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24)
身體類 (24)
1. 頭痛
難於適用),用薄茶清下。又有素患頭風之人,或因傷風寒暑濕,依證調理已獲輕安,未幾頭風發作,則不必拘泥前藥,當以頭風和平之劑療之。其或病軀老弱,先患頭風,復感寒邪,自汗不止,此等用藥,無附子又不可也。(婦人月候適行,輒敢梳篦,多成頭風癢痛,滿頭如水泡之狀。
)(《直指》)
夫頭痛不止,乃三陽之受病也,三陽者各分部分。頭與項痛者,是足太陽膀胱之經也。攢竹痛,俗呼為眉稜痛者,是陽明經也。額角上痛,俗呼為偏頭痛者,是少陽經也。如痛久不已,則令人喪目。以三陽受病,皆胸膈有宿痰之致然也,先以茶調散吐之,後以香薷散、白虎湯投之則愈。
然頭痛不止,可煎蔥白鬚、豆豉湯吐之,吐訖可服川芎、薄荷,辛涼清上,搜風丸、香芎散(並見《三法六門》)之類。(《治病百法》)
內因頭痛,時作時止,外因頭痛,常常有之。(《永類》)
諸頭痛有六證:傷風,頭痛或半邊偏痛,皆因冷風所吹,遇風冷則發,脈寸浮者是也。食積,因胃中有陰冷宿食不化,上衝頭痛,右手脈浮緊甚者是也。(按:《六要》曰:右關寸脈滑而實,證兼嘔吐噁心,心下痞悶或痛,或寒熱如瘧,乃食鬱頭痛也,治須消導。)氣虛,因下部氣虛上攻,溫溫而痛,異乎邪毒所攻,脈尺虛浮是也。
傷寒,在太陽經,其痛如破,關前脈數是也,緊數是也。陽明經胃熱上攻,右關洪大而數是也。(按:《金匱翼》曰:熱厥頭痛者,胃熱氣盛,不能下行也。其證頭中熱痛,雖嚴冬猶喜風寒,微來暖處或見煙火,則痛復作,其脈數或大者是也。)膈上有風涎冷痰而或嘔吐,脈弦細出於寸口是也。
(《丹溪》)
血虛頭痛,自魚尾上攻頭痛,用芎歸湯,古方有追涎藥。(同上)
頭為清陽之分,外而六淫之邪氣相侵,內而臟腑經脈之邪氣上逆,皆能亂其清氣,相搏擊致痛,須分內外虛實。實者,其人血氣本不虛,為外邪所犯,或蔽復其清明,或壅塞其經絡,或內之實火上炎,因而血瘀涎滯,不得通行而痛,其痛必甚,此為實。虛者,其人氣血本虛,為外邪所犯,或內之濁陰上干,雖亦血瘀涎滯不能通行,而搏擊無力,其痛不甚,此為虛。
(《準繩》謂真氣虛寒,遇外之寒濕所侵,血澀脈寒,捲縮緊急,引其小絡而痛,得暖則痛止。)(按:此全文亦本於《準繩》而加刪訂者。所引之文則系取之《舉痛論》。)實者,邪氣實而正氣不虛,可任攻。虛者,正氣自虛而邪氣自實,補正仍須治邪。若邪亦不實,但補正則邪自退。
(《醫碥》)
因風而痛者,抽掣惡風,有汗而痛。因暑熱而痛者,或有汗,或無汗,則皆惡熱而痛。因濕而痛者,痛而頭重,遇天陰尤甚。因痰飲而痛者,亦頭昏重而痛,憒憒欲吐。因寒而痛者,惡寒而脈絀急。氣虛而痛者,遇勞則痛甚,其脈大。血虛而痛者,善驚惕,其脈芤。(《金匱翼》)(按:此係《準繩》節文。
白話文:
頭痛難以用藥的情況,可以用清淡的茶來疏通。另外,有些人原本就有頭風的毛病,可能因為感染風寒暑濕等外邪,經過調理後雖然稍微好轉,但過不久頭風又發作,這時就不用拘泥於之前的藥方,應該用針對頭風的平和藥物來治療。如果病人體質虛弱,原本就有頭風,又感染風寒,導致不斷出汗,這種情況用藥時,沒有附子這種藥是不行的。(婦女在月經期間如果隨意梳頭,容易造成頭風,出現頭皮癢痛,甚至長得像水泡一樣。)
頭痛不止,是三陽經脈生病的緣故,三陽經脈各有不同的部位。頭部和頸部都痛,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問題。眉毛周圍痛,俗稱眉稜痛,是陽明經的問題。額角上痛,俗稱偏頭痛,是少陽經的問題。如果頭痛持續很久,可能會導致失明。三陽經脈生病,多半是因為胸膈有積痰的關係,應該先用茶調散把痰吐出來,然後再用香薷散、白虎湯來治療,就會好轉。
頭痛不止,可以用蔥白鬚和豆豉煮湯來催吐,吐完後可以服用川芎、薄荷等辛涼清熱的藥物,或是搜風丸、香芎散之類的藥物。(以上藥方出自《三法六門》)
內在因素引起的頭痛,會時好時壞;外在因素引起的頭痛,則常常出現。
各種頭痛有六種類型:一是傷風,頭痛或者偏頭痛,通常是因為吹到冷風,遇到風冷就會發作,脈象表現為寸脈浮。二是食積,因為胃裡有陰冷不消化的食物積聚,向上衝擊導致頭痛,右手脈象表現為浮而且緊。 (《六要》說:如果右關寸脈滑而實,同時有嘔吐、噁心、胸悶或疼痛,甚至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寒熱,這就是食積引起的頭痛,需要用消食導滯的方法治療。)三是氣虛,因為下半身氣虛,導致氣向上攻,頭部會溫溫地痛,和邪毒引起的疼痛不同,脈象表現為尺脈虛浮。
四是傷寒,病在太陽經,頭痛如裂,脈象表現為關前脈數或緊數。五是陽明經胃熱上攻,右關脈象表現為洪大而且數。(《金匱翼》說:熱厥頭痛是因為胃熱氣盛,無法向下運行。症狀是頭部發熱疼痛,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歡涼風,稍微靠近溫暖或有煙火的地方,頭痛就會復發,脈象表現為數或大。)六是膈上有風涎冷痰,可能會有嘔吐,脈象表現為弦細,出現在寸口。
血虛引起的頭痛,會從眼尾處向上延伸到頭部,可以用芎歸湯來治療,古代的藥方中也有追涎的藥物。
頭部是清陽之氣聚集的地方,外感六淫邪氣的侵襲,或內在臟腑經脈的邪氣向上逆行,都會擾亂清陽之氣,相互搏擊而導致疼痛,必須區分內外和虛實。實證,指的是這個人本來氣血不虛,因為外邪侵犯,導致清明被蒙蔽,或經絡被堵塞,或體內實火向上燃燒,進而造成血瘀痰滯,無法順利運行而引起疼痛,這種疼痛通常很劇烈,這就是實證。虛證,指的是這個人本來氣血虛弱,因為外邪侵犯,或體內濁陰向上干擾,雖然也會出現血瘀痰滯不能順利運行,但搏擊的力量不足,所以疼痛不會太嚴重,這就是虛證。
(《準繩》認為,真氣虛寒,遇到外來的寒濕侵襲,會使血脈澀滯寒冷,捲縮緊繃,牽引小絡脈而引起疼痛,如果身體溫暖,疼痛就會停止。)(此段文字基本上是根據《準繩》加以刪改的。所引用的文字則出自《舉痛論》。)實證,是指邪氣盛而正氣不虛,可以承受攻邪的治療。虛證,是指正氣本身虛弱而邪氣又盛,在補正的同時仍要兼顧祛邪。如果邪氣不盛,只需要補正氣,邪氣自然就會消退。
(《醫碥》)
因風引起的頭痛,會抽痛且怕風,通常會伴隨出汗。因暑熱引起的頭痛,可能出汗也可能不出汗,都會怕熱。因濕引起的頭痛,會感到頭部沉重,陰雨天更嚴重。因痰飲引起的頭痛,也會感到頭暈頭重,昏昏沉沉想吐。因寒引起的頭痛,會怕冷,脈象會收縮而急促。氣虛引起的頭痛,勞累時會加重,脈象會比較大。血虛引起的頭痛,容易驚恐,脈象會是芤脈。(以上文字是《準繩》的節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