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16)
臟腑類 (216)
1. 滯下
上藥搗篩為散,以飲下之,初服一方寸匕,日再服,稍稍加至二三匕良。(同上)(按:文仲治熱毒痢痢血犀角散方中有干藍,蓋此方乾薑亦以干藍為優,故次於此。)
治赤痢,腹中疼痛,小便澀,口乾煩熱,犀角散方。
犀角屑(三分),木香(半兩),黃芩(一兩半),地榆(三分銼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當歸(一兩銼微炒)
上件藥搗篩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《聖惠》)
當歸芍藥湯,治痢腹痛因血虛者。
當歸,川芎(各一錢半),芍藥(炒三錢),生地黃,黃連(炒),木香(各三錢)
水煎,食前服。(《統旨》)(按:《石山醫案》曰:一人患滯下,腹痛裡急後重,診脈濡弱近駛,此熱傷血也。先用四物湯加檳榔、黃連、大黃、黃芩煎服云云。又腹痛調血,《直指》有說,既見上。)
治痢奇方,製藥用藥輕重分釐俱要秤過,能起死回生之神藥也。
川黃連(去蘆),條黃芩,生白芍,山楂淨肉(四味各一錢二分),陳枳殼(炒),堅檳榔,薑汁炒厚朴,厚青皮(各八分),當歸,甘草,地榆(各五分),紅花(三分酒洗),南木香(二分),桃仁(炒去皮尖研如粉一錢)
水二碗,煎一碗,去滓空心服,滓再煎服。此方或紅或白,或紅白相兼,裡急後重,身熱腹痛者,俱可服。其有便純血,便揚塵水,大孔如竹筒等惡症,古書指為不治者,急服此藥亦可救;但恐服之遲緩,則毒攻壞臟腑難救耳。其有噤口者,毒在胃口也,將此藥煎熟去滓,每一煎分五六次緩緩服之,令其胃口毒氣漸開,服完一劑後,不惟藥可進,而飲食亦漸可進矣,不必另用他藥也。單白無紅者,去地榆、桃仁二味,木香用三分,加去白陳皮四分。
澀滯甚者,加酒炒大黃二錢,服一二劑仍除之。此方用之於三五日神效,用之於旬日內外亦效,惟半月外則當加減,其法詳於後。
黃連,條芩,白芍(三味生用各四分酒炒各六分),山楂(一錢),製厚朴,陳皮,青皮,檳榔(各四分),甘草(生熟各二分半),地榆(醋炒),當歸(各五分),桃仁粉(六分),紅花(三分),木香(二分)
如延至月餘,覺脾胃虛滑者,用酒炒芩、連、白芍各六分,陳皮、厚朴、木香各三分,醋炒地榆四分,紅花二分,當歸、人參、白朮、熟甘草各五分。(以上三方,有胎婦人服之,去紅花、桃仁、檳榔。
)以上方法隨用輒效,間有不效者,必其初投參、術等補劑太早,補塞邪熱在內,久而正氣已虛,邪氣猶盛,欲補而澀之則助邪,欲清而疏之則愈滑,遂至不救,雖有奇方,無如之何,則初投溫補之禍也。予嘗治一公子、一仕官,皆投補劑而後不可救者,故表而出之以戒後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,用開水沖服。最初服用一小茶匙,一天服用兩次,然後慢慢增加到兩三小茶匙,效果會比較好。
治療紅痢疾,伴有腹部疼痛、小便不順暢、口乾煩躁發熱,可以使用犀角散。
犀角屑(少許),木香(半兩),黃芩(一兩半),地榆(少許,切碎),黃連(一兩,去除鬚根稍微炒過),當歸(一兩,切碎稍微炒過)
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五分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當歸芍藥湯,治療因血虛引起的痢疾腹痛。
當歸、川芎(各一錢半),芍藥(炒過三錢),生地黃、黃連(炒過)、木香(各三錢)
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(出自《統旨方》)(按:《石山醫案》中記載:一人患痢疾,腹痛,有裡急後重感,診斷脈象濡弱而急,這是熱邪損傷血液所致。先用四物湯加入檳榔、黃連、大黃、黃芩煎服,情況好轉。又,腹痛可以通過調和血氣來緩解,《直指方》中有相關說明,如上所述。)
治療痢疾的奇特配方,藥材的分量要精確秤量,這是能起死回生的神藥。
川黃連(去除蘆頭),條黃芩,生白芍,山楂肉(四味各一錢二分),陳枳殼(炒過),堅檳榔,薑汁炒厚朴,厚青皮(各八分),當歸、甘草、地榆(各五分),紅花(三分,用酒洗過),南木香(二分),桃仁(炒過,去除外皮和尖端,研磨成粉一錢)
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,去渣,空腹服用,藥渣再煎一次服用。這個配方適用於各種痢疾,無論是紅色、白色,還是紅白相間,以及伴有裡急後重、發熱腹痛等症狀都可以服用。對於大便純血、大便如洗米水、大便像竹筒一樣粗大等嚴重病症,古書認為無法治癒的,緊急服用此藥也可以救治。但如果服用太晚,毒素侵犯內臟就難以救治了。對於不能進食的患者,是因為毒素在胃部,將此藥煎好去渣,每次將一劑藥分五六次慢慢服用,讓胃部毒氣慢慢消散,服用完一劑藥後,不僅可以進食藥物,而且飲食也可以逐漸恢復,不必另用其他藥物。如果大便只有白色而沒有紅色,就去掉地榆、桃仁兩味藥,木香用三分,加入去白陳皮四分。
如果痢疾嚴重,可以加入酒炒大黃二錢,服用一兩劑就可以緩解。此方用於三五天內效果顯著,十天左右也有效,如果超過半個月,就需要加減藥物,方法在後面會詳細說明。
黃連、條芩、白芍(這三味藥都用生品四分,用酒炒過各六分),山楂(一錢),制厚朴、陳皮、青皮、檳榔(各四分),甘草(生品和熟品各二分半),地榆(醋炒),當歸(各五分),桃仁粉(六分),紅花(三分),木香(二分)
如果病情拖延到一個月以上,感覺脾胃虛弱,可以用酒炒黃芩、黃連、白芍各六分,陳皮、厚朴、木香各三分,醋炒地榆四分,紅花二分,當歸、人參、白朮、熟甘草各五分。(以上三個配方,孕婦服用時,去掉紅花、桃仁、檳榔)
以上方法使用後效果顯著,偶爾有效果不佳的,必定是最初就過早地使用了人參、白朮等補益藥物,補益反而會阻礙邪熱,導致邪熱內盛,時間長了正氣已經虛弱,邪氣仍然很強盛,想用補益的方法,反而會加重阻滯;想用疏通的方法,反而會更加滑脫,最終導致無法救治,即使有奇特配方,也無可奈何,這都是最初使用溫補藥物的禍害。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公子和一位官員,都是因為使用了補益藥物後而無法救治,所以寫出來告誡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