導致的。此時應該服用生料五苓散,把澤瀉減量一半,再加入一錢阿膠,再服用八味丸,八味丸必須要用五味子製成的。

數而少,熱也,茯苓琥珀湯利之;數而多,虛也,薯蕷、蓮肉、益智仁之屬收之。(《六要》)

白話文:

小便頻繁,且尿液量少,是熱症,以茯苓琥珀湯治療;小便頻繁,且尿液量多,是虛症,以薯蕷、蓮肉、益智仁等收斂。

小便頻而清白長者為虛寒,頻而少黃赤澀者為熱,及脈洪數、有力無力、或滑或澀參驗之,始無差誤。凡熱天小便少,寒天小便多,寒熱之理,亦易見爾。(《赤水》)(按:《靈樞·五癃津液別論》當參。)

白話文:

小便頻繁而清澈細長的人是虛寒,小便頻繁而黃赤澀的人是熱症,還要結合脈搏的洪數有力或無力、或滑或澀等情況來驗證,才能避免誤診。一般來說,天氣熱的時候小便少,天氣冷的時候小便多,寒熱的道理也很容易理解。(參考《靈樞·五癃津液別論》)

小便不禁,小便不禁者,腎氣虛,下焦受冷也。腎主水,其氣下通於陰。腎虛下焦冷,不能溫制其水液,故小便不禁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尿失禁,尿失禁是因為腎氣虛,下焦受寒所致。腎臟主水,其氣向下通於陰。腎虛下焦受寒,不能溫暖和控制水液,所以導致尿失禁。(《病源論》)

下焦蓄血,其與虛勞內損,則便溺自遺而不知;下焦虛寒,不能溫制水液,則便溺欲出而不禁。是皆心不與腎交通。(《直指》)

溲溺惟宜形氣治也,溲溺不禁,形氣病也,輕者脬中有痹,重者大氣虛而且絕爾。(《方考》)

白話文:

下焦蓄血,如果兼有虛勞內傷的體質,就會出現大小便失禁且不自知的情況;下焦虛寒,不能溫暖和控制水液,就會出現大小便想排出但又不能控制的情況。這都是心臟和腎臟不協調、不通暢的緣故。(《直指》)

不禁謂無禁約,小便多而頻,不計遍數。按經云: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有濕熱,有下元虛憊,數而少為熱,數而多為虛,老人多有此,蓋陽氣衰微,不能約束,歷見數人,卒皆不救,由其不能攝養,而神氣耗散故也。古人有謂不通為熱,不禁為寒,乃心腎氣弱,陽道衰冷而黑豆失度。

白話文:

不自主的排尿,小便次數多而頻密,沒有時間計算。根據《黃帝內經》說:膀胱不能儲藏小便,就會導致小便不斷。可能是由於濕熱,或是下元虛弱。如果小便次數多而量少,可能因濕熱所致,如果小便次數多而量多,可能是因虛弱所致。老年人常有這種情況,可能因陽氣衰弱,無法約束小便。我曾見過幾個人有這種情況,最後都無法救治,都是因為他們不能保養身體,導致元氣耗散所致。古人說不通是熱,不禁是寒,就是指心腎氣弱,陽道衰冷導致無法控制小便。

法當溫補,溫存以養其神,藥石以堅其腎,神完腎固,膀胱氣充,自可約束,然必調治及早,庶或十全三五。(《赤水》)

白話文:

方法應該是以溫補為原則,以溫暖護養其精神,用藥物鞏固其腎臟,精神充沛、腎臟強固,則膀胱之氣充足,自然能夠約束大小便。但是一定要及早進行調理治療,這樣纔有希望達到十分圓滿的結果。

古方書論小便不禁,有屬熱屬寒之辨。不知不禁之謂,乃以小水太利為言,皆屬虛寒,何有熱症。若因熱而小便頻數,則淋瀝點滴不能禁止,而又出之不快,或多痛澀,非遺失不禁之謂矣。倘以虛寒誤認為熱,而妄投瀉火之劑,豈不殆哉。(《金匱翼》)(按:遺尿不禁為熱客腎經,《原病式》有其說,而王氏《雜著》亦謂為屬熱。《赤水》、《景岳》既斥其非,而尤氏此言最為約核,故拈出之。

白話文:

古方書上針對小便不禁的論述,有區分為熱症和寒症。若是不禁的意思是說小便太過頻繁,這都屬於虛寒症,怎麼會有熱症的說法呢?如果是因為熱症導致小便次數多,那應該是淋漓滴下,難以控制,而且排出來也不順暢,或者多有疼痛感,這不是「不禁」的說法。如果把虛寒症誤認為是熱症,而魯莽地服用瀉火藥物,豈不是非常危險嗎?(《金匱翼》)(按:遺尿不禁為熱客腎經,《原病式》有其說法,而王氏《雜著》也認為是屬熱。而《赤水》、《景嶽》都斥責其說法錯誤,尤氏此言最為簡潔扼要,故選出之。)

又《必讀》有肝家鬱熱,小便不禁,得溫補轉熾者,用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治驗,蓋是證之變者也。)

白話文:

《必讀》上記載肝家鬱熱,小便不禁,醫生服用溫補藥後,病情反而加重。於是使用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治療,才見效。這是因為病情發生了變化。

凡治小便不禁者,古方多用固澀,此固宜然,然固澀之劑,不過固其門戶,此亦治標之意,而非塞源之道也。蓋小水雖利於腎,而腎上連肺,若肺氣無權,則腎水終不能攝,故治水者必須治氣,治腎者必須治肺。宜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桂、附、乾薑之屬為之主,然後相機加以固澀之劑為之佐,庶得治水之道,而源流如度,否則徒障狂瀾,終無益也。余制有鞏堤丸方治,無論心脾肺腎之屬,皆宜以此為主治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便頻尿的古方大多使用固澀的藥物,這是合理的,但是固澀的藥物只能縮緊門戶,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,因為小便雖由腎主導,但腎與肺相連,如果肺氣虛弱,腎水就不能收攝,所以治療小便問題必須先治氣,治療腎臟疾病必須先治肺。因此,我建議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桂枝、附子、乾薑等藥物作為主要成分,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再加入固澀的藥物作為輔助,這樣才能治本,使小便能夠正常收攝。否則,只用固澀的藥物來治療,就像徒然阻擋洪水,最終無濟於事。我制定的鞏堤丸方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小便頻尿,無論是心、脾、肺、腎哪個臟腑出了問題,都可以用鞏堤丸方來治療。

(《景岳》)(按:鞏堤丸用熟地、菟絲、白朮、五味、益智、故紙、附子茯苓、韭子,山藥糊為丸。)

白話文:

《景嶽全集》中記載了鞏堤丸的成分,包括熟地、菟絲子、白朮、五味子、益智仁、故紙、附子、茯苓、韭子,用山藥糊和丸。

因先病淋,服利藥太多,致溺不禁者,參、耆大補為主,少佐熟附子。(《六要》)

又有女人下關無閉,遇寒則便數,遇咳嗽則小便適來,亦為不禁者也。(《繩墨》)

遺尿尿床,遺尿者,此由膀胱虛冷,不能約於水故也。膀胱為足太陽,腎為足少陰,二經為表裡。腎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,小便者水液之餘也。膀胱為津液之府,府既虛冷,陽氣衰弱,不能約於水,故令遺尿也。診其脈來過寸口入魚際,遺尿。肝脈微滑,遺尿。左手關上脈沉為陰,陰絕者無肝脈也,苦遺尿,尺脈實,小腹牢痛,小便不禁。尺中虛,小便不禁。腎病小便不禁,脈當沉滑而反浮大。其色當黑反黃,此土之剋水為逆,不治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說脈,肝脈微滑出《靈樞》,其他皆出《脈經》,但尺中虛未考。)

白話文:

遺尿尿牀:遺尿是指尿液因無法控制而遺漏的狀況。

根本原因:遺尿通常是由於膀胱虛冷,導致無法有效控制尿液所致。

臟腑關係:膀胱屬於足太陽經,腎屬於足少陰經。這兩條經絡是表裡關係,腎主水,腎氣向下運行,與膀胱氣機相通,形成水液代謝的過程。

膀胱功能:膀胱是津液的儲藏之所,為水液代謝的樞紐。如果膀胱虛冷,陽氣衰弱,就會導致膀胱無法收縮,形成遺尿。

脈象診斷:

  1. 寸口脈來過魚際:脈象從寸口進入魚際,可能伴有遺尿的症狀。

  2. 肝脈微滑:肝脈微滑,也可能伴有遺尿的症狀。

  3. 左手關上脈沉為陰:左手關上的脈象沉弱,說明陰氣過盛,無肝脈,可能伴有遺尿的症狀。

  4. 尺脈實,小腹牢痛,小便不禁:尺脈實,小腹牢痛,小便不禁,都可能與遺尿有關。

  5. 尺中虛,小便不禁:尺中脈虛弱,可能導致小便不禁。

6.腎病小便不禁:如果是由腎病引起的遺尿,脈象應當是沉滑的,但卻表現為浮大。患者的臉色應當是黑色的,但卻表現為黃色。這是土剋水的逆向表現,一般很難治癒。

注:

  • 這段古文中的脈象診斷,部分出處於《靈樞》,部分出處於《脈經》,但「尺中虛」這一脈象則未考證出處。

  • 這段古文的脈象診斷只是一種參考,實際診斷還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辨證論治。

尿床候,夫人有於眠睡不覺尿出者,是其稟質陰氣偏盛,陽氣偏虛者,則膀胱腎氣俱冷,不能溫制於水,則小便多,或不禁而遺尿。膀胱足太陽也,為腎之腑,腎為足少陰為臟,與膀胱合,俱主水。凡人之陰陽,日入而陽氣盡則陰受氣,至夜半陰陽大會,氣交則臥睡。小便者水液之餘也,從膀胱入於胞為小便。

白話文:

遺尿症狀:有的人晚上睡覺時,不知不覺地尿了牀,這是因為他體內的陰氣過於旺盛,陽氣過於虛弱,導致膀胱和腎臟的氣都變冷,不能溫暖和控制水液,就會小便增多,甚至控制不住而遺尿。膀胱是足太陽經的穴位,是腎臟的腑。腎臟是足少陰經的臟腑,與膀胱相合,都主宰水液。人的陰陽,白天陽氣充盛,陰氣受到壓抑;到了晚上,陰陽交合,氣息相交,人就會睡覺。小便是水液的餘液,從膀胱進入膀胱,成為小便。

夜臥則陽氣衰伏,不能制於陰,所以陰氣獨發,水下不禁,故於眠睡而不覺尿出也。(同上)

出而不禁,謂之遺尿。睡里自出,謂之尿床。(《直指·小兒》)

睡著遺尿者,此亦下元冷、小便無禁而然,宜大菟絲子丸,豬胞炙碎煎湯下。凡遺尿皆屬虛,古書云:實則失氣,虛則遺尿。有盛喜致小便多,日夜無度,乃喜極傷心,心與小腸為表裡,宜分清飲四七湯各半帖和煎,仍以辰砂妙香散,吞小菟絲子丸或玄菟丹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晚上睡覺時尿牀的人,這是因為下焦寒冷、小便失禁造成的,應該服用大菟絲子丸,用豬膀胱烤熟研碎,煎湯服用。所有遺尿的人都屬於虛症,古書說:實證是因為氣虛,虛證是因為遺尿。有的人因為高興過度導致小便多,日夜不止,這是因為高興到極點損傷了心臟,而且心臟與小腸是表裡的關係,應該服用分清飲和四七湯各半帖合煎,仍然以辰砂妙香散服用,吞服小菟絲子丸或玄菟丹。(《要訣》)

少壯遺尿,下元熱也。熱則有動其火,故夢遺也。遺雖失而陽熱盛,然必有力。治之宜清。(《繩墨》)(按:遺尿屬熱,《原病式》語意不了,丹溪亦有按。難為準,並不錄。)

白話文:

少壯時容易遺尿,是因爲下部有熱。熱則有動其火,所以會做夢遺精。雖然遺精會失去一些精子,但陽氣盛,所以一定有生育能力。治療時應使體內清涼。(《衡量標準》)(按:遺尿屬熱,《原病式》語意不明,即使丹溪也有按。難爲標準,也不收錄。)

腎主閉臟,腎虛則不能約,以故不時而遺出也,中年人鑿喪太過,多有此症。亦有下部濕熱太盛,迫水妄行者,其人必嗜酒。夜遺,少壯責之火,中年責之虛。熱則清之,梔子木通、茯苓等,虛則補之。(《六要》)

白話文:

腎臟掌管閉合內臟,如果腎氣虛弱,就無法約束住尿液,因此會不定時地小便失禁。中年人房事過度,大多有這種症狀。也有下部濕熱太盛的人,少喝水卻反覆小便,這種人必定嗜酒。夜間遺尿,如果是年輕人的話,多半是虛火所致;如果是中年人的話,多半是腎氣虛弱所致。如果是熱證引起的,就用梔子、木通、茯苓等藥物清熱利尿;如果是虛證引起的,就用藥物補腎固澀。

遺溺,遺失也,睡夢中遺失,醒而後覺,童稚多有此,大人少有也。夫童稚陽氣尚微,不甚約束,好動而魂遊,故夜多遺失也。古方多用暖藥,乃溫養陽氣之意,經謂虛則遺溺,不約為遺溺,從可知矣。曾見數人二三十歲,仍遺失不止,後皆無子,得非下元虛寒所致歟。(《赤水》)(按:又曰。

白話文:

遺溺,就是遺尿、遺精,在睡夢中遺失,醒來之後才發現,兒童較多,成年人則少。兒童的陽氣還微弱,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,好動而魂魄易散,所以夜裡容易遺尿、遺精。古方的治療方法多用溫熱的藥物,這是為了溫養陽氣。經典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「虛則遺溺,不約為遺溺」,由此可以知道遺尿、遺精是虛症的表現。我曾經見到過幾個人,二三十歲了,遺尿、遺精的症狀還沒有停止,後來他們都沒有孩子,這難道不是下元虛寒引起的嗎?(節選自《赤水玄珠》)(註:又說:)

劉河間、丹溪、《千金翼方》有認為熱者,必以脈症相參看,庶無偏熱偏寒之弊。予前論寒者,以大概而言也。諸病皆有寒熱虛實,多有始同終異,故治法不能執一而無權也。此引《千金翼方》,當考。)

白話文:

劉河間、朱丹溪、孫思邈認為,發燒的病人,一定要比較脈象症狀來參看,這樣就不會出現偏熱偏寒的弊端。我前面討論寒證,只是大概而言。各種疾病都有寒熱虛實的區別,而且很多疾病開始時和最後的病症不一樣,所以治療方法不能只拘泥於一種而沒有權變。這裡引用《千金翼方》的內容,應該加以考證。

遺溺一證,有自遺者,以睡中而遺失也。有不禁者,以氣門不固而頻數不能禁也。又有氣脫於上,則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。此虛極之候也。總之三者皆屬虛證,但有輕重之辨耳。若夢中自遺者,惟幼稚多有之,俟其氣壯而固,或少加調理可愈,無足疑也。(《景岳》)

白話文:

尿牀這個症狀,有自己遺尿的,是睡著後遺尿的。有忍不住的,是氣門不固,而頻數不能禁住的。還有氣脫在上焦,下焦不能控制而遺尿而不自知的。這是虛弱到極點的情況。總之,這三種情況都是虛證,只是有輕重之分罷了。如果是在夢中遺尿,只有幼小的人較多,等到他們的元氣壯盛和固護,或者稍加調養就可以痊癒,不足為奇。

有睡則遺尿,皆責之虛,所以嬰兒脾氣未固,老人下元不足,多有此證。在嬰兒挾熱者十居七八,在老人挾寒者十居七八,此又不可不辨也。(《必讀》)

白話文:

若有睡覺時就會尿牀的情況,往往會歸咎於身體虛弱。因此,嬰兒脾氣未穩固,老人下元不足,多有此證。在嬰兒中,十個有八、九個是夾雜熱症;在老人中,十個有八、九個是夾雜寒症,這一點不可不辨別清楚。(出自《必讀》)

午前數尿,有人每日從早至午前定尿四次,一日之間又自無事,此腎虛所致,亦猶脾腎泄,早泄而晚愈,次日又復然者也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早上小便次數多,有人每天從早上到上午,一定會小便四次,整天都沒事,這是由腎虛引起的,就像脾腎虛弱,早上容易小便,晚上會好轉,第二天又會重複這種情況。(《要訣》)

小便餘瀝,腎主水。勞傷之人,腎氣虛弱,不能藏水,胞內虛冷,故小便後水液不止而有餘瀝。尺脈緩細者,小便餘瀝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《脈經》曰:尺脈緩,腳弱下腫,小便難,有餘瀝。》

白話文:

小便淋漓不盡,是由於腎臟主導水液。過度勞累傷及人體,腎氣會虛弱,無法儲藏水液,胞內因此虛寒,以致小便後水液也無法止住,而有滴漏不止的情況。尺脈緩慢而細微,就是小便淋漓不盡的症狀。(《脈經》指出:尺脈緩慢,腳部無力而腫脹,小便困難,且有滴漏不止的現象。)

固澀諸方,《範汪方》治人喜遺尿方。

礬石、牡蠣,分等治合,以黍粥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醫心》)

《錄驗方》治遺尿,龍骨散方。

桑耳(三兩),礬石(二兩),牡蠣(二兩),龍骨(三兩)

白話文:

桑耳(120克),明礬石(80克),牡蠣(80克),龍骨(120克)

凡四物,合治下篩,服方寸匕,日三。(同上)《外臺》無牡蠣,有阿膠。

《古今錄驗》牡蠣湯,治遺尿小便澀方。

牡蠣(四兩熬),鹿茸(炙四兩),阿膠(炙,各二兩),桑螵蛸(二兩)

白話文:

牡蠣(四兩,燉煮四小時),鹿茸(炙烤四兩),阿膠(炙烤,各二兩),桑螵蛸(二兩)

上四味切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再服。(《外臺》)《千金》於本方去桑螵蛸,加桑耳。《聖惠》治婦人虛冷,小便數,桑螵蛸散,於本方去阿膠,加甘草黃耆,搗細羅為散,生薑湯調下。(《必讀》治陽氣虛弱,小便不禁,去甘草,加人參赤石脂。)《奇效》澤瀉散(主治同),於本方加澤瀉、牡丹皮赤茯苓,為細末,酒調服。

白話文:

*將以上四味藥切碎,加水五升煎煮,取二升,分為兩次服用。(《外臺》)

*《千金》方中去除了桑螵蛸,加上了桑耳。 *《聖惠》方用於治療婦女虛冷、小便頻數,名為桑螵蛸散,其方去除了阿膠,加上了甘草、黃耆,搗碎後過篩成散,用生薑湯送服。(《必讀》方用於治療陽氣虛弱、小便不禁,去除了甘草,加上了人參、赤石脂。) *《奇效》方名為澤瀉散(主治同),在原方中加上了澤瀉、牡丹皮、赤茯苓,碾成細末,用酒送服。

治不渴而小便大利,遂至於死者方。

牡蠣五兩,以患人尿三升,煎取二升,分再服,神驗。(《千金》)

治小腸虛冷,小便數多,鹿茸丸方。

鹿茸(二兩去毛塗酥炙令黃色),白龍骨(一兩),山茱萸(三分微炒)

上件藥三味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鹽湯下,晚食前再服。(《簡要濟眾》)

治小便數方。

白話文:

上述三種藥材,搗碎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和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,晚上晚餐前再服用一次。(《簡要濟眾》)

上取純糯米糍一手大,臨臥炙令軟熟啖之,以溫酒送下,不飲酒人溫湯下,多啖彌佳,行坐良久,待心間空便睡,一夜十餘行者當夜便止。予嘗以為戲術,與人賭物,用之如有神聖。或言假火氣溫水送,不然也。太多糯稻主縮水,凡人夜飲酒者,是夜輒不尿,此糯米之力也。(蘇沈)(原更載糯稻稈治渴,宜考。)

白話文:

睡前取一大塊糯米糍,用火烤至軟熟,然後吃下,用溫酒或溫湯送服,多吃效果更佳。吃完後行坐片刻,等心裏空虛後才睡,連續十多天這樣做,夜尿問題就能解決。我以前覺得這是個小技巧,還拿它跟人賭博,用起來好像真有神效。有人說只是因為用熱水送服才有效,其實不然。糯米吃太多容易導致縮水,普通人晚上喝了酒,當天晚上往往不尿,這就是糯米的功效。

鄰家有一男子,小便日數十次,如稠米泔,色亦白,心神恍惚,瘦瘁食減,以女勞得之,令服此桑螵蛸散,未終一劑而愈。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、小便數,補心氣。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神當歸、龜甲醋炙,以上各一兩為末,夜臥人參湯調下二錢。如無桑上者,即用余者。(《本草衍義》)

固真丹,治腎與膀胱虛冷,真氣不固,小便滑數。

白話文:

鄰居家有一位男子,整天小便很多次,小便是像稀飯一樣,而且顏色是白色,精神恍惚,身體瘦弱,食慾不振。因為過度勞累而導致,我讓他服用桑螵蛸散,沒吃完一劑藥就痊癒了。桑螵蛸散有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、小便數,補心氣的功效。需要的藥物包括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苓、當歸和龜甲醋炙,每種一兩研磨成粉末,晚上用人參湯沖調服用二錢。如果沒有桑螵蛸,就可以用其他的藥物代替。

韭子(四兩),舶上茴香(炒),補骨脂(炒),益智子(炒),鹿角霜(各二兩),白龍骨(三兩煅別研細如粉)

白話文:

韭菜子 (四兩)

炒過的舶上茴香、

炒過的補骨脂、

炒過的益智子、

鹿角霜 (各二兩)

煅燒過的白龍骨 (三兩,另外研磨成細粉)

上為細末,以青鹽、鹿角膠各一兩,同煮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,鹽湯亦得。(《魏氏》)又破故紙丸,治腎氣虛冷,小便無度。破故紙、茴香(並鹽炒)等分,酒糊為丸。

縮泉丸,治丈夫小便頻。(《史越王氏》)

白話文:

上等的破故紙粉末,加上一兩青鹽、一兩鹿角膠,一起煮成酒糊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鹽湯也可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)破故紙丸還可以治療腎氣虛冷、小便無度。破故紙、茴香(都用鹽炒過)等分,用酒糊和成丸子。

烏藥,川椒(去目併合口者出汗),吳茱萸(九蒸九曝),益智(炒)

白話文:

使用烏藥、川椒(去除眼睛部位,併合嘴巴部位的川椒能促進出汗)、吳茱萸(經過九蒸九曝處理)、以及炒過的益智。

上等分為細末,酒煮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臨臥鹽湯下。(同上)《濟生續》去川椒、吳茱,酒煮山藥糊為丸。(《得效》名三仙丸。又《白濁》萆薢分清散蓋此祖方。)

白話文:

上等的成分研成細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睡覺前用鹽湯送服。(同前書)《濟生續》去川椒、吳茱,用酒煮山藥糊做成丸劑。(《得效》取名三仙丸。又《白濁》地錦分清散就是此方的鼻祖。)

六味地黃丸,治內虛熱者,小便頻數不禁。

本方加牡蠣、五味子。(《丹溪附余》)

固脬丸,治小便不禁。

菟絲子(二兩制),茴香(一兩),附子(炮去皮臍),桑螵蛸(炙焦各半兩),戎鹽(一分)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用米飲送下。(《奇效》)《醫通》山藥末糊丸,酒下十五丸。

白話文:

把上等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用酒煮熟麵糊,把藥物混合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 30 顆藥丸。空腹時用米湯吞服。(《奇效》)《醫通》中記載山藥研磨成藥末後製成藥丸,用酒來送服,每次服用 15 顆藥丸。

薑附赤石脂硃砂丹,治小便數而不禁,怔忡多忘,魘夢不已,下元虛冷,遺尿精滑,或陽虛精漏不止。

黃耆束氣湯,治氣虛遺溺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磨成細末,加入酒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 15 到 20 顆,如果大便不順,可用米湯送服;如果小便失禁,可用茯苓湯送服。(《準繩》)

附子(生),乾薑(各半兩),赤石脂(一兩半水飛)

上為細末,酒糊丸,綠豆大,每服十五至二三十丸,大便不和米飲下,小便不禁茯苓湯下。(《準繩》)

黃耆(一錢二分),白芍(一錢),人參,破故紙(各七分),升麻,益智仁(各五分),北五味子(三分),薄桂(二分)

白話文:

黃耆(6克),白芍(5克),人參,破故紙(各3.5克),升麻,益智仁(各2.5克),北五味子(1.5克),薄桂(1克)

水薑煎服,(《兒科方要》)

清涼和溫諸方,《範汪方》治小便一日一夜數十行方。

菖蒲、黃連二物,分等治篩,酒服方寸匕。

又方,石膏半斤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稍熱服。(以上《葛氏方》同之)(《醫心》)

《究原方》醉仙丸,治因勞心,腎經寒,小便多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個方子,取半斤石膏,研成碎末,加入一斗水,煮到剩五升,稍稍加熱後服用。(以上與《葛氏方》相同)(《醫心》)

白茯苓去皮,不計多少,用黑豆同水煮半日,去豆,出焙為細末,用薏苡仁炒碾為細末,煮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以棗湯服下,空腹臨睡服。(《萬安》)(按:此《蘇沈》夢泄茯苓散之意。)

白話文:

用黑豆和水把白色的茯苓皮煮掉(不計算數量),去黑豆後,取出烘焙成細末,煮糊成藥丸,像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五七十顆,用紅棗湯送服,空腹睡前服用。(《萬安》)(註:這是《蘇沈》夢遺茯苓散的方子。)

四君子湯,諸急病遺尿不禁者,此方主之。諸急病,謂卒然暴僕諸疾也。遺尿不禁者,形氣將脫,無形之氣不足以固有形之溺也。甘溫為陽,可使益氣,故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皆甘溫也,可以用之。(《方考》)(按:此方何能堪急病不禁,但緩證或有相適,姑存之。)

治腎虛小便多,阿膠湯方。

白話文:

四君子湯,適用於各種因急病而造成的小便失禁。所謂的急病,是指突發的、嚴重的疾病。小便失禁是因為人的形氣將要脫離,無形之氣不足以固有有形的小便所致。甘味溫和的食物具有陽性的性質,可以增強人體的元氣,所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都是甘溫的,可以用來治療小便失禁。(《方考》)(但是,此方治療小便失禁的效果如何,還有待商榷,但姑且可以先用。)

阿膠(炙令燥別搗末),人參(各一兩),乾薑(炮二兩,遠志(去心),附子(一枚炮製去皮臍),甘草(炙銼三兩),大麻仁(爛研一兩)

白話文:

阿膠 (用文火炙烤至乾燥,然後搗碎成粉),人參 (各一兩),乾薑 (用炮製法處理,二兩),遠志 (去掉果心),附子 (一個,用炮製法處理,去掉皮和臍),甘草 (用文火炙烤,然後切碎,三兩),大麻仁 (研磨成細粉,一兩)

上七味,粗搗篩五味,與麻仁拌勻,每服六錢匕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入阿膠末半錢匕,更煎兩沸,食前溫服,日三。(《聖濟》)(按:此方本出《千金·消渴》中。今加入人參、甘草。)

白話文:

把上面的七種藥材稍微搗碎,篩取其中的五種藥材,然後與麻仁拌勻。每次取六錢的藥量,加入兩杯水,煎煮至剩下一杯,去掉藥渣,加入半錢的阿膠末,再次煎煮兩次,在飯前溫熱服用,每天服用三次。(出自《聖濟》)(註:這個方子原本出自《千金·消渴》。現在加入了人參、甘草。)

治氣牽腰背,及脅內痛,小腹堅,小便不禁,當歸湯。(同上)(按:即張文仲當歸大黃湯,方見《脅痛》。)

白話文:

治療因氣逆引起的腰背、脇腹疼痛,小腹硬結,小便失禁,可使用當歸湯。(同上)(按:即張文仲當歸大黃湯,方見《脅痛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