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60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60)

1. 〔附〕破傷風

破傷一證,金瘡跌撲與潰瘍迥殊。金瘡跌撲受傷,則寒熱頭痛,面目浮腫,胸膈痞悶,六脈浮弦,或模糊不清,其傳經與傷寒不異,其勢較傷寒更劇,故可用疏表之法。然亦不可峻用風藥,以其經中之血先已受傷,所謂奪血者無汗是也。

若潰瘍破傷,則患處忽復腫脹,按之不知疼痛,周身肌肉不仁,緩急引痛,胸膈痞滿,神思不清,六脈弦細,或虛大模糊,雖風引毒氣攻注周身,切不可用攻表藥汗之,必肉瞤筋惕,甚則發痙。(《醫通》)

凡此證,不論虛實,風毒內蘊,不發於外,瘡口周圍,燥起白痂,瘡不甚腫,濕流汙黑之水,牙關微緊,不似尋常活動,皆破傷風之先兆也。(《金鑑》)

證治諸說,大法破傷中風,風熱燥甚,怫鬱在表,而裡氣尚平者,善伸數欠,筋脈拘急,或時惡寒,或筋惕而搐,脈浮數而弦也。宜以辛熱治風之藥,開沖結滯,榮衛宣通而愈。由傷寒表熱怫鬱,則以麻黃湯辛熱發散者也。若破傷中風,表不已而漸入於裡,則病勢漸甚。若里未太甚,而熱在肌肉者,宜以退風熱開鬱滯之寒藥調之。或以微加治風辛熱之藥亦得,以意消息,不可忘也。此猶傷寒半在表半在裡,而以小柴胡湯和解之也。若里勢已甚,而舌強口噤,項背反張,驚搐惕搦,涎唾稠黏,胸腹滿塞,而或便溺悶結,或時汗出,脈洪數而弦也云云。猶陽明證熱甚於里,而日晡潮熱,大汗雖出,熱不退而不能解也,故當大承氣湯下之,其裡熱也云云。嗚呼!俗醫所治破傷中風,不明淺深,但以辛熱燥藥,任其天命而已。若始覺風熱鬱結於表,而里尚和平者,未傳也,或以寒物佐之亦佳云云。凡治風熱結滯,宜戒熱藥過甚。(《原病式》)

破傷風者,通於表裡,分別陰陽,同傷寒證治。閭閻往往有不知者,只知有發表者,不知有攻裡者、和解者。此汗下和三法也,亦同傷寒證,然汗下亦不可過其法也。(《保命集》)

防風、全蠍之類,皆是要藥。(《丹溪》)

初覺瘡腫起白痂,身寒熱,急用玉真散貼之。傷在頭面,急嚼杏仁和雄黃白麵敷瘡上,腫漸消為度。若腰脊反張,四肢強直,牙關口噤,通身冷,不知人,急用蜈蚣研細末,擦牙,吐出涎沫立蘇。(《綱目》)

破傷風,因皮肉損破,覆被外風襲入經絡,漸傳入里。其患寒熱交作,口噤咬牙,角弓反張,口吐涎沫。入陰則身涼自汗,傷處反為平陷如故,其毒內收矣。當用萬靈丹(按:用茅朮、全蠍等二十六味,今不錄)發汗,令風邪反出,次以玉真散,患上貼之,得膿為效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死證,(巢氏有說,宜參源候條。)病瘡,腰脊強急瘈瘲者,皆不可治。(《脈經》)(按:瘡,蓋金瘡之謂。)

白話文:

破傷風這種病症,與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、跌打損傷以及潰瘍的情況截然不同。金屬器械或跌打造成的傷口,會出現發冷發熱、頭痛、臉部浮腫、胸悶等症狀,脈象呈現浮弦,或模糊不清。它傳播的途徑與傷寒相似,但病情更嚴重,因此可以用疏散表邪的方法治療。然而,也不能過於使用發散風邪的藥物,因為經脈中的血液已經受損,這就是所謂「失血的人不宜發汗」的道理。

如果是潰瘍引起的破傷風,患處會突然腫脹,按壓時感覺不到疼痛,全身肌肉麻木,時而抽痛,胸悶,神志不清,脈象細弱或虛大模糊。雖然風邪會引導毒氣侵襲全身,但絕對不能用發汗的藥物來攻表,否則會導致肌肉跳動、筋脈抽搐,甚至引發痙攣。《醫通》

凡是這種病症,不論體質虛弱或強壯,都是由於風毒潛藏體內,沒有發散出來,瘡口周圍會乾燥結成白色痂皮,瘡本身不太腫大,滲出黑色的汙水,牙關稍微緊閉,不像平常那樣活動自如,這些都是破傷風的早期徵兆。《金鑑》

證治諸說,治療破傷風的原則是,如果風熱過盛,鬱積在體表,但體內氣機尚平穩,會出現伸懶腰、打哈欠、筋脈拘攣、時而怕冷、肌肉顫動或抽搐、脈象浮數而弦等症狀。應該用辛溫的藥物來驅散風邪,疏通鬱滯,使營衛之氣順暢,病症就能痊癒。如果是由於傷寒表熱鬱積引起的,應該用麻黃湯等辛溫發散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破傷風的表症沒有解除,病邪逐漸進入體內,病情就會加重。如果病邪還沒深入,只是熱在肌肉,應該用退風熱、疏導鬱滯的寒涼藥物來調理,或者稍微加入一些辛溫的驅風藥物也可以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,不可疏忽。這就像傷寒病邪半在表半在裡的情況,用小柴胡湯來和解治療一樣。如果病邪已經深入體內,出現舌頭僵硬、口不能張開、脖子和背部僵硬反張、驚厥抽搐、口水黏稠、胸腹脹滿、大小便不暢、有時出汗、脈象洪數而弦等症狀,就像陽明證的熱邪深入體內,出現午後潮熱,即使出汗,熱也不會消退,無法緩解,這時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攻下體內的熱邪。唉!現在的庸醫治療破傷風,不明白病情的深淺,只知道使用辛熱燥烈的藥物,聽天由命。如果病症剛開始只是風熱鬱結在表,而體內氣機還算平和,病邪還沒有深入,可以稍微用一些寒涼的藥物來輔助治療也是可以的。凡是治療風熱鬱結的情況,都應該避免使用過於溫熱的藥物。《原病式》

破傷風這種病,需要考慮到病邪在表還是在裡,區分陰陽,與治療傷寒的方法類似。但民間往往有人不了解,只知道用發汗的藥物,不知道還有攻下和和解的方法。這與傷寒的汗、下、和三種治療方法相同,但汗和下的方法也不能過度。《保命集》

防風、全蠍等藥,都是治療破傷風的重要藥物。《丹溪》

如果剛開始發現瘡腫起白色痂皮,身體發冷發熱,要趕緊用玉真散外敷。如果傷在頭部或臉部,要立刻嚼碎杏仁,和雄黃、白麵一起敷在傷口上,直到腫脹消退為止。如果出現腰背反張、四肢僵硬、牙關緊閉、全身冰冷、意識不清的情況,要立刻將蜈蚣研成細末,擦在牙齒上,吐出口水,就能馬上甦醒。《綱目》

破傷風,是因為皮膚肌肉破損,被外來的風邪侵入經絡,逐漸傳入體內。患者會出現時冷時熱、牙關緊閉、角弓反張、口吐涎沫等症狀。如果病邪深入陰分,則會出現身體冰涼、自汗,傷口反而平坦凹陷,這是毒邪內收的表現。這時應該用萬靈丹(按:由茅朮、全蠍等二十六味藥組成,這裡不列出)發汗,讓風邪重新散發出來,然後用玉真散外敷在患處,等到有膿流出才算有效。《外科正宗》

死證,(巢氏的說法,應參考源候條。)如果出現瘡病、腰背僵硬、抽搐的情況,都屬於無法治療的絕症。《脈經》(按:這裡說的瘡,指的是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