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63)
臟腑類 (263)
1. 赤白濁
(《醫林集要》)
精者血之所化,有濁去太多,精化不及,赤未變白,故成赤濁,此虛之甚也。何以知之?有人天癸未止,強力好色,所泄半精半血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必讀》此下曰:則知丹溪以赤屬血,白屬氣者,未必盡然也。又今驗濁證有如赤豆汁者,蓋醞蒸所致,宜付別論。)
赤為心虛有熱,由思慮而得,白為腎虛有寒,因嗜欲而得,亦非確論。總之,心動於欲,腎傷於色,強行房事,或多服淫方,敗精流溢,乃為白濁。虛滑者,血不及變,乃為赤濁。(《必讀》)(按:《名醫匯粹》柯韻伯說本於此,宜參。)
《原病式》以赤白濁均屬於熱,其辨甚明。(按:《式》曰:小便渾濁,天氣熱則水渾濁,寒則清潔,水體清而火性濁故也。又如清水為湯,則自然濁也。)然因於虛寒者,不可謂無,但熱多寒少耳。虛熱者,清心蓮子飲。虛寒者,萆薢分清飲。(《統旨》)
脈候,洪大而澀,按之無力,或微細,或沉緊而澀,為元氣不足。若尺脈虛或浮者急疾者皆難治,遲者易治。(《醫學集成》)
兩尺脈洪數,必便濁失精。女人尺脈澀而弱者,或洪數而促者,皆為便濁白帶。心脈短小,因心虛所致,必遺精便濁。(《正傳》)
遺精白濁之別,遺精白濁,皆本由心腎不交而得,惟所出之路非為一途,其可一例言之。蓋遺精則自精氣道中而出,淫濁等則於小便竅中出。(《奇效》)
黏膩如膠,或心動輒遺,或溺後遺下者,皆精病,與濁無干。肥人白濁白帶,多是胃中濕熱,濁痰下流,滲入膀胱,謂之便濁,與腎絕不相干,雖溺後便出濁塊,卻不牽膩。若腎虛淫火易動,精離其位,而成精濁者,其精牽膩如膏,雖不便溺,亦常有之。(《醫通》)
淋濁之別,如白濁甚,下澱如泥,或稠黏如膠,頻逆而澀痛異常,此非是熱淋,此是精濁窒塞竅道而結,宜五苓妙香散,吞八味丸、小菟絲子丸。(《要訣》)
溺與精所出之道不同,淋病在溺道,故《綱目》列之肝膽部;濁病在精道,故《綱目》列之腎膀胱部。今患濁者,雖便時莖中如刀割火灼,而溺自清,唯竅端時有穢物,如瘡膿目眵,淋漓不斷,初與便溺不相混濫,猶河中之濟焉,至易辨也。每見時醫以淋法治之,五苓、八正雜投不已而增劇者,不可勝數,予每正之,而其餘尚難以戶說也。蓋由精敗而腐者什九,由濕熱流注與虛者什一。
(《準繩》)
濕熱證(筋疝),色白如泔,或如腐花腐漿,而馬口不幹結者為濕,色黃赤而馬口乾掩者為火,此皆為濁,胃中濕熱下流也。又濁而清者為濕,痛者濕兼熱也。有溺時結塊阻滯作痛,塊中內蓄水泡者,此必醉酒使內,酒濕乘虛襲入精竅也。(《醫通》)
白話文:
赤白濁
精是血液轉化而來的,如果體內混濁之物排泄過多,導致精的轉化不足,紅色物質還沒有轉變成白色就排出來了,就形成了赤濁,這代表身體非常虛弱。怎麼知道呢?有些人明明還沒停止性發育,卻過度沉迷於性慾,導致排出的物質一半是精液一半是血。(有人認為,丹溪將赤濁歸因於血,白濁歸因於氣,可能並不完全正確。現在發現有些濁證的顏色像赤豆汁,是因為體內濕熱蘊積造成的,應該另外討論。)
赤濁是因為心虛有熱,多半是思慮過度造成的;白濁是因為腎虛有寒,多半是過度沉溺於性慾造成的,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說法。總的來說,心受到慾望的引動,腎因為色慾而受損,勉強進行性行為,或是過度服用壯陽藥,導致精液敗壞溢出,就形成了白濁。如果身體虛弱且滑脫,精液還沒轉化完全就排出來,就形成了赤濁。
《原病式》認為赤白濁都是屬於熱症,這個觀點很明確。(《原病式》說:小便混濁,天氣熱的時候水就混濁,天氣冷的時候水就清澈,水的本性是清澈的,火的性質是混濁的。就像清水煮成湯,自然就會變得混濁。)但因虛寒而導致的赤白濁,也不能說沒有,只是熱症比較多,寒症比較少而已。如果是虛熱,可以用清心蓮子飲;如果是虛寒,可以用萆薢分清飲。
從脈象來看,脈象洪大而澀,按下去卻無力,或是脈象微細,或是沉緊而澀,都代表元氣不足。如果尺脈虛弱或浮,或脈象急促,都屬於難以治療;如果脈象遲緩,就比較容易治療。
兩尺脈洪數,必定會小便混濁,精液流失。女人尺脈澀而弱,或洪數而急促,都是小便混濁、白帶的表現。心脈短小,是因為心虛導致的,必定會遺精和小便混濁。
遺精和白濁的區別
遺精和白濁都是因為心腎不交造成的,但它們排出的途徑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遺精是從精氣道排出的,而淫濁等則是從小便口排出的。
精液黏膩如膠,或是心一動就遺精,或是小便後有精液滴出來,這些都是精的問題,和濁沒有關係。肥胖的人出現的白濁、白帶,多半是胃中有濕熱,濁痰下流,滲入膀胱,導致小便混濁,和腎沒有關係,即使小便後排出濁塊,也不會黏膩。如果是腎虛導致淫慾之火旺盛,精液離開原位形成的精濁,它的黏膩像膏狀,即使不小便,也會常常出現。
淋病和濁病的區別
如果白濁很嚴重,排出的沉澱像泥漿一樣,或稠黏如膠,頻繁且排尿困難,疼痛異常,這不是熱淋,而是精濁堵塞了尿道造成的,可以用五苓妙香散,再配服八味丸和小菟絲子丸。
小便和精液排出的途徑不同,淋病在小便的通道,所以《本草綱目》將其歸類在肝膽部;濁病在精液的通道,所以《本草綱目》將其歸類在腎膀胱部。現在患濁病的人,雖然小便時陰莖像刀割火燒一樣疼痛,但小便本身是清澈的,只有尿道口時常有污穢物,像瘡膿或眼屎一樣,滴滴答答流個不停,剛開始和小便沒有混雜,就像河中的渡口一樣,很容易辨別。常常看到醫生用治療淋病的方法來治療,五苓散、八正散亂用,反而讓病情加重,這種情況非常多,我每次都糾正他們,但其他人還是很難理解。濁病十有八九是由於精液敗壞腐爛造成的,只有十分之一是因為濕熱下注或虛弱導致的。
濕熱證(筋疝)
分泌物顏色白如米漿,或像腐爛的花或腐爛的漿液,陰莖頭不乾燥結痂,這是濕造成的;分泌物顏色黃赤,陰莖頭乾燥結痂,這是火造成的,這些都屬於濁,是胃中濕熱下流導致的。另外,分泌物濁而清的屬於濕,疼痛的則是因為濕兼有熱。如果小便時有結塊堵塞,導致疼痛,結塊中還有水泡,這必定是喝醉酒,讓酒濕趁虛進入精竅導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