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67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67)

1. 小便多

古方書論小便不禁,有屬熱屬寒之辨。不知不禁之謂,乃以小水太利為言,皆屬虛寒,何有熱症。若因熱而小便頻數,則淋瀝點滴不能禁止,而又出之不快,或多痛澀,非遺失不禁之謂矣。倘以虛寒誤認為熱,而妄投瀉火之劑,豈不殆哉。(《金匱翼》)(按:遺尿不禁為熱客腎經,《原病式》有其說,而王氏《雜著》亦謂為屬熱。《赤水》、《景岳》既斥其非,而尤氏此言最為約核,故拈出之。

又《必讀》有肝家鬱熱,小便不禁,得溫補轉熾者,用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治驗,蓋是證之變者也。)

凡治小便不禁者,古方多用固澀,此固宜然,然固澀之劑,不過固其門戶,此亦治標之意,而非塞源之道也。蓋小水雖利於腎,而腎上連肺,若肺氣無權,則腎水終不能攝,故治水者必須治氣,治腎者必須治肺。宜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桂、附、乾薑之屬為之主,然後相機加以固澀之劑為之佐,庶得治水之道,而源流如度,否則徒障狂瀾,終無益也。余制有鞏堤丸方治,無論心脾肺腎之屬,皆宜以此為主治。

(《景岳》)(按:鞏堤丸用熟地、菟絲、白朮、五味、益智、故紙、附子、茯苓、韭子,山藥糊為丸。)

因先病淋,服利藥太多,致溺不禁者,參、耆大補為主,少佐熟附子。(《六要》)

又有女人下關無閉,遇寒則便數,遇咳嗽則小便適來,亦為不禁者也。(《繩墨》)

遺尿尿床,遺尿者,此由膀胱虛冷,不能約於水故也。膀胱為足太陽,腎為足少陰,二經為表裡。腎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,小便者水液之餘也。膀胱為津液之府,府既虛冷,陽氣衰弱,不能約於水,故令遺尿也。診其脈來過寸口入魚際,遺尿。肝脈微滑,遺尿。左手關上脈沉為陰,陰絕者無肝脈也,苦遺尿,尺脈實,小腹牢痛,小便不禁。尺中虛,小便不禁。腎病小便不禁,脈當沉滑而反浮大。其色當黑反黃,此土之剋水為逆,不治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此說脈,肝脈微滑出《靈樞》,其他皆出《脈經》,但尺中虛未考。)

尿床候,夫人有於眠睡不覺尿出者,是其稟質陰氣偏盛,陽氣偏虛者,則膀胱腎氣俱冷,不能溫制於水,則小便多,或不禁而遺尿。膀胱足太陽也,為腎之腑,腎為足少陰為臟,與膀胱合,俱主水。凡人之陰陽,日入而陽氣盡則陰受氣,至夜半陰陽大會,氣交則臥睡。小便者水液之餘也,從膀胱入於胞為小便。

夜臥則陽氣衰伏,不能制於陰,所以陰氣獨發,水下不禁,故於眠睡而不覺尿出也。(同上)

出而不禁,謂之遺尿。睡里自出,謂之尿床。(《直指·小兒》)

睡著遺尿者,此亦下元冷、小便無禁而然,宜大菟絲子丸,豬胞炙碎煎湯下。凡遺尿皆屬虛,古書云:實則失氣,虛則遺尿。有盛喜致小便多,日夜無度,乃喜極傷心,心與小腸為表裡,宜分清飲、四七湯各半帖和煎,仍以辰砂妙香散,吞小菟絲子丸或玄菟丹。(《要訣》)

白話文:

古時候醫書討論小便失禁,有說是熱引起的,有說是寒引起的。其實所謂的失禁,指的是小便過多,這種情況都屬於虛寒,哪有熱的道理呢?如果是因為熱而小便頻繁,就會出現小便淋漓不盡、點滴難止,而且排尿不暢快,甚至疼痛澀滯,這和失禁的情況不一樣。如果把虛寒誤認為是熱,而隨意使用清熱瀉火的藥,那就危險了。

(另有說法認為,遺尿失禁是因為熱邪侵犯腎經,但這個說法被許多醫家反駁。)

另外,有些情況是肝氣鬱結導致的熱,也會引起小便失禁,這種情況如果用溫補的藥物反而會加重。曾經有醫生用龍膽瀉肝湯加黃雞腸治療,效果不錯,這算是小便失禁的一個特殊情況。

一般來說,治療小便失禁,古方大多用固澀的方法,這當然是對的。但是,固澀的藥物只能加固排尿的關口,這是治標的方法,並不是解決根本問題。小便雖然和腎有關,但是腎又和肺相連,如果肺氣不足,就不能約束腎水,所以治療小便失禁,必須同時治療肺氣。治療腎虛,也必須治療肺虛。應該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桂枝、附子、乾薑等藥物為主,然後根據情況加入一些固澀的藥物作為輔助,這樣才能真正治療小便失禁,使小便的排泄恢復正常。否則,只是單純地用藥來阻擋,沒有解決根本問題,是沒有效果的。我有一個叫做鞏堤丸的方子,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小便失禁,不管是心、脾、肺、腎的問題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(鞏堤丸的成分是熟地、菟絲子、白朮、五味子、益智仁、補骨脂、附子、茯苓、韭菜子,用山藥糊做成藥丸。)

如果因為之前患過淋病,吃了太多利尿的藥,導致小便失禁,要用人參、黃耆等大補氣血的藥為主,少量加入熟附子輔助。

還有一種情況,是女性的膀胱關閉不嚴,遇到寒冷就會小便頻繁,咳嗽時也會小便失禁,這也屬於小便失禁。

遺尿,也就是尿床,是因為膀胱虛寒,不能約束水分導致的。膀胱屬於足太陽經,腎屬於足少陰經,這兩條經絡互為表裡。腎主管水分,腎氣向下通到陰部,小便就是水液的剩餘。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,如果膀胱虛寒,陽氣衰弱,就不能約束水分,所以會導致遺尿。如果診脈的時候,發現脈搏從寸口超過魚際,就會遺尿。肝脈稍微滑動,也會遺尿。左手關脈沉弱,這是陰虛的表現,陰虛到沒有肝脈的時候,就會遺尿。如果尺脈強勁,小腹疼痛,就會小便失禁。如果尺脈虛弱,也會小便失禁。腎病導致的小便失禁,脈象應該是沉滑的,但是如果反而浮大,而且臉色應該是黑的,但是反而發黃,這是土來克水,是病情逆轉的現象,難以治療。

(以上關於脈象的描述,部分出自《靈樞》《脈經》。)

尿床,是指人在睡覺時,沒有知覺地尿出來。這是因為體質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,導致膀胱和腎氣都虛寒,不能溫養約束水分,就會小便多,或者失禁而尿床。膀胱屬於足太陽經,是腎的附屬器官。腎屬於足少陰經,與膀胱相合,都主管水分。一般來說,人的陰陽,在太陽落山的時候,陽氣消退,陰氣開始活動。到了半夜,陰陽交會,人就會睡覺。小便就是水液的剩餘,從膀胱進入尿道排出。

晚上睡覺時,陽氣衰弱,不能約束陰氣,所以陰氣獨自活動,水分就向下流,導致在睡覺時沒有知覺地尿出來。

小便控制不住,稱作遺尿;在睡夢中自己尿出來,稱作尿床。

睡著了尿床,也是因為下元虛寒,小便沒有約束才會這樣。應該用大菟絲子丸,豬膀胱烤乾研碎後煎湯服用。一般來說,遺尿都屬於虛證。古書說,實證會導致失氣,虛證會導致遺尿。有些人因為過於高興導致小便增多,白天晚上沒有節制,這是因為高興過度而傷害了心。心和小腸互為表裡,應該服用分清飲和四七湯各一半煎服,再配合辰砂妙香散,同時吞服小菟絲子丸或玄菟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