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31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31)

1. 大便不通

秘結證,凡屬老人、虛人、陰臟人,及產後、病後、多汗後,或小水過多,或亡血、失血、大吐、大瀉之後,多有病為燥結者。蓋此非氣血之虧,即津液之耗,凡此之類,皆須詳察虛實,不可輕用芒硝、大黃、巴豆、牽牛、芫花、大戟等藥,及承氣、神芎等劑,雖今日暫得通快,而重虛其虛,以致根本日竭,則明日之結必將更甚,愈無可用之藥矣。

況虛弱之輩,幸得後門堅固,最是壽徵,雖有澀滯,亦須緩治,但以養陰等劑漸加調理,則無有不潤。故病家醫家,凡遇此類,切不可性急欲速,以自取其敗,而致悔無及也。(同上)

黃蠟包丸,丹溪治一人,胃虛有滯,不通不納,藥用黃蠟包備急丸,穿一孔,令服三丸,取其不犯胃氣,故得遲化達幽門而出也。次日下結屎升許,繼以調理而安。(《六要》)(按:此出《正傳》,系虞氏治驗,今引丹溪蓋錯,但《正傳》文繁,故從之。)

胃虛甚者,瀉藥性急,不能下行,反為上出,當以丸子,蠟匱而吞,不犯胃氣,俾出幽門,藥得施功,智者之言。(《醫讀》)(宜參《積聚》。)

清利諸方,三黃湯,治下焦熱結,不得大便方。

大黃(三兩),黃芩(二兩),甘草(一兩),梔子(二七枚)

上四味㕮咀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八合,分三服。若大大秘,加芒硝二兩。(《千金》)

芎黃丸,治風熱壅盛,頭昏目赤,大便艱難。

川芎,大黃(錦紋者。用無灰酒一碗。慢火煮令酒盡。焙乾。各二兩。)

上件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溫熱水下,食後。(《楊氏》)(《本事》川芎丸,有皂角,出《痰涎》中。)

《經驗後方》解風熱,疏積熱風壅,消食化氣導血,大解壅滯。大黃四兩,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,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茶下一十丸。如要微動,吃十五丸。冬月中最宜服,並不搜攪人。(《本草》)《十形三療》牛黃通膈丸,於本方加木通。《寶鑑》全真丸,金宣宗賜名保安丸,治五臟積熱,洗滌腸垢。

本方以皂角水浸,入蘿蔔切片同熬,投藥末丸。(《得效》不用蘿蔔,名皂角膏,治腎經有熱,陰囊赤腫釣痛,大腑秘澀。)《保命》大黃牽牛散,治相火之氣,遊走臟腑,大便秘結,本方為散。(按:《拔萃·潔古家珍》名牛黃散,治上焦熱,臟腑秘結。)《綱目》:凡用大黃半兩至一兩,而大便不通利者,加麝少許,調於藥中,則大便必大走也。(出大黃牽牛散下。

若膏粱厚味積熱者,用加味清胃散。(《六要》)(按:清胃散方附齒間出血中。所謂加味者,考其《齒痛門》,蓋加大黃、石膏也。)

治大便不通(張選卿屢驗)。

硃砂(研如飛面五錢),真蘆薈(研細七錢)

白話文:

大便不通

便秘這種情況,如果是發生在年紀大、體虛、體質虛寒的人,或是產後、病後、大量出汗後、小便過多、失血、大量嘔吐、嚴重腹瀉之後,大多是因為身體乾燥而導致的便秘。這種情況不是氣血不足,就是體內津液耗損。遇到這類情況,必須仔細區分虛證還是實證,不可以輕易使用芒硝、大黃、巴豆、牽牛子、芫花、大戟等藥物,以及承氣湯、神芎等藥方。雖然當下可能暫時通暢,但會更加損耗虛弱的體質,導致根本虛弱,那麼之後的便秘會更加嚴重,到時候就更沒有藥可以用了。

更何況對於體虛的人來說,能夠保持排便順暢,其實是身體健康的表現,即使排便有些不順暢,也應該慢慢調理。只要用一些滋陰的藥物慢慢調理,自然就會順暢。所以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,遇到這種情況都不能急於求成,以免適得其反,後悔莫及。

黃蠟包丸:朱丹溪曾經治療一位病人,因為胃虛導致消化不良、不進食、無法排便,他用黃蠟包裹備急丸,並在丸子上戳一個孔,讓病人服用三顆,目的是不讓藥物直接刺激胃,而是讓藥物慢慢消化,到達幽門後再發揮作用。第二天病人排出許多乾燥的糞便,之後再用調理的藥物就痊癒了。

胃虛導致的便秘:如果胃非常虛弱,用瀉藥會因為藥性太快,無法向下走,反而會向上吐出來。這時候應該把藥做成丸子,用蠟包裹起來吞服,避免刺激胃,讓藥物到達幽門後再發揮作用,這是聰明的方法。

清熱利便的藥方:三黃湯,可以治療下焦有熱導致的便秘。

  • 大黃(三兩)
  • 黃芩(二兩)
  • 甘草(一兩)
  • 梔子(二十七枚)

將以上四味藥切碎,加五升水煮至一升八合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便秘非常嚴重,可以加入芒硝二兩。

芎黃丸:可以治療因為風熱過盛,導致頭暈眼花、大便困難。

  • 川芎
  • 大黃(用沒有燒過的酒浸泡過、用小火煮至酒乾,再烘乾,各二兩)

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細末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溫熱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
經驗後方:可以清風熱,疏通積熱,促進消化,導引氣血,解除便秘。

  • 大黃(四兩)
  • 牽牛子(四兩半,一半生用,一半炒熟)

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末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丸子,像桐子那麼大。每次用茶水送服十丸,如果想要稍微通便,可以服用十五丸。這個藥方冬天最適合服用,而且不會過於刺激腸胃。

牛黃通膈丸:在本方的基礎上,加入木通。

保安丸:可以治療五臟積熱,清除腸道污垢。

將以上藥物用皂角水浸泡,加入蘿蔔片一起熬煮,再加入藥末做成丸子。

皂角膏:不用蘿蔔,可以治療腎經有熱、陰囊紅腫疼痛、大便秘澀。

大黃牽牛散:可以治療相火之氣在臟腑內遊走,導致大便秘結。這個藥方是散劑。

如果服用大黃半兩到一兩,大便仍然不通暢,可以加入少許麝香,效果會更好。

加味清胃散:如果因為吃了太多油膩厚味的食物導致積熱,可以使用加味清胃散來治療。這個加味清胃散是在原本的清胃散基礎上,加入大黃和石膏。

治療大便不通的驗方

  • 硃砂(研磨成細粉五錢)
  • 真蘆薈(研磨成細粉七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