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19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19)

1. 滯下

太陰傳於少陰,是為賊邪,先以厚朴枳實湯防其傳變。

厚朴(一兩),枳實(一兩),訶子(一兩半生半熟),木香(半兩),黃連(二錢),甘草(三錢炙),大黃(二錢)

上為末,每服三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(《保命集》)

大黃湯,治泄痢久不愈,膿血稠黏,裡急後重,日夜無度,久不愈者。(《醫鑑》將軍飲,即此方,其主治更曰:及愈而又發,止而復作,名曰休息痢。)

大黃(一兩)

上細銼,好酒二大盞,同浸半日許,同煎至一盞半,去大黃,將酒分為二服,頓服之,痢止一服,如未止再服,以利為度。(同上)

大黃丸,痢初起,壯實者可用,胃弱者禁施。

川大黃(切片蜜蒸一斤),白芍藥(酒浸切片炒六兩),甘草(炙三兩),檳榔(四兩),木香(切片不見火為末一兩),枳殼(炒四兩)

細末,煉蜜同水煎木香和搗為丸,如綠豆大,白萊菔湯吞三錢,重者五錢,以行兩三次腹中爽快為度。胃氣虛極之人勿輕用之,積滯重而元氣虛者以人參湯吞,孕婦以人參縮砂湯吞,行後另用人參丸補之。(《廣筆記》)

四味香連丸,黃連炒十兩,大黃酒煨四兩,木香二兩,檳榔一兩,為末,糊丸如綠豆大,每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治痢初起,不問赤白,每日二服,有積自行,無積自止。(《入門》)

神妙散,治赤白痢疾。(按:散當作丸。)

大黃,人參,枳殼,火麻子(各等分)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(《經驗良方》)(按:此本《近效》加減麻仁丸,今去訶子,加枳殼,宜參大便不通。)

朱孔陽年二十五歲,形體清瘦,素享安逸,夏月因構訟奔走日中,暑濕合內郁之火而成痢疾,晝夜一二百次,不能起床,以粗紙鋪於褥上,頻頻易置,但飲水而不進食,其病甚厲,肛門如火烙,揚手擲足,躁擾無奈。余診其脈,弦緊勁急,不為指撓。謂曰:此症一團毒火,蘊結在腸胃之內,其勢如焚,救焚須在頃刻,若二三日外,腸胃朽腐矣。於是以大黃四兩,黃連、甘草各二兩,入大砂鍋內煎,隨滾隨服。

服下人事稍寧片時,少頃仍前躁擾。一晝夜服至二十餘碗,大黃俱已煎化,黃連、甘草俱煎至無汁。次日病者再求前藥。余診畢,見脈勢稍柔,知病可愈,但用急法,不用急藥,遂改用生地黃、麥門冬各四兩另研生汁,而以天花粉、牡丹皮、赤芍藥、甘草各一兩煎成和汁大碗咽之。

以其來勢暴烈,一身津液從之奔竭,待下利止然後生津養血,則枯槁一時難回;今脈勢已減,則火邪俱退,不治痢而痢自止,豈可泥潤滯之藥而不急用乎。服此藥果然下痢盡止,但遺些少氣沫耳。第三日思食豆腐漿,第四日略進陳倉米清汁,緩緩調至旬余方能消穀,亦見胃氣之存留一線者,不可少此焦頭爛額之客耳。(《寓意草》)

白話文:

痢疾

如果太陰經的病邪傳到少陰經,這就屬於邪氣侵犯,要先用厚朴枳實湯來預防它繼續惡化。

厚朴(一兩),枳實(一兩),訶子(一兩半,一半生用一半熟用),木香(半兩),黃連(二錢),甘草(三錢,炙過),大黃(二錢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水一碗半煎到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。(出自《保命集》)

大黃湯,是用來治療腹瀉、痢疾,很久都沒好的情況,症狀是膿血很黏稠,肚子裡急迫想上廁所,卻又解不出來,次數多且日夜不停,久久不能痊癒。(《醫鑑》裡面的將軍飲,就是這個方子,它主要治療的症狀還有:病好了又復發,停了又發作,這種叫做休息痢。)

大黃(一兩)

將大黃切碎,用兩大碗好酒浸泡半天左右,然後一起煎到剩下一碗半,去除大黃,將酒分成兩次服用,一次喝完,如果痢疾停止就不用再服用了,如果沒停就再喝一次,以腹瀉狀況改善為準。(同上)

大黃丸,是治療剛開始發生的痢疾,體質強壯的人可以使用,腸胃虛弱的人不能使用。

川大黃(切片,用蜂蜜蒸過一斤),白芍藥(用酒浸泡後切片炒過六兩),甘草(炙過三兩),檳榔(四兩),木香(切片,不經火直接磨成粉末一兩),枳殼(炒過四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和水,再放入木香攪拌均勻,搗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,用白蘿蔔湯送服三錢,症狀嚴重的可以服用五錢,以腹瀉兩三次、肚子感覺舒暢為度。腸胃虛弱到極點的人不要輕易使用,如果體內積滯嚴重但元氣虛弱的人,用人參湯送服,孕婦用人參縮砂湯送服,排便後再用人參丸來補養身體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
四味香連丸,黃連(炒過十兩),大黃(用酒煨過四兩),木香(二兩),檳榔(一兩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可以治療剛發生的痢疾,無論是赤痢還是白痢都有效,每天服用兩次,有積滯的會自行排出,沒有積滯的就會停止腹瀉。(出自《入門》)

神妙散,是用來治療赤痢和白痢。(註:這裡的散應該是丸。)

大黃,人參,枳殼,火麻子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(出自《經驗良方》)(註:這個方子原本是《近效》裡面的加減麻仁丸,現在去掉了訶子,加上了枳殼,要考慮到大便不通暢的情況。)

有一個叫朱孔陽的人,二十五歲,身體瘦弱,平常生活安逸,夏天因為打官司奔波,整天在太陽下曝曬,導致暑濕和內熱結合,形成了痢疾,白天晚上腹瀉一兩百次,無法下床,只能在褥子上鋪上粗紙,頻繁更換,只喝水不吃東西,病情非常嚴重,肛門像火燒一樣,手腳亂動,焦躁不安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脈弦緊而有力,非常急促,按壓下去感覺很硬。我說:「這個病是一團毒火,積聚在腸胃裡面,它的勢頭像火在燃燒,救火要在很快的時間內進行,如果拖延兩三天,腸胃就腐爛了。」於是,我用大黃四兩、黃連和甘草各二兩,放在大砂鍋裡煎煮,煮好就立刻服用。

服藥後,病人暫時安靜了一會兒,但很快又開始焦躁不安。一整天服用到了二十幾碗,大黃已經完全煮化了,黃連和甘草也煮到沒有汁液了。第二天,病人又來要求服用之前的藥。我診斷後,發現脈象稍微緩和了一些,知道病可以治癒了,但要用治標的方法,而不是用猛烈的藥物,於是改用生地黃和麥門冬各四兩,另外研磨出汁,再用天花粉、牡丹皮、赤芍藥和甘草各一兩煎成藥湯,和汁液混合後,讓病人一大碗喝下去。

因為他的病來勢兇猛,身體裡面的津液都因此消耗殆盡,要等到腹瀉停止後才能生津養血,這樣身體的枯槁一時難以恢復;現在脈象已經減緩,說明火邪已經退去,不用治痢疾,痢疾也會自己停止,怎麼可以拘泥於那些滋潤黏膩的藥物,而不趕緊用這種方法呢?服用這個藥後,果然腹瀉就完全停止了,只留下一些少量的氣泡。第三天,病人想吃豆漿,第四天稍微喝了一點陳倉米的清粥,慢慢調理十幾天后才能消化穀物,也看到了胃氣還留有一線生機,所以不能缺少這種緊急救命的手段。(出自《寓意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