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32)
身體類 (32)
1. 頭痛
黃柏(二分酒洗),乾薑(三分),澤瀉,白茯苓,天麻,黃耆,人參,蒼朮(以上各五分),炒神麯,白朮(以上各一錢),麥糵面,半夏(湯洗),橘皮(以上各一錢五分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熱服食前。(《蘭室》)
順氣和中湯,此藥升陽而補氣,頭痛自愈方。(原有治驗,宜參。)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炙七分),白朮,陳皮,當歸,白芍(各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五分),細辛,蔓荊子,川芎(各二分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食後服之,一服減半,再服痊愈。(《寶鑑》)《薛氏》商儀部勞則頭痛,余作陽虛不能上升,以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而痊。
《金匱翼》新定,治氣虛頭痛,於本方去柴胡、細辛、川芎,加細茶。
芎辛導痰湯,治痰厥頭痛。
川芎,細辛,南星,陳皮(去白),茯苓(各一錢半),半夏(二錢),枳實(麩炒),甘草(各一錢)
上作一服,水二鍾,生薑七片,煎至一鍾,食後服。
(《奇效》)
治一切頭疼,服藥不效者。用甘草一兩半,水一碗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未效,加二兩。(《衛生易簡》)
解毒諸方,張三錫屢見頭苦痛,百方不應,詢之,曾生過梅瘡。用土茯苓四兩,白蘚皮、苦參、金銀花各三錢,黃柏一錢,皂角子三十粒,薏苡、木通、防風各二錢,氣虛加參、耆,血虛加四物,大獲奇驗,身痛亦效。(《六要》)
(按:先教諭曰:所謂愈毒湯,即此方也。)
頭風神方。沈觀頤中丞傳自一道人。予僕婦患此痛甚,欲自縊,服二劑,數年不發。
土茯苓(忌鐵四兩),金銀花(三兩),蔓荊子(一錢),玄參(八分),防風(一錢),明天麻(一錢),辛荑花(五分),川芎(五分),黑豆(四十九粒),燈心(二十根),芽茶(五錢)
河水、井水各一鍾半,煎一鍾服。(《廣筆記》)《醫通》山牛湯,治黴瘡頭痛不止,於本方去蔓荊子、燈心。
搐鼻諸方(熏法附),《博濟方》治偏頭疼,至靈散。雄黃、細辛等分,研令細,每用一字以下,左邊疼嗅入右鼻,右邊疼嗅入左鼻。(《本草》)
偏頭痛方,裕陵傳王荊公偏頭痛方,云是禁中秘方。用生蘿菔汁一蜆殼,仰臥注鼻中,左痛注右,右痛注左,或兩鼻皆注亦可,數十年患皆一注而愈。荊公與僕言,已愈數人。(《蘇沈》)
治風頭痛及偏頭疼,宜用吹鼻散方。
瓜蒂末(一錢),地龍末(一錢),苦瓠末(一錢),硝石末(一錢),麝香末(一錢)
上件藥末都研令勻,先含水滿口,後搐藥末半字深入鼻中,當取下惡物神效。(《聖惠》)(按:又有苦葫蘆子一味方。)
白話文:
頭痛
第一個藥方:
黃柏(用酒洗過,少量)、乾薑(少量)、澤瀉、白茯苓、天麻、黃耆、人參、蒼朮(以上各取少量),炒過的麥芽、白朮(以上各取稍多量),麥芽麵粉、半夏(用湯洗過)、橘皮(以上各取稍多量)。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兩大碗水煎到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趁熱在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蘭室》)
這個方子叫做「順氣和中湯」,這個藥可以提升陽氣並補氣,頭痛自然會好。(之前有人用這個方子治好過,可以參考看看。)
第二個藥方:
黃耆(稍多量),人參(稍多量),炙甘草(少量),白朮、陳皮、當歸、白芍(各取少量),升麻、柴胡(各取少量),細辛、蔓荊子、川芎(各取極少量)。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當作一服藥,加兩碗水煎到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,在飯後服用。服用一服如果症狀減輕一半,再服用一次就能痊癒。(出自《寶鑑》)薛氏提到,有個官員因為勞累而頭痛,醫生認為是陽氣虛弱無法上升,所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蔓荊子治好了。
《金匱翼》新編的方子,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,在第二個藥方的基礎上,去掉柴胡、細辛、川芎,加入少許茶葉。
第三個藥方:
「芎辛導痰湯」,治療痰引起的頭痛。
川芎、細辛、南星、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)、茯苓(各取稍多量),半夏(取較多量),麩炒過的枳實、甘草(各取少量)。
將以上藥材當作一服藥,加兩碗水和七片生薑一起煎到剩下一碗,在飯後服用。(出自《奇效》)
第四個藥方:
治療各種頭痛,吃其他藥沒效果時,可以用甘草一兩半,加一碗水煎到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。如果沒效果,可以再加二兩甘草。(出自《衛生易簡》)
第五個藥方:(解毒用)
張三錫經常頭痛,吃很多藥都沒效果,詢問後得知他曾得過梅毒。使用土茯苓四兩,白蘚皮、苦參、金銀花各三錢,黃柏一錢,皂角子三十粒,薏苡、木通、防風各二錢。如果氣虛,就加人參、黃耆;如果血虛,就加四物湯。結果效果非常好,連身體疼痛也治好了。(出自《六要》)
(註:之前的教諭說:所謂解毒湯,就是指這個方子。)
第六個藥方:(治療頭風的特效藥方)
沈觀頤中丞從一位道士那裡得到的藥方。我的僕婦得了頭風,痛到想要自殺,服用兩劑後,好幾年都沒再發作。
土茯苓(忌鐵器,取四兩),金銀花(三兩),蔓荊子(少量),玄參(少量),防風(少量),明天麻(少量),辛夷花(極少量),川芎(極少量),黑豆(四十九粒),燈心草(二十根),芽茶(少許)。
取河水、井水各一碗半,煎到剩下一碗服用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《醫通》的「山牛湯」,治療梅毒引起的頭痛,在第六個藥方的基礎上去掉蔓荊子、燈心草。
第七個藥方:(吸入鼻腔的藥方,附帶熏蒸法)
《博濟方》記載,治療偏頭痛的特效散劑。雄黃、細辛等份磨成細粉,每次用少量,如果左邊頭痛就吸入右邊鼻孔,右邊頭痛就吸入左邊鼻孔。(出自《本草》)
第八個藥方:(治療偏頭痛)
裕陵傳下來的王荊公治療偏頭痛的藥方,據說是宮廷秘方。用生蘿蔔汁一小貝殼,仰臥時滴入鼻腔,左邊痛滴右邊,右邊痛滴左邊,或者兩邊鼻孔都滴也可以,幾十年的病痛,滴一次就好了。王荊公跟我說,已經治好了好幾個人。(出自《蘇沈》)
第九個藥方:(吹入鼻腔的藥粉)
治療風引起的頭痛和偏頭痛,適合使用吹鼻散。
瓜蒂末(少量),地龍末(少量),苦瓠末(少量),硝石末(少量),麝香末(少量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均勻的細粉,先含一口水,然後將少量藥粉吹入鼻腔深處,可以取出不好的東西,效果神奇。(出自《聖惠》)(註:還有一個單方,只用苦葫蘆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