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23)
臟腑類 (223)
1. 滯下
斷痢湯,治胸心下伏水方。
半夏(一升),生薑(五兩),茯苓,甘草,龍骨(各二兩),附子(一兩),人參,黃連(各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上九味㕮咀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同上)
治熱痢煩渴腹痛,黃連散方。
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黃芩(一兩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黃柏(一兩銼),赤石脂(一兩)
上件藥搗細羅為散,每服不計時候,以粥飲調下二錢。(《聖惠》)
純陽真人養臟湯,治大人小兒腸胃虛弱,冷熱不調,臟腑受寒,下痢赤白,或便膿血,有如魚腦,裡急後重,臍腹㽲痛,日夜無度,胸膈痞悶,脅肋脹滿,全不思食,及治脫肛墜下,酒毒便血,諸藥不效者,並皆治之。
白芍藥(一兩六錢),當歸(去蘆洗焙),人參(去蘆),白朮(焙各六錢),肉豆蔻(面里煨半兩),肉桂(去粗皮),甘草(炙各八錢),木香(不見火一兩四錢),訶子皮(一兩二錢),罌粟殼(去蒂蓋蜜炙三兩六錢)
上件銼為粗末,每服二大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食前溫服。老人孕婦小兒暴瀉,宜急服之立愈。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。如臟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,可加炮了附子三片煎服。此藥的有神效,不可具述。(《和劑》)
斗門散,治八種毒痢,臟腑撮痛,膿血赤白,或有五色相雜,日夜頻並,兼治酒痢藏毒,全不進食。
罌粟殼(去穰蜜炙),黑豆(炒去殼各四兩),當歸(去蘆),乾薑(炮各一兩),地榆(去蘆),甘草(炙各二兩),乾葛(去皮半斤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溫服不計時候。(同上)
人有濕熱作痢,數日之後,腹不疼痛,如膿如血,陣陣自下,手足厥冷,元氣欲絕,此是火變為寒而陰絕也。夫痢無止法,古人之語也。然痢實不同,有初起即宜止者,有日久而不可止者,未可執痢無止法一語竟不用止也。然不止痢,不過久痢之難痊;若止痢,每至變生於不測,是痢又不可輕言止也。
此等之症正不可不止者,蓋腹中作痛為邪,腹既不痛,何邪之有。腹不痛而膿血陣陣自下,乃氣脫而欲崩也。手足厥冷,乃氣脫而不能運也。必須看其舌之滑燥何如耳,熱極則舌必燥,寒極則舌必滑也。熱變為寒,其舌必滑,須先止其痢以救脫,不可瀉其痢以攻邪矣。方用止脫救痢湯,人參二兩,白朮二兩,白芍一兩,肉桂三錢,茯苓一兩,甘草二錢,赤石脂末三錢,水煎服。一劑手足溫,二劑膿血止,三劑痢全愈。
減各藥一半,去赤石脂,再服十劑,元氣如故矣。此等之痢,世不常有,不可執此方以治痢。餘論症不敢不備,存此治法,救萬人中之一人也。(《辨證錄》)
阿芙蓉,天方國傳,專治久痢不止及一切冷證。每用小豆大一粒,空心溫水化下,忌蔥蒜醬水,如熱渴以蜜水解之,小兒黃米大一粒。(《醫林集要》)
白話文:
斷痢湯
這個方子治療胸部、心口下積水停滯的症狀。
藥材包含:半夏(一杯),生薑(五兩),茯苓、甘草、龍骨(各二兩),附子(一兩),人參、黃連(各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。
將以上九味藥材稍微搗碎,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
黃連散
這個方子治療因熱引起的痢疾,伴隨口渴、腹痛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黃連(一兩,去除鬚根後稍微炒過),黃芩(一兩),當歸(一兩,切碎後稍微炒過),黃柏(一兩,切碎),赤石脂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粥或米湯送服,不限服用時間。
純陽真人養臟湯
這個方子治療大人小孩腸胃虛弱,寒熱失調,導致腸胃受寒,引起痢疾,排出紅白色或膿血狀的糞便,像魚腦一樣,伴隨裡急後重(想大便卻拉不出來)、臍腹疼痛、腹瀉次數頻繁、胸悶、肋骨脹滿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同時也治療脫肛、痔瘡出血等,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,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藥材包含:白芍藥(一兩六錢),當歸(去除蘆頭洗淨烘乾),人參(去除蘆頭),白朮(烘乾,各六錢),肉豆蔻(用麵粉包裹煨熟,半兩),肉桂(去除粗皮),甘草(炙烤,各八錢),木香(不見火,一兩四錢),訶子皮(一兩二錢),罌粟殼(去除蒂蓋用蜂蜜炙烤,三兩六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大錢,加一碗半水,煎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飯前溫服。年老體弱、孕婦、小孩突然腹瀉,可以馬上服用,效果顯著。服用期間忌酒、麵食、生冷食物、魚腥油膩。如果腸胃虛弱,夜間腹瀉久治不癒,可以加用炮製過的附子三片一起煎服。此藥有奇效,無法一一敘述。
斗門散
這個方子治療各種毒痢,引起的腸胃絞痛,排出膿血或紅白色,甚至五色相雜的糞便,次數頻繁,同時也治療喝酒引起的痢疾,以及體內藏毒,導致食慾不振。
藥材包含:罌粟殼(去除中間瓤用蜂蜜炙烤),黑豆(炒熟去殼,各四兩),當歸(去除蘆頭),乾薑(炮製過,各一兩),地榆(去除蘆頭),甘草(炙烤,各二兩),葛根(去除皮,半斤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加一碗水,煎至剩七分,溫服,不限服用時間。
濕熱轉寒,氣脫虛脫的痢疾
有人因為濕熱導致痢疾,數日後腹部不再疼痛,但卻排出像膿血一樣的糞便,時斷時續,手腳冰冷,元氣將要耗盡,這是因為火熱轉變成寒冷,陰氣將絕的徵兆。古人說痢疾沒有固定的止瀉方法,但是痢疾的病因不同,有的初期就應該止瀉,有的日久則不能止瀉,不能死板地理解「痢疾沒有止瀉方法」這句話。如果不止瀉,頂多是久痢難以痊癒;如果止瀉,又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,所以也不能輕易止瀉。
這種情況是必須止瀉的,因為腹部疼痛說明有邪氣存在,現在腹部不痛,說明沒有邪氣了。腹部不痛但膿血卻斷斷續續排出,這是因為元氣脫失將要崩潰的徵兆。手腳冰冷,也是因為元氣脫失無法運送所致。必須觀察舌頭的濕潤或乾燥程度,如果熱極,舌頭一定乾燥,如果寒極,舌頭一定濕滑。熱症轉變為寒症,舌頭一定濕滑,必須先止瀉以挽救脫失的元氣,而不是繼續攻邪瀉下。可以用止脫救痢湯:人參二兩、白朮二兩、白芍一兩、肉桂三錢、茯苓一兩、甘草二錢、赤石脂粉三錢,用水煎服。一劑可以溫暖手腳,二劑可以停止膿血,三劑可以治癒痢疾。
可以將上面的藥材減半,去掉赤石脂,再服用十劑,元氣就能恢復。這種痢疾不常見,不能用此方隨意治療其他痢疾。我之所以詳細論述,是為了能用這個方法,在萬人之中能救一人。
阿芙蓉
這是從天方國傳來的藥物,專門治療久治不癒的痢疾和各種寒證。每次服用像小豆大小的一粒,用溫水空腹送服,忌吃蔥蒜醬等調味品。如果覺得口渴,可以用蜂蜜水來解渴。小孩子則服用像黃米大小的一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