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42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42)

1. 眩運

參附湯,治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氣短自汗,眩暈。(《回春》)

頭運吐逆,胃冷生痰也。用川乾薑炮二錢半,甘草炒一錢二分,水一鍾半,煎減半服,累用有效。(《本草綱目》引《傳信適用方》)

治虛風頭旋,吐涎不已,養正丹。(《本事》)

黑錫丹,治陰陽不升降,上熱下冷,頭目眩暈,病至危篤,或服暖藥僭上愈甚者,當服此藥,已經增損。(《三因》)(按:此於《和劑》方中,加烏藥、青皮。)

消飲諸方,治風□痰痹,頭目昏眩,四肢煩痰(當疼),荊芥煮散。

荊芥穗,旋覆花(各四兩),前胡,甘草(炙),麻黃(去),芍藥,川芎,半夏(以上各一兩)

上件藥為末,每服二錢,用水一大盞,蔥白、薄荷同煎至七分,溫溫服之無時。(《傳家秘寶》)(按:《活人》金沸草散,治傷寒中脘有痰。蓋以此方為原,去麻黃、芎,加細辛。知是亦為治痰方,仍列於斯。)

人參前胡湯,治風痰攻作,頭風頭痛,目眩旋運。(《葉氏》)(按:即參蘇飲去葛根。)

旋覆花湯,治中脘伏痰,吐逆眩暈。(《濟生》)(方見《嘔吐》中。)

玉液湯,治七情傷感,氣鬱生涎,隨氣上逆,頭目眩暈,心嘈忪悸,眉稜骨痛。(同上)(即小半夏湯,入沉香水一呷,溫服。)

小半夏湯,治痰飲頭眩及臂痛。(《葉氏》)(即二陳湯。)

加味二陳湯,治痰暈,或因冷食所傷。

陳皮,半夏,白茯苓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,丁香,胡椒(各三錢)

上銼散,每服四錢,姜三片,烏梅一個同煎,不拘時熱服。體虛甚者,順元散。(《得效》)

滾痰丸,治痰火,頭眩目運,如坐舟車,胸滿背脹,一服立止。(《醫統》)

疏氣諸方,香橘飲,治氣虛眩暈。

木香,白朮,半夏曲,橘皮,白茯苓,縮砂(各半兩),丁香,甘草(炙各一分)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姜五厚片同煎,吞蘇合香丸。(《直指》)

蘇合香丸,用棗湯調開,吞震靈丹,治心氣不斂,怔忪頭暈。(同上)

《蘇沈》沉麝丸,治一切血運,每服一丸研開,用滴乳香泡湯調下。(同上)

養血諸方,四物湯加減,治血虛痰火頭眩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(酒炒),熟地黃,人參(減半),陳皮,片芩,山梔,茯苓(去皮),天麻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(《回春》)(按:芎藭湯治去血眩冒,出婦科中。)

加減逍遙散,治頭眩,屬氣血不足,肝腎相火兼郁者。

當歸,白朮,白芍,茯苓,柴胡,丹皮,熟地,黃柏,炙甘草

或加山梔、薄荷,舒郁尤捷。(《匯補》)

因氣鬱者,則志氣不舒,逍遙散加薄荷、菊花。(《醫碥》)

補虛諸方,房事恣情,致精元氣耗,眩暈欲倒,以十全大補湯主之。此腎虛頭運,以六味地黃丸,每料加鹿茸五錢,以固腎氣。(《原病集》)

白話文:

眩暈

參附湯,治療因身體陽氣嚴重不足,導致呼吸急促、氣短、容易出汗、以及眩暈的狀況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頭暈想吐,是因為胃部虛寒產生痰液的緣故。可以使用炮製過的乾薑二錢半,炒過的甘草一錢二分,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一半,分次服用,多次使用有效。(出自《本草綱目》引用《傳信適用方》)

治療因虛弱引起的頭暈,且口水不斷,可以服用養正丹。(出自《本事》)

黑錫丹,治療因身體陰陽失調,導致上熱下冷,頭暈目眩,病情危急,或者服用溫熱藥物後反而加重症狀的情況,應該服用此藥,可以根據病情調整劑量。(出自《三因》)(按:此方在《和劑局方》的基礎上,增加了烏藥和青皮。)

消飲諸方,治療因風邪、痰濕阻滯經絡,導致頭暈目眩、四肢煩躁疼痛,可以使用荊芥煮散。

荊芥穗、旋覆花(各四兩)、前胡、炙甘草、麻黃(去除)、芍藥、川芎、半夏(以上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大碗,加入蔥白和薄荷一起煎煮至剩七分,溫服,不拘時間。(出自《傳家秘寶》)(按:《活人書》中的金沸草散,是治療傷寒導致的胸脘有痰,可能是由本方演變而來,只是去除了麻黃和川芎,加入了細辛,可見此方也具有化痰的功效,因此仍列於此。)

人參前胡湯,治療因風痰引起的頭風頭痛,以及頭暈目眩的狀況。(出自《葉氏》)(按:此方即為參蘇飲去除葛根。)

旋覆花湯,治療因痰液潛伏在中脘部位,導致嘔吐和眩暈。(出自《濟生》)(此方見於《嘔吐》篇。)

玉液湯,治療因情緒波動導致氣鬱生痰,痰隨氣上逆,引起頭暈目眩、心煩意亂、以及眉骨疼痛。(同上)(即小半夏湯,加入少量沉香水,溫服。)

小半夏湯,治療因痰飲引起的頭暈和手臂疼痛。(出自《葉氏》)(即二陳湯。)

加味二陳湯,治療因痰導致的眩暈,或者因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眩暈。

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(各一兩)、甘草(五錢)、丁香、胡椒(各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一起煎煮,不拘時間溫服。如果體虛嚴重,則應服用順元散。(出自《得效》)

滾痰丸,治療因痰火引起的頭暈目眩,感覺像坐在船上或車上,胸悶背脹,服用後立即見效。(出自《醫統》)

疏氣諸方,香橘飲,治療因氣虛引起的眩暈。

木香、白朮、半夏曲、橘皮、白茯苓、縮砂(各半兩)、丁香、炙甘草(各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五片厚片一起煎煮,同時吞服蘇合香丸。(出自《直指》)

蘇合香丸,用紅棗湯調開,同時吞服震靈丹,治療心氣不收、心悸頭暈。(同上)

《蘇沈良方》中的沉麝丸,治療各種血虛引起的眩暈,每次服用一丸研碎,用滴乳香泡水調服。(同上)

養血諸方,四物湯加減,治療因血虛和痰火引起的頭暈。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(酒炒)、熟地黃、人參(減半)、陳皮、黃芩、山梔、茯苓(去皮)、天麻(各等分)、甘草(減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二枚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(出自《回春》)(按:芎藭湯是治療因失血引起的頭暈目眩,出自婦科。)

加減逍遙散,治療因氣血不足,同時肝腎陰虛火旺引起的頭暈。

當歸、白朮、白芍、茯苓、柴胡、丹皮、熟地黃、黃柏、炙甘草。

或者加入山梔子、薄荷,可以更快地疏解鬱結之氣。(出自《匯補》)

如果是因氣鬱引起的頭暈,則表示情緒不暢,可以使用逍遙散加入薄荷、菊花。(出自《醫碥》)

補虛諸方,因房事過度,導致精元氣耗盡,引起眩暈欲倒,應服用十全大補湯。此為腎虛引起的頭暈,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,每一劑加入鹿茸五錢,來固腎氣。(出自《原病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