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48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48)

1.

痔證之方不一,東垣雖分濕、熱、風、燥四治(按:《蘭室》分此四證,宜參),大都不離盪滌瘀熱之藥,如蝟皮、皂角、檳榔、大黃、桃仁之類在所必用,兼風毒則加羌、防、升、柴。

甚則麻黃、藁本汗之,兼燥氣則加秦艽、當歸、黃耆,濕勝則加蒼朮、黃柏、澤瀉、茯苓,兼熱甚則加芩、連、郁李、生地,膿血則加甲片、歸尾,酒痔則加葛根、赤小豆、地、芍、苓、半,氣痔則加枳、橘、木香、紫蘇,食積則加黃連、枳實、曲、柏,痛極則加乳、沒,血多則加發灰,氣虛則加參、耆,血虛則加膠、艾,不必拘執古方也。惟血痔諸藥不應,石煤、槐花空心烏梅湯服神效。

(《醫通》)

外治例,今之治法,多用刀線割剔其痔,雖藥可以封固,然其毒在肉,無由而去,必有再作之理,否則成漏,轉而為難治之證。諸方多有服食敷貼之藥,今人用之,少見有效。揆度其理,其病既有形於外,非服藥之能愈,必須用去毒消痔之藥點之,候其毒盡痔消,方可為愈。切不可用砒霜等毒藥,恐致人奄忽,慎之慎之。(《大成》)

凡療內痔者,先用通利藥盪滌臟腑,然後用喚痔散塗入肛門,片時內痔自然泛出,即用蔥湯洗淨,擦枯痔散,早午晚每日三次,次次溫湯洗淨搽藥,輕者七日,重者十一日,其痔自然枯黑乾硬,停止枯藥,其時痔邊縫裂流膿,換用起痔湯日洗一次,待痔落之後,換搽生肌散或鳳雛膏等藥,生肌斂口,虛者兼服補藥,其口半月自可完矣。

外痔者,用消毒散煎洗,隨用枯痔散,照內痔搽法用之,首尾至終無異,完口百日入房乃吉。又至於穿腸久漏者,此則另有二方,亦具於後,以致深患者服之,又不用針刀掛線,效如拾芥耳。(《正宗》)(按:久漏二方為追毒丸、閉管丸,其他諸方宜就原書而遵用焉。)

其外治法,須分內外。內痔,以喚痔、枯痔之法治之。外痔,痛甚者清之洗之,頭大蒂小者線結之,頭小根大者枯之。(《醫宗說約》)(從《瘍醫大全》刪訂錄)

變瘻諸治(互見上諸條,瘻或作漏。)變漏三種:冷漏,瘀膿漏,血漏。(《事證》)

諸痔出血,肛門間另有小竅,下如血線,不與便物共道。痔久不愈,必致穿穴,瘡口不合,漏無已時,此則變而為瘻矣。(《直指》)

又有無痔者,肛門左右另有一竅,流出膿血,名為單漏。治之須用溫暖之藥補其內,又以生肌肉之藥敷於外,其竅在皮膚者易愈,臟腑有損而生竅者未易治也。(《大成》)

痔漏之源,由乎酒色過度,濕而生熱,充於臟腑,溢於經絡,墜乎穀道,衝突為痔,久而成漏者也。痔輕而漏重,痔實而漏虛。治痔之法,不過涼血清熱而已;至於治漏,初則宜涼血清熱燥濕,久則宜澀竅殺蟲而兼乎溫散也。或曰:痔漏火是根源,何故而用溫澀?殊不知痔止出血,始終是熱;漏流膿水,始是濕熱,終是濕寒,不用溫藥,何以去濕而散寒乎。

白話文:

治療痔瘡的方法有很多種,雖然東垣學派將痔瘡分為濕、熱、風、燥四種類型來治療(但《蘭室秘藏》也分這四種,可以參考),但大多不脫離使用清除瘀血和熱毒的藥物,像是蝟皮、皂角、檳榔、大黃、桃仁等都是常用的藥材。如果同時有風毒,就加上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。

情況嚴重的話,可以用麻黃、藁本發汗。如果兼有燥氣,就加上秦艽、當歸、黃耆。濕氣重的,就加上蒼朮、黃柏、澤瀉、茯苓。熱毒很厲害的,就加上黃芩、黃連、郁李仁、生地黃。有膿血的,就加上甲片、當歸尾。酒痔就加上葛根、赤小豆、地黃、芍藥、茯苓、半夏。氣痔就加上枳殼、橘皮、木香、紫蘇。食積就加上黃連、枳實、神曲、黃柏。疼痛難忍的,就加上乳香、沒藥。出血多的,就加上頭髮灰。氣虛的,就加上人參、黃耆。血虛的,就加上阿膠、艾葉。不一定要拘泥於古代的藥方。只有血痔用藥效果不佳時,可以試試石煤、槐花,用空心烏梅湯送服,效果很好。

(《醫通》)

關於外治的方法,現在的治療方法大多是用刀或線割除痔瘡,雖然可以用藥物封住傷口,但是毒素仍然在肉裡面,無法去除,所以一定會有再發的可能,不然就變成瘻管,反而成為難治的疾病。有很多方子都是用內服或是外敷的藥,但是現在用的人,很少看到有效的。仔細推敲它的道理,因為病已經在外表顯現出來,不是吃藥就能治好的,必須要用可以去毒消痔的藥點塗,等到毒素清除了、痔瘡消退了,才能算是治好。千萬不可以用砒霜等毒藥,恐怕會導致人突然死亡,要小心啊!(《醫學大成》)

凡是治療內痔的人,先要用通便的藥物清理腸胃,然後用喚痔散塗抹在肛門,過一會兒內痔自然就會跑出來,再用蔥湯洗乾淨,擦上枯痔散,早中晚一天三次,每次都用溫水洗乾淨再擦藥,輕微的七天,嚴重的十一天,痔瘡自然就會枯萎、變黑、變硬,停止用枯痔散,這時痔瘡邊緣的裂縫會流膿,換用起痔湯每天清洗一次,等到痔瘡脫落之後,換擦生肌散或鳳雛膏等藥,促進傷口癒合,體虛的人可以同時服用補藥,大約半個月傷口就可以完全癒合。

外痔的,用消毒散煎水清洗,然後用枯痔散,照著治療內痔的方法塗抹,從頭到尾都一樣,傷口完全癒合一百天後才能行房事。至於穿腸很久的瘻管,另外有兩個方子,也附在後面,可以讓病情嚴重的患者服用,也不需要用針刀或掛線,效果就像撿東西一樣容易。(《外科正宗》)(這裡提到的久漏的兩個方子是追毒丸、閉管丸,其他方子應該參考原書使用。)

外治的方法,必須分內外痔。內痔用喚痔、枯痔的方法治療。外痔,如果疼痛厲害就用藥清洗,如果痔瘡頭大蒂小就用線結紮,頭小根大的就用藥物使其枯萎。(《醫宗說約》)(從《瘍醫大全》刪改後收錄)

瘻管的各種治療方法(可以參考上面說的,瘻有時候寫作漏)。瘻管有三種類型:冷漏、瘀膿漏、血漏。(《事證》)

各種痔瘡出血,肛門之間另外有個小孔,流出來的血像一條線,不會和糞便混在一起。痔瘡很久都沒好的話,一定會穿孔,傷口不會癒合,瘻管就無法停止,這樣就變成瘻管了。(《直指方》)

還有一種沒有痔瘡的,肛門左右另外有一個小孔,流出膿血,叫做單漏。治療的方法要用溫補的藥物補養內部,再用生肌肉的藥物敷在外面,如果孔是在皮膚上的比較容易治好,如果孔是臟腑受損而生的,就比較難治了。(《醫學大成》)

痔瘡和瘻管的起因,是因為飲酒和性生活過度,濕氣久了變成熱,充滿在臟腑,溢到經絡,往下墜到肛門,衝突而形成痔瘡,久了就變成瘻管。痔瘡輕微而瘻管嚴重,痔瘡實在而瘻管虛弱。治療痔瘡的方法,只是清熱涼血而已;至於治療瘻管,初期應該清熱涼血燥濕,久了就應該用收斂藥物殺蟲,同時也要溫散寒氣。有人問說:痔瘡瘻管的根源是火熱,為什麼要用溫澀的藥?要知道痔瘡出血,始終是熱;瘻管流膿水,開始是濕熱,後來是濕寒,不用溫藥,怎麼去除濕氣和散寒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