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28)
臟腑類 (228)
1. 大便不通
結燥之病不一,有熱燥,有風燥,有陽結,有陰結,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燥者。治法云: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,結者散之,如少陰不得大便,以辛潤之,太陰不得大便,以苦泄之,陽結者散之,陰結者溫之。仲景云:小便利而大便硬,不可攻下,以脾約丸潤之。食傷太陰,腹滿而食不化,腹響,然不能大便者,以苦藥泄之。
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,以桃仁、酒製大黃通之。風結燥而大便不行者,以麻子仁加大黃利之。如氣澀而大便不通者,以郁李仁、枳實、皂角仁潤之。大抵治病必究其源,不可一概用巴豆、牽牛之類下之,損其津液,燥結愈甚,復下復結,極則以至導引於下而不通,遂成不救,噫!可不慎哉。(《蘭室》)
若氣秘不通者,與三和散。若老人風秘,及產後去血過多,腸胃燥澀,便秘不通,宜以四物湯,加去白青皮煎服。(《管見良方》)
凡通利大便,若用大黃、巴豆等藥而大便不通者,陰陽關隔,水火不升降故也。有熱者,來復丹夾三黃丸,薄荷泡湯下。無熱者。養正丹夾神保丸,橘皮煎湯下。(《直指》)
有風秘、冷秘、氣秘、熱秘。又有老人津液乾燥,是名虛證。婦人分產亡血,及發汗、利小便、病後血氣未復,皆能作秘,俱宜麻仁丸。風秘之病,由風搏肺臟,傳於大便,故傳化難。冷秘,由冷氣橫於腸胃,凝陰固結,津液不通,胃道秘塞,其人腸內氣攻,喜熱惡冷,宜藿香正氣散(按:《統旨》作理中湯),加官桂、枳殼各半錢,吞半硫丸。熱藥多秘,惟硫黃暖而通;冷藥多泄,惟黃連肥腸而止泄。
氣秘,則氣不升降,穀氣不行,其人多噫,宜蘇子降氣湯加枳殼,吞養正丹,或半硫丸、來復丹。未效,佐以木香檳榔丸(用木香、枳殼、青皮、杏仁、檳榔、郁李仁、皂角、半夏曲)。欲其速通,則枳殼生用。熱秘,面赤身熱,腸胃脹悶,時欲得冷,或口舌生瘡,此由大腸熱結,宜四順清涼飲,吞潤腸丸,或木香檳榔丸。
有氣作疼,大便秘結,用通劑而便愈不通,又有氣秘、強欲通之,雖通復閉,或迫之使通,因而下血者,此惟當順氣,氣順便自通。順氣之法,又當求溫暖之劑,曾有下巴豆等藥不通,進丹附卻通,不可不知。宿食留滯,結而不通,腹脹氣急,胸中痞滿,宜感應丸加巴豆。凡諸秘服藥不通,或兼他證不受藥者,用蜜皂角兌。
冷秘,生薑兌亦佳。(《要訣》)
陽結陰結(腎衰證)秘結一證,在古方書有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說,而東垣又有熱燥風燥、陽結陰結之說,此其立名太煩,又無確據,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,不無為臨證之害也。不知此證之當辨者惟二,則曰陰結、陽結而盡之矣。蓋陽結者邪有餘,宜攻宜瀉者也,陰結者正不足,宜補宜滋者也。知斯二者,即知秘結之綱領矣。若或疑余之說而欲必究其詳,則凡云風秘者,蓋風未必秘,但風勝則燥,而燥必由火,燥則生風,即陽結也,豈謂因風而宜散乎。有云氣秘者,蓋氣有虛實。氣實者陽有餘,陽結也;氣虛者陽不足,陰結也。豈謂氣結而盡宜破散乎。至若熱秘、寒秘,亦不過陰陽之別名耳。再若濕秘之說,則濕豈能秘,但濕之不化,由氣之不行耳;氣之不行,即虛結也,亦陰結也。總之,有火者便是陽結,無火者便是陰結,以此辨之,豈不了然。余故曰:凡此二者,即秘結之綱領也。(《景岳》)
白話文:
大便不通的原因有很多種,像是因為熱氣引起的乾燥、風邪引起的乾燥、身體陽氣凝結、身體陰氣凝結,還有年紀大、氣虛、津液不足而導致的乾燥便秘。治療原則是,腎臟不喜歡乾燥,要趕快用辛辣的藥物來滋潤它,如果是有東西堵塞,就用藥物將它疏通。如果是少陰經脈(指腎經)引起的便秘,要用辛辣滋潤的藥物;如果是太陰經脈(指脾經)引起的便秘,要用苦味的藥物來疏通。陽氣凝結的要用藥物疏散,陰氣凝結的要用溫性的藥物。
張仲景說過,小便正常而大便硬結,不能用攻下的藥物,要用脾約丸來滋潤腸道。如果是因為飲食損傷到脾胃,導致肚子脹滿、消化不良、腸鳴,但卻無法排便的,要用苦味的藥物來疏通。
如果是因為血虛乾燥而無法大便,要用桃仁和酒製大黃來通便;如果是因為風邪引起的乾燥而大便不通,要用麻子仁加大黃來疏通;如果是因為氣機不順導致大便不通,要用郁李仁、枳實和皂角仁來潤腸。總之,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因,不能一概使用巴豆、牽牛這類峻下的藥物,會損傷津液,導致乾燥更嚴重,反而會不斷便秘,嚴重的話會導致用藥都無法通便,最後無法救治,唉!不可不謹慎啊!
如果是氣機不暢引起的便秘,可以用三和散來治療。如果是老年人因為風邪導致的便秘,或是產後失血過多,腸胃乾燥引起的便秘,可以用四物湯,加上去掉白色的青皮煎服。
凡是治療便秘,如果用了大黃、巴豆等藥物卻仍然無法排便,這是因為陰陽失調,水火不協調的緣故。有熱象的,可以用來復丹搭配三黃丸,用薄荷泡水送服;沒有熱象的,可以用養正丹搭配神保丸,用橘皮煎水送服。
便秘有風秘、冷秘、氣秘和熱秘。另外,老年人因為津液乾燥,也屬於虛證。婦女因為生產失血,或是發汗、利小便、病後氣血未復,都可能引起便秘,這些情況都適合用麻仁丸。風秘的病因是風邪侵襲肺臟,然後影響到大便,所以大便難以排出。冷秘是因為寒氣停留在腸胃,導致陰氣凝結,津液無法疏通,胃腸道堵塞,患者腸內脹氣,喜歡溫熱而怕寒冷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,加入肉桂和枳殼各少許,再服用半硫丸。熱性的藥物大多會導致便秘,只有硫黃是溫熱又能通便的;寒性的藥物大多會導致腹瀉,只有黃連能使肥腸止瀉。
氣秘則是因為氣機升降失常,食物無法正常運行,患者常常打嗝,可以用蘇子降氣湯加入枳殼,再服用養正丹,或是半硫丸、來復丹。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加入木香檳榔丸。如果要快速通便,可以用生的枳殼。熱秘的患者面色發紅、身體發熱、腸胃脹悶,喜歡涼快的東西,或是口舌生瘡,這是因為大腸熱結,可以用四順清涼飲,再服用潤腸丸,或是木香檳榔丸。
有些人因為氣滯而疼痛,導致大便秘結,用通便的藥物反而更不通,還有些是因為氣機不暢,勉強通便反而又便秘,或是強行通便導致出血,這種情況只能疏通氣機,氣機順暢了,大便自然就通了。疏通氣機的方法,要選擇溫性的藥物,曾經有人用巴豆等峻下藥物都無法通便,改用丹附反而通了,這個道理要知道。如果是因為宿食積滯導致便秘,肚子脹氣、胸悶不適,可以用感應丸加入巴豆來治療。凡是各種便秘,用藥都無法通便,或是同時有其他病症不適合用藥的,可以用蜂蜜和皂角來通便。
冷秘的患者,用生薑調服也有效果。
便秘的病因,古代醫書中有虛秘、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等多種說法,而李東垣又提出熱燥、風燥、陽結、陰結的說法,這些名稱太過繁瑣,也沒有確切的證據,反而會讓人疑惑,對臨床診斷沒有幫助。要知道,這種病症真正要區分的只有兩種,就是陰結和陽結。陽結是因為邪氣過盛,適合用攻下的藥物;陰結是因為正氣不足,適合用補益的藥物。了解這兩點,就掌握了便秘的綱領。如果懷疑這個說法,想知道更詳細的原因,那所謂風秘,其實風邪不一定會導致便秘,只是風邪過盛會導致乾燥,而乾燥多半是由於火邪引起的,乾燥又會產生風邪,所以風秘其實就是陽結,難道要因為有風邪就用散風的藥物嗎?所謂氣秘,氣有虛實,氣實是陽氣有餘,就是陽結;氣虛是陽氣不足,就是陰結。難道要因為氣滯就用破氣的藥物嗎?至於熱秘、寒秘,也只是陰陽的不同表現。至於濕秘的說法,濕邪並不能導致便秘,只是因為濕氣不能化解,導致氣機運行不暢,氣機不暢也是虛證,所以也是陰結。總之,有火熱現象的就是陽結,沒有火熱現象的就是陰結,這樣區分就非常清楚了。所以說,陰結和陽結就是便秘的綱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