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74)
臟腑類 (274)
1. 小便不通
氣閉證,其在儀真,御史中丞亦家焉。其內人病,艱於小溲,中滿喘渴。門僧寶頗知醫,投以瞿麥、梔、芩諸滑利藥,而悶益甚。召壽,候其脈三部皆弦而澀。壽曰:經云:膀胱者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所謂水出高源者也,膻中之氣不化,則水液不行,病因於氣,徒行水無益也,法當治上焦。乃制朱雀湯(按:魏氏校本,舉其方,用雄雀肉、赤豆、參、苓、棗、小麥、紫石英、紫菀、遠志、丹參、甘草。又附朱雀丸方),倍以枳、桔,煎用長流水,一飲而溲,再飲氣平,數服病已。(《醫史·攖寧生傳》)
先兄念山,謫官浙江按察,鬱怒之餘,又當盛夏,小便不通,氣高而喘。以自知醫,服胃苓湯四帖不效。余曰:六脈見結,此氣滯也。但用枳殼八錢,生薑五片,急火煎服,一劑稍通,四劑霍然矣。(《必讀》)
或有氣閉而小便不通,至臍下氣癥結痛,以五香散,間服獨味琥珀末,以燈心湯下,甚效。女人多有此證。(《要訣》)
熱在下焦證,北京人王善甫,為京兆酒官,病小便不利,目精凸出,腹脹如鼓,膝以上堅硬,皮膚欲裂,飲食不下,甘淡滲泄之藥皆不效。先師曰:疾急矣,尚非精思不能處,我歸而思之。夜參半,忽攬衣而起曰:吾得之矣。《內經》有云:膀胱者津液之府,必氣化而能出焉。渠輩已用滲泄之藥而病益甚,是氣不化也。啟玄子云: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。甘淡氣薄皆陽藥,獨陽無陰,欲化得乎。明日以群陰之藥投之,不再服而愈。(《試效》)(按:群陰之藥即滋腎丸,方見後。)
端君寶母,六十餘,亦病小便閟,若淋狀,小腹脹,口吻渴。邀壽診其脈,沉且澀。曰:此病在下焦血分,陰火盛而水不足,法當治血,血與水同,血有形而氣無形,有形之疾當以有形法治之。即以東垣家滋腎丸服之而愈。(《攖寧生傳》)
肺燥證,郡守王鏡如,痰火喘嗽正甚時,忽然小便不通,自服車前、木通、茯苓、澤瀉等藥,小腸脹滿,點滴不通。余曰:右寸數大,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。惟用紫菀五錢,麥門冬三錢,北五味十粒,人參二錢,一劑而小便湧出如泉。若淡滲之藥愈多,則反致燥急之苦,不可不察也。(《必讀》)
積痰證,一男子病小便不通,醫治以利藥益甚。翁診之,寸口頗弦滑。曰:此積痰病也,積痰在肺,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,上焦閉則下焦塞。譬如滴水之器,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。乃以法大吐之,吐已病如失。(《醫史·丹溪翁傳》)(按:《金匱翼》曰:必痰實氣閉者乃可用之,未可以之概治氣虛、血虛等症。)
病有宜縮小便,錢塘有人小腸秘,百方通之不效。有一,道人錢宗元視之,反下縮小便藥,俄而遂通。人皆怪之,以問宗元。曰:以其秘,故醫者驟通之,則小便大至,水道愈隘,而小便愈不得通矣。今吾縮之,使水道稍寬,此所以得流也。此一事殊為特見。(《北窗炙輠》)
白話文:
小便不通
氣閉證: 有個人家住在儀真,是個御史中丞的家。他家裡的太太生病,小便很困難,肚子脹滿,呼吸急促,口渴。家裡的僧人寶略懂醫術,給她吃了瞿麥、梔子、黃芩等通利小便的藥,但症狀反而更嚴重。後來請來醫生,診斷後發現她脈象三部都呈現弦而澀。醫生說:《黃帝內經》說,膀胱是管理津液的官,津液要靠氣化才能排出。這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來一樣,現在是膻中之氣無法正常運化,導致水液不能運行,病根在於氣,所以單純利尿沒有用,應該治療上焦。因此開了朱雀湯(配方包含雄雀肉、赤小豆、人參、茯苓、大棗、小麥、紫石英、紫菀、遠志、丹參、甘草),再加倍枳實、桔梗,用長流水煎藥。病人喝下一碗藥後,就開始小便,再喝一碗藥,呼吸就順暢了,服藥幾次病就好了。
我的哥哥念山,被貶到浙江當按察,因為心情鬱悶,又加上盛夏,小便不通,氣往上衝,呼吸急促。他自己懂醫術,吃了四帖胃苓湯都沒用。我說:他的脈象有結的現象,這是氣滯導致的。只要用枳殼八錢,生薑五片,用急火煎煮,喝一劑就稍稍通暢,喝四劑就完全好了。
還有一種情況,是因為氣閉導致小便不通,甚至肚臍下方出現氣結疼痛,可以用五香散,配合單味的琥珀末,用燈心草湯送服,效果很好。這種情況在女性中比較常見。
熱在下焦證: 北京人王善甫,是京兆的酒官。他生病小便不利,眼睛突出,肚子脹得像鼓一樣,膝蓋以上僵硬,皮膚好像要裂開,吃不下飯,所有甘淡滲泄的藥都沒用。他的老師說:病情很危急,需要仔細思考才能找到治療方法,我回去想想。半夜,老師突然起身說:我知道怎麼治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膀胱是津液儲存的地方,必須靠氣化才能排出。他們已經用過滲泄的藥了,病情反而加重,說明是氣不能運化。啟玄子說:沒有陽氣,陰氣就無法產生;沒有陰氣,陽氣就無法運化。甘淡的藥都是陽藥,只有陽沒有陰,怎麼能化氣呢?第二天,老師就用一群滋陰的藥給他服用,只服一次就好了。(滋陰的藥是指滋腎丸,配方見後文。)
端君寶的母親,六十多歲,也得了小便不暢的病,情況類似淋病,小腹脹痛,口渴。醫生診脈後,發現她脈象沉而澀。醫生說:這個病在下焦血分,是陰火旺盛導致水不足。治療方法應該以治血為主,因為血和水同源,血有形而氣無形,有形的病應該用有形的方法治療。於是就用了東垣的滋腎丸,服用後就痊癒了。
肺燥證: 郡守王鏡如,當時正因痰火咳嗽很嚴重,突然小便不通,自己服用了車前子、木通、茯苓、澤瀉等藥,結果小腸脹滿,一點小便都排不出來。我說:他的右寸脈搏數大,這是因為肺(金)太乾燥不能產生水。只需要用紫菀五錢,麥門冬三錢,北五味子十粒,人參二錢,一劑藥下去小便就如泉湧般排出了。如果服用過多淡渗的药物,反而會加重乾燥和急迫的症狀,這一點必須注意。
積痰證: 有個男子小便不通,醫生用利尿的藥,病情反而加重。醫生診脈後,發現他的寸口脈象弦滑。醫生說:這是積痰引起的病,積痰在肺部,肺是上焦,膀胱是下焦,上焦阻塞,下焦也會阻塞。就像滴水的器皿,必須上方的出口暢通,下方的水才能流出來。因此用了方法讓他大量嘔吐,吐完之後病就好像消失了一樣。(《金匱翼》說:必須是痰實氣閉的情況才能用這個方法,不能用來治療氣虛、血虛等症。)
病有宜縮小便: 錢塘有個人小便不通,用了很多方法都沒用。有個道人錢宗元看了他的情況,反而用了縮小便的藥,沒多久就通暢了。大家都很奇怪,問錢宗元原因。他說:因為他小便不通,醫生就急著幫他疏通,小便一次性排出的量太大,水道就更狹窄,小便反而更排不出來。現在我用縮小便的藥,讓水道稍微寬鬆一些,這樣小便才能流出來。這件事是很特別的見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