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71)
臟腑類 (271)
1. 小便不通
小便總說,胞囊者,腎膀胱候也,貯津液並尿。若臟中熱病者,胞澀,小便不通,尿黃赤。若腑有寒病,則胞滑,小便數而多白。若至夜則尿偏甚者,夜則內陰氣生故。熱則瀉之,寒則補之,不寒不熱,依經調之,則病不生矣。(《千金》)
腎主水,膀胱為之腑,水瀦於膀胱而泄於小腸(按:當雲水瀦於小腸而泄於膀胱,此誤錯),實相通也。然小腸獨應於心者何哉?蓋陰不可以無陽,水不可以無火,水火既濟,上下相交,此榮衛所以流行,而水竇開闔所以不失其司耳。惟夫心腎不濟,陰陽不調,故內外關格而水道澀,傳送失度而水道滑。
熱則不通,冷則不禁。其熱盛者,小便閉而絕無;其熱微者,小便難而僅有。腎與膀胱俱虛,客熱乘之,故不能制水,水挾熱而行澀焉,是以數起而溺有餘瀝。腎與膀胱俱冷,內氣不充,故胞中自滑,所出多而色白焉。是以遇夜陰盛愈多雲云。故或冷或熱而滑澀隨之矣。(《直指》)
病由腎膀胱有熱,小便不通,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。腎主水,膀胱為津液之府,此二經為表裡,而水行於小腸入胞者為小便。腎與膀胱俱熱,熱入於胞,熱氣太盛故結澀,令小便不通,小腹脹滿,氣急甚者,水氣上逆,令心急腹滿,乃至於死。診其脈緊而滑直者,不得小便也。(病源論)
熱氣在於臟腑(按:此上數句,與不通候同,臟腑即腎、膀胱),水氣則澀,其熱勢極微,故但小便難也。診其尺脈浮,小便難。尺脈濡,小便難。尺脈緩,小便有餘瀝也。(《同上》)(按:此診候本出《脈經》。)
病有數端,嘗記小便不利者有三,不可一概而論也。若津液偏滲於腸胃,大便泄瀉而小便澀少,一也,宜分利而已。若熱搏下焦津液,則熱濕而不行,二也,必滲泄則愈。若脾胃氣澀,不能通利水道下輸膀胱而化者,三也,可順氣,令施化而出也。(《寶鑑》)
凡癃閉之證,其因有四,最當辨其虛實。有因火邪結聚小腸膀胱者,此以水泉乾涸,而氣門熱閉不通也。有因熱居肝腎者,則或以敗精,或以槁血,阻塞水道而不通也。若此者,本非無水之證,不過壅閉而然,病因有餘,可清可利,或用法以通之,是皆癃閉之輕證也。惟是氣閉之證則尤為危候,然氣閉之義有二焉,有氣實而閉者,有氣虛而閉者。
夫膀胱為藏水之腑,而水之入也,由氣以化水,故有氣斯有水;水之出也,由水以達氣,故有水始有溺。經曰:氣化則能出矣。蓋有化而入,而後有化而出,無化而出,必其無化而入。是以其入其出皆由氣化,此即本經氣化之義,非單以出者言氣化也。然則水中有氣,氣即水也,氣中有水,水即氣也。
今凡病氣虛而閉者,必以真陽下竭,元海無根,水火不交,陰陽否隔,所以氣自氣而氣不化水,水自水而水蓄不行。氣不化水,則水腑枯竭者有之;水蓄不行,則浸漬腐敗者有之。氣既不能化,而欲強為通利,果能行乎。陰中已無陽,而再用苦寒之劑,能無甚乎。理本甚明,何知之者之不多見也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通
小便不通,是膀胱和腎臟出了問題。膀胱像個儲水囊,儲存津液和尿液。如果臟腑有熱症,膀胱就會收縮,導致小便不通,尿液顏色發黃發紅。如果腑臟有寒症,膀胱就會鬆弛,小便頻數,尿液顏色發白。如果晚上尿頻加重,是因為晚上陰氣滋生。治療上,熱症要瀉火,寒症要溫補,如果既不寒也不熱,就根據經絡原理調理,這樣就能避免疾病產生。
腎臟主水,膀胱是它的腑臟,水液儲存在膀胱,然後排入小腸(按:原文應為排入膀胱)。它們互相聯繫。但為什麼小腸單獨與心臟相關呢?因為陰虛不能沒有陽,水液不能沒有火,水火調和,上下流通,這是氣血運行和排尿功能正常運作的根本。只有心腎功能失調,陰陽失衡,才會導致內外關閉,水道不通暢,或水道鬆弛。
熱則不通,冷則不禁。熱盛時,小便完全閉塞;熱輕時,小便困難,尿量很少。如果腎和膀胱都虛弱,外邪乘虛而入,就會無法控制水液,水液夾雜熱氣而排出困難,所以小便頻數,還有餘瀝。如果腎和膀胱都虛寒,體內陽氣不足,膀胱就會鬆弛,小便量多,顏色發白,尤其晚上陰氣盛時更明顯。所以,小便不通暢,可能是寒症或熱症引起的。
小便不通,是因為腎和膀胱有熱。腎臟主水,膀胱是津液的貯藏器官,兩者是表裡關係,水液通過小腸進入膀胱形成尿液。腎和膀胱都有熱,熱邪進入膀胱,熱氣過盛導致膀胱收縮,小便不通,小腹脹滿,嚴重時氣逆上衝,導致心慌腹脹,甚至危及生命。脈象緊而滑直,就表示小便不通。
熱邪在臟腑(按:指腎和膀胱),水液運行受阻,如果熱邪很輕微,只是小便困難。尺脈浮、濡、緩,都可能小便困難,尺脈緩則可能出現尿餘瀝。
小便不利的原因有很多,不能一概而論。有可能是津液滲漏到腸胃,導致大便稀溏,小便減少;有可能是熱邪阻礙下焦津液,導致濕熱下注;有可能是脾胃氣滯,不能正常運化水液到膀胱。針對不同的原因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
小便不通(癃閉)的原因有四,要區分虛實。可能是火邪積聚在小腸和膀胱,導致水道阻塞;可能是肝腎有熱,精血虧損,阻塞水道;也可能是氣虛或氣實導致阻塞。這些情況中,水液本身並非不足,而是阻塞不通。氣虛導致的阻塞則比較危險。膀胱是儲藏水液的器官,水液的吸收和排出都依靠氣化作用。氣化則水液才能排出,所以水液的進出都離不開氣化作用。
氣虛導致的阻塞,是因為真陽不足,元氣虧虛,水火不交,陰陽隔絕,氣不能化水,水不能正常排出。氣不能化水,膀胱會枯竭;水不能排出,則會腐敗。如果氣虛,再使用寒涼藥物,則會加重病情。這其中的道理很明顯,但很多人卻沒有注意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