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70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70)

1. 小便多

水姜煎服,(《兒科方要》)

清涼和溫諸方,《範汪方》治小便一日一夜數十行方。

菖蒲、黃連二物,分等治篩,酒服方寸匕。

又方,石膏半斤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稍熱服。(以上《葛氏方》同之)(《醫心》)

《究原方》醉仙丸,治因勞心,腎經寒,小便多。

白茯苓去皮,不計多少,用黑豆同水煮半日,去豆,出焙為細末,用薏苡仁炒碾為細末,煮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以棗湯服下,空腹臨睡服。(《萬安》)(按:此《蘇沈》夢泄茯苓散之意。)

四君子湯,諸急病遺尿不禁者,此方主之。諸急病,謂卒然暴僕諸疾也。遺尿不禁者,形氣將脫,無形之氣不足以固有形之溺也。甘溫為陽,可使益氣,故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皆甘溫也,可以用之。(《方考》)(按:此方何能堪急病不禁,但緩證或有相適,姑存之。)

治腎虛小便多,阿膠湯方。

阿膠(炙令燥別搗末),人參(各一兩),乾薑(炮二兩,遠志(去心),附子(一枚炮製去皮臍),甘草(炙銼三兩),大麻仁(爛研一兩)

上七味,粗搗篩五味,與麻仁拌勻,每服六錢匕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入阿膠末半錢匕,更煎兩沸,食前溫服,日三。(《聖濟》)(按:此方本出《千金·消渴》中。今加入人參、甘草。)

治氣牽腰背,及脅內痛,小腹堅,小便不禁,當歸湯。(同上)(按:即張文仲當歸大黃湯,方見《脅痛》。)

白話文:

小便多

**水薑煎服:**用生薑加水煎煮後服用。(出自《兒科方要》)

清涼和溫諸方:《範汪方》記載,治療一天一夜小便次數過多的方法:

使用菖蒲和黃連兩種藥材,等分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一小匙。

另一個方子,將半斤石膏搗碎,加一斗水煮取五升,稍微加熱後服用。(以上方子出自《葛氏方》,《醫心》也有記載)

**《究原方》醉仙丸:**治療因為過度勞累、思慮過多,導致腎臟虛寒引起的小便頻繁。

使用去皮的白茯苓,用黑豆一同加水煮半天,去除黑豆,將茯苓烘乾磨成細粉。再將薏苡仁炒過後磨成細粉。用藥粉煮成糊狀做成丸子,如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紅棗湯送服,在空腹或睡前服用。(出自《萬安》)(註:這個方子的概念類似《蘇沈》的夢遺茯苓散。)

**四君子湯:**對於各種急病導致的小便失禁,這個方子可以治療。所謂的急病,指的是突然昏倒等疾病。小便失禁是因為身體虛弱,無形的氣不足以控制有形的尿液。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材都是甘溫的,可以補氣,所以可以使用。(出自《方考》)(註:這個方子不適合治療急病導致的失禁,可能更適合治療緩慢的虛弱症狀。)

**治療腎虛小便頻繁:**阿膠湯的配方。

阿膠(炙烤使其乾燥並搗成粉末),人參(各一兩),乾薑(炮製過二兩),遠志(去除心),附子(一枚炮製過並去除皮臍),甘草(炙烤切碎三兩),大麻仁(搗爛一兩)。

以上七味藥材,將前五味粗略搗碎並過篩,與大麻仁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六錢,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,去除藥渣,加入半錢阿膠末,再煎煮兩沸,飯前溫服,一天三次。(出自《聖濟》)(註:這個方子原本出自《千金·消渴》篇,現在加入了人參和甘草。)

**治療氣虛牽引腰背疼痛,肋部內痛,小腹脹硬,小便失禁:**使用當歸湯。(出自《聖濟》)(註:即是張文仲的當歸大黃湯,方子詳見《脅痛》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