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41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41)

1. 眩運

石膏,白附子(炮),天南星(炮),白芷,甘菊花,京芎,天麻(各等分)

上件搗羅為末,每服一錢,先嚼薄荷三五葉,溫酒調下。(《神巧》)《聖濟》治風邪上攻,頭目眩暈,心膈煩悶,薄荷散,於本方去白附子、天南星、天麻,加甘草,每服一錢,荊芥茶調下。

天麻半夏湯,治風痰內作,胸膈不利,頭旋眼黑,兀兀欲吐,上熱下寒,不得安臥。

天麻,半夏(各一錢),橘皮(去白),柴胡(各七分),黃芩(酒製炒),甘草(炙),白茯苓(去皮),前胡(各五分),黃連(三分去須)

上九味㕮咀,都為一服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食後,忌酒面生冷物。(《寶鑑》)(按:原有治驗曰:予以三稜針約二十餘處刺之,其血紫黑,如露珠之狀,少頃頭目便覺清利,諸證悉減,遂處方云云。)

治頭風眩暈,額痛,噁心嘔吐。

蔚金,滑石,川芎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齏汁調下。(《醫林方》)

防風通聖散,治風熱眩暈。(《原理》)

芎黃湯,治頭目眩暈。

大黃,荊芥穗,貫芎,防風(以上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大作劑料,水煎去滓服之,以利為度。(《神效名方》)

黑將軍散(秘方),治因痰火太盛,眩暈難當。

用大黃酒炒為末,清茶調下(按:此丹溪治頭痛方,既見前)。或用大黃酒浸,九蒸九曬為末,水丸如綠豆大,每服百丸,食後臨臥,清茶送下,神效。(《醫鑑》)

溫散諸方(鎮墜)《近效》白朮附子湯,療風虛頭重眩,苦極不知食味,暖肌補中,益精氣。(《外臺》)(按:即甘草附子湯。)

治一切頭旋,本因體虛,風邪乘於陽經,上注於頭面,遂入於腦,亦因痰水在於胸膈之上,犯大寒,使陽氣不行,痰水結聚,上衝於頭目,令頭旋,羚羊角散。

羚羊角(鎊),茯神(去木各一兩),芎藭,防風(去釵股),半夏(湯洗七次),白芷(不見火),甘草(炙各半兩),枳殼(去穰細銼麩炒),附子(炮去皮臍各三分)

上為粗未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半分,漫火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(《本事》)

白散子,治上實下虛,眩暈昏塞。

大附子(生去皮臍),桂府滑石(各半兩),丸白半夏(湯洗二十一次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二盞,姜七片,蜜半匙,煎七分,空心冷服。(《三因》)

星附湯,治風虛痰作,頭目旋運,神昏語謇,及痰厥頭痛。

天南星(一個大者重及一兩以上佳炮),大附子(一個重九錢左右者生去皮臍切),人參(一兩好者)

上三味並銼,分作九服,每服水二盞,姜錢十片,煎至八分,溫服。(《葉氏》)

姜附湯,治一時為寒所中,口不能言,眩暈欲倒。(《濟世全書》)

白話文:

眩暈

石膏、白附子(炮製過)、天南星(炮製過)、白芷、甘菊花、川芎、天麻(各等量):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先嚼幾片薄荷葉,用溫酒送服。(出自《神巧》)《聖濟總錄》用來治療風邪侵襲頭部,引起的頭暈目眩、胸悶煩躁。薄荷散的配方是在此基礎上,去除白附子、天南星、天麻,加入甘草,每次服用一錢,用荊芥茶送服。

天麻半夏湯,治療因風痰在體內作祟,導致胸悶不適、頭暈眼花、昏昏欲睡、想吐、上熱下寒、無法安睡等症狀: 天麻、半夏(各一錢),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柴胡(各七分),黃芩(用酒炒製過)、甘草(炙烤過)、白茯苓(去皮)、前胡(各五分),黃連(去除鬚根,三分)。 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作為一劑藥。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,飯後服用。忌酒、麵食和生冷食物。(出自《寶鑑》)(按:原有醫案記載,用三棱針在病人身上刺了約二十幾處,流出的血呈紫黑色,像露珠一樣。過一會兒,病人就感覺頭腦清醒,症狀都減輕了,於是開了此方。)

治療頭風引起的頭暈、額頭痛、噁心嘔吐: 鬱金、滑石、川芎(各半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醃製菜汁送服。(出自《醫林方》)

防風通聖散,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眩暈。(出自《原理》)

芎黃湯,治療頭暈目眩: 大黃、荊芥穗、川芎、防風(以上各等量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用來煎藥,用水煎煮後去除藥渣服用,以排便通暢為度。(出自《神效名方》)

黑將軍散(秘方),治療因痰火太盛,引起的嚴重眩暈: 用大黃酒炒後磨成粉末,用清茶送服。(按:這是朱丹溪治療頭痛的方子,之前已經提到過)。或者用大黃酒浸泡後,蒸煮曬乾九次,磨成粉末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飯後臨睡前用清茶送服,效果神奇。(出自《醫鑑》)

溫散類方 (鎮墜) 白朮附子湯,治療因風虛引起的頭重眩暈,嚴重到味覺失靈,可以溫暖肌肉、補益中氣、增強精氣: (出自《外臺》)(按:就是甘草附子湯。)

治療各種頭暈,主要原因是體質虛弱,風邪侵入陽經,向上侵襲頭面,進入腦部。也可能是因為痰濕積聚在胸膈之上,遇到寒冷,使陽氣運行不暢,痰濕結聚,向上衝擊頭部,導致頭暈目眩。可用羚羊角散: 羚羊角(磨成粉)、茯神(去除木心,各一兩),川芎、防風(去除枝杈),半夏(用湯洗七次)、白芷(不見火)、甘草(炙烤過,各半兩),枳殼(去除瓤,切細,用麩炒過),附子(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,各三分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生薑少許,用小火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(出自《本事》)

白散子,治療上實下虛引起的眩暈、昏沉: 大附子(生的,去除皮和臍),桂府滑石(各半兩),製半夏(用湯洗二十一次,三分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七片,蜂蜜半匙,煎煮至剩七分,空腹冷服。(出自《三因》)

星附湯,治療因風虛痰作,引起的頭暈目眩、神志不清、說話困難,以及因痰導致的頭痛: 天南星(一個大個的,最好重一兩以上,炮製過),大附子(一個重約九錢左右,生的,去除皮和臍,切開),人參(一兩,品質好的)。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,分成九服。每次取一份,用水兩碗,加生薑十片,煎煮至剩八分,溫服。(出自《葉氏》)

姜附湯,治療因突然受寒,導致口不能言、頭暈欲倒:(出自《濟世全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