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23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23)

1. 頭痛

頭痛是病證,頭風是病名,本不須辨。或謂為有新久去留之分者,鑿矣。

脈候,脈緊上寸口者中風,風頭痛亦如之(《千金翼》云亦為傷寒頭痛)。脈弦上寸口者宿食,降者頭痛。病若頭痛、目痛,脈反短澀者死。(《脈經》)

頭痛短澀應須死,浮滑風痰皆易除。(《脈訣》)

頭痛陽弦,浮風緊寒,風熱洪數,濕細而堅。氣虛頭痛,雖弦必澀,痰厥則滑,腎厥堅實。(《崔氏脈訣》)

痰厥之脈,時伏時見。(《大成》)

腦痛,脈緩大者死。(《丹溪》)

源由證治總說,頭面風者,是體虛,諸陽經脈為風所乘也。諸陽經脈上走於頭面,運動勞役,陽氣發泄,腠理開而受風,謂之首風。(此下原舉經文,不錄。)又新沐頭未乾,不可以臥,使頭重身熱。反得風則煩悶。診其脈,寸口陰陽表裡互相乘。如風在首,久不瘥,則風入腦,變為頭眩。(《病源論》)

夫風頭痛者,凡人體虛,外傷風邪,流入陽經,行於六腑,或腠理開張,風毒攻注於風府,故心膈煩熱,頭面虛汗,上膲壅滯,故令頭重疼痛也。(《聖惠》)

頭者諸陽之會,凡頭痛者,乃足太陽受病。上連風府眉角而痛者,皆可藥愈。或上穿風府,隱入於泥丸宮而痛者,是為真頭疼,不可以藥愈,夕發旦死,旦發夕死,責在根氣先絕也。原其所因,有中風寒暑濕而疼者,有氣血食飲厥而疼者,有五臟氣鬱厥而疼者。治之之法,當先審其三因,三因既明,則無施不切中。(《三因》)

頭痛非一種,有風冷頭疼,痰厥頭疼,腎厥頭疼,積滯頭疼,氣虛頭疼,偏正頭疼,嗅毒頭疼,傷寒頭疼,膈痰風厥頭痛,更有夾腦風、洗頭風,治之各有方。(《續易簡》)

夫人頭者,諸陽之所聚。諸陰脈皆至頸而還,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,則知頭面皆屬陽部也。且平居之人,陽順於上而不逆,則無頭痛之患。陽逆於上而不順,沖壅於頭,故頭痛也。風寒在腦,邪熱上攻,痰厥腎厥,氣虛氣攻,皆致頭痛。但氣虛氣攻頭痛,愈而復作,延引歲月者,多有之矣。

偏正頭風,婦人氣盛血虛,產後失血過多,氣無所主,皆令頭痛。(《濟生續》)

足太陽者,頭之經也。六經傷寒,惟太陽受病最多。蓋頭居其上,當風寒之沖,一有間隙,則若頂若腦,若耳若鼻,風邪乘虛,皆得而入之矣,況復櫛沐取涼、飽食仰臥之不謹乎。頭風為病,不必須有偏正頭疼之證,但自頸項以上,耳目口鼻眉稜之間,或有一處不若吾之體焉,皆其漸也。

有頭疼,有頭運,有頭皮頑厚(按:《入門》改浮頑),不自覺知,有口舌不仁,莫知滋味,或耳聾,或頭汗,或目痛,或眉稜上下掣痛,或鼻中聞香極香,聞臭極臭,或只呵欠而作冒眩之狀,凡此皆頭風證也。治法大要,有熱證者消風散,用防風、荊芥煎湯下。無熱證者追風散(系川烏、石膏等大方。

白話文:

頭痛是疾病的症狀,頭風是疾病的名稱,不必區分。有人認為頭痛有新舊、持續或間歇之分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。

脈象方面,寸口脈緊者為中風,風頭痛也類似(《千金翼》也說這是傷寒頭痛)。寸口脈弦者為宿食,脈下行則頭痛。頭痛、目痛,脈象卻短澀者將死。(《脈經》)

頭痛脈象短澀必死,脈象浮滑者風痰容易去除。(《脈訣》)

頭痛脈象為陽弦,浮則為風,緊則為寒,洪數則為風熱,濕細而堅者為濕。氣虛頭痛,雖脈象弦但必澀,痰厥則脈象滑,腎厥則脈象堅實。(《崔氏脈訣》)

痰厥的脈象,時有時無。(《大成》)

腦痛,脈緩大者將死。(《丹溪》)

頭痛的病因和治療概述:頭面受風,是因為體虛,陽經脈被風邪侵襲。諸陽經脈上行於頭面,勞動過度,陽氣耗散,肌膚腠理疏鬆而受風,稱為首風。(以下原文略)又如新洗頭未乾就睡覺,會導致頭重身熱,反而受風則煩悶。診脈時,寸口陰陽表裡互相影響。如果風邪在頭部久治不愈,則風邪入腦,變成頭暈。(《病源論》)

風頭痛,一般是人體虛弱,外受風邪,侵入陽經,運行於六腑,或者腠理開張,風邪侵襲風府穴,因此心膈煩熱,頭面虛汗,上焦壅塞,導致頭重痛。(《聖惠》)

頭部是諸陽之會,凡頭痛都是足太陽經受病。疼痛向上連至風府、眉角者,都可以藥物治療。如果疼痛向上穿透風府穴,深入泥丸宮者,這是真正的頭痛,無法藥物治療,晚上發病早晨死,早晨發病晚上死,是因為根本元氣先衰竭。其病因,有中風寒暑濕而痛的,有氣血、飲食、厥逆而痛的,有五臟氣鬱厥逆而痛的。治療方法,應該先辨明這三種病因,三因明確,則治療方法就能對症。(《三因》)

頭痛不是單一病症,有風寒頭痛、痰厥頭痛、腎厥頭痛、積滯頭痛、氣虛頭痛、偏正頭痛、嗅毒頭痛、傷寒頭痛、膈痰風厥頭痛,還有夾腦風、洗頭風等,治療方法各有不同。(《續易簡》)

人的頭部,是諸陽聚集的地方。諸陰脈都到達頸部就返回,只有諸陽脈都上行至頭部和耳朵,因此知道頭面都屬於陽部。平常人,陽氣順利上行而不逆,就不會有頭痛。陽氣逆行不上行,衝擊壅塞於頭部,所以頭痛。風寒在腦,邪熱上攻,痰厥、腎厥、氣虛、氣逆,都會導致頭痛。但是氣虛氣逆引起的頭痛,治癒後又復發,持續多年者,很多。(《濟生續》)

足太陽經是頭部的經脈。六經傷寒,唯獨太陽經受病最多。因為頭部位於最上端,承受風寒的衝擊,只要有一點空隙,風邪就會乘虛而入,侵犯頭頂、腦部、耳朵、鼻子,更何況梳頭洗髮受涼、飽食仰臥等不注意保養呢?頭風作病,不一定有偏正頭痛的症狀,只要從頸項以上,耳目口鼻眉稜之間,任何一個部位與正常情況不一樣,都是其徵兆。

有頭痛,有頭部旋轉感,頭皮粗厚(按:《入門》改為浮腫粗厚),自己感覺不到,有口舌麻木,不知道味道,或者耳聾,或者頭汗,或者目痛,或者眉稜上下掣痛,或者聞香覺得香極了,聞臭覺得臭極了,或者只是打哈欠就頭暈目眩,這些都是頭風的症狀。治療方法總的來說,有熱證的用消風散,用防風、荊芥煎湯服用。沒有熱證的用追風散(主要成分是川烏、石膏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