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87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87)

1. 淋病

(《綱目》)陳日華《經驗方》云:方夷吾所編《集要方》,予刻之臨汀。後在鄂渚,得九江守王南強書云:老人久苦淋疾,百藥不效,偶見臨汀《集要方》中用牛膝者,服之而愈。又葉朝議親人患血淋,流下小便在盆內凝如蒟蒻,久而有變如鼠形,但無足爾。百治不效,一村醫用牛膝根煎濃汁,日飲五服,名地髓湯,雖未即愈,而血色漸淡,久乃復舊。後十餘年病又作,服之又瘥。

(《本草綱目》)

《集驗方》治五淋,苦杖不計多少為末,每服二錢,用飯飲下,不拘時候。(《本草》)(按:虎杖,陳藏器《本草》云:一名苦杖。)治婦人諸般淋,苦杖根俗呼為杜牛膝,多取淨洗碎之,以一合,用水五盞,煎一盞,去滓,用麝香、乳香少許研調下。鄞縣武尉耿夢得,其內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,每漩痛楚不可忍,溺器中小便,下砂石剝剝有聲,百方不效,偶得此方啜之,一夕而愈,目所見也。(《本事》)

補腎諸方,菟絲子丸,若脂肥隨便而下,策策而痛,由腎氣虛衰,精液不收,氣不禁固,診其脈散澀而微,謂之膏淋,宜此。

菟絲子(揀淨水淘酒浸一宿乘潤先搗為粗末焙),桑螵蛸(二兩),澤瀉(一分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,米飲下三十丸,空心。(《雞峰》)

地黃鹿茸丸,治虛淋。(入桃膠煎亦得。)

熟地黃,赤芍藥,當歸,赤茯苓,桃膠(各一兩),鹿茸(半兩),血餘(四兩)

上為細末,白麵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食前,溫酒或燈草湯下。(同上)

鹿角霜丸,治膏淋,多因憂思失志,意舍不寧,濁氣干清,小便淋閉,或復黃赤白黯如脂膏狀,疲劇筋力,或傷寒濕,多有此證。

鹿角霜,白茯苓,秋石(各等分)

上為末,糊丸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米湯下。(《三因》)《直指》秋石丸,治濁氣干清,精散而成膏淋。於本方去鹿角霜,加桑螵蛸、鹿角膠。《玉案》於本方加海金沙。

八味丸,治冷淋,小便秘澀,數起不通。(《得效》)

溫通諸方,治冷淋,小腹氣滿,不得宣通,木香散方。

木香(三分),桂心(三分),大麻仁(一兩),葵子(一兩),蘧麥(一兩),澤瀉(一兩),苣蕂(一兩),青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瓤焙)

上件藥搗粗羅為散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,入蔥白七寸,煎至六分,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生附散,治冷淋,小便秘澀,數起不通,竅中疼痛,惡寒凜凜。多因飲水過度,或為寒澀,心虛志耗,皆有此證。

附子(去皮臍生用),滑石(各半兩),瞿麥,木通(各三分),半夏(湯洗七次三分)

上末,每服二錢,水二盞,姜七片,燈心二十莖,蜜半匙,煎七分,空心服。(《三因》)

白話文:

淋病

(《綱目》)陳日華的《經驗方》記載,方夷吾編的《集要方》,我曾在臨汀刊印過。後來在鄂渚,收到九江太守王南強的信說,有位老人長期受淋病困擾,吃了很多藥都沒效,偶然看到臨汀刊印的《集要方》裡提到用牛膝,服用後竟然痊癒了。另外,葉朝議的親人患血淋,小便流出來在盆裡凝固成像蒟蒻一樣,時間久了形狀還會變成像老鼠,只是沒有腳而已。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,有個鄉村醫生用牛膝根煎濃汁,每天喝五次,名叫地髓湯,雖然不是馬上就好,但是血色漸漸變淡,最後就恢復正常了。過了十幾年,病又復發,再服用同樣的藥又好了。

(《本草綱目》)

《集驗方》治療五種淋病,用虎杖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送服,不拘泥於什麼時候吃。(《本草》)(這裡註解說:虎杖,陳藏器的《本草》裡說又叫苦杖。)治療婦女各種淋病,用苦杖根,俗稱杜牛膝,多取洗乾淨搗碎,用一合的量,加五碗水煎成一碗,去渣,加入少許麝香、乳香一起研磨調勻後服用。鄞縣武尉耿夢得,他的妻子患砂石淋病十三年了,每次絞痛難忍,小便時,砂石從尿液中排出,發出剝剝的聲音,各種方法都沒效,偶然得到這個方子喝下去,一個晚上就好了,這是親眼所見。(《本事》)

補腎的藥方:菟絲子丸,如果患者體型肥胖、隨時會排出,而且排尿時有刺痛感,這是因為腎氣虛弱、精液不固、氣不夠固攝引起的,診脈時會發現脈象散亂、澀而且微弱,這叫做膏淋,適合用這個方子。

菟絲子(挑選乾淨的,用水淘洗後用酒浸泡一晚,趁濕搗成粗末後烘乾),桑螵蛸(二兩),澤瀉(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好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用米湯送服三十丸,空腹服用。(《雞峰》)

地黃鹿茸丸,治療虛淋。(加入桃膠一起煎也可以。)

熟地黃,赤芍藥,當歸,赤茯苓,桃膠(各一兩),鹿茸(半兩),人髮灰(四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白麵糊調和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飯前,用溫酒或燈芯草湯送服。(同上)

鹿角霜丸,治療膏淋,多是因為憂愁思慮過多,心神不安,濁氣擾亂清氣,導致小便淋漓不盡,甚至閉塞不通,或者小便的顏色呈現黃、紅、白、暗淡如油脂狀,身體疲憊無力。也可能因為受到寒濕侵襲,多半會出現這種症狀。

鹿角霜,白茯苓,秋石(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糊製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(《三因》)《直指》裡的秋石丸,治療濁氣干擾清氣,精液散失而形成膏淋。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,去掉鹿角霜,加入桑螵蛸、鹿角膠。《玉案》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海金沙。

八味丸,治療冷淋,小便不通暢、排尿困難。(《得效》)

溫通的藥方:治療冷淋,小腹脹滿,氣機不暢,可以使用木香散。

木香(三分),桂心(三分),大麻仁(一兩),葵子(一兩),蘧麥(一兩),澤瀉(一兩),苣蕂(一兩),青橘皮(一兩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,烘乾)。

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製成散劑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七寸長的蔥白,煎煮到剩下六分,去渣,每次在飯前溫服。(《聖惠》)

生附散,治療冷淋,小便不暢,排尿困難,尿道疼痛,怕冷發抖。多是因為飲水過多,或者因為寒冷導致阻澀,也可能是因為心虛氣弱,這些都可能導致這種症狀。

附子(去除皮和臍,生用),滑石(各半兩),瞿麥,木通(各三分),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取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兩碗水,加入生薑七片,燈芯草二十根,蜂蜜半匙,煎煮到剩下七分,空腹服用。(《三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