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30)
臟腑類 (30)
1. 〔附〕脫肛
源由證治諸說,《刪繁論》曰:肛者,主大便道,肺、大腸合也,號為通事令史,重十二兩,長一尺二寸,廣二寸二分,應十二時。若臟傷熱,即肛閉塞,大便不通,或腫,縮入生瘡,若腑傷寒,則肛寒,大腸洞瀉,肛門凸出,良久乃入。熱則通之,寒則補之,不虛不實,依經調之。(《外臺》)
《四十八難》曰:病之虛實,出者為虛,入者為實。肛門之脫,非虛無故然哉。蓋惟實則溫,溫則內氣充而有所蓄;惟虛則寒,寒則內氣餒而不能收。而況大腸之厚薄,膏脂之瘠肥,亦視夫內氣之虛實何如耳。大凡脫肛,須以溫湯澆令和軟,然後摩挲而入,治法以溫斂行之。具有產婦用力過多,及小兒叫號弩氣,久痢不止,風邪襲虛,亦有此證。(《直指》)
脫肛一證,氣聚不散故也,裡急而不得出,外脹而不得入。先以枳殼散(用枳殼、甘草)作劑,又以枳殼燒灰存性,細末摻敷,或津唾調敷,氣散則腫消矣。仍用生薑汁調五苓散如膏,入新水研散略煎,吞黃連阿膠丸(用黃連、茯苓、阿膠)。雖然,此論肛門挾熱而腫脹也。
其或腸中虛薄不收,則理中湯、釣腸丸(系收澀大方)、養臟湯輩主治,烏賊骨、木賊草敷之。(同上)
脫肛屬氣熱,氣虛,血虛,血熱。氣虛者補氣,參、耆、芎、歸、升麻。血虛,四物湯。血熱者涼血,四物湯加炒柏。氣熱者,條芩六兩,升麻一兩,曲糊丸。(《丹溪》)
氣虛不能收斂,脈虛或久病後脫肛,補中益氣湯。(《指掌》)
脫肛者,乃大腸熱甚也。或久洞泄,或腸風下血,小兒叫呼,並久痢,婦人產育,用力過多,皆致肛門脫出。熱甚與腸風者,用涼血清腸散。久瀉痢者,補養脾胃,參朮實脾湯。用力過多者,十全大補湯。俱加升提之藥。然亦有臟寒而致者,此由臟腑(按:謂肺、大腸)氣虛生寒,不能禁故也。必須溫肺藏,補脾胃,久則必收矣。(《統旨》)
脫肛之症,多由腸內有積而清氣不升,如痢疾裡急後重而下脫也。治當從《滯下》門,先推去積滯,然後升補,積滯去而清氣自升,不復脫下。其或因下血,及痢疾之後,脫而不收者,為虛,升補之藥,看氣血孰重。脫之已久,當以澀劑收之。腸胃有風,脫而下血者,以風藥舉之。脫久亦有虛寒者,當溫藥微洗,內服大補之劑。(《赤水》)
黃桂峰云:親見一人,裡急後重,肛脫紅腫,百藥皆試,乃有蟲在肛故也。(《同上》)(按:《直指》曰:凡腸頭作癢,即是腹中有蟲,生艾、苦楝根煎湯熏洗,仍以干艾、生薑煎服。)
《內經》曰:下者舉之。徐之才曰:澀可去脫。皆治脫肛之法也。故古人之治此者,多用參、耆、歸、朮、川芎、甘草、升麻之類以升之補之,或兼用北五味、烏梅之類以固之澀之,仍外用熏洗收澀之藥,則無有不愈。瀉痢不止而滑脫者,胃關煎(見《泄瀉》),或加烏梅、北五味、文蛤、木香之屬以佐之。
凡虛中挾火,或熱赤,或腫痛,宜用補中益氣湯,加黃芩、黃連、槐花之類,加減治之。(《景岳》)(節錄)
大腸受熱則赤腫,受寒則白滑,當審其因證。緋赤腫痛,不可用熱湯熏洗,尤忌五倍子等酸澀收斂,湯氣蒸發,則愈腫愈痛,宜熊膽磨水點之。病勞人脫肛,骨肉相失,聲散嘔血,陽事不禁,夢寐交侵,呼吸不相從,晝涼夜熱者死。唾膿血者亦死。其脈不數而有根蒂,及頰不赤者生。(《醫通》)
治方,香荊散,治脫肛。
大香附,荊芥穗(半兩),縮砂(二錢半)
上末,每服三錢,食前,新水煎數沸即服。小兒通用。(《直指》)
縮砂湯,治大腸虛而挾熱,脫肛紅腫。
縮砂,黃連,木賊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用米飲調下。(《奇效》)
涼血清腸散。
生地黃,當歸(各二分),防風,升麻,荊芥(各一錢),黃芩(炒),黃連,香附(炒),川芎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
水煎服。(《統旨》)《回春》治痔漏秘方,於本方去香附、甘草,加芍藥、烏梅、枳殼、槐角。
提肛散,治氣虛肛門下墜,及脫肛便血,脾胃虛弱等症。
川芎,歸身,白朮,人參,黃耆,陳皮,甘草(各一錢),升麻,柴胡,條芩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
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,渣再煎服。(《正宗》)《壽世》提氣散,治脫肛虛寒,於本方去川芎、陳皮、芩、連、白芷,加白芍、乾薑、羌活。
參朮芎歸湯,治瀉痢後及產育,氣虛脫肛,脈濡而弦者,即補中益氣湯去柴胡,加白芍、川芎、白茯、生薑煎服。(《六要》)
訶子人參湯,治瀉痢產育,氣虛脫肛,脈濡而弦者。
訶子(煨去核),人參,白茯苓,白朮,炙甘草,蓮肉,升麻,柴胡(各等分)
上水加生薑煎服。(《準繩》)
參朮實脾湯。
白朮(黃土炒),人參(二錢),肉果(麵煨一錢半),白茯苓,白芍藥(炒各一錢),附子(炮八分),炙甘草(七分),陳皮(一錢)
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服。下陷,加升麻。(《統旨》)
治肛出方。
磁石(四兩),桂心(一尺),蝟皮(一枚,按:《外臺》炙黃。)
上三味治下篩,飲服方寸匕,日一服即縮(《外臺》作一日服,十服即縮)。慎舉重及急帶衣,斷房室周年乃佳。(《千金》)《三因》名蝟皮散。《聖惠》治經年下痢,脫肛不收,鱉甲丸,於本方加鱉甲,煉蜜和丸。
治大腸虛冷脫肛,宜服此方。
干蝸牛子(一百枚微炒搗羅為末),磁石(二兩搗碎淘去赤汁)
上件藥,以水一大盞,煎磁石五錢,至五分去滓,調蝸牛末一錢服之,日三服。(《聖惠》)《十便》名縮腸散。(按:《要訣》治脫肛,磁石末,每二錢,食前米飲調下,外用鐵鏽磨湯溫洗。此法過巧,難信。)
龍骨散,治大腸虛,肛門脫出。
龍骨,訶子(各一錢半),沒石子(二枚),粟殼,赤石脂(各二錢)
上末之,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【附篇】脫肛
來源與各種解釋:《刪繁論》提到,肛門是負責排便的主要通道,與肺、大腸相連,被稱為通事令史,重量約十二兩,長度為一尺二寸,寬度為二寸二分,象徵十二時辰。如果內臟受熱,肛門就會堵塞,大便無法排出,或者出現腫脹,縮入而生瘡;如果腑臟受寒,肛門就會感到寒冷,大腸會發生洩瀉,肛門會突出,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。對熱需通,對寒需補,既不虛也不實,就應根據經典進行調理。
《四十八難》提到,病態的虛實,出是虛,入是實。肛門脫垂並非無緣無故,實則溫暖,溫暖則內氣充沛且有儲備;虛則寒冷,寒冷則內氣衰弱無法收縮。此外,大腸壁的厚薄,脂肪的多少,也取決於內氣的虛實。一般而言,脫肛時,應用溫水浸泡使其變得柔軟,然後輕柔地推回,治療方法應採用溫和的收斂方式。產婦用力過猛,或是兒童哭喊導致用力過度,長期痢疾無法停止,風邪入侵虛弱之處,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。
脫肛這一病症,是因為氣聚集而無法散開所致,內急卻無法排泄,外脹卻無法進入。首先使用枳殼散(含枳殼、甘草)作為調劑,再以燒灰保存性的枳殼細粉撒敷,或以口水調勻敷上,氣散了腫也會消退。然後使用生薑汁調五苓散製成膏狀,加入新鮮水研磨成散狀,略煎後,吞服黃連阿膠丸(含黃連、茯苓、阿膠)。然而,這只是討論肛門因熱而腫脹的情況。
若是大腸壁虛弱無法收縮,則應使用理中湯、釣腸丸(收斂藥方)、養臟湯等來治療,同時用烏賊骨、木賊草敷上。
脫肛屬於氣熱、氣虛、血虛、血熱。氣虛者需補氣,可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當歸、升麻。血虛者,可用四物湯。血熱者需涼血,可在四物湯中加入炒柏。氣熱者,可使用條芩六兩、升麻一兩,以麴糊製成丸。
氣虛無法收斂,脈虛或久病後出現脫肛,可用補中益氣湯。
脫肛,是大腸極度炎熱所致。或是長期洩瀉,或是腸風出血,小孩哭喊,以及長期痢疾,女性生產過度用力,都可能導致肛門脫出。對於極度炎熱或腸風,可使用涼血清腸散。對於長期瀉痢,需補養脾胃,可用參朮實脾湯。對於用力過度者,可用十全大補湯。這些都需加入提升作用的藥物。但也有因臟寒導致的,這是因為肺、大腸氣虛產生寒意,無法控制所致。必須溫暖肺臟,補脾胃,時間久了自然會收縮。
脫肛,多由腸內有積滯而清氣無法上升所致,如痢疾的緊急感和重壓感導致脫垂。治療應遵循「滯下」的方法,先推去積滯,然後提升補充,積滯消失,清氣自然上升,不再脫垂。如果因出血,或是痢疾後,脫垂而無法收縮,屬於虛,需使用提升補充的藥物,看氣血哪個更重要。脫垂已久,應使用收斂藥物。腸胃有風,脫垂而出血,需使用祛風藥物。長期脫垂也有虛寒的情況,應使用溫藥輕洗,內服大補的藥物。
黃桂峯提到,曾親眼見到一個人,內急重壓,肛門脫垂紅腫,試遍各種藥物,竟是因為肛門有蟲所致。
《內經》提到,下陷者應提升。徐之才說,收斂可以防止脫垂。這些都是治療脫肛的方法。古人治療此病,多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川芎、甘草、升麻等提升和補充,或兼用北五味、烏梅等固定和收斂,同時外用燻洗和收斂藥物,通常都能痊癒。瀉痢不止而出現滑脫,可用胃關煎,或加入烏梅、北五味、文蛤、木香等輔助。
虛中夾火,或紅熱,或腫痛,宜使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槐花等,適量調整治療。
大腸受熱會變紅腫,受寒會變白滑,應審視病因。紅腫疼痛,不能用熱湯燻洗,尤其避免使用五倍子等酸性收斂藥,湯氣蒸發會使病情更加嚴重。宜使用熊膽研磨水點滴。病人脫肛,骨肉分離,聲音散亂,嘔血,無法控制生理功能,夢境侵擾,呼吸不協調,白天涼爽夜晚發熱,會導致死亡。口吐膿血也會導致死亡。如果脈搏不快且有根蒂,以及臉頰不紅,則有可能存活。
治療方法:
香荊散,用於治療脫肛。
大香附、荊芥穗(半兩)、縮砂(二錢半)
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三錢,飯前,用新鮮水煎煮數次即服用。兒童同樣適用。
縮砂湯,用於治療大腸虛弱伴隨熱,脫肛紅腫。
縮砂、黃連、木賊(各等份)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時用米湯調服。
涼血清腸散。
生地黃、當歸(各二分)、防風、升麻、荊芥(各一錢)、黃芩(炒)、黃連、香附(炒)、川芎(各八分)、甘草(五分)
用水煎煮服用。
提肛散,用於治療氣虛導致肛門下垂,以及脫肛便血,脾胃虛弱等症狀。
川芎、歸身、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陳皮、甘草(各一錢)、升麻、柴胡、條芩、黃連、白芷(各五分)
用二鍾水煎煮至八分,飯後服用,藥渣再煎煮服用。
參朮芎歸湯,用於治療瀉痢後及產育,氣虛導致脫肛,脈象濡而弦者,即補中益氣湯去掉柴胡,加入白芍、川芎、白茯、生薑煎煮服用。
訶子人參湯,用於治療瀉痢產育,氣虛導致脫肛,脈象濡而弦者。
訶子(煨去核)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蓮肉、升麻、柴胡(各等份)
以上藥材加生薑煎煮服用。
參朮實脾湯。
白朮(黃土炒)、人參(二錢)、肉果(麵煨一錢半)、白茯苓、白芍藥(炒各一錢)、附子(炮八分)、炙甘草(七分)、陳皮(一錢)
用二鍾水,加三片薑,兩枚棗,煎煮至八分服用。下陷,可加入升麻。
治療肛門脫出的方法。
磁石(四兩)、桂心(一尺)、蝟皮(一枚,烤黃)
以上三味藥研磨篩選,每次服用方寸匕,每天一次即縮。避免舉重和緊急穿衣,一年內禁止性生活,效果更佳。
治療大腸虛冷導致脫肛,宜服用以下方法。
乾蝸牛子(一百枚微炒搗羅為末)、磁石(二兩搗碎淘去赤汁)
以上藥材,用一大盞水煎煮磁石五錢,至五分去滓,調蝸牛末一錢服用,每日三次。
龍骨散,用於治療大腸虛弱,肛門脫出。
龍骨、訶子(各一錢半)、沒石子(二枚)、粟殼、赤石脂(各二錢)
以上藥材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