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33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33)

1. 頭痛

治偏正頭風、夾腦風並一切頭風,不問年深日近,剋日取效,名透頂散。

細辛(長白者三莖),瓜蒂(七個),丁香(三粒),糯米(七粒),腦子(一豆大),麝香(一黑豆大)

上先將腦、麝乳缽內研令極細,卻將前四味碾內事治為末,入乳缽內,蕩起腦、麝令勻,用瓦瓶子盛之,堅閉瓶口,患人隨左右搐之,一大豆許,量久出冷涎一升許即安。(《本事續集》)

沐頭洗項,水濕因而入腦,致痛如掣如鎖,宜以瓜蒂為細末,患人口先含水,以瓜蒂末搐入鼻中,瀝出惡水,其痛即愈。(《續易簡後集》)

碧雲散,治結毒入於顛頂,以致頭痛如破者,吹之。

鵝不食草(一兩),川芎(一兩),青黛(一錢)

共為細末,患者口噙涼水,以蘆筒吹藥疼之左右鼻內,取嚏為效。(外科正宗)

搐鼻諸方,《本事》獨用辛溫,東垣、河間並用辛涼。夫久蓄之風,多化為熱,而閉郁之氣,非溫不通,隨病斟酌從多從少,則賢者之責也。(《金匱翼》)(按:《醫通》有程文彬治驗,辨搐鼻諸法,欠確,不錄。)

偏正頭疼、夾腦風,用地龍去土焙乾一分,乳香半兩,別研為細末,每用半錢,以紙一條,摻藥在上,拈作紙拈,不蘸油,香爐上燒煙燻鼻內。(《瑣碎錄》)

外敷方法,天陰雨濕即疼者,用桂末一兩,酒調如膏,敷頂上及太陽穴。(《永類》)

頭風餅子,有用五味子、全蠍、土狗各七個,醋和作餅者。有用南星、川芎等分,同連須蔥白搗爛作餅者。有用蓖麻子、乳香者。有用大黃、芒硝同井底泥搗貼者。然外治之藥,無論邪之寒熱,並宜辛溫開達,徒用苦寒,鬱閉益甚,苟非熱極,不可輕用。(《金匱翼》)

砭血法,嘗治一老婦人,頭痛久歲不已。因視其手足有血絡皆紫黑,遂用三稜針,盡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數盞。後視其受病之經,灸刺之而得痊愈。即經所謂大痹為惡,及頭痛久痹不去身,視其血絡,盡出其血是也。(《綱目》)

偏正頭風,久而不愈,乃內挾痰涎風火,郁遏經絡,氣血壅滯,甚則目昏緊小,二便秘澀,宜砭出其血,以開鬱解表。(《內科摘要》)

灸法,欲灸頭風,宜先囟會、百會、前頂等穴。其頭風連目痛者,當灸上星、神聰、後頂等穴。予嘗自灸驗,教人灸亦驗云。(《資生》)

有士人患腦熱疼,甚則自床投下,以腦柱地,或得冷水粗得,而疼終不已,服諸藥不效,人教灸囟會而愈。熱疼且可灸,況冷疼乎。凡腦痛、腦旋、腦瀉,先宜灸囟會,而強間等穴蓋其次也。(同上)

附眉稜骨痛證治(互見前),眉眶痛,屬風熱與痰,作風痰治,類痛風。(《丹溪》)

眼眶骨痛,痛有二證:眼屬肝,有肝虛而痛,才見光明,則眶骨痛甚,宜生熟地黃丸(用二地、石斛、枳殼、羌、防、牛膝、甘菊、杏仁)。又有肝經停飲一證,發則眉稜骨痛,眼不可開,晝靜夜劇,宜導痰飲,或芎辛湯去茶芽,或二陳湯吞青川白丸子,並於痰飲門選藥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[頭痛]

**透頂散:**這個藥方能治療偏頭痛、夾腦風以及各種頭痛,不論病程長短,都能在短期內見效。

  • 藥材: 細辛(用長白山產的,三根)、瓜蒂(七個)、丁香(三粒)、糯米(七粒)、腦子(如一顆豆子大小)、麝香(如一顆黑豆大小)。
  • 製法: 先將腦子和麝香在乳缽中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將前面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乳缽中,將腦子和麝香的粉末均勻混合。用瓦瓶裝好,密封瓶口。
  • 用法: 病人將藥粉從鼻孔吸入,每次吸入約一顆豆子大小的量,不久會流出約一升左右的清涕,頭痛就會緩解。

瓜蒂治療水濕入腦頭痛: 如果因為洗頭或擦拭頸部後,水濕進入腦部,導致頭痛像被拉扯或鎖住一樣,可以用瓜蒂磨成細末,讓患者先含一口水,再將瓜蒂末吹入鼻中,排出污水,頭痛就會痊癒。

碧雲散: 用於治療毒邪積聚在頭頂,導致頭痛如裂開的狀況,將藥粉吹入鼻中。

  • 藥材: 鵝不食草(一兩)、川芎(一兩)、青黛(一錢)。
  • 製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  • 用法: 患者口含涼水,用蘆葦管將藥粉吹入左右鼻孔,打噴嚏後即可見效。

關於搐鼻藥: 《本事》這本書的藥方多用辛溫的藥材,而東垣和河間的藥方多用辛涼的藥材。長期積累的風邪多會化熱,而閉塞的氣則需要溫性的藥材才能疏通。用藥時應根據病情輕重,酌情增減用量,這是醫者的責任。

偏頭痛、夾腦風的煙燻療法: 用地龍(去除泥土,焙乾)一分,乳香半兩,分別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用半錢,用一條紙,將藥粉放在紙上,捲成紙撚,不蘸油,在香爐上燒煙,用煙燻鼻孔。

外敷療法: 如果陰天或下雨時頭痛加重,可以用桂末一兩,用酒調成糊狀,敷在頭頂和太陽穴。

頭風餅子: 有的用五味子、全蠍、土狗各七個,用醋調成餅狀外敷;有的用南星、川芎等量,和連須蔥白搗爛成餅狀外敷;有的用蓖麻子、乳香;有的用大黃、芒硝和井底泥搗成泥貼敷。一般來說,外治頭痛的藥物,不論病邪的寒熱,都應該用辛溫開竅的藥物,如果只用苦寒的藥物,反而會使病情更嚴重。除非是熱症非常嚴重,否則不宜輕易使用苦寒的藥物。

砭血療法: 曾經治療一位老婦人,頭痛多年不癒,檢查發現她的手腳有許多紫黑色的血絡,就用三稜針刺破,放出像墨汁一樣的血數杯,之後根據她患病的經絡進行針灸,病就痊癒了。這就是醫書上說的,嚴重的痹症,或者頭痛久治不癒,要查看血絡,盡量放出其中的瘀血。

偏頭痛的血絡療法: 偏頭痛久治不癒,可能是因為內有痰涎風火,阻礙經絡,導致氣血壅塞,嚴重時眼睛會昏花、緊縮,大小便不暢。應該用砭石放出瘀血,以疏通經絡,解散表邪。

灸法: 要用艾灸治療頭風,應該先灸囟會、百會、前頂等穴位。如果頭風伴隨眼睛疼痛,應該灸上星、神聰、後頂等穴位。自己曾經嘗試艾灸有效,教別人使用也有效果。

有人因為腦部發熱疼痛,嚴重時會從床上摔下來,用頭撞擊地面,或者用冷水沖洗稍感舒適,但頭痛始終不減。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,有人建議灸囟會穴就痊癒了。熱痛都可以用艾灸,更何況是冷痛呢?凡是腦痛、腦眩暈、腦部發散等病症,應該先灸囟會穴,而強間等穴可以作為輔助。

眉稜骨痛的治療: 眉眶疼痛,屬於風熱或痰邪,要按照治療風痰的方法處理,與痛風類似。

眼眶骨痛的治療: 眼眶骨痛分為兩種情況:一種是肝虛引起的,這種疼痛在見到光線時加劇,應該使用生熟地黃丸。另一種是肝經有停飲引起的,發作時眉稜骨疼痛,眼睛難以睜開,白天較輕,夜晚加重,應該使用導痰飲,或者芎辛湯(去掉茶芽),或者二陳湯送服青川白丸子,也可以參考治療痰飲的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