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身體類 (1)

回本書目錄

身體類 (1)

1. 身體類

2.

痹之為病,《內經》詳矣,前人所論,多不出行痹、痛痹、著痹三證。歷節是痹之類,既有專門。麻木亦即痹,明人析而立門謬矣。許叔重曰:痹,濕病也。豈以三氣中濕最為患乎。

名義,痹者閉也,五臟六腑感於邪氣,亂於真氣,閉而不仁,故曰痹。(《中藏》)

夫所謂不仁者,或周身,或四肢,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癢,如繩扎縛初解之狀,古方名為麻痹者是也。(《正傳》)

麻木,不仁之疾也。但麻為木之微,木為麻之甚耳。(《統旨》)

源候總說,痹者,風寒暑濕之氣中於人臟腑之為也。入腑則病淺易治,入臟則病深難治。而有風痹,有寒痹,有濕痹,有熱痹,有氣痹,而又有筋、骨、血、肉、氣之五痹也。大凡風寒暑濕之邪,入於肝則名筋痹,入於腎則名骨痹,入於心則名血痹,入於脾則名肉痹,入於肺則名氣痹,感病則同,其治乃異云云。病或痛或癢,或淋或急,或緩而不能收持,或拳而不能舒張,或行立艱難,或言語謇澀,或半身不遂,或四肢拳縮,或口眼偏邪,或手足欹側,或能行步而不能言語,或能言語而不能行步,或左偏枯,或右壅滯,或上不通於下,或下不通於上,或大腑閉塞(一作小便秘澀),或左右手疼痛,或得疾而即死,或感邪而未亡,或喘滿而不寐,或昏冒而不醒,種種諸證皆出於痹也。痹者,風寒暑濕之氣中於人,則使之然也。其於脈候形證治療之法,亦各不同焉。(《中藏》)(按:此所論病甚似中風,更有氣血肉筋骨五證詳說,又與《痹論》異趣,故今存此條,余不具錄。)

風寒濕三氣所以雜至,合而為痹,淺則客於肌膚,深則留於骨髓,陽多者行流散徒而靡常,陰多者凝泣滯礙而有著,雖異狀殊態,然即三氣以求之,則所謂痹者可得而察矣。且痹害於身,其為疾也,初若無足治,至其蔓而難圖,則偏廢弗舉,四體不隨,皆自詒伊戚者也,可不慎哉。(《聖濟》)

痹雖有五,感只有三,須明上下冷熱虛實。此患多因中氣不足,衛護之氣不嚴,使風寒濕三氣侵入榮衛肌肉筋骨之間。痹者閉也,閉塞不通之貌。宛如布帛黏於肌肉之上,筋骨不融之兆。然風濕多侵乎上,而肩背麻木,手腕疼重;寒濕多侵乎下,腳腿木重;若上下俱得(得字疑侵),故身如板俠,腳如石墜,久則肌肉不仁,當審其脈冷熱虛實。(《心統》)

大凡痹氣惟營氣受之,營氣行經絡血脈之中故也。衛氣性悍,另行脈外,故不受病。大抵病凡屬外感者,只有風寒濕三氣,人易受而易成病;血脈感此三邪,亦容易稽留而為病。所受不定,或一或二或三亦不拘者,若一則輕,若二則重,若三遍身皆病則深矣。以脈症詳其孰勝孰少,孰有孰無而治之。(《百問》)

白話文:

痹症的病理,《內經》已詳細闡述,前人的論述,大多不脫行痹、痛痹、著痹三種症狀。歷節痹屬於痹症的一類,已有專門的論述。麻木也是痹症的一種,明代有人將其單獨列為一類,這是不對的。許叔重說:痹症是濕邪引起的疾病。難道是因為三種邪氣中,濕邪危害最大嗎?

痹,指的是閉塞不通。五臟六腑受到邪氣的侵襲,真氣運行紊亂,導致經絡閉塞而失去感覺,所以叫做痹。(《中藏》)

所謂失去感覺,可能是全身,也可能是四肢,麻木無知覺,像繩子捆綁後剛解開的樣子,古代方劑中稱之為麻痹。(《正傳》)

麻木是一種感覺喪失的疾病。只是麻木是木僵的輕微狀態,木僵則是麻木的嚴重狀態而已。(《統旨》)

痹症是由於風、寒、暑、濕之邪氣侵犯人體臟腑引起的。邪氣入腑則病情較輕易治癒,入臟則病情較重難以治療。痹症可分為風痹、寒痹、濕痹、熱痹、氣痹,以及筋痹、骨痹、血痹、肉痹、氣痹五種。總的來說,風寒暑濕之邪,侵入肝臟則稱為筋痹,侵入腎臟則稱為骨痹,侵入心臟則稱為血痹,侵入脾臟則稱為肉痹,侵入肺臟則稱為氣痹,雖然發病原因相同,但治療方法卻有所不同。痹症的表現多種多樣,或疼痛或瘙癢,或小便淋漓或頻數,或肌肉鬆弛無力,或拳握不能伸展,或行走站立困難,或言語不清,或半身不遂,或四肢蜷縮,或口眼歪斜,或手足傾斜,或能行走但不能說話,或能說話但不能行走,或左側肢體癱瘓,或右側肢體麻痺,或上半身感覺不通暢,或下半身感覺不通暢,或大腸阻塞(或小便不通),或左右手疼痛,或發病即死,或感染邪氣但未死亡,或氣喘胸悶而失眠,或昏迷不醒等等,這些症狀都屬於痹症的範疇。痹症是風寒暑濕之邪侵犯人體而引起的。其脈象、症狀和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。(《中藏》)(按:此處所述疾病非常類似中風,並且詳細闡述了氣血肉筋骨五種痹症,與《痹論》的觀點有所不同,故保留此條,其他內容不再贅述。)

風寒濕三種邪氣常常混合在一起,共同導致痹症。邪氣輕則侵犯肌膚,重則停留在骨髓。陽氣盛則邪氣遊走散佈,變化不定;陰氣盛則邪氣凝滯阻礙,形成著痹。雖然症狀表現各異,但只要從風寒濕三氣的角度去尋找原因,就能夠診斷痹症。而且,痹症的危害,初期可能看似不足掛齒,但若病情蔓延,則難以治療,導致肢體殘廢,行動不便,都是自身疏忽造成的,不可不謹慎啊!(《聖濟》)

雖然痹症有五種,但致病的邪氣只有風寒濕三種,必須區分病症的上下、冷熱、虛實。這種疾病大多是由於中氣不足,衛氣虛弱,使風寒濕三氣侵入榮衛、肌肉、筋骨之間。痹,指的是閉塞不通的樣子,如同布帛粘在肌肉上,筋骨不能融通的徵兆。風濕之邪多侵犯上半身,導致肩背麻木,手腕疼痛沉重;寒濕之邪多侵犯下半身,導致腳腿沉重;若上下半身都受邪氣侵犯,則全身僵硬如木板,雙腳沉重如墜石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肌肉失去知覺,應當仔細診察脈象的冷熱虛實。(《心統》)

總之,痹症是由於營氣受到侵犯引起的,因為營氣運行於經絡和血脈之中。衛氣較強悍,運行於脈外,所以不受痹症的影響。總體來說,外感疾病大多是由風寒濕三種邪氣引起的,人體容易感染,也容易發病;血脈感染這三種邪氣,也容易滯留而導致疾病。感染的邪氣數量不定,可以是一種,也可以是兩種或三種,數量越多病情越重,如果三種邪氣都感染全身,病情就非常嚴重了。根據脈症來詳細判斷哪種邪氣佔優勢,哪種邪氣較少,哪種邪氣存在,哪種邪氣不存在,然後進行治療。(《百問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