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9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9)

1.

療痔之方,如敷敗熏洗等,則責有外科,故《觀聚方》一概不錄,此編亦遵其例云。

名義,經云:腸癖為痔。如大澤中有小小突出為峙,人於九竅中,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。不特於肛門邊生,亦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。(《三因》)

白話文:

《名義》書中說:腸癖就是痔瘡。如同大湖中有點冒出來的小土堆。人體九竅中,凡是有小肉突出的,都被稱作痔瘡。不只在肛門口邊生,也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等。(《三因》)

源候總說,諸痔者,謂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、血痔也,其形證各條如後章。諸痔皆由傷風,房室不慎,醉飽合陰陽,致勞擾血氣,而經脈流溢,滲溢腸間,沖發下部,有一方而治之者,名為諸痔,非為諸病共成一痔。痔久不瘥,變為瘻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痔瘡的總論:痔瘡包括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、血痔等,它們的具體症狀在後面的章節中會詳細介紹。痔瘡的形成都是由於傷風、房事不節、過度飲酒後又過度飲食傷陰傷陽,導致氣血勞累,經脈氣血溢出滲透到腸道之間,衝擊下部,因此被稱為痔瘡,而不是各種疾病混雜在一起形成的痔瘡。痔瘡如果長期不治療,就會演變成瘻管。

《內經》謂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澼為痔。夫痔病之候亦多矣,類而知也。(《聖濟》)

大凡五痔,皆因虛憊,恣食五辛五味雞魚而成,熱毒壅入大腸,津液不通,氣血凝滯,久坐久忍不糞,水冷入河水洗,酒後行房,及暑月行路,坐諸熱又移坐冷,種種能成斯疾。(《本事續》)

白話文:

凡是得了痔瘡的人,都是因為身體虛弱,放縱飲食,愛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雞魚,導致熱毒進入大腸,津液不流通,氣血凝結。久坐久忍不排便,用水洗河水,酒後性交,夏日走路,以及坐在熱的地方又坐到冷的地方,這些都能導致痔瘡。

蓋熱則血傷,血傷則經滯,經滯則氣不運行,氣與血俱滯,乘虛而墜入大腸,此其所以為痔也。(《直指》)

痔之疾五種,牡痔、腸痔、血痔、牝痔、脈痔是也。究其所由,皆是素蘊熱毒,或過食燒炙新酒,久坐血脈不流,或因七情之氣,鬱結於臟腑之間,其毒不能消散,發而為痔。或藏於肛門之內,或突出於外,大者如蓮花、雞冠、核桃之狀,小者如牛奶、雞心、鼠尾、櫻桃之類,名狀更多,其實皆由藏毒所致。故蘊毒深者其狀大,蘊毒小者其形小,或流膿水,或出鮮血,行坐之間,病者殊為之苦。

白話文:

痔瘡的疾病有五種,牡痔、腸痔、血痔、牝痔、脈痔就是。追究其根源,都是由於體內積蓄了熱毒,或者過量食用辛辣、燒烤、新酒,久坐導致血脈不流通,或者因為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的影響,氣血鬱結在臟腑之間,體內的毒素無法消散,發作而成痔瘡。痔瘡可以藏在肛門之內,也可以突出在外,大的像蓮花、雞冠或核桃一樣,小的像牛奶、雞心、鼠尾或櫻桃一樣,形態各異,其實都是由體內積毒所致。所以積毒深的人的痔瘡較大,積毒少的人痔瘡較小,有的痔瘡會流膿水,有的痔瘡會出血,在行走和坐臥之間,患者會感到非常痛苦。

久而不治,血氣衰弱,必然成漏。(《大成》)

大抵醉飽入房,則經脈橫解,或精氣泄脫,脈絡一虛,酒食之毒,乘虛流注,或淫極強固精氣,遂傳大腸,或食厚味過多,必成斯疾。夫受病者,燥氣也。為病者,濕熱也。(按:此二句本出《蘭室秘藏》,濕熱作胃濕。)宜以瀉火,和血、潤燥、疏風之劑治之。(《外科發揮》)

白話文:

大致上都是醉酒和過度飽食以後,或精氣洩漏,經脈變得虛弱,形成了氣虛的狀態,酒食中的毒素就乘虛而入,所以會得這種病。或者性交過度,精氣大傷,從而傳遍到整個大腸,或過度飲食,必成這個病。導致該病的病因是燥氣,而致病的因素則是濕熱。所以 治療方案應當以瀉火、和血、潤燥、疏風的藥物來治療的。

夫痔者,乃素積濕熱,過食炙煿,或因久坐而血脈不行,又因七情而過傷生冷,以及擔輕負重,竭力遠行,氣血縱橫,經絡交錯,又因酒色過度,腸胃受傷,以致濁氣瘀血,流注肛門,俱能發痔。此患不論老幼男婦皆然,蓋有生於肛門之內,又突於肛外之旁,治分內外,各自提防。

白話文:

痔瘡的形成原因,是長期積累濕熱,過度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,或因久坐不動,導致血脈運行不暢,又因喜怒哀樂憂等七情過度,或生吃冷食,或挑擔負重,或勞累奔波,或氣血失調,經絡錯亂,還因過度縱慾飲酒,導致腸胃受損,進而導致濁氣和淤血積聚,流向肛門,都能發作痔瘡。這種疾病無論男女老少都可發生,有的長在肛門內,也有的突發在肛門外,治療方法分內痔和外痔,各自注意預防。

大者若蓮花、蜂窠、翻花、雞冠、菱角珊瑚等狀,小者如櫻桃、鼠尾、牛奶、雞心、核桃、蜆肉之形。故積毒深者,其形異而頑惡;毒淺者,其形正而平常。久則崩潰成漏,新則墜腫刺疼。甚者糞從孔出,血從竅流,氣血日有所傷,形容漸有所削,若不早治。終至傷人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白話文:

較大的像蓮花、蜂窩、翻滾的波濤、雞冠、菱角、珊瑚等形狀;較小的像櫻桃、鼠尾、牛奶、雞心、核桃、蜆肉等形狀。因此積毒已深的,其形狀奇異且頑強;毒淺的,其形狀端正而常見。長久後會崩潰成漏,新鮮的才會腫脹刺痛。嚴重的會從孔中流出糞便,從孔中流出血液,日積月累地傷害氣血,形體逐漸削弱,若不早點治療,最終會傷害人。

病由下焦蓄血,凡痔皆因酒面炙煿,蓄熱傷血,惡血結聚於下焦,不得疏通,於是下墜而為痔。患痔之人,下部留蓄血熱,多致大小便不通,小腹結急,才得一通,又復閉塞,且有漱水之證,此下焦留蓄血熱明矣。其下焦蓄血,亦以尺脈洪盛見之。合用逐瘀湯主治,須得大小便通快。(《直指》)(按:逐瘀湯用芎、芷、生乾地、芍、五靈脂、枳、殼、膠、莪、茯苓茯神木通、生甘、大黃桃仁、薑、棗,水煎,)

白話文:

疾病是因下焦蓄積血液所致,所有痔瘡都是因為飲酒、吃烤肉所造成,體內的燥熱會傷害血液,造成惡性血液聚積在下焦,無法疏通,於是向下墜落形成痔瘡。得痔的人,下腹部都會淤積血液,常常會導致大小便不通,小腹也會結急,好不容易排便一次,又會重新閉塞。而且還會出現小便如漱口水一樣的症狀,這是因下焦淤積血液造成的。下焦淤積血液時,可以透過尺脈洪盛的現象來檢測。應該使用逐瘀湯做為主要治療,這樣大小便才會順暢。(《直指》)(註:逐瘀湯的組成包括:當歸、白芷、生乾地黃、芍藥、五靈脂、枳實、虎杖、膠香、莪朮、茯苓、茯神、木通、生甘草、大黃、桃仁、生薑和大棗,將這些藥材一起水煎。

脈候,脈沉小實者,易治;浮洪而軟弱者,難愈。(《正傳》)

諸痔證狀,牡痔候,肛邊生鼠乳出在外者,時時出膿血者是也。肛邊腫生瘡而出血者,牝痔(按:《外臺》引崔氏作酒痔)。肛邊生瘡,癢而復痛,出血者,脈痔也。肛邊腫核痛,發寒熱而血出者,腸痔也。因便而清血隨出者,血痔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崔氏五痔,有氣痔,無脈痔,氣痔證與下文同。)

白話文:

各種痔瘡的症狀:

牡痔的症狀: 肛門邊緣長出像老鼠乳房一樣的腫瘤,並且伴有膿血流出。

牝痔的症狀: 肛門邊緣長出瘡口,並且出血。(按:根據《外臺》引崔氏的說法,牝痔又稱酒痔。)

脈痔的症狀: 肛門邊緣長出瘡口,並且伴有瘙癢、疼痛和出血。

腸痔的症狀: 肛門邊緣長出腫核,並且伴有疼痛、發冷、發熱和出血。

血痔的症狀: 排便時,伴有清血流出。

(按:崔氏提出的五痔中,有氣痔,但沒有脈痔。氣痔的症狀與下文相同。)

又有酒痔,肛邊生瘡,亦有血出。又有氣痔,大便難而血出,肛亦出外,良久不肯入。(同上)

夫五痔者,一曰牡痔,二曰牝痔,三曰脈痔,四曰腸痔,五曰血痔云云。又五痔有氣痔,寒溫勞濕即發,蛇蛻皮主之。牡痔,生肉如鼠乳在孔中,頗出見外,妨於更衣,鱉甲主之。牝痔(《集驗》作酒痔),從孔中起,外腫,五六日自潰出膿血,蝟皮主之。腸痔,更衣挺出,久乃縮,母豬左足懸蹄甲主之。

白話文:

痔瘡有五種:一種叫牡痔,一種叫牝痔,一種叫脈痔,一種叫腸痔,一種叫血痔。除此之外,還有氣痔,受到寒氣、溫熱、勞累、濕氣等因素刺激就會發作,蛇蛻皮是它的主要藥材。牡痔,在肛門中長出像老鼠乳頭一樣的肉瘤,有時會突出到外面,妨礙穿衣,鱉甲是它的主要藥材。牝痔(《集驗》中寫作酒痔),從肛門中長出,外面腫脹,五六天後自行潰爛,流出膿血,蝟皮是它的主要藥材。腸痔,在穿衣時突出肛門,過一會兒又縮回去,用母豬左腳懸蹄的蹄甲做藥材。

脈痔,更衣出清血,蜂房主之。(《千金》)(按:《外臺》引《集驗》同,《醫心》引《龍門方》有少異。又原文此下載五藥皆下篩,等分,隨其病倍其主藥。)

白話文:

脈痔,更換衣服後出血,蜂房主治。(《千金方》)(按:《外臺祕要》引用《集驗方》相同,《醫心方》引用《龍門方》略有不同。此外,原文還載有五種藥物,都經過篩選,等分,隨其病症加倍其主藥。)

一者,肛腸生肉,腎痔鼠奶,或似櫻桃,或如大豆,時時出血,又如出膿,名曰鼠奶痔。二者,肛邊大乳,痛腫無膿血,名曰酒痔,飲酒便發。三者,肛邊努核,疼痛難忍,糞則有血,或因憂愁思慮,冷熱不調,無時而發,名曰氣痔;或大便澀難,氣結不通,下血面黃,食少無味,名曰勞痔。四者,大便後下諸膿血,更加痛澀,肛腸努出,名曰脫肛痔。

白話文:

第一種情況是肛門和腸道生長了肉塊,這些肉塊像腎臟的痔瘡,或像老鼠的奶頭,有時出血,有時流膿,叫做鼠奶痔。

第二種情況是肛門旁邊長了大肉疙瘩,疼痛,但是沒有膿和血,叫做酒痔,喝酒就會發作。

第三種情況是肛門附近長了一個硬核,疼痛難忍,排便時出血,有時是因為憂愁、思慮或冷熱不調引起的,發作沒有規律,叫做氣痔。或者是大便乾結難以排出,氣血阻滯不通,大便出血,臉色蠟黃,食慾不振,叫做勞痔。

第四種情況是大便後排膿血,更加疼痛難受,肛腸脫出體外,叫做脫肛痔。

五者,氣攻兩腎腧,大便不通,糞血,色下赤黑,毒熱不消,肛門濕癢,一似蟲行,名曰風熱內痔。(《本事續》)

白話文:

五種原因,氣血攻衝於兩腎腧,導致大便祕結不通,排便時有血,血色暗紅發黑,毒熱之邪不消,肛門濕潤瘙癢,感覺如同有蟲子在爬動,這種痔瘡稱為風熱內痔。(《本事續》)

諸痔方論其二十一般,翻花,脫肛,內腸,熱痔,蓮子,鼠奶,雞冠,外腸,櫻桃,風痔,氣痔,食痔,雀舌,般蛇,蜂窠,山桃,穿腸(《事證》)(按:原文每證有詳說,然多立名類,不切事為,仍不具錄。)

白話文:

痔瘡的各種證狀和治療方法:

  1. 翻花:痔瘡外翻,像花瓣一樣。

  2. 脫肛:痔瘡脫出肛門外。

  3. 內腸:痔瘡生在直腸內。

  4. 熱痔:痔瘡紅腫熱痛。

  5. 蓮子:痔瘡像蓮子一樣。

  6. 鼠奶:痔瘡像老鼠奶頭一樣。

  7. 雞冠:痔瘡像雞冠一樣。

8.外腸:痔瘡生在肛門外。

  1. 櫻桃:痔瘡像櫻桃一樣。

10.風痔:痔瘡因風寒引起。

  1. 氣痔:痔瘡因氣滯引起。

12.食痔:痔瘡因飲食不節引起。

13.雀舌:痔瘡像麻雀舌頭一樣。

14.般蛇:痔瘡像蟒蛇一樣。

15.蜂窠:痔瘡像蜂窩一樣。

16.山桃:痔瘡像山桃一樣。

17.穿腸:痔瘡穿破腸道。

(按:原文對每種痔瘡都有詳細的描述,但大多以名稱分類,與具體症狀不符,故不予列出。)

內痔外痔(宜參後外治法),許仁則曰,此病有內痔,有外痔。內但便即有血,外有異。外痔下部有孔,每出血從孔中出。內痔每便即有血。下血甚者,下血擊地成孔,出血過多,身體無復血色。有痛者,有不痛者。(《外臺》)

白話文:

內痔外痔(宜參看下面的外治法),許仁則說,這種疾病有內痔,也有外痔。內痔只有如廁時纔有血,外痔則不同。外痔的下方有一個孔,每次出血都是從孔中流出。內痔則每次如廁都有血。便血厲害的,便血在地面上形成小坑,出血過多,身體沒有血色。有的痔瘡疼痛,有的不疼痛。(《外臺》)

難易看法,初起,形如牛奶,不腫不紅,無焮無痛,行走不覺者輕。已成,腫痛有時,過勞而發,或軟或硬,頭出黃水者輕。久如雞冠、蜂窠、蓮花、翻花等狀,流膿出血不止者重。久漏,竅通臀腿,濃水淋漓,疼痛不已,糞從孔出者逆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病情難易判斷,初期症狀像牛奶一樣,不腫不紅,沒有灼熱感和疼痛,走路時沒有感覺的是輕微的。如果已經形成,腫痛時有時無,因過度勞累而發作,有的軟有的硬,排黃色的膿水的是輕微的。如果時間長了,症狀像雞冠、蜂窩、蓮花、翻花等,膿液和血流不止的,就是嚴重的了。如果時間長了,從肛門和大腿處排出膿水並且疼痛不止,從孔中排出的糞便的,就是病入膏肓了。(《正宗》)

治例,治之之法,切不可用以毒藥,亦不可輕易割取,多致淹忽,惟當用以穩重湯劑,徐徐取效,不可不知。(《濟生》)

白話文:

治療原則:治療的方法,絕對不可用毒藥,也不可輕易割取,大多導致死亡,應當用穩重湯劑,慢慢取得效果,不可不知。(《濟生》)

治法總要,大抵以解熱調血順氣先之。(《直指》)

痔漏證狀頗多,自屬外科,不復繁引。既血自內出,不可全仗外敷,宜枳芷散(方闕。先君子曰:當是柏芷散,用側柏、白芷,出《魏氏》,治便血)吞釣腸丸(見《和劑》)。痔正發而血多者,亦宜自里托之,宜《千金》內補散,減桂之半,加鱉頭灰尤妙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痔漏的症狀有很多,屬於外科的範疇,這裡就不詳細列舉了。既然是血液從體內流出,不能完全依靠外敷藥物,應該口服枳芷散(方子已遺失。我的先父說:應該是柏芷散,用側柏、白芷,出自《魏氏》,治療便血)和吞釣腸丸(見《和劑》)。痔瘡正在發作並且出血量多的,也應該從體內調養,可以服用《千金》中的內補散,把桂皮減半,加入鱉頭灰效果更好。(出自《要訣》)

初起焮痛便秘,或小便不利者,宜清熱涼血,潤燥疏風。若氣血虛而寒涼傷損者,調養脾胃,滋補陰精。若破而久不愈,多成痔漏,有穿臀、穿陰、穿腸者,宜養元氣、補陰精為主。大便秘澀或作痛者,潤燥除濕。肛門下墜或作痛者,瀉火除濕。下墜腫痛或作癢者,祛風勝濕。

白話文:

  1. 初起發炎疼痛和便祕,或小便困難的人,應清熱涼血,潤燥疏風。

  2. 如果氣血虛弱,而寒涼傷損的人,應調整脾胃,滋補陰精。

  3. 如果破損並長期不癒合,多形成痔漏,有穿臀、穿陰、穿腸的人,應以養元氣、補陰精為主。

  4. 大便乾燥或疼痛的人,應潤燥除濕。

  5. 肛門下墜或疼痛的人,應瀉火除濕。

  6. 下墜腫痛或發癢的人,應祛風勝濕。

腫痛小便澀滯者,清肝導濕。若有患而兼疝,患疝而兼下疳,皆屬肝腎不足之變症,但用地黃丸益氣湯滋化源為善。若專服寒涼治火者,無不致禍。(《外科樞要》)(從《準繩》刪訂錄)

白話文:

腫痛小便澀滯的人,宜清肝導濕。如果患有疝氣兼下疳,都屬於肝腎不足的變證,只要服用地黃丸、益氣湯滋補身體。如果只服用寒涼藥物來治火,必定會造成危害。(《外科樞要》)(摘錄自《準繩》)

初起及已成,漸漸大而便澀作痛者,宜潤燥及滋陰。肛門下墜,大便去血,時或疼痛堅硬者,宜清火滲濕。紫色疼痛,大便虛秘兼作癢者,涼血祛風,疏利濕熱。腫痛堅硬,後重墜刺,便去難者,外宜熏洗,內當宣利。內痔去血,登廁脫肛而難上收者,當健脾升舉中氣。便前便後下血,面色痿黃,心忪耳鳴者,宜養血健脾。

白話文:

  • 初起及已成,逐漸增大而排便困難並疼痛的,宜潤燥及滋陰。肛門下垂,大便帶血,常時或疼痛堅硬的,宜清火滲濕。紫紅色疼痛,大便虛祕兼有瘙癢的,宜涼血祛風,疏利濕熱。

  • 腫痛堅硬,感覺沉重下墜有針刺感,排便困難的,宜外用燻洗,內用宣利。內痔流血,去廁時脫肛難以收上的,宜健脾升舉中氣。排便前後流血,面色萎黃,心悸耳鳴的,宜養血健脾。

諸痔欲斷其根,必須枯藥,當完其竅,必杜房勞乃愈。(《正宗》)

諸藥總考,治法以苦寒瀉火,芩、連、梔子槐花之類。以辛溫和血,用歸、川芎、桃仁之類。風邪在下,以秦艽防風升麻之類提之。燥熱怫鬱,以大黃、麻仁、枳殼之類主之。(《正傳》)

白話文:

《諸藥總考》中記載,治療火熱症時,使用苦寒藥物瀉火,如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槐花等。治療血瘀症時,使用辛溫藥物和血,如當歸、川芎、桃仁等。治療風寒感冒時,使用秦艽、防風、升麻等藥物發汗解表。治療燥熱煩躁時,使用大黃、麻仁、枳殼等藥物清熱瀉火。

昆按:古方醫痔漏下血,有用槐角灰者,有用柏葉灰者,有用蝟皮灰者,有用露蜂房灰者,有用牛角腮灰者,有用胡桃灰者,俱以方寸匕酒調下,此皆枯痔之法也。湯液之中,有用防風者,有用秦艽者,有用皂角仁者,有用荊芥、白芷者,此皆責之風熱入臟也。有用芒硝、大黃者,有用檳榔枳實者,此皆責之實熱可下也。

白話文:

昆氏按:古代的方劑中,治療痔瘡出血,有用槐角灰的,有用柏葉灰的,有用刺蝟皮灰的,有用馬蜂窩灰的,有用牛角腮灰的,有用胡桃灰的,都用方寸匕的酒送服,這些都是治療枯痔的方法。湯藥之中,有用防風的,有用秦艽的,有用皁角仁的,有用荊芥、白芷的,這些都是歸咎於風熱入臟。有用芒硝、大黃的,有用檳榔、枳實的,這些都是歸咎於實熱可以瀉下。

有用胡黃連者,有用酒苦參者,有用石蓮肉者,有用番木鱉者,此皆責之實熱可清也。有用桃仁、紅花者,有用蒲黃蘇木者,此皆責之瘀血未消也。有用杏仁、麻仁者,有用地黃、黃柏者,此皆責其燥金無液也。有用地榆、蘄艾者,有用枯龍骨鹿角霜者,此欲強止其血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胡黃連、苦參、石蓮肉、番木鱉的人,都是因為實熱需要清除。使用桃仁、紅花、蒲黃、蘇木的人,都是因為瘀血尚未消散。使用杏仁、麻仁、地黃、黃柏的人,都是因為燥金沒有液體。使用地榆、艾草、枯龍骨、鹿角霜的人,都是想強力止血。

有用象牙、蜣螂者,有用人爪、蟹爪者,此欲放出其肛而外施藥以愈之也。有用熏法者,有用洗法者,有用藥坐者,無非枯痔止血之品也。有用插藥者,有用掛線者,無非爛肌去腐之輩也。嗚呼!任醫猶任將,用藥猶用兵。神於兵者,迭石可以為營,驅牛可以破敵;神於藥者,心解而機自靈,見超而術自神,有不拘拘於紙上之陳言矣。(《方考》)

白話文:

使用象牙、蜣螂、人爪、蟹爪等,都是希望將肛門病竈露出,然後塗抹藥物治療。使用薰蒸、清洗、藥物坐浴的方法,都是為了止血。使用塞藥、掛線的方法,都是為了祛除腐肉。唉!任用醫生就像任用將軍,使用藥物就像使用武器。善於用兵的人,可以利用石頭建成營壘,驅使牛來擊敗敵人。善於用藥的人,則頭腦清楚,妙招自然靈活,醫術自然高明,而不拘泥於書本上的陳舊言論。(《方考》)

痔證之方不一,東垣雖分濕、熱、風、燥四治(按:《蘭室》分此四證,宜參),大都不離盪滌瘀熱之藥,如蝟皮、皂角、檳榔、大黃、桃仁之類在所必用,兼風毒則加羌、防、升、柴。

白話文:

痔瘡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,東垣雖然將痔瘡分為濕、熱、風、燥四種證型(參考:《蘭室》對這四種證型的分類),但大多不脫離清熱利濕的藥物,如蝟皮、皁角、檳榔、大黃、桃仁等,兼有風毒則加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等藥物。

甚則麻黃藁本汗之,兼燥氣則加秦艽、當歸黃耆,濕勝則加蒼朮、黃柏、澤瀉、茯苓,兼熱甚則加芩、連、郁李、生地,膿血則加甲片、歸尾,酒痔則加葛根赤小豆、地、芍、苓、半,氣痔則加枳、橘、木香、紫蘇,食積則加黃連、枳實、曲、柏,痛極則加乳、沒,血多則加發灰,氣虛則加參、耆,血虛則加膠、艾,不必拘執古方也。惟血痔諸藥不應,石煤、槐花空心烏梅湯服神效。

白話文:

嚴重時用麻黃、藁本辛溫的藥物來發汗,如果有燥氣則再加入秦艽、當歸、黃耆,如果是濕證較重,則加入蒼朮、黃柏、澤瀉、茯苓,如果有熱證很嚴重,則加入芩連、郁李仁、生地黃。如果有膿血則加入甲片、歸尾,如果是酒痔則加入葛根、赤小豆、地黃、芍藥、茯苓、半夏,如果是氣痔則加入枳實、橘皮、木香、紫蘇,如果是食積則加入黃連、枳實、麥芽、柏子仁,疼痛很劇烈則加入乳香、沒藥,出血量多則加入發灰,氣虛則加入人參、黃耆,血虛則加入阿膠、艾葉。不必拘泥於古方,但唯獨治療血痔的諸藥方皆無效果,而以石煤、槐花、空心烏梅加水煎服,療效非常明顯。

(《醫通》)

外治例,今之治法,多用刀線割剔其痔,雖藥可以封固,然其毒在肉,無由而去,必有再作之理,否則成漏,轉而為難治之證。諸方多有服食敷貼之藥,今人用之,少見有效。揆度其理,其病既有形於外,非服藥之能愈,必須用去毒消痔之藥點之,候其毒盡痔消,方可為愈。切不可用砒霜等毒藥,恐致人奄忽,慎之慎之。(《大成》)

白話文:

外治方法的例子:現在治療痔瘡的方法,大多是用刀或線割除痔瘡,雖然可以塗藥封閉,但毒素仍然在肉中,沒有辦法消除,一定會復發。否則就會變成漏孔,變成難以治療的疾病。各種方法中都有服用藥物和外敷藥物的,現在的人用它,很少見效。推測其中的道理,這種疾病既然已經有外在的形狀,不是服用藥物就能治癒的,必須用能去除毒素和消除痔瘡的藥物點在患處,等毒素消除、痔瘡消失,纔算治癒。千萬不能用砒霜等毒藥,恐怕會造成人突然死亡,一定要慎重。

凡療內痔者,先用通利藥盪滌臟腑,然後用喚痔散塗入肛門,片時內痔自然泛出,即用蔥湯洗淨,擦枯痔散,早午晚每日三次,次次溫湯洗淨搽藥,輕者七日,重者十一日,其痔自然枯黑乾硬,停止枯藥,其時痔邊縫裂流膿,換用起痔湯日洗一次,待痔落之後,換搽生肌散鳳雛膏等藥,生肌斂口,虛者兼服補藥,其口半月自可完矣。

白話文:

凡是治療內痔的,首先使用通利藥物,清除小腸大腸和臟腑的毒素,然後將喚痔散塗入肛門,短時間後內痔自然地被逼出來,此時使用蔥湯清洗乾淨,再擦枯痔散,早晚三次,每次都在清洗乾淨後擦藥,輕微情況的七天、嚴重情況的十一天,痔瘡自然會乾枯變黑,變得又硬又乾,此時停止使用枯痔藥,這時痔瘡周圍就會有縫隙破裂並流膿,改用起痔湯每日清洗一次,等到痔瘡脫落後,改用生肌散或鳳雛膏等藥物,讓新的皮膚再生,使其傷口收斂,體質虛弱的人同時服用補藥,傷口大約半個月就能完全癒合。

外痔者,用消毒散煎洗,隨用枯痔散,照內痔搽法用之,首尾至終無異,完口百日入房乃吉。又至於穿腸久漏者,此則另有二方,亦具於後,以致深患者服之,又不用針刀掛線,效如拾芥耳。(《正宗》)(按:久漏二方為追毒丸、益氣,其他諸方宜就原書而遵用焉。)

白話文:

外痔,用消毒散煎湯清洗患處,再用枯痔散,按照內痔的搽法使用,始終如一,創口癒合一百天後同房才吉利。至於漏腸很久的,另有兩種方法,也具體寫在後面,讓嚴重的患者服用,而且不使用針刀掛線,效果如同拾起芥末一樣簡單。(《正宗》)(註:漏腸很久的兩種方法是追毒丸、益氣,其他方法應該參考原書遵照使用。)

其外治法,須分內外。內痔,以喚痔、枯痔之法治之。外痔,痛甚者清之洗之,頭大蒂小者線結之,頭小根大者枯之。(《醫宗說約》)(從《瘍醫大全》刪訂錄)

白話文:

治療痔瘡的方法,需要區分內痔和外痔。內痔,採用喚痔、枯痔的方法治療。外痔,疼痛劇烈的用藥水清洗。如果痔瘡頭大蒂小,則用線紮結。如果痔瘡頭小根大,則用藥物使其枯萎。

變瘻諸治(互見上諸條,瘻或作漏。)變漏三種:冷漏,瘀膿漏,血漏。(《事證》)

諸痔出血,肛門間另有小竅,下如血線,不與便物共道。痔久不愈,必致穿穴,瘡口不合,漏無已時,此則變而為瘻矣。(《直指》)

白話文:

各種痔瘡出血,肛門之間常有細小孔竅,向下流出血線一樣的東西,與此物及糞便共流。痔瘡長期不治,一定會穿透孔竅,傷口難以癒合,漏個不停,這就是痔瘡變成瘻管了。(《直指》)

又有無痔者,肛門左右另有一竅,流出膿血,名為單漏。治之須用溫暖之藥補其內,又以生肌肉之藥敷於外,其竅在皮膚者易愈,臟腑有損而生竅者未易治也。(《大成》)

白話文:

除了痔瘡之外,肛門左右還有一種病,稱作單漏,肛門左右另有一處傷口,流出膿血。治療這種病,需要用溫暖的藥物來補益受損的臟腑,同時用生肌的藥物敷在傷口上。這種病如果只是在皮膚上,治療起來比較容易,如果在臟腑上,就難治了。(《大成》)

痔漏之源,由乎酒色過度,濕而生熱,充於臟腑,溢於經絡,墜乎穀道,衝突為痔,久而成漏者也。痔輕而漏重,痔實而漏虛。治痔之法,不過涼血清熱而已;至於治漏,初則宜涼血清熱燥濕,久則宜澀竅殺蟲而兼乎溫散也。或曰:痔漏火是根源,何故而用溫澀?殊不知痔止出血,始終是熱;漏流膿水,始是濕熱,終是濕寒,不用溫藥,何以去濕而散寒乎。

白話文:

痔漏的根源,是由於縱慾過度,濕氣生熱,充塞在臟腑,溢出經絡,到達肛門,形成痔瘡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痔漏。痔瘡輕微而痔漏嚴重,痔瘡實證而痔漏虛證。治療痔瘡的方法,不過是清熱涼血而已;至於治療痔漏,初期應該清熱涼血、燥濕,時間久了就應該溫散兼用澀竅殺蟲。有人說:痔漏是因火而起,為什麼要用溫澀的方法?殊不知痔瘡只出血,始終是熱證;痔漏流膿水,開始是濕熱,最後是濕寒,不用溫藥,怎麼能祛濕散寒呢?

非止痔漏,百病之中多有始熱而終寒者,如瀉利,如嘔吐,初作則腸胃氣實為熱,久作則腸胃氣虛而為寒矣。丹溪下血條云:下血久不愈者,後用溫劑。正此義也。(《丹溪附余》)

白話文:

不只是痔瘡漏泄,在各種疾病中有許多都是一開始熱,後來變成寒症的。例如瀉肚子,或者嘔吐,初期因為腸胃氣血充足為熱症,拖延久了腸胃氣血虛弱就會變成寒症了。《丹溪附餘》提到:下血好一陣子還沒好的人,後來都用溫補的藥。就是這個道理。

經云:陷脈為瘻,留連肉腠。因瘡穿膿汁不盡,復感七情四氣而成。近則常淡紅,或微腫,或小核。久則上而槁白,內而黑爛,淫蟲惡臭生焉。治法宜補氣生血,外以黑附子為末,唾津和作餅,如錢厚,以艾灸之,隨漏大小作炷,但灸微熱,不可使痛,干則易,困倦則止,來日再灸,直至內平為效,仍須補藥常服。(《醫通》)

白話文:

經典說:陷脈會變成瘻管,留在皮肉之中。是由於瘡口穿破,膿汁沒有完全排出,又受到七情四氣的影響而形成的。初期時,通常是淡紅色,或微腫,或有小核結。時間久了,外面會變得乾枯蒼白,裡面會腐爛變黑,還會滋生出淫蟲和惡臭。治療方法應當是補氣生血,外用黑附子研成細末,用唾液和成餅狀,厚度如銅錢,用艾灸灼燒。根據漏膿的多少來決定艾炷的大小,只灸到微微發熱,不可讓它疼痛。艾灸至乾枯則要更換艾炷,身體疲倦時就停止,第二天再繼續灸,直到內部平復為止,這時纔算有效。此外,還需要經常服用補益藥物。

既潰之後,每每多成漏管,不能收口者,非內服外洗,純用苦寒,致令脾元日損,肌肉難生;即系醫家妄用刀針,藥線系扎,熔丸懸墜,利剪割切,良肉受傷,日施藥絍,插入拔出,日逐將瘡內四旁新肉磨成硬管,愈插愈深。

白話文:

潰瘍癒合後,常常多形成難以癒合的管道,無法收口。這不是因為內服外洗,只用苦寒之藥,導致脾胃元氣日益衰弱,肌肉難以生長。而是醫生錯誤地使用刀針、藥線系扎、熔丸懸墜、利剪割切等方法,損傷了良肉。每天施用藥物、絍線,插入拔出,每天不斷地將瘡口內四周的新肉磨成硬管,越插越深。

此固醫者之過,然病家見痔瘡潰後,雖流膿血,不疼不痛,嗜飲者依然暢飲,好色者仍復貪歡,善啖者辛辣煎炒,全不禁戒,雖無刀剪藥線之害,亦斷無不成漏者,所以致漏之源又夥。更有一等自愚之輩,每言痔漏不可醫痊,留此門戶為濕熱外滲之地,若收功完口,濕熱反無門可出矣。

白話文:

這是醫生的錯,但病家看到痔瘡潰爛後,即使流膿血,也不疼不痛,愛喝酒的照樣暢飲,好色的人仍舊貪歡,喜歡吃辛辣煎炒的人,也完全不戒口,雖然沒有刀剪藥線的傷害,但也一定會變成漏孔,所以導致漏孔的原因很多。還有一種自以為是的,常說痔漏無法治癒,留著這個門戶,作為濕熱外滲的出口,如果收口完好,濕熱反而沒有門可以出來了。

殊不知腎開竅於二陰,穀道即腎之門戶,若使終年破流血水,則真陰由此而耗,正氣從此而虧,安能保其不成癆瘵乎。況濕熱若果由大腸而來,自由大腸直出,豈有歸大腸而不出,反由漏口徐徐而泄哉。是以痔貴早為培補,益氣保元,不可用苦寒內服外塗淋洗。病者謹戒百日醇酒房勞,再無不收口之理。

白話文:

  • 很多人根本不瞭解腎臟的孔竅是通往「二陰」,而且直腸便是腎臟的門戶。如果總是流血不止,就會耗損真正的陰氣,損傷自身的元氣,如此一來怎麼可能不生癆病或瘵病呢?

  • 況且濕熱如果是真的從大腸引發,就會直接從大腸排除,怎麼可能會積聚在大腸裡又不排出,反而緩慢地從痔瘡口流出呢?所以痔瘡應該要儘早調理,補充身體的元氣來維持健康,不可以使用苦寒的藥物內服外塗或淋洗。患者謹慎戒除菸酒,不房事,大約一百天就能夠痊癒。

若不遵禁忌,雖有靈丹,亦難奏效。(《瘍醫大全》)

寬腸瀉熱方,治腸痔,大便常血方。

大麻仁,大黃,枳殼(炙)

上各二兩,搗篩蜜和為丸,每日空心蕓薹湯下十丸。(《千金月令》)

治痔漏,消腫疼,當歸湯。(《聖濟》)(按:即四順清涼飲,方見《大便不通》。)

白話文:

治療痔瘡漏,消除腫脹疼痛,可以使用當歸湯。(摘自《聖濟》)(註:即四順清涼飲,配方請參閱《大便不通》章節。)

治腸風痔漏。

大黃,當歸(川者),苦參,牙皂(去皮)

上等分為末,醋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(《本事續》)

白話文:

將上等材料研磨成末,再用醋調和,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20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(《本事續》)

凡醫痔之法,且如明日要下手(按:言用枯藥),今日先與此藥(用槐花、大黃、枳殼、木通、連翹瞿麥、當歸,半酒半水煎),所以寬大腸,使大便軟滑,不與痔相礙,且不泄瀉。痔頭未脫落者,須要日日與之。以大黃一兩煨,枳殼炒,當歸酒洗一兩,同為細末,丸如梧子大,好酒吞下。(《綱目》引周先生)

白話文:

凡是治療痔瘡的方法,就像明天就要動手手術一樣(意思是說用枯藥),今天要先吃這個藥(用槐花、大黃、枳殼、木通、連翹、瞿麥、當歸,一半酒一半水煎),以便把大腸擴大,然後大便才會柔軟滑潤,不會和大便相礙,而且不會腹瀉。如果痔瘡還沒有掉出來,就要每天吃這個藥。用一兩的大黃和炒過的枳殼,以及一兩用酒洗過的當歸,一起把它們磨成細末,做成梧子般大小的藥丸,然後用酒吞下去。(《綱目》引自周先生)

一男子患痔,焮腫作痛,大便結燥,脈數有力,以內疏黃連湯,二服便行,痛止,又以四物湯加芩、連、枳殼、天花粉,數劑而腫消,更以臟連丸(用黃連、公豬大臟)一料而不復發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曾有位男性患有痔瘡,痔瘡腫脹疼痛,大便乾燥,脈搏頻數有力。給予內疏黃連湯,只服用兩次,排便暢通,疼痛止住了。又給予四物湯,加減芩、連、枳殼、天花粉,數次服用後,腫脹消退。最後再服用臟連丸(用黃連、公豬大臟),一付藥便不再復發。(《正宗》)

內疏黃連湯

木香,黃連,山梔,當歸,黃芩白芍薄荷,檳榔,桔梗,連翹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大黃(二錢)

白話文:

木香、黃連、山梔、當歸、黃芩、白芍、薄荷、檳榔、桔梗、連翹(各6克),甘草(3克),大黃(12克)

水二茶鍾,煎八分,食前服,臨服加蜜二匙亦可。(《正宗》)(按:此方出《保命集》。)

祛風闢毒湯。痔瘡腫痛初起,立效。

黃連(一錢),黃芩(一錢),連翹(一錢五分),赤芍(一錢),枳殼(麩炒一錢),大黃(酒蒸一錢五分),苦參(一錢五分),黃柏(一錢),槐花(一錢)

白話文:

黃連(六克),黃芩(六克),連翹(九克),赤芍(六克),枳殼(炒焦六克),大黃(用酒蒸過九克),苦參(九克),黃柏(六克),槐花(六克)

上銼,水煎,空心服。為末,水丸,用溫水下亦可。

(《壽世》)

涼血理血諸方秦艽當歸湯,治痔漏,大便結燥疼痛。

大黃(煨四錢),秦艽,枳實(以上各一錢),澤瀉,當歸梢,皂角仁,白朮(以上各五分),紅花(少許),桃仁(二十個)

白話文:

大黃(烘焙四錢),秦艽、枳實(以上各一錢),澤瀉、當歸梢、皁角仁、白朮(以上各五分),紅花(少量),桃仁(二十個)

上都作一服,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渣食前熱服,忌風寒處大小便。(《蘭室》)又秦艽蒼朮湯,於本方去枳實、白朮、紅花,加蒼朮、防風、黃柏、檳榔。

白話文:

以上所有的藥物合在一起做成一劑,加入三杯水,煎到只剩一杯,去渣後在飯前熱服,忌諱在有風寒的地方大小便。(《蘭室》)另外一種,是秦艽蒼朮湯,在原有方子中去掉枳實、白朮、紅花,加入蒼朮、防風、黃柏、檳榔。

逐瘀湯,通利大小便,取下黑物。

川芎,白芷,生乾地黃,赤芍藥,五靈脂,枳殼(制),阿膠(炒),蓬莪朮(煨),茯苓,茯神,大木通,生甘草(各一分),實大黃,桃仁(湯去皮焙各一分半)

白話文:

川芎、白芷、生曬乾的生地黃、赤芍藥、五靈脂、枳殼(用醋炒過)、阿膠(炒過)、蓬莪朮(烤過)、茯苓、茯神、大木通、生甘草(各一份);大黃、桃仁(在水中煮過,剝皮,炒過,各一份半)。

銼散,每服三錢,井水一惋,生薑三片,蜜三匙,煎服,以利為度,瘀血作痛通用。(《得效》)(按:此方過繁,今用去莪朮、二茯、木通為佳。)

白話文:

上銼散,每次服用三錢,用井水一碗,生薑三片,蜂蜜三匙,煎服,喝到有腹瀉的症狀就可以停止,對於瘀血產生的疼痛都有效。(《得效》)(註:這個方劑太複雜,現在常用去掉莪朮、二茯、木通的版本。)

香殼丸,治濕熱內甚,因而飽食,腸癖為痔,久而成瘻,速服急愈之。

木香,黃柏(各三錢),枳殼(去穰炒),厚朴(各半兩),黃連(一兩),蝟皮(一個燒),當歸(四錢),荊芥穗(三錢)

白話文:

木香、黃柏(各三錢),枳殼(去核炒熟),厚朴(各半兩),黃連(一兩),蝟皮(一個燒焦),當歸(四錢),荊芥穗(三錢)。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溫水食前,日三服。(《宜明》)(按:此方稍雜,姑錄於斯。)

白話文:

將上藥打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(《宜明·婦人雜病》)(編按:這個方子稍微複雜,姑且先記載在這裡。)

黃連散,元有痔漏,又於肛門邊生一塊,皮厚腫痛,作膿就在痔孔出,作食積注下治。

白話文:

黃連散:原本有痔瘡漏洩的毛病,又在肛門邊長了一塊腫瘤,皮肉都很厚腫且伴隨著疼痛。膿從痔孔流出,可治療食物積壓在腸胃下引起的病症。

黃連,阿魏,神麯,山楂,桃仁,連翹,槐角,犀角(等分)

白話文:

黃連:具有清熱、燥濕、瀉火、解毒的功效。

阿魏:具有行氣散結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神麯:具有健脾消食、燥濕化痰的功效。

山楂:具有消食健胃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桃仁:具有活血化瘀、緩瀉通便的功效。

連翹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功效。

槐角:具有涼血止血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犀角: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消腫的功效。

上為末,以少許置掌心,時時舐之,津液嚥下。如消三分之二,止後服。(《丹溪》)

四物湯,加黃芩、黃柏、槐花,內熱痔漏下血者,此方主之。(《方考》)

經驗方黑丸子,專治久年痔漏下血,用之累驗。

乾薑百草霜(一兩),木饅頭(二兩),烏梅,敗棕,柏葉,油發(各五錢。以上七味。各燒灰存性。卻入後藥。),桂心(三錢),白芷(五錢各不見火)

白話文:

乾薑、百草霜(一兩)、木饅頭(二兩)、烏梅、敗棕、柏葉、油發(各五錢。以上七味。各自燒成灰,保存藥性。然後再加入以下藥材。)、桂心(三錢)、白芷(五錢,以上兩種藥材不經過火烤)

上九味為末,醋糊丸,如梧桐子大,空心米飲下三十丸。(《大成》)

丹溪,二三十年不愈者,三服止,用蓮花蕊散

蓮花蕊,黑牽牛頭末(各一兩半),當歸(半兩),礬紅(少許)

上為末,先忌食肉五七日,空心令食肉一頓,就取溫酒下三錢,約兩時辰,取下膿血或蟲是效。(《綱目》)(按:蓮蕊止血,礬紅入血,故錄於此。)

白話文:

上為末,先忌食肉五七日,空心令食肉一頓,就取溫酒下三錢後,約兩時辰,取下膿血或蟲有效。(《綱目》)(譯按:蓮蕊止血,礬紅入血,故錄於此。)

痔漏。(洪武帝親驗)

犀角,象牙,乳香沒藥(各一兩),明礬,黃蠟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犀牛角、象牙、乳香、沒藥各一兩,明礬、黃蠟各五錢

銅器熔化蠟,入藥丸梧桐子大,用連翹、金銀花入好酒煎半日,去楂,酒服二十一丸自愈。(《瘍醫大全》)(又有象牙屑二斤,研極細末,每早用熟雞蛋蘸屑吃,或入稀粥內,服完一料痊愈。)

白話文:

用銅器熔化蠟,倒入藥丸讓丸子大小如梧桐子,將藥丸和連翹、金銀花加入好酒中煎煮半天,去掉藥渣,服用二十一丸酒送服即可自愈。(《瘍醫大全》)(另外,還有象牙屑二斤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天早上用煮熟的雞蛋蘸著粉末吃,或放入稀粥中服下,服用完一劑即可痊癒。)

拔毒諸方槐角子丸,治風盛熱實,留結成痔,鼠乳作核疼痛。

皂角(用米醋炙令紫黑色),黃耆(炙),荊芥穗,槐角子,穿山甲(用蛤粉炒黃色),木香,露蜂房(燒留性),刺蝟皮(燒留性),鱉甲(用醋炙),桔梗(去蘆頭),赤芍藥,大黃

白話文:

  • **皁角:**用米醋炙成紫黑色。

  • **黃耆:**炙。

  • **荊芥穗:**無需加工。

  • **槐角子:**無需加工。

  • **穿山甲:**用蛤粉炒至黃色。

  • **木香:**無需加工。

  • **露蜂房:**燒留其有效成分。

  • **刺蝟皮:**燒留其有效成分。

  • **鱉甲:**用醋炙。

  • **桔梗:**去除蘆頭。

  • **赤芍藥:**無需加工。

  • **大黃:**無需加工。

上件各等分,同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溫熟水送下,食前。(《楊氏》)

胡連追毒丸,治痔漏,不拘遠年近日,有漏通腸,汙從孔出者,先用此丸追盡膿毒,服後丸藥,自然取效最穩。

白話文:

胡連追毒丸,用於治療痔瘡漏管,無論是長久還是近期的,如果有漏管通到腸內,糞便從孔中流出的人,先服用此丸將膿毒追盡,之後再服其他丸藥,自然會最穩妥地見效。

胡黃連(一兩切片薑汁拌炒),刺蝟皮(一兩炙切片再炒黃為末),麝香(二分)

白話文:

胡黃連(一兩,切成薄片,用薑汁拌炒);刺蝟皮(一兩,烤過後切成薄片,再炒到焦黃,然後磨成粉末);麝香(二分)。

軟飯為丸麻子大,每服一錢,食前酒下。服藥後膿水反多,是藥力到也,勿懼之。(《正宗》)

黃連閉管丸

胡黃連(淨末一兩),穿山甲(麻油內煮黃色),石決明(煅),槐花(微炒各末五錢)

白話文:

胡黃連(淨末一兩):將胡黃連淨化和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一兩。

穿山甲(麻油內煮黃色):將穿山甲放入麻油中煮至黃色。

石決明(煅):將石決明煅燒成灰末。

槐花(微炒各末五錢):將槐花微炒後研磨成細末,用量為五錢。

煉蜜丸如麻子大,每服一錢,空心清米湯送下,早晚日進二服,至重者四十日而愈。此方不用針刀掛線,不受苦楚,誠起痼疾之良方也。如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者,加蠶繭二十個炒末,和入藥中。此及遍身諸漏皆效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煉製成如同麻子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以清米湯送服,早晚各服用一次,直到最嚴重的漏尿者,服用四十天後即可痊癒,此方不需用針灸、割治等方法,不會造成痛苦,確實是治療痼疾的良方。如果漏尿的位置周圍有硬塊突起的,可再加入二十個炒焦的蠶繭磨成粉末,與藥材混合製成藥丸。此方法對於全身各處的漏尿症狀都有效。(同上)

利氣方橘皮湯,治氣痔。

橘皮,枳殼(炒),川芎,槐花(炒各半兩),檳榔,木香,桃仁(浸去皮炒),紫蘇莖葉,香附,甘草(炙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橘皮、枳殼(炒)、川芎、槐花(各炒半兩)、檳榔、木香、桃仁(浸泡去皮後炒)、紫蘇莖葉、香附、甘草(各炙二錢半)

上銼,每三錢,薑棗煎服。(《直指》)又荊枳湯,治氣滯發痔,於本方去橘皮、川芎、檳榔、木香、桃仁,加荊芥穗(等分),為末,每服二錢,米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上銼,每次三錢,薑棗煎服。(《直指》)還有荊枳湯,治療氣滯引起的痔瘡,從本方中去除橘皮、川芎、檳榔、木香、桃仁,加入荊芥穗(等分)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調服。

調補諸方(滋陰)加味四君子湯,治五痔下血,面色萎黃,心忪耳鳴,腳弱氣乏,口淡食不知味。

白話文:

加味四君子湯(補益氣血、滋陰補虛):

治療痔瘡出血、面色萎黃、心悸耳鳴、手腳無力、食慾不振。
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黃耆,白扁豆(蒸各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(炙用)、黃耆、白扁豆(各等分,蒸熟並乾燥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匕,湯點服。此方人未之信,服者頗效,所謂看不上手面,自有奇功。(《三因》)

二妙散,治痔。

四君子湯黃耆建中湯

上各一帖,加白扁豆、縮砂仁同煎。何殿機企顏名方。

(《朱氏》)

十宣散,此藥排膿托裡,痔落後可服此藥。(《魯般經後錄》)(方附《腸癰》排膿內補散下)

白話文:

十宣散,此藥可以排膿治療瘡瘍、促進肉芽組織生長,痔瘡可以服用此藥。(方見《腸癰》排膿托里補益散劑)

一男子患痔,凡遇勞發腫作痛,以枳殼湯熏洗,內服防風秦艽湯(系驅風和血方),數服腫痛俱減,令彼常洗前湯,每月五六次,納與六味地黃丸加黃柏、知母服之,不發。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有一個患有痔瘡的男性,每當身體勞累時,痔瘡就會腫脹、疼痛。於是,他用枳殼湯燻洗患處,並內服防風秦艽湯(這是一種驅風活血的中藥方劑),服用幾次後,腫痛都減輕了。醫生囑咐他經常清洗患處,並在每月五六次的時候服用六味地黃丸,加上黃柏、知母一起服用,痔瘡就不會發作了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調攝法,《葛氏方》云:作鯖魚鱠,姜齏食之,多少任人。(《醫心》)

《食經》云:榧實(主五痔),鯛(主去痔蟲),蠡魚(主五痔),海鼠(療痔為驗),竹筍(主五痔)。《本草》云:羊蹄主痔。《拾遺》云:鯽鱠主赤白利及五痔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  • 《食經》說:榧樹的果實(可以用於治療五痔),鯛魚(可以用於清除痔瘡中的蟲子),蠡魚(可以用於治療五痔),海參(用於治療痔瘡很有效),竹筍(可以用於治療五痔)。

  • 《本草》說:羊蹄可以治療痔瘡。

  • 《拾遺》說:鯽魚鱠可以治療赤白痢疾和五痔。

禁寒冷、食豬肉、生魚菜、房室,惟得食乾白肉。病瘥之後,百日乃通房內。(《千金》)(按:此出五藥散方後,然余藥亦宜准之,仍錄於此。)

白話文:

避免寒冷,不吃豬肉、生魚生菜,禁止行房,只能吃乾白肉。病好之後,一百天後纔可行房。(《千金》)(註:此條出自五藥散方的後面,但其他藥方也應以此為準,仍錄於此。)

氣血下墜,衝突為痔,既不能坐,又不容行,立則愈其墜矣。惟高枕偃仰,心平氣定,其腫自收。(《直指》)

忌吃生冷、硬物、冷菜之類,及酒、濕面、五辣、辛熱、大料物及乾薑之類,犯之無效。(《準繩》)

當戒酒遠色,少勞茹淡方妙。(《醫通》)

痔漏,若能味無味之味,正味足矣:事無事之事,百事備矣。若服餌調節,謹慎合宜,未有不瘥者也。若不知謹慎,強治無功。(《瘍醫大全》)

白話文:

痔漏這種疾病,如果能夠體會到無味的滋味,真正的味道也就足夠了。如果能夠做到無事的境界,所有的事務也都齊全了。如果能夠服用藥物、調理飲食,謹慎而合理,那麼沒有治不好的。如果不知道謹慎,勉強治療也不會奏效。

治痔漏鸛口等症,患者欲坐不能,須用定鋪極厚蘆花坐墊,中開一洞,將患處坐向洞中,自無壓擠傷瘡之患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治療痔漏和鸛口等疾病,患者想坐著都不行,需要使用定製的又厚又軟的蘆花坐墊,中間挖一個洞,讓患處坐在洞中,這樣就能避免壓迫和傷害瘡口。(出自同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