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66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66)

1. 小便多

諸小便病,除淋濁不通外,下焦失約證並載於此,析而列之。但其方則宜相通用,故不隨證為別。

小便利多,小便利多者,由膀胱虛寒胞滑故也。腎為臟,膀胱腎之腑也,其為表裡,俱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。腑既虛寒,不能溫其臟,故小便白而多。其至夜尿偏甚者,則內陰氣生是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小便多者,乃下元虛冷,腎不攝水,以致滲泄,宜菟絲子丸、八味丸、玄菟丹、生料鹿茸丸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六要》此下曰:余按腎氣不能攝水,降多升少,非大補莫能,參、耆佐桂、附可也。)

小便數,小便數者,膀胱與腎俱虛,而有客熱乘之故也。腎與膀胱為表裡,俱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。此二經既虛,致受於客熱,虛則不能制水,故令數。小便熱則水行澀,澀則小便不快,故令數起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許仁則論此病有二種:一者小便多而渴,飲食漸加,肌肉漸減,乏氣力,少顏色,此是消渴。一者小便雖數而不至多,又不渴,食飲亦不異常,或不至多,能食,但稍遇天寒冷,即小便多,更無別候,此是虛冷所致。大都兩種俱緣腎氣膀胱冷,不瘥便能殺人。腎虛腰冷,無所為害。(《外臺》)

若小便常急,遍數雖多,而所出常少,放了復急,不澀痛,卻非淋證;亦有小便畢少頃,將謂已盡,忽再出些少者,多因自忍尿,或忍尿行房事而然。宜生料五苓散,減澤瀉之半,加阿膠一錢,吞八味丸,此丸須用五味子者。(《要訣》)

數而少,熱也,茯苓琥珀湯利之;數而多,虛也,薯蕷、蓮肉、益智仁之屬收之。(《六要》)

小便頻而清白長者為虛寒,頻而少黃赤澀者為熱,及脈洪數、有力無力、或滑或澀參驗之,始無差誤。凡熱天小便少,寒天小便多,寒熱之理,亦易見爾。(《赤水》)(按:《靈樞·五癃津液別論》當參。)

小便不禁,小便不禁者,腎氣虛,下焦受冷也。腎主水,其氣下通於陰。腎虛下焦冷,不能溫制其水液,故小便不禁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下焦蓄血,其與虛勞內損,則便溺自遺而不知;下焦虛寒,不能溫制水液,則便溺欲出而不禁。是皆心不與腎交通。(《直指》)

溲溺惟宜形氣治也,溲溺不禁,形氣病也,輕者脬中有痹,重者大氣虛而且絕爾。(《方考》)

不禁謂無禁約,小便多而頻,不計遍數。按經云: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有濕熱,有下元虛憊,數而少為熱,數而多為虛,老人多有此,蓋陽氣衰微,不能約束,歷見數人,卒皆不救,由其不能攝養,而神氣耗散故也。古人有謂不通為熱,不禁為寒,乃心腎氣弱,陽道衰冷而傳化失度。

法當溫補,溫存以養其神,藥石以堅其腎,神完腎固,膀胱氣充,自可約束,然必調治及早,庶或十全三五。(《赤水》)

白話文:

小便多

古代醫書中關於小便過多的描述,除了淋濁不通之外,都歸類於下焦失約,並加以分析說明。但治療方法通常可以通用,因此不依據不同證狀區分。

小便過多是因為膀胱虛寒、胞(膀胱)滑動所致。腎臟是臟器,膀胱是腎的腑,它們是表裡關係,都主司水液,腎氣向下通達陰部。腑臟虛寒,不能溫暖臟器,因此小便清白又多。如果夜尿特別多,是因為體內陰氣盛行的緣故。

小便過多是下元虛冷、腎臟不能攝納水液,導致滲漏所致,宜服用菟絲子丸、八味丸、玄菟丹、生鹿茸丸。 也有醫家認為,腎氣無法攝納水液,下降多於上升少,非大補之藥不可,可用人參、黃耆佐以桂枝、附子。

小便次數多,是因為膀胱和腎臟都虛弱,又有客邪(外邪)之熱乘據所致。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,都主司水液,腎氣向下通達陰部。這兩個臟腑虛弱,便容易受到客邪之熱的侵襲,虛弱則不能制約水液,所以小便次數增多。小便熱則水液運行澀滯,澀滯則小便不暢,因此小便次數增多。

也有醫家認為小便過多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小便多且口渴,食慾逐漸增加,肌肉逐漸消瘦,體力衰退,面色蒼白,這是消渴症。另一種是小便次數多但不至於過多,也不口渴,飲食也無異常,或者小便量不多,能吃東西,但只要稍微遇到寒冷的天氣,就會小便增多,沒有其他症狀,這是虛寒所致。總而言之,這兩種情況都與腎氣膀胱虛寒有關,如果久治不癒,能危及生命。腎虛腰冷,則不會有其他危害。

如果小便總是急迫,次數雖多但每次尿量少,排完尿後又很快想再排,沒有澀痛感,這就不是淋證;也有些情況是小便排完後不久,以為已經排盡,卻又忽然排出少量尿液,大多是因憋尿,或憋尿行房事所致。宜服用生五苓散(將澤瀉減半),加阿膠一錢,並服用八味丸(需用五味子)。

小便次數多而尿量少,是熱證,可用茯苓琥珀湯治療;小便次數多而尿量多,是虛證,可用薯蕷、蓮子、益智仁等收斂之藥。

小便頻數而清澈量多為虛寒,頻數而尿少、顏色黃赤、澀滯為熱證,並需結合脈象洪數、有力或無力、滑脈或澀脈等情況綜合判斷,才能避免診斷錯誤。凡是夏天小便少,冬天小便多,都是寒熱之理,很容易判斷。

小便失禁是腎氣虛弱,下焦受寒所致。腎主水液,其氣向下通達陰部。腎虛下焦寒,不能溫煦制約水液,所以小便失禁。

下焦蓄血,或與虛勞內損合併,則會大小便失禁而不自知;下焦虛寒,不能溫煦制約水液,則會想要排便排尿卻無法控制。這些都是心腎不能相互溝通協調的緣故。

大小便失禁的治療,要從形氣著手。大小便失禁是形氣病變,輕者膀胱有痹阻,重者是大氣虛弱甚至衰竭。

失禁是指沒有約束,小便過多又頻數,不計次數。經書上說:水泉不止,是膀胱不能貯藏。有濕熱,有下元虛弱,次數多而量少是熱證,次數多而量多是虛證,老年人常見此症,因為陽氣衰微,不能約束,許多人因此而亡故,是因為不能好好調養,神氣耗散的緣故。古人認為,不通是熱證,失禁是寒證,都是心腎氣虛,陽氣衰弱,水液代謝失常。

治療方法應溫補,溫養以滋養神氣,藥物以鞏固腎氣,神氣充足,腎氣堅固,膀胱氣充盈,就能自行約束,但必須及早治療,才能有希望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