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30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30)

1. 〔附〕脫肛

源由證治諸說,《刪繁論》曰:肛者,主大便道,肺、大腸合也,號為通事令史,重十二兩,長一尺二寸,廣二寸二分,應十二時。若臟傷熱,即肛閉塞,大便不通,或腫,縮入生瘡,若腑傷寒,則肛寒,大腸洞瀉,肛門凸出,良久乃入。熱則通之,寒則補之,不虛不實,依經調之。(《外臺》)

白話文:

根據古代中醫的理論,《刪繁論》中記載:肛門是管理排便的通道,與肺和大腸相合,是人體的總管,重十二兩,長一尺二寸,寬二寸二分,與十二時辰相應。如果臟腑受到熱邪的侵害,就會導致肛門閉塞,大便不通,或者腫脹,收縮生瘡。如果腑受到了寒邪的侵害,就會導致肛門寒冷,大腸洞瀉,肛門凸出,很久才能恢復正常。對於熱證,就要用清熱通便的方法治療;對於寒證,就要用補益溫暖的方法治療;如果既不虛也不實,就要根據經絡的理論來進行調治。(出自《外臺》)

《四十八難》曰:病之虛實,出者為虛,入者為實。肛門之脫,非虛無故然哉。蓋惟實則溫,溫則內氣充而有所蓄;惟虛則寒,寒則內氣餒而不能收。而況大腸之厚薄,膏脂之瘠肥,亦視夫內氣之虛實何如耳。大凡脫肛,須以溫湯澆令和軟,然後摩挲而入,治法以溫斂行之。具有產婦用力過多,及小兒叫號弩氣,久痢不止,風邪襲虛,亦有此證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《四十八難》中說到,疾病的虛實,從體內往外發出的是虛,從體外往裡侵犯的是實。肛門脫出,難道不是虛的緣故嗎?蓋因實則溫暖,溫暖則內氣充盛而有所貯藏;虛則寒冷,寒冷則內氣衰弱而不能斂聚。再說到,大腸的厚薄和膏脂的肥膩,也是視乎內氣的虛實而定。凡是脫肛,都應先用溫熱的湯水淋洗,使之柔和,然後輕輕撫摩使其復位,治療的方法以溫斂為主。有的產婦因為用力過多,或小孩哭號時用力過猛,或是久泄不止,風邪侵襲虛弱的人,也會出現這種症狀。(《直指》)

脫肛一證,氣聚不散故也,裡急而不得出,外脹而不得入。先以枳殼散(用枳殼、甘草)作劑,又以枳殼燒灰存性,細末摻敷,或津唾調敷,氣散則腫消矣。仍用生薑汁調五苓散如膏,入新水研散略煎,吞黃連阿膠丸(用黃連、茯苓、阿膠)。雖然,此論肛門挾熱而腫脹也。

白話文:

脫肛是氣體匯集不疏散引起的,裡面急迫卻出不去,外面腫脹卻進不來。先用枳殼散(枳殼、甘草)調理,再用枳殼燒成灰研細末,摻敷或用口水調和敷,氣散了腫脹就會消失。再用生薑汁調和五苓散成糊狀,加入新水研磨均勻稍微煎一下,服用黃連阿膠丸(黃連、茯苓、阿膠)。但是,這只是針對肛門夾熱而腫脹的情況。

其或腸中虛薄不收,則理中湯、釣腸丸(系收澀大方)、養臟湯輩主治,烏賊骨、木賊草敷之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如果腸道虛薄,消化吸收功能差,則應使用理中湯、釣腸丸(系收澀大方)、養臟湯等方劑治療,可以用烏賊骨、木賊草敷在患處。(同上)

脫肛屬氣熱,氣虛,血虛,血熱。氣虛者補氣,參、耆、芎、歸、升麻。血虛,四物湯。血熱者涼血,四物湯加炒柏。氣熱者,條芩六兩,升麻一兩,曲糊丸。(《丹溪》)

氣虛不能收斂,脈虛或久病後脫肛,補中益氣湯。(《指掌》)

白話文:

脫肛的原因是氣熱、氣虛、血虛、血熱。氣虛的,補氣,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升麻。血虛的,用四物湯。血熱的,涼血,用四物湯加炒柏。氣熱的,用條芩6兩,升麻1兩,做成糊丸。(《丹溪》)

脫肛者,乃大腸熱甚也。或久洞泄,或腸風下血,小兒叫呼,並久痢,婦人產育,用力過多,皆致肛門脫出。熱甚與腸風者,用涼血清腸散。久瀉痢者,補養脾胃,參朮實脾湯。用力過多者,十全大補湯。俱加升提之藥。然亦有臟寒而致者,此由臟腑(按:謂肺、大腸)氣虛生寒,不能禁故也。必須溫肺藏,補脾胃,久則必收矣。(《統旨》)

白話文:

脫肛是因大腸的熱氣太盛所致。或者是因為洩肚子太久,或者是因為腸道寄生蟲感染而下血,或者是小孩子哭鬧不止,或者因為長久腹瀉,或者因為婦女在生產時用力過猛,都會導致肛門脫出。熱氣太盛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者,可以使用清熱涼血、淨化腸道的藥物治療。長久洩肚子和腹瀉患者,應該用藥物滋補脾胃,以參朮實脾湯來調理。用力過猛者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治療。以上各種病症都應該加入幫助腸道肌力收縮提肛的藥物。然而有些脫肛是由於臟器虛弱而導致的,這是因為臟器(指的是肺和腸)氣虛生寒,無法約束所以才導致脫肛。必須用藥物溫補肺和大腸,補養脾胃,治療時間長久必能痊癒。(《統旨》)

脫肛之症,多由腸內有積而清氣不升,如痢疾裡急後重而下脫也。治當從《滯下》門,先推去積滯,然後升補,積滯去而清氣自升,不復脫下。其或因下血,及痢疾之後,脫而不收者,為虛,升補之藥,看氣血孰重。脫之已久,當以澀劑收之。腸胃有風,脫而下血者,以風藥舉之。脫久亦有虛寒者,當溫藥微洗,內服大補之劑。(《赤水》)

白話文:

脫肛的疾病,大多是由於腸內有積滯,清氣不升所引起,例如痢疾裡急後重而下脫的情況。治療時應當遵循《滯下》的治療原則,首先去除積滯,然後再升補。積滯去除後,清氣自然上升,就不再脫肛了。

或者因為下血以及痢疾之後,脫肛而不能收回的,屬於虛症,升補的藥物應根據氣血孰重的情況來選擇。脫肛已久的,應當使用澀劑收斂。腸胃有風,脫肛而下血的,使用風藥升舉。脫肛已久的,也有虛寒的,應當用溫藥稍微清洗,內服大補的藥物。

黃桂峰云:親見一人,裡急後重,肛脫紅腫,百藥皆試,乃有蟲在肛故也。(《同上》)(按:《直指》曰:凡腸頭作癢,即是腹中有蟲,生艾、苦楝根煎湯熏洗,仍以干艾、生薑煎服。)

白話文:

黃桂峯說:我親眼看見一個人,裡急後重,肛門脫出紅腫,用盡各種藥物都無效,原來是肛門裡有蟲子作怪。(《同上》)(按:《直指》說:凡是腸頭發癢,就是肚子裡有蟲子,用艾草、苦楝根煎湯燻洗,再用乾艾草、生薑煎服。)

《內經》曰:下者舉之。徐之才曰:澀可去脫。皆治脫肛之法也。故古人之治此者,多用參、耆、歸、朮、川芎、甘草、升麻之類以升之補之,或兼用北五味、烏梅之類以固之澀之,仍外用熏洗收澀之藥,則無有不愈。瀉痢不止而滑脫者,胃關煎(見《泄瀉》),或加烏梅、北五味、文蛤、木香之屬以佐之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脫肛降下可以提升閉塞。徐之才說:澀可以解除脫肛。全都是治療脫肛的方法。所以,古人治療這種病,大多使用人參、黨參、黃芪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、甘草、升麻之類的藥物,來補益和提升。或者兼用北五味、烏梅之類的藥物,來鞏固和斂澀,並外用燻洗收斂的藥物,那麼就沒有治不好的。腹瀉不止而滑脫,可以使用胃關煎(見《泄瀉》),或者加用烏梅、北五味、文蛤、木香等藥物來輔助治療。

凡虛中挾火,或熱赤,或腫痛,宜用補中益氣湯,加黃芩、黃連、槐花之類,加減治之。(《景岳》)(節錄)

白話文:

凡是虛弱的身體內伴有火氣,或是有發熱、發紅、腫痛的情況,宜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上黃芩、黃連、槐花之類的中藥,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減調整,以達到治療的效果。(出自《景嶽》)

大腸受熱則赤腫,受寒則白滑,當審其因證。緋赤腫痛,不可用熱湯熏洗,尤忌五倍子等酸澀收斂,湯氣蒸發,則愈腫愈痛,宜熊膽磨水點之。病勞人脫肛,骨肉相失,聲散嘔血,陽事不禁,夢寐交侵,呼吸不相從,晝涼夜熱者死。唾膿血者亦死。其脈不數而有根蒂,及頰不赤者生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大腸被熱所傷就會發紅腫脹,被寒所傷就會呈現白色且滑嫩,應該根據證狀來判斷辨證施治。如果大腸發紅腫痛,不能用熱水燻洗,更不能用五倍子等酸澀收斂的藥物,否則湯汽蒸發,會使腫痛更加嚴重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用熊膽磨水點塗患處。如果是勞累過度所引起的脫肛,骨肉分離,聲音嘶啞,嘔吐出血,不能控制遺精,夢中驚醒,呼吸不順暢,白天涼爽晚上發熱的,這將是致命的。若吐出帶膿血的唾液,病情也是凶多吉少。如果脈搏不快但根基扎實,臉頰不紅,則有生還的希望。

治方,香荊散,治脫肛。

大香附,荊芥穗(半兩),縮砂(二錢半)

上末,每服三錢,食前,新水煎數沸即服。小兒通用。(《直指》)

縮砂湯,治大腸虛而挾熱,脫肛紅腫。

縮砂,黃連,木賊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用米飲調下。(《奇效》)

涼血清腸散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脫肛的方劑: 香荊散,使用大香附、荊芥穗(半兩)、縮砂(二錢半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在飯前用新鮮的水煎煮幾次沸騰後立即服用。此方適合兒童使用。(出自《直指》) 縮砂湯,用於治療大腸虛弱伴有熱症,導致的脫肛紅腫。成分包括縮砂、黃連、木賊(各等份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米湯調和服用。(出自《奇效》) 涼血清腸散。

生地黃,當歸(各二分),防風,升麻,荊芥(各一錢),黃芩(炒),黃連,香附(炒),川芎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生地黃、當歸各兩分,防風、升麻、荊芥各一錢,黃芩炒,黃連、香附炒,川芎八分,甘草五分。

水煎服。(《統旨》)《回春》治痔漏秘方,於本方去香附、甘草,加芍藥、烏梅、枳殼、槐角。

提肛散,治氣虛肛門下墜,及脫肛便血,脾胃虛弱等症。

白話文:

水煎服用。(《醫學統旨》)《回春》中的治療痔漏的祕方,從本方中去除香附、甘草,加入芍藥、烏梅、枳殼、槐角。

川芎,歸身,白朮,人參,黃耆,陳皮,甘草(各一錢),升麻,柴胡,條芩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川芎、當歸、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陳皮、甘草(各一錢),升麻、柴胡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芷(各五分)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,渣再煎服。(《正宗》)《壽世》提氣散,治脫肛虛寒,於本方去川芎、陳皮、芩、連、白芷,加白芍、乾薑、羌活。

白話文:

取水二碗,煎熬至剩下八分,飯後遠離食物服下,藥渣再煎服。(《正宗》)《壽世》所載的提氣散,專治脫肛虛寒,在原方中去除川芎、陳皮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芷,加入白芍、乾薑、羌活。

參朮芎歸湯,治瀉痢後及產育,氣虛脫肛,脈濡而弦者,即補中益氣湯去柴胡,加白芍、川芎、白茯、生薑煎服。(《六要》)

白話文:

參朮芎歸湯,用於治療腹瀉、痢疾之後,以及生產後,氣虛脫肛,脈濡弱而略帶緊的感覺。此時,可以將補中益氣湯中的柴胡去掉,加入白芍、川芎、白茯苓、生薑,煎服即可。(出自《六要》)

訶子人參湯,治瀉痢產育,氣虛脫肛,脈濡而弦者。

訶子(煨去核),人參,白茯苓,白朮,炙甘草,蓮肉,升麻,柴胡(各等分)

上水加生薑煎服。(《準繩》)

參朮實脾湯。

白話文:

訶子人參湯,用於治療瀉痢、產後調理、氣虛引起的脫肛,以及脈象柔弱且帶弦的情況。 材料包括:訶子(去核炒過)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蓮肉、升麻、柴胡(各取相同份量)。 加水與生薑一同煎煮後服用。(出自《準繩》) 此方又稱為參朮實脾湯。

白朮(黃土炒),人參(二錢),肉果(麵煨一錢半),白茯苓,白芍藥(炒各一錢),附子(炮八分),炙甘草(七分),陳皮(一錢)

白話文:

白朮(用黃土炒過),人參(二錢),肉果(用麵粉煨製,一錢半),白茯苓,白芍藥(各一錢,並炒過),附子(炮製過,八分),炙甘草(七分),陳皮(一錢)

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服。下陷,加升麻。(《統旨》)

治肛出方。

磁石(四兩),桂心(一尺),蝟皮(一枚,按:《外臺》炙黃。)

白話文:

取兩杯水,加入三片薑和兩顆棗,煮至剩八分滿時服用。如果出現下陷的情況,則加入升麻。(出自《統旨》) 治療脫肛的方子。 使用四兩磁石,一尺長的桂心,以及一張刺蝟皮(注意:根據《外臺》的記載,需要烤至黃色)。

上三味治下篩,飲服方寸匕,日一服即縮(《外臺》作一日服,十服即縮)。慎舉重及急帶衣,斷房室周年乃佳。(《千金》)《三因》名蝟皮散。《聖惠》治經年下痢,脫肛不收,鱉甲丸,於本方加鱉甲,煉蜜和丸。

白話文:

以上三種方法可以治療下篩。每天服用一勺藥,服用十天就會縮回。服用藥物期間,要注意不要舉重物、不要穿緊身衣物,不要同房。一年後才能完全康復。(《外臺》記載,一天服用一次,服用十次就會縮回。《千金》稱之為蝟皮散。《聖惠方》治療多年來腹瀉,脫肛不收,可將鱉甲丸與本方一起服用,將鱉甲研磨成粉,與蜂蜜混合製成丸劑。

治大腸虛冷脫肛,宜服此方。

干蝸牛子(一百枚微炒搗羅為末),磁石(二兩搗碎淘去赤汁)

白話文:

治療大腸虛冷導致的脫肛,適合服用這個處方。 乾蝸牛子(一百個,稍微炒過後搗碎篩成粉末),磁石(二兩,搗碎後洗去紅色汁液)。

上件藥,以水一大盞,煎磁石五錢,至五分去滓,調蝸牛末一錢服之,日三服。(《聖惠》)《十便》名縮腸散。(按:《要訣》治脫肛,磁石末,每二錢,食前米飲調下,外用鐵鏽磨湯溫洗。此法過巧,難信。)

龍骨散,治大腸虛,肛門脫出。

白話文:

上文的藥方,用一大杯水煎煮五錢的磁石,直到剩下五分之一的水量後,將渣滓去除,加入一錢的蝸牛末,調勻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(《聖惠方》)《十便良方》將這個藥方命名為縮腸散。(註:《要訣》治療脫肛,是用二錢的磁石末,在飯前用米湯送服,外用鐵鏽磨成湯液,溫水清洗。這個方法太過巧妙,難以置信。)

龍骨,訶子(各一錢半),沒石子(二枚),粟殼,赤石脂(各二錢)

上末之,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。(《準繩》)

白話文:

龍骨、訶子(各 1.5 錢)、沒石子(2 枚)、粟殼、赤石脂(各 2 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