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42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42)

1. 腸癰

息積,更《內經》所載,有息積病,比見有得之二三年,遍身微腫,續乃大腸與臍連日出膿,遂致不救,此亦腸癰之類也,不可不審。(《三因》)

初治方法,治腸癰湯方。

薏苡人(一升),牡丹皮,桃仁(各三兩),瓜瓣仁(二升)

上四味㕮咀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再服。(《千金》)《醫心》引《集驗方》用冬瓜仁一升。《正宗》薏苡仁湯,治腸癰,腹中疼痛,或脹滿不食,小便澀滯,婦人產後多有此病,縱非癰,服之尤效。於本方去瓜瓣,加栝蔞仁、白芍。

一幼婦產後月餘,腹中漸痛,腫脹如蠱,內醫紛紛認為蠱病,又月餘沉重昏憒。彼家已棄不治,請予視童稚瘡恙,偶言此,予討胗之。彼時人雖昏憒不蘇,胗之其脈細數有力,此內癰膿病也,猶似不妨。彼家曰:無生之理。予曰:腹腫上見而按之,一決其生何如?隨視腫皮緊急光亮,臍下大熱,此內癰不妨,乃萬無一失之病,彼家歡悅。分付先備淨桶,用滾湯半桶蓋之聽用。

先以薏苡仁湯加酒炒大黃二錢,徐徐灌服,待腹中覺痛,搭起患者坐桶上,熱氣熏蒸,其膿下如湧泉,連湯與膿,約共滿桶,其患即蘇。更服八珍湯加牡丹皮、五味子,調理月餘而安。(《正宗》)

治腸癰,裡急隱痛,大便秘澀,梅仁湯方。

梅核仁(四十九個去皮尖),大黃(三兩),牡丹皮(一兩三分),冬瓜仁(四兩),犀角(鎊一兩半),芒硝(二兩半)

上六味㕮咀,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匕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,以下膿血三兩行為度。(《聖濟》)

活血散瘀湯,治產後惡露不盡,或經後瘀血作痛,或暴急奔走,或男子杖後,瘀血流注腸胃作痛,漸成內癰,及腹痛大便燥者,並宜服之。

川芎,歸尾,赤芍,蘇木,牡丹皮,枳殼,栝蔞仁(去殼),桃仁(去皮尖合一錢),檳榔(六分),大黃(酒炒二錢)

水二鍾,煎八分,空心服,渣再煎眼。(《正宗》)

東陽呂俊文,得潮熱微似瘧狀,小腹右邊有一塊,大如雞卵作痛,右腳不能伸縮。一醫作膹豚氣治,十餘日不驗。召余診候,其脈左寸芤而帶澀,右寸芤而洪實,兩尺兩關俱洪數。予曰:此大小腸之間欲作癰耳,幸膿未成,猶可治療。與五香連翹湯加減與之,間以蜈蚣炙黃,酒調服,三日內平安。(《正傳》)

會膿散,治腹中腫毒。

穿山甲(炙),白殭蠶(炒去絲嘴),白芷(各五錢),大黃(三兩),乳香,沒藥,五靈脂(各五錢)

上末,每服五錢,酒服,膿從大便出,幼者用三錢。(《廣筆記》)

中治方法,治腸癰湯方。

牡丹,甘草,敗醬,生薑,茯苓(各二兩),薏苡人,桔梗,麥門冬(各三兩),丹參,芍藥(各四兩),生地黃(五兩)

白話文:

腸癰

有一種病叫做「息積」,《內經》也記載過,這種病通常發生後兩三年,患者全身會微微腫脹,接著大腸與肚臍會持續出膿,最後導致死亡,這也算是腸癰的一種,必須謹慎注意。

初期治療方法

治療腸癰的藥方如下:

薏苡仁(一升)、牡丹皮、桃仁(各三兩)、瓜瓣仁(二升)。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,加入六升水煮成二升,分兩次服用。

《醫心》引用的《集驗方》則使用冬瓜仁一升。《正宗》的薏苡仁湯,用來治療腸癰,症狀有腹痛、腹脹不食、小便困難等,婦女產後多有這種病,即使不是癰,服用也有效。這個方子將瓜瓣仁去除,加入栝蔞仁、白芍。

有個年輕婦女產後一個多月,腹部逐漸疼痛,腫脹如鼓,許多醫生都認為是蠱病,又過了一個多月,病情加重,昏迷不醒。家人已經放棄治療,請我幫她看小孩的瘡,我順便問了一下這個婦女的病情。當時她雖然昏迷不醒,但把脈發現脈象細數有力,這應該是內癰化膿的病症,或許還有救。她家人說:沒救了。我說:腹部腫脹,按壓看看,就可以知道是否有救。我檢查發現她腫脹的皮膚緊繃發亮,肚臍下方發熱,這是內癰,應該還有救,是絕對不會錯的病症,她家人聽了非常高興。我叫他們準備一個乾淨的桶子,用半桶滾燙的熱水蓋著備用。

我先用薏苡仁湯加入酒炒大黃二錢,慢慢地給她灌服,等她感覺腹痛,就扶她坐到桶子上,用熱氣熏蒸,膿水像泉水一樣湧出,連湯和膿液,大約裝滿一桶,病人就醒過來了。之後再服用八珍湯,加入牡丹皮、五味子,調養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

治療腸癰,症狀是裡急後重、隱隱作痛、大便乾澀,可以使用梅仁湯。

梅核仁(四十九個去皮尖)、大黃(三兩)、牡丹皮(一兩三分)、冬瓜仁(四兩)、犀角(磨成粉一兩半)、芒硝(二兩半)。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,像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,用兩碗水煎至一碗,去除藥渣溫服,以排出三兩膿血為度。

活血散瘀湯,用來治療產後惡露不盡、或經期後瘀血作痛、或因過度奔走急走、或男子被杖打後,瘀血流到腸胃作痛,逐漸形成內癰,以及腹痛大便乾燥的人,都適合服用。

川芎、當歸尾、赤芍、蘇木、牡丹皮、枳殼、栝蔞仁(去殼)、桃仁(去皮尖,與栝蔞仁合起來一錢)、檳榔(六分)、大黃(酒炒二錢)。用水兩碗煎至八分,空腹服用,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。

有個叫呂俊文的人,得了病,發熱像瘧疾一樣,小腹右邊長了一塊像雞蛋大小的東西,會疼痛,右腳不能伸直。有個醫生當作是「膹豚氣」來治療,十幾天都沒有效果。我幫他把脈,發現左手寸脈空虛帶澀,右手寸脈空虛又洪實,兩尺和兩關脈都洪大數疾。我說:這是大小腸之間要長癰了,幸好還沒化膿,還可以治療。我給他開了五香連翹湯加減,中間用炙黃的蜈蚣,用酒調服,三天就好了。

會膿散,用來治療腹中的腫毒。

穿山甲(炙)、白殭蠶(炒過,去除絲和嘴)、白芷(各五錢)、大黃(三兩)、乳香、沒藥、五靈脂(各五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酒送服,膿會從大便排出,小孩用三錢。

中期治療方法

治療腸癰的藥方如下:

牡丹、甘草、敗醬、生薑、茯苓(各二兩)、薏苡仁、桔梗、麥門冬(各三兩)、丹參、芍藥(各四兩)、生地黃(五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