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13)
臟腑類 (213)
1. 滯下
利小便者,治水泄之良法也,以之治痢則乖。痢因邪熱膠滯、津液枯澀而成,若用五苓等劑分利其水,則津液愈枯,滯澀愈甚,遂至纏綿不愈,則分利之為害也。若清熱導滯,則痢自愈而小便自利,安用分利為哉。(《活幼心法》)
治忌燥毒,觀仲景可下者十法,可溫者五法。謂之下者,率用承氣加減,何嘗以砒、丹、巴、硇決烈燥熱重毒之劑;謂之溫者,率用薑、附為主,何嘗用鍾乳、龍骨、石脂、粟殼緊澀燥毒之劑。(《局方發揮》)
治忌固澀溫補,大要以散風邪、行滯氣、開胃脘為先,不可遽用肉豆蔻、訶子、白朮輩以補住寒邪,不可遽投罌粟殼、龍骨、牡蠣輩以閉住腸胃。邪氣得補而愈盛,補之愈盛而愈作,不為纏擾撮痛,則為裡急後重,所以日夕淹延而未已也。(《直指》)(按:《續醫說》其意相近,且曰:世俗但知澀劑之能塞,不知通劑之能塞也。後之學者,貴在變通,不可執一而治。此言本於張子和。)
大凡治痢疾,未可便投罌粟殼、地榆、石榴皮緊澀之藥。夫罌粟殼其性緊澀,能損脾胃,留滯毒氣而反增其疾。正如溝渠停積不潔穢汙之物,若不先盪滌,卻窒塞其路,使穢汙無路而出可乎。是以多因服此,不進食飲,日漸羸困,強名曰噤口者多矣。如古和劑方中,未曾見用罌粟殼,多用黃連之藥。
然罌粟殼非無功也,而施之久痢則可,更宜去盡筋膜穰蒂銼碎,以白蜜和水淹一宿,次日慢火炒令焦黃色,庶得穩當。若投之太早,令人毒氣閉塞心絡,噤口不食,無法可施,悔將噬臍。(《管見良方》)
痢之為病,由濕熱蘊積膠滯於腸胃之中。清邪熱,導滯氣,行滯血,則其病速除。若用參、術等溫補,則熱愈盛,氣愈滯,久之正氣虛,邪氣熾,至於不可救療者,初投溫補之禍也。(《活幼心法》)(按:《玉案》曰:下痢若服黃耆,即發膨脹,多服升麻,則小便與積皆升至上焦,此速死之道也。今驗升麻不必為害。)
產前後痢治例,三寶廉使仲子之妻,泰不花尚書妹也,病滯下,晝夜五七十起,後重下迫,且娠九月。眾醫率為清暑散滯,痛苦尤甚。壽至診視曰:須下去滯。眾以娠不肯。壽曰:《素問》有云: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。動即正產。乃以消滯導氣丸藥進之,得順利,再進滯去,繼以清暑利溲苦堅之劑,病愈而孕果不動,足月乃產。(朱右撰《攖寧生傳》)
至於婦人臨產下痢,最為危殆,鄭氏有胎前下痢、產後不止、七日必死之例。予嘗用甘草乾薑湯加厚朴、茯苓、木香,治妊娠白痢;《千金》三物膠艾湯,治妊娠血痢;連理湯加膠、艾,治赤白相間之痢。駐車丸、千金黃連湯、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胎前產後五色諸痢皆可選用。
白話文:
治療腹瀉,用利小便的方法是治療水瀉的好方法,但用它來治療痢疾就錯了。痢疾是由於邪熱導致腸道黏膩阻塞,津液枯竭而形成的。如果用五苓散等藥物來分利小便,反而會使津液更加枯竭,黏膩阻塞更加嚴重,導致病情纏綿不癒,這就是分利小便的害處。如果清熱導滯,那麼痢疾自然會痊癒,小便也會自然通暢,又何必用分利小便的方法呢?
治療痢疾,要避免使用燥熱的藥物。觀察張仲景的用藥方法,可以使用瀉下的有十種,可以使用溫補的有五種。所謂瀉下,大多使用承氣湯加減,從來不用砒霜、硇砂等峻烈燥熱的有毒藥物。所謂溫補,大多使用薑、附子為主,從來不用鐘乳石、龍骨、石脂、罌粟殼等緊澀燥熱的有毒藥物。
治療痢疾,要避免使用固澀溫補的藥物。主要的原則是先散風邪、疏通行氣、開通胃氣,不能馬上使用肉豆蔻、訶子、白朮等藥物來補住寒邪,不能馬上使用罌粟殼、龍骨、牡蠣等藥物來封閉腸胃。邪氣得到補益會更加旺盛,補益越盛,病情越發作,不是導致腹痛絞痛,就是導致裡急後重,所以病情才會日夜拖延而不能痊癒。 (按:《續醫說》的觀點與此相似,並且說:世俗只知道澀劑能堵塞,卻不知道通利也能堵塞。後來的學者,貴在變通,不能固執於一種方法來治療。這個觀點來源於張子和。)
大凡治療痢疾,不可以馬上使用罌粟殼、地榆、石榴皮等緊澀的藥物。罌粟殼的藥性是緊澀的,會損傷脾胃,使毒氣滯留在體內,反而加重病情。這就像溝渠裡積存著不乾淨的污穢之物,如果不先清理疏通,卻堵塞出口,讓污穢之物無法排出,怎麼行呢?因此,很多人因為服用罌粟殼,導致不思飲食,日漸消瘦困乏,勉強稱之為“噤口痢”的情況有很多。古時的方劑中,從未見過使用罌粟殼,大多使用黃連之類的藥物。
然而,罌粟殼並非沒有功效,而是適用於久痢的情況。而且應該去除乾淨筋膜和蒂,搗碎後用白蜜水浸泡一晚,第二天用文火炒至焦黃色,這樣才能穩妥使用。如果太早使用,會使毒氣閉塞心絡,導致噤口不食,無法救治,後悔莫及。
痢疾這種病,是由於濕熱積聚,黏膩阻塞在腸胃之中。清熱邪,疏導滯氣,活化滯血,那麼疾病很快就會痊癒。如果使用人參、白朮等溫補藥物,反而會使熱邪更加旺盛,氣機更加阻塞,時間久了,正氣虛弱,邪氣更加猖獗,甚至會到不可救藥的地步,這是最初就使用溫補藥物造成的禍患。 (按:《玉案》說:下痢如果服用黃耆,就會導致腹脹,如果服用過多的升麻,那麼小便和積聚的邪氣都會上升到上焦,這是導致快速死亡的方法。現在驗證,升麻不一定會造成危害。)
關於婦女產前產後患痢疾的治療案例:三寶廉使仲子的妻子,泰不花尚書的妹妹,患了痢疾,白天黑夜腹瀉五六十次,裡急後重,而且已經懷孕九個月。很多醫生都用清暑散滯的藥物,但病情更加痛苦。壽至診視後說:必須要用藥瀉下滯積。大家因為她懷孕不肯。壽至說:《素問》有說:有病而瀉,不會導致流產,也就是說不會流產。用藥後反而會順利生產。於是開了消滯導氣的藥丸給她服用,病情順利好轉,再次用藥後滯積去除,接著用清暑利尿的藥物,病癒而孕期果然沒有異常,足月後順利生產。(朱右撰《攖寧生傳》)
至於婦女臨產時患痢疾,是最為危險的。鄭氏有胎前下痢、產後不止、七天必死的說法。我曾經用甘草乾薑湯加厚朴、茯苓、木香,治療妊娠白痢;《千金方》三物膠艾湯,治療妊娠血痢;連理湯加膠、艾,治療赤白相間的痢疾。駐車丸、千金黃連湯、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湯,對於產前產後各種顏色的痢疾都可以選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