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21)
臟腑類 (221)
1. 滯下
巴豆十個(去殼醋浸一宿去油),杏仁十個(文武火炮存性),百草霜(二錢炒),黃蠟(栗子大一塊)
上以蠟和成劑,丸如芥子大,每服三丸,水瀉井水下,黑痢烏梅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赤痢甘草湯下。(《衛生家寶》)(按:《聖濟》治水瀉不止黑神丸與本方同,以糯米粥和丸。)
二色丸,治諸般赤白痢,神。
吳茱萸(揀去枝梗二兩),黃連(去須二兩),巴豆(四十九個去皮)
上同於銚子內炒令黃赤色,去巴豆不用,只將上面二味各自為末,麵糊和丸,如蘿蔔子大,看大小緊慢,加減丸數。(《小兒總微論》)
經驗痢疾四寶丹。(此方施之已久,無不應驗,不欲自秘,以公於人,寶之寶之。)
公丁香(一錢),胡黃連(三錢),巴豆霜(一錢,治巴豆霜法,巴豆不拘多少,去殼,紙包裹置新瓦上,又復瓦蓋,炭火下煅煉去油,煙盡力度,存性。)
上三味為細末,老米飯搗爛為丸,如蘿蔔子大,每服七丸,看人肥瘦,或五粒三粒,端午日修合甚妙,藥引在後。赤痢,用蜜糖調滾白湯空心送下。水瀉,用薑湯下。脾泄,用薑湯送下,連服七日。凡服藥後,直要餓至午時,然後吃炒米粥半碗,頃刻又進半碗。腹內有熱毒,任其自行自止。
惟赤痢難治,倘一服不止,再用細茶二兩煎滷,生蜜糖二兩,生薑一兩取汁,三味共為一處,加前藥七粒,空心服之即止。白痢,用黑沙糖調滾白湯,空心送下。(《醫宗粹言》)
溫里方法,椒艾丸,治三十年下痢,所食之物皆不消化,或青或黃,四肢沉重,起即眩倒,骨肉消盡,兩足逆冷,腹中熱,苦筋轉,起止須扶,陰冷無子方。
蜀椒(三百粒),熟艾(一斤),乾薑(三兩),赤石脂(二兩),烏梅(一百枚)
上五味,椒、薑、艾下篩,梅著一斗米下,蒸令飯熟,去核,內姜椒末,合搗三千杵,蜜和丸如梧子,服十丸,日三服。不瘥,至二十丸,加黃連一升。(《千金》)
治白痢腹痛,胸膈痞滿,不能飲食,訶黎勒散方。
訶黎勒(一兩半煨用皮),木香(三兩),附子(一兩炮裂去皮臍),乾薑(一兩炮裂銼),厚朴(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枳實(一兩麩炒微黃),白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銼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
上件藥搗細羅為散,每服不計時候,以粥飲調下二錢。(《聖惠》)
治久赤白痢不止,臍腹㽲痛,木香散方。
木香(三分),附子(一兩半炒裂去皮臍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,吳茱萸(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黃),厚朴(三兩去粗皮生薑汁炙令香熟)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去滓,不計時候稍熱服。(同上)(按:又治久冷下痢吳茱萸丸,治冷氣水瀉縮沙丸,俱與此方相近,茲不具錄。)
白話文:
滯下
第一種藥丸
用巴豆十個(去殼後用醋浸泡一晚,去除油脂),杏仁十個(用文火和武火烤過,保留藥性),百草霜二錢(炒過),黃蠟(像栗子那麼大的一塊)。將以上藥材和黃蠟一起混合製成藥劑,搓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。如果是水瀉,用井水送服;如果是黑痢,用烏梅湯送服;如果是白痢,用乾薑湯送服;如果是赤痢,用甘草湯送服。(出自《衛生家寶》。《聖濟總錄》裡治療水瀉不止的黑神丸,配方和這個藥方相同,只是用糯米粥來和藥丸。)
二色丸
這個藥丸能有效治療各種紅痢、白痢,效果神奇。
使用吳茱萸(挑去枝梗,二兩),黃連(去掉根鬚,二兩),巴豆(四十九個,去掉外皮)。將以上藥材一同放入鍋中翻炒至黃褐色,取出巴豆不用,只將吳茱萸和黃連分別磨成粉末,再用麵糊和成藥丸,大小如蘿蔔籽。可以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丸數量。(出自《小兒總微論》)
經驗痢疾四寶丹
這個藥方使用已久,屢試不爽,不敢獨自珍藏,公佈出來,請大家珍惜。
使用公丁香(一錢),胡黃連(三錢),巴豆霜(一錢,巴豆霜的製作方法是:巴豆不論多少,去殼後用紙包好,放在新的瓦片上,再用瓦片蓋上,用炭火煅燒,去除油脂,等到煙盡就停止加熱,保留藥性)。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細末,用煮熟的米飯搗爛做成藥丸,大小如蘿蔔籽。每次服用七丸,可以根據人的胖瘦調整劑量,或五粒、三粒。端午節製作這個藥丸最好。服用時的藥引在後面。如果是赤痢,用蜂蜜調開的熱開水空腹送服;如果是水瀉,用薑湯送服;如果是脾泄,用薑湯送服,連續服用七天。服藥後要等到中午才吃飯,先吃半碗炒米粥,過一會再吃半碗。如果肚子裡有熱毒,藥物會讓它自行排出或停止。
其中赤痢最難治療,如果服一次藥沒效果,就用細茶二兩煎煮後取汁,加入生蜂蜜二兩,生薑一兩取汁,將三者混合在一起,再加入之前服用的藥丸七粒,空腹服用就能見效。白痢用黑砂糖調開的熱開水空腹送服。(出自《醫宗粹言》)
溫里方法-椒艾丸
這個藥丸可以治療下痢三十年不癒,吃進去的東西都無法消化,大便有時青色有時黃色,四肢沉重,一站起來就頭暈目眩,身體消瘦,兩腳冰冷,肚子裡卻發熱,筋絡抽痛,站立行走都需要攙扶,陰部冰冷,無法生育。
使用蜀椒(三百粒),熟艾(一斤),乾薑(三兩),赤石脂(二兩),烏梅(一百枚)。將蜀椒、乾薑、艾草磨成粉末過篩,將烏梅放在一斗米下蒸熟,去核,加入薑椒末,一起搗三千下,再用蜂蜜和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十丸,一天三次。如果沒效果,可以加到二十丸,再加入黃連一升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訶黎勒散
治療白痢腹痛,胸口悶脹,無法進食。
使用訶黎勒(一兩半,煨過,用皮),木香(三兩),附子(一兩,炮裂後去皮臍),乾薑(一兩,炮裂後切碎),厚朴(二兩,去掉粗皮,用生薑汁塗抹後烤香),枳實(一兩,用麩皮炒至微黃),白茯苓(一兩),甘草(半兩,炙烤至微紅後切碎),當歸(一兩,切碎後微炒)。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每次不拘時間,用粥水調服二錢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木香散
治療久治不癒的紅痢、白痢,肚臍周圍腹部疼痛。
使用木香(三分),附子(一兩半,炒裂後去皮臍),黃連(一兩,去根鬚微炒),當歸(一兩,切碎後微炒),吳茱萸(半兩,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至微黃),厚朴(三兩,去粗皮,用生薑汁塗抹後烤香)。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過篩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中碗煎至剩五分,去渣,不拘時間稍微熱著服用。(同上,另外,治療久冷下痢的吳茱萸丸,治療冷氣水瀉的縮砂丸,和這個藥方相近,這裡就不一一列出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