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64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64)

1. 赤白濁

筋疝者,莖中作痛,筋急縮,或作癢,或腫,或筋緩不收,白物如精,隨溺而下,此腎不虛,而肝經濕熱火旺也,龍膽瀉肝湯。(同上)

治例,夫婦人小便白濁白淫者,皆由心腎不交養,水火不升降,或由勞傷於腎,腎氣虛冷故也。腎主水而開竅在陰,陰為溲便之道,胞冷腎損,故有白濁白淫,宜服《局方》金鎖正元丹。或因心虛而得者,宜服平補鎮心丹、降心丹、威喜丸。若因思慮過當,致使陰陽不分,清濁相干,而成白濁者,然思則傷脾故也,宜用四七湯吞白丸子(按:思慮過當以下,本出《易簡》),此藥極能分利,更宜小烏沉湯,每帖加茯苓一錢重,益智二十枚去殼碾鹽煎服。(《婦人良方》)(按:此說可通男子,故錄於此。)

有白濁人,服玄菟丹不愈,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,不可不知。有小便如常,停久才方澱濁,有小便出即如泔,若小兒泔病者,並宜分清飲,加白茯苓半錢。若服為末效,宜四七湯吞青州白丸子,及辰砂妙香散吞玄兔丹及小菟絲子丸、山藥丸。若溺不赤,無他熱證,縱雖赤濁,不可以赤為熱,只宜以治白濁施之。

若溺赤,下濁亦赤,口渴時發熱者,辰砂妙香散吞靈砂丹,或清心蓮子飲。發熱不退,口燥舌乾之甚者,此乃精虧內燥,腎枯不潤,四物湯吞玄菟丹。和八味丸久服乃效。(《要訣》)

蓋由敗積瘀腐者十中六七,由濕熱下注與脾虛下陷者十常三四,必先補中氣兼升舉之,而後分其臟腑氣血赤白虛實以治。與夫他邪所傷者,固在瀉熱補虛,設腎氣虛甚或火熱亢極者,則不宜純用寒涼,必反佐治之,在達人觀變耳。(《醫通》)

凡屬積滯鬱熱等症,貴在疏泄。醫者不知,但用固澀,反增其疾矣。惟滾痰丸下之最好。(《沙篆》)(按:滾痰丸可疑。)

治方,《延年》茅根飲子,療胞絡中虛熱,時小便如血色方。

茅根(一升),茯苓(三兩),人參,乾地黃(二兩)

上四味切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五合,分溫五六服,一日食盡。文仲處。(《外臺》)

治虛勞衰損,小便白濁,宜服補益鹿茸丸方。

鹿茸(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),蛇床子(三分),遠志(三分去心),熟乾地黃(二兩),菟絲子(二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為末),五味子(一兩),肉蓯蓉(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乾),白茯苓(一兩),薯蕷(一兩)

上件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五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,每於食前,以暖酒下三十丸。(《聖惠》)(《聖濟》治虛勞小便利,菟絲子丸,用菟絲子、鹿茸、肉蓯蓉、五味子四味。)

地黃丸,治白濁如神。(田監薄傳)

熟地黃(九蒸十兩),菟絲子(淘洗酒浸蒸),鹿角霜(各五兩),茯苓,柏子仁(各三兩),附子(一兩)

白話文:

赤白濁

有些人會陰莖疼痛,陰莖筋脈緊縮,或者發癢、腫脹,或者筋脈鬆弛無力。有時會有白色像精液的東西隨著小便排出,這是因為腎臟沒有虛弱,而是肝經的濕熱火氣太旺盛。這種情況可以用龍膽瀉肝湯來治療。

女子小便出現白濁或白帶,多半是心腎不交,導致水火無法正常升降。也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腎臟,造成腎氣虛寒。腎臟主管水分,開竅於陰部,而陰部是排泄小便的通道。如果膀胱虛冷,腎臟受損,就會出現白濁或白帶。這種情況可以服用《局方》的金鎖正元丹。如果是因為心氣虛弱引起的,可以服用平補鎮心丹、降心丹或威喜丸。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多,導致陰陽失調,清濁混淆而造成白濁,這是因為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胃。可以服用四七湯,搭配白丸子。這個藥方非常有利於清濁分離。還可以服用小烏沉湯,每帖加入茯苓一錢重,益智二十枚(去殼碾碎用鹽水煎服)。(以上說法也適用於男子。)

有些人服用玄菟丹後白濁沒有好轉,但服用附子八味丸卻痊癒了,這是需要注意的。有的人小便正常,但放置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沉澱混濁,有的人小便出來就像淘米水一樣混濁,類似小兒淘米水病。這些情況都應該服用分清飲,並加入白茯苓半錢。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,可以改用四七湯搭配青州白丸子,以及辰砂妙香散搭配玄菟丹、小菟絲子丸或山藥丸。如果小便不紅,也沒有其他發熱的症狀,即使小便有時會出現赤濁,也不應該將其當成熱證來治療,還是應該按照白濁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

如果小便赤紅,混濁物也是赤紅色,並且伴有口渴發熱的症狀,可以服用辰砂妙香散搭配靈砂丹,或者服用清心蓮子飲。如果發熱持續不退,口乾舌燥非常嚴重,這是因為精液虧損,體內乾燥,腎臟枯竭無法滋潤,可以服用四物湯搭配玄菟丹,再配合八味丸長期服用才能見效。

白濁的形成,大多是因為體內有腐敗的積瘀,佔了十分之六七;也有是因為濕熱下注,或脾虛下陷,佔了十分之三四。治療時必須先補中益氣,使之上升,然後再根據臟腑氣血的赤白虛實來治療。對於其他邪氣引起的,則應該以清熱補虛為主。如果腎氣虛弱嚴重,或者火熱極度旺盛,就不應該單純使用寒涼藥物,而要適當加入溫熱藥物來輔助治療,這需要醫生根據情況靈活變通。

凡是屬於積滯鬱熱等症狀,關鍵在於疏通宣洩。如果醫生不知道這個道理,只是用固澀藥物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這種情況最好用滾痰丸來瀉下。(但滾痰丸的使用有待商榷。)

《延年》有一個茅根飲子方,可以治療膀胱絡脈的虛熱,小便時會出現血色。

藥方:茅根(一升)、茯苓(三兩)、人參、乾地黃(二兩)

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,用水五升煎煮至一升五合,分五六次溫服,一天內服完。這是文仲提出的藥方。

治療虛勞衰損,小便白濁,應該服用補益鹿茸丸。

藥方:鹿茸(二兩,去毛塗酥烤至微黃)、蛇床子(三分)、遠志(三分,去心)、熟乾地黃(二兩)、菟絲子(二兩,用酒浸泡一晚,曬乾後搗成末)、五味子(一兩)、肉蓯蓉(二兩,用酒浸泡一晚,刮去粗皮烤乾)、白茯苓(一兩)、薯蕷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搗成末,用煉好的蜂蜜調和搗打三五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。《聖惠方》記載的治虛勞小便不利的菟絲子丸,只用了菟絲子、鹿茸、肉蓯蓉、五味子這四味藥材。

地黃丸治療白濁非常有效。(這是田監薄傳下來的經驗)

藥方:熟地黃(蒸九次,十兩)、菟絲子(淘洗後用酒浸泡蒸過,五兩)、鹿角霜(五兩)、茯苓、柏子仁(各三兩)、附子(一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