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45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45)

1.

療痔之方,如敷敗熏洗等,則責有外科,故《觀聚方》一概不錄,此編亦遵其例云。

名義,經云:腸癖為痔。如大澤中有小小突出為峙,人於九竅中,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。不特於肛門邊生,亦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。(《三因》)

源候總說,諸痔者,謂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、血痔也,其形證各條如後章。諸痔皆由傷風,房室不慎,醉飽合陰陽,致勞擾血氣,而經脈流溢,滲溢腸間,沖發下部,有一方而治之者,名為諸痔,非為諸病共成一痔。痔久不瘥,變為瘻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《內經》謂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澼為痔。夫痔病之候亦多矣,類而知也。(《聖濟》)

大凡五痔,皆因虛憊,恣食五辛五味雞魚而成,熱毒壅入大腸,津液不通,氣血凝滯,久坐久忍不糞,水冷入河水洗,酒後行房,及暑月行路,坐諸熱又移坐冷,種種能成斯疾。(《本事續》)

蓋熱則血傷,血傷則經滯,經滯則氣不運行,氣與血俱滯,乘虛而墜入大腸,此其所以為痔也。(《直指》)

痔之疾五種,牡痔、腸痔、血痔、牝痔、脈痔是也。究其所由,皆是素蘊熱毒,或過食燒炙新酒,久坐血脈不流,或因七情之氣,鬱結於臟腑之間,其毒不能消散,發而為痔。或藏於肛門之內,或突出於外,大者如蓮花、雞冠、核桃之狀,小者如牛奶、雞心、鼠尾、櫻桃之類,名狀更多,其實皆由藏毒所致。故蘊毒深者其狀大,蘊毒小者其形小,或流膿水,或出鮮血,行坐之間,病者殊為之苦。

久而不治,血氣衰弱,必然成漏。(《大成》)

大抵醉飽入房,則經脈橫解,或精氣泄脫,脈絡一虛,酒食之毒,乘虛流注,或淫極強固精氣,遂傳大腸,或食厚味過多,必成斯疾。夫受病者,燥氣也。為病者,濕熱也。(按:此二句本出《蘭室秘藏》,濕熱作胃濕。)宜以瀉火,和血、潤燥、疏風之劑治之。(《外科發揮》)

夫痔者,乃素積濕熱,過食炙煿,或因久坐而血脈不行,又因七情而過傷生冷,以及擔輕負重,竭力遠行,氣血縱橫,經絡交錯,又因酒色過度,腸胃受傷,以致濁氣瘀血,流注肛門,俱能發痔。此患不論老幼男婦皆然,蓋有生於肛門之內,又突於肛外之旁,治分內外,各自提防。

大者若蓮花、蜂窠、翻花、雞冠、菱角、珊瑚等狀,小者如櫻桃、鼠尾、牛奶、雞心、核桃、蜆肉之形。故積毒深者,其形異而頑惡;毒淺者,其形正而平常。久則崩潰成漏,新則墜腫刺疼。甚者糞從孔出,血從竅流,氣血日有所傷,形容漸有所削,若不早治。終至傷人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病由下焦蓄血,凡痔皆因酒面炙煿,蓄熱傷血,惡血結聚於下焦,不得疏通,於是下墜而為痔。患痔之人,下部留蓄血熱,多致大小便不通,小腹結急,才得一通,又復閉塞,且有漱水之證,此下焦留蓄血熱明矣。其下焦蓄血,亦以尺脈洪盛見之。合用逐瘀湯主治,須得大小便通快。(《直指》)(按:逐瘀湯用芎、芷、生乾地、芍、五靈脂、枳、殼、膠、莪、茯苓、茯神,木通、生甘、大黃、桃仁、薑、棗,水煎,)

白話文:

痔瘡的治療方法,例如敷藥、熏洗等,都屬於外科範疇,《觀聚方》中並未收錄,本書也沿用此例。

關於痔瘡的名稱,《經》書上說:腸癖就是痔瘡。就像大澤中有很多小的突出物一樣,人體九竅中,凡是有小的肉狀突出物都稱為痔瘡。不只是長在肛門邊緣,還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等。(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

痔瘡的成因和症狀總論,痔瘡包括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、血痔等,其形狀和症狀詳見後章。所有痔瘡都是由於傷風、房事不慎、醉酒飽食、陰陽交合過度,導致勞累損傷血氣,經脈血液溢出,滲入腸道,衝擊下部而形成的。凡是能用一種方法治療的,都稱為痔瘡,並不是多種疾病共同形成一個痔瘡。痔瘡久治不癒,就會變成廔管。(《病源候論》)

《內經》說,因為飽食,筋脈鬆弛,腸道濕熱就會形成痔瘡。痔瘡的症狀有很多,可以通過類比來認識。(《聖濟總錄》)

一般來說,五種痔瘡都是由於體虛,過食辛辣、肥甘厚味及雞魚等食物造成的,熱毒壅塞在大腸,津液不通,氣血凝滯,久坐久忍不排便,用冷水洗肛門,酒後性交,以及夏天走路,反覆坐熱坐冷,都會導致這種疾病。(《本事方續集》)

因為熱則傷血,傷血則經脈阻塞,經脈阻塞則氣血運行不暢,氣血都阻塞,乘虛而墜入大腸,這就是痔瘡的成因。(《瘍醫大全·直指》)

痔瘡有五種:牡痔、腸痔、血痔、牝痔、脈痔。究其原因,都是由於體內積聚熱毒,或者過食燒烤炙物和新酒,久坐導致血脈不流暢,或者由於七情之氣鬱結在臟腑之間,毒素不能消散,而發為痔瘡。有的藏在肛門內,有的突出在外,大的像蓮花、雞冠、核桃,小的像牛奶、雞心、鼠尾、櫻桃等等,名稱很多,但其實都是由於體內積毒所致。所以積毒深者其形狀大,積毒淺者其形狀小,有的流膿水,有的出血,坐臥行走都非常痛苦。

久治不癒,血氣衰弱,必然會形成廔管。(《太平聖惠方》)

總之,醉酒飽食後進行房事,就會導致經脈鬆弛,或者精氣泄露,經絡虛弱,酒食的毒素乘虛而入,或者性生活過度損傷精氣,傳導到大腸,或者過食肥甘厚味,都會導致這種疾病。這種疾病的誘因是燥氣,致病因素是濕熱。(注:此二句出自《蘭室秘藏》,濕熱指胃濕。)應該用瀉火、和血、潤燥、疏風的藥物治療。(《外科發揮》)

痔瘡是因體內積聚濕熱,過食燒烤炙物,或者久坐導致血脈不通,又因為七情而受傷,以及擔輕負重,勞累奔波,氣血紊亂,經絡錯雜,又因酒色過度,腸胃受損,導致濁氣瘀血,流注肛門,都會導致痔瘡。這個疾病不論老幼男女都會患上,有的生長在肛門內,有的突出在肛門外,治療要區分內外,各自預防。

大的像蓮花、蜂窩、翻花、雞冠、菱角、珊瑚等形狀,小的像櫻桃、鼠尾、牛奶、雞心、核桃、蜆肉的形狀。所以積毒深者,其形狀奇特而頑固;積毒淺者,其形狀正常而普通。久則潰爛成廔管,新的則腫痛刺癢。嚴重者糞便從孔中流出,血液從竅中流出,氣血日漸受損,身體日漸消瘦,如果不早治,最終會危及生命。(《外科正宗》)

痔瘡是由於下焦蓄血造成的。凡是痔瘡都是由於飲酒吃辛辣炙烤食物,導致蓄熱傷血,惡血積聚在下焦,不能疏通,於是下墜而形成痔瘡。患痔瘡的人,下部積聚血熱,大多導致大小便不通,小腹脹痛,好不容易通暢一次,又再次阻塞,還有漱口水樣的症狀,這說明下焦積聚血熱很明顯。下焦蓄血也可以通過寸關尺脈洪盛來判斷。可以用逐瘀湯治療,需要大小便通暢。(《瘍醫大全·直指》)(注:逐瘀湯的藥物組成是:川芎、芷草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五靈脂、枳殼、阿膠、莪術、茯苓、茯神、木通、生甘草、大黃、桃仁、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