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46)
臟腑類 (246)
1. 痔
脈候,脈沉小實者,易治;浮洪而軟弱者,難愈。(《正傳》)
諸痔證狀,牡痔候,肛邊生鼠乳出在外者,時時出膿血者是也。肛邊腫生瘡而出血者,牝痔(按:《外臺》引崔氏作酒痔)。肛邊生瘡,癢而復痛,出血者,脈痔也。肛邊腫核痛,發寒熱而血出者,腸痔也。因便而清血隨出者,血痔也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崔氏五痔,有氣痔,無脈痔,氣痔證與下文同。)
又有酒痔,肛邊生瘡,亦有血出。又有氣痔,大便難而血出,肛亦出外,良久不肯入。(同上)
夫五痔者,一曰牡痔,二曰牝痔,三曰脈痔,四曰腸痔,五曰血痔云云。又五痔有氣痔,寒溫勞濕即發,蛇蛻皮主之。牡痔,生肉如鼠乳在孔中,頗出見外,妨於更衣,鱉甲主之。牝痔(《集驗》作酒痔),從孔中起,外腫,五六日自潰出膿血,蝟皮主之。腸痔,更衣挺出,久乃縮,母豬左足懸蹄甲主之。
脈痔,更衣出清血,蜂房主之。(《千金》)(按:《外臺》引《集驗》同,《醫心》引《龍門方》有少異。又原文此下載五藥皆下篩,等分,隨其病倍其主藥。)
一者,肛腸生肉,腎痔鼠奶,或似櫻桃,或如大豆,時時出血,又如出膿,名曰鼠奶痔。二者,肛邊大乳,痛腫無膿血,名曰酒痔,飲酒便發。三者,肛邊努核,疼痛難忍,糞則有血,或因憂愁思慮,冷熱不調,無時而發,名曰氣痔;或大便澀難,氣結不通,下血面黃,食少無味,名曰勞痔。四者,大便後下諸膿血,更加痛澀,肛腸努出,名曰脫肛痔。
五者,氣攻兩腎腧,大便不通,糞血,色下赤黑,毒熱不消,肛門濕癢,一似蟲行,名曰風熱內痔。(《本事續》)
諸痔方論其二十一般,翻花,脫肛,內腸,熱痔,蓮子,鼠奶,雞冠,外腸,櫻桃,風痔,氣痔,食痔,雀舌,般蛇,蜂窠,山桃,穿腸(《事證》)(按:原文每證有詳說,然多立名類,不切事為,仍不具錄。)
內痔外痔(宜參後外治法),許仁則曰,此病有內痔,有外痔。內但便即有血,外有異。外痔下部有孔,每出血從孔中出。內痔每便即有血。下血甚者,下血擊地成孔,出血過多,身體無復血色。有痛者,有不痛者。(《外臺》)
難易看法,初起,形如牛奶,不腫不紅,無焮無痛,行走不覺者輕。已成,腫痛有時,過勞而發,或軟或硬,頭出黃水者輕。久如雞冠、蜂窠、蓮花、翻花等狀,流膿出血不止者重。久漏,竅通臀腿,濃水淋漓,疼痛不已,糞從孔出者逆。(《正宗》)
治例,治之之法,切不可用以毒藥,亦不可輕易割取,多致淹忽,惟當用以穩重湯劑,徐徐取效,不可不知。(《濟生》)
治法總要,大抵以解熱調血順氣先之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痔瘡的脈象:
脈象沉細而有力,表示容易治癒;如果脈象浮大而軟弱,則難以痊癒。
各種痔瘡的症狀:
- **牡痔:**肛門邊長出像小老鼠乳頭一樣的肉瘤,突出在外面,時常流膿血。
- **牝痔(或稱酒痔):**肛門邊腫起生瘡,會出血。
- **脈痔:**肛門邊生瘡,又癢又痛,會出血。
- **腸痔:**肛門邊的腫塊疼痛,發冷發熱,並且會出血。
- **血痔:**排便時會單純流出鮮血。
- **酒痔:**肛門邊生瘡,也會出血。
- **氣痔:**大便困難且會出血,肛門也會突出到外面,很久才縮回去。
總之,痔瘡分為五種: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和血痔。還有一種稱為氣痔,是因為寒冷、溫熱、勞累或潮濕而發作的,可以用蛇蛻皮來治療。
- **牡痔:**肛門裡長出像老鼠乳頭的肉,突出在外面,妨礙排便,可以用鱉甲來治療。
- **牝痔(或稱酒痔):**從肛門裡面長出來,外面腫脹,五六天後會自行破潰流膿血,可以用蝟皮來治療。
- **腸痔:**排便時突出,過一陣子會縮回去,可以用母豬左腳懸蹄甲來治療。
- **脈痔:**排便時會流出清血,可以用蜂房來治療。
另外,痔瘡還有以下幾種情況:
- 肛門裡面長肉,像腎痔鼠奶,有時像櫻桃,有時像大豆,時常出血,或者像流膿,稱為鼠奶痔。
- 肛門邊長出大肉瘤,疼痛腫脹但沒有膿血,稱為酒痔,喝酒後容易發作。
- 肛門邊長出疙瘩,疼痛難忍,排便時會有血,可能是因為憂愁思慮、冷熱不調而發作,沒有固定發作時間,稱為氣痔;或是因為大便乾澀難排,氣血阻塞不通,導致便血、面色發黃、食慾不振,稱為勞痔。
- 大便後會排出膿血,而且更加疼痛難受,肛門也會突出,稱為脫肛痔。
- 氣血攻向兩側腎俞穴,導致大便不通,排出的糞便帶血,顏色是深紅色或黑色,體內有毒熱無法消除,肛門濕癢,感覺像有蟲子在爬,稱為風熱內痔。
痔瘡有很多種類,大致分為以下這些:翻花痔、脫肛痔、內腸痔、熱痔、蓮子痔、鼠奶痔、雞冠痔、外腸痔、櫻桃痔、風痔、氣痔、食痔、雀舌痔、般蛇痔、蜂窠痔、山桃痔、穿腸痔等等。 (原文中每一種都有詳細的描述,但有些只是虛名,不符合實際情況,所以不一一列出。)
內痔與外痔:
許仁則說,痔瘡有內痔和外痔之分。內痔主要表現為排便時出血,外痔則會有異物感。外痔在肛門下方會有孔洞,每次出血都是從孔洞中流出。內痔則是每次排便都會出血。出血嚴重的人,血液甚至會噴射到地上形成血孔,因為出血過多導致身體失去血色。痔瘡有時候會痛,有時候則不會痛。
痔瘡的輕重判斷:
剛開始發作時,痔瘡的形狀像牛奶一樣,不腫不紅,沒有發熱感,也不會疼痛,走路時不會有感覺,屬於比較輕微的情況。已經形成的痔瘡,有時會腫痛,過度勞累時會發作,軟硬不一,頭部流出黃色液體,屬於比較輕微的情況。如果痔瘡長得像雞冠、蜂巢、蓮花或翻花一樣,膿血不斷流出,就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。如果痔瘡出現嚴重漏出,肛門跟臀部或腿部之間形成通道,膿水不斷流出,疼痛不已,大便會從孔洞中排出,就屬於非常危險的情況。
治療原則:
治療痔瘡,絕對不能使用毒藥,也不可以輕易地用手術切除,因為這樣做很容易發生危險。應該使用穩妥的湯藥,慢慢地調理,慢慢地見效。
總的治療原則:
大體上要以清熱、調血、順氣為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