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37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37)

1. 眩運

諸陽上行於頭,諸陽上注於目,血死則脈凝泣,脈凝泣則上注之力薄矣,薄則上虛而眩暈生焉。其脈必澀,澀為滯澀,徵死血之不流行也(或兼見脅痛、喜忘、目黃、便難等證)。又為枯澀,徵血液之不充足也,謂之血虛眩暈亦可。頭以法天,諸陽之首,又云清陽出上竅,而目在其中,清陽者氣也,氣不足則不能上達,以致頭目空虛,而眩暈時時作矣,其脈必大而無力,散漫空松之象也,謂之氣虛眩暈亦可。(《續焰》)(節錄。

凡眩暈一時暴發者,必因風暑寒熱鬱於肌表,觸發內之痰氣,致脈絡滿而經脈虛,使外有餘而內不足,上脈溢而下脈空,所以頭重足輕,一時旋運。若氣血沖和者,候風寒暑氣痰熱清散即愈。若精神久虛者,客邪傳裡,日久眩暈而不已,即有卒中之患也。(《百問》)

病有虛實(肥瘦、痰壅),眩暈一證,人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,而不明言其所以然之故。蓋所謂虛者,血與氣也。所謂實者,痰涎風火也。原病之由,有氣虛者,乃清氣不能上升,或汗多亡陽而致,當升陽補氣。有血虛者,乃因亡血過多,陽無所附而然,當益陰補血。此皆不足之證也。有因痰涎郁遏者,宜開痰導郁,重則吐下。有因風火所動者,宜清上降火。若因外感而得者,嚴氏雖分四氣之異,皆當散邪為主。此皆有餘之證也。(《微義》)

氣虛肥白之人,濕痰滯於上,陰火起於下,是以痰挾虛火,上衝頭目,正氣不能勝敵,故忽然眼黑生花,若坐舟車而旋運也,甚而至於卒倒無所知者有之,丹溪所謂無痰不能作眩者,政謂此也。若夫黑瘦之人,軀體薄弱,真水虧欠,或勞役過度,相火上炎,亦有時時眩暈,何濕痰之有哉。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,治宜清痰降火為先,而兼補氣之藥。

人黑瘦而作眩者,治宜滋陰降火為要,而帶抑肝之劑。外有因嘔血而眩冒者,胸中有死血,迷閉心竅而然,是宜行血清心自安。(《正傳》)(死血證,互見證治雜例。)

諸風頭目昏眩者,皆因痰壅上盛。(《和劑·指南》)

痰挾氣虛與火,此證屬痰者多,無痰則不能作眩。(《丹溪》)

病多屬虛(肝虛),眩暈一證,虛者居其八九,而兼火兼痰者,不過十中一二耳。原其所由,則有勞倦過度而運者,有飢飽失時而運者,有嘔吐傷上而運者,有泄瀉傷下而運者,有大汗亡陽而運者,有目眴目驚心而運者,有焦思不釋而運者,有被毆被辱、氣奪而運者。有悲哀痛楚、大叫大呼而運者,此皆傷其陽中之陽也。又有吐血衄血便血而運者,有癰膿大潰而運者,有金石破傷失血、痛極而運者,有男子縱欲、氣隨精去而運者,有婦女崩淋、產後去血而運者,此皆傷其陰中之陽也。再若大醉之後,濕熱相乘而運者,傷其陰也。有大怒之後,木肆其強而運者,傷其氣也。有痰飲留中,治節不行而運者,脾之弱也。此亦有餘中之不足也。至若年老精衰,勞倦日積,而忽患不眠,忽苦眩暈者,此營衛兩虛之致然也。由此察之,虛實可辨矣。(《景岳》)

白話文:

陽氣會往上跑到頭部,陽氣也會往眼睛匯聚。如果血死掉了,脈搏就會凝滯,脈搏凝滯的話,往上灌注的力量就會減弱。力量減弱,頭部就會變得空虛,因而產生眩暈。這種情況的脈象一定是澀的,澀代表脈搏滯礙不順暢,是死血不流通的徵兆(可能還會出現脅肋疼痛、健忘、眼睛發黃、排便困難等症狀)。脈象如果呈現枯澀,代表血液不足,也可以稱之為血虛眩暈。頭部象徵天,是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,也說清陽之氣從上面的孔竅出來,而眼睛就在其中。清陽指的就是氣,氣不足就無法向上運行,導致頭部和眼睛空虛,眩暈就會時常發作。這種情況的脈象一定是又大又無力,呈現散漫空鬆的樣子,也可以稱之為氣虛眩暈。

如果眩暈是突然發作,通常是因為風、暑、寒、熱等邪氣鬱積在皮膚表面,觸發體內的痰氣,導致脈絡充盈而經脈虛弱,使得體表有餘而體內不足,上面的脈絡壅塞而下面的脈絡空虛,所以會頭重腳輕,一時之間感覺天旋地轉。如果氣血平和的人,等風、寒、暑、痰、熱等邪氣散去就會好轉。但如果本身就精神虛弱的人,外邪可能會傳入體內,導致眩暈持續不斷,久而久之可能會有中風的危險。

眩暈這個病症有虛實之分(跟體型肥胖或瘦弱、痰液壅盛有關)。大家普遍認為眩暈是「上盛下虛」造成的,卻不明白其中原因。所謂的「虛」指的是血和氣;所謂的「實」指的是痰涎、風和火。眩暈發生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氣虛,導致清氣無法上升,或因為流汗過多導致陽氣耗損,這種情況應該升舉陽氣、補益氣血;有的是因為血虛,因為失血過多,陽氣失去依附,這種情況應該滋養陰液、補益血液。這些都是屬於不足的病症。有的眩暈是因為痰涎鬱結,這種情況應該開導痰液、疏通鬱結,嚴重的話甚至要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;有的是因為風火擾動,這種情況應該清泄上焦的火氣。如果是因為外感引起的,即使有風、寒、暑、熱等不同邪氣,都應該以驅散邪氣為主。這些都是屬於多餘的病症。

氣虛體型肥胖的人,濕痰容易滯留在上焦,虛火容易在下焦產生,導致痰挾帶虛火,往頭部和眼睛上衝,正氣無法抵抗邪氣,所以會突然感覺眼前發黑、出現幻覺,像坐在船上或車上旋轉一樣,嚴重的話甚至會昏倒不省人事,丹溪說「無痰不作眩」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至於體型瘦黑的人,身體虛弱、腎陰不足,或是過度勞累導致相火上炎,有時也會出現眩暈,但這種情況就跟濕痰沒有關係了。一般來說,體型肥胖的人發生眩暈,治療上應該以清除痰液、降泄火氣為主,並輔以補氣的藥物。體型瘦黑的人發生眩暈,治療上應該以滋養陰液、降泄火氣為主,並適當加入抑制肝陽的藥物。此外,如果因為吐血而導致眩暈,是因為胸中有瘀血,阻礙心竅所造成的,這種情況應該活血化瘀、清心安神。

各種因為風邪導致的頭暈目眩,大多是因為痰液壅塞上焦所造成的。痰挾帶氣虛和火氣,這種眩暈多半是痰引起的,沒有痰的話就不能引起眩暈。

眩暈這個病症,虛證佔了八九成,兼有火和痰的,不過是十分之一二而已。仔細探究原因,有的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吃飯時間不規律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嘔吐傷及上焦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腹瀉傷及下焦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大汗導致陽氣耗損而眩暈,有的是因為眼睛受到驚嚇而眩暈,有的是因為過度焦慮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被毆打或侮辱導致氣機受損而眩暈,有的是因為悲傷痛苦、大聲哭喊而導致眩暈,這些都屬於傷及陽中之陽。還有的是因為吐血、流鼻血、便血而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癰瘡潰爛而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外傷出血、疼痛劇烈而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男子縱慾、精氣耗損而導致眩暈,有的是因為婦女月經崩漏、產後失血而導致眩暈,這些都屬於傷及陰中之陽。另外,大醉之後,濕熱交織而導致眩暈,會傷及陰液;大怒之後,肝火過旺而導致眩暈,會傷及氣;痰飲停滯在中焦,影響氣機運行而導致眩暈,是因為脾臟虛弱。這些也屬於有餘中的不足。如果年老體衰、長期勞累,突然失眠、眩暈,是因為營氣和衛氣都虛弱的關係。由此可以判斷眩暈的虛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