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08)
臟腑類 (208)
1. 滯下
寒閉痛甚,寒開痛微。痢開病減,故痛微也。虛者少氣,氣無壅滯,故亦痛微也。熱者多實,性急不得舒通,故窘痛甚也。(《金鑑》)
凡蘊熱血痢,裡急而痛甚,雖已疏通盪滌,然其痛不減者,非熱亦非積也,榮血虧少,陽剛勝陰故爾。用藥當以川芎為佐,榮血一調,其痛自止。(《直指》)(按:痢後腹痛,見調停方中越桃散下,宜參。)
裡急後重,裡急後重,脈大而洪實,為裡熱而甚蔽,是有物結墜也。若脈浮大甚,不宜下。雖裡急後重而脈沉細弱者,謂寒邪在內而氣散也,可溫養而自愈。裡急後重閉者,大腸經氣不宣通也,宜加檳榔、木香宣通其氣。(《保命集》)
按裡急者,窘迫急痛是也。後重者,大腸墜重而下也。夫裡急後重,其證不一。有因火熱者,所謂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是也。有因氣滯,此大腸經氣壅而不宣通也。有因積滯壅盛者,是有物結墜也。有氣虛者,此大腸氣降而不能升也。有血虛者,所謂虛坐努責是也。治法,火熱者寒之清之,氣滯者調之,積滯者去之,氣虛而降者升之舉之,血虛者補之,各察其所因也。(《玉機》)
邪迫而後重者,至圊稍減,未幾復甚(芍藥湯)。虛滑而後重者,圊後不減,以得解愈虛故也(真人養臟湯)。下後仍後重者,當甘草緩之,升麻舉之。(《必讀》)(按:《醫貫》曰:後重有二:邪氣墜下者,圊後不減;虛努不收者,圊後隨減。此可辨虛實。此說傎矣)
後墜下迫肛門,糞出墜止,為糞前墜,乃滯也,故曰實墜,糞出更墜,為糞後墜,非滯也,故曰虛墜。(《金鑑》)
口中及腸內生瘡,凡痢口裡生瘡,則腸間亦有瘡也。所以知者,猶如傷寒熱病,胃爛身則發瘡也。此由挾熱痢,藏虛熱氣內結,則瘡生腸間,熱氣上衝,則瘡生口裡。然腸間口裡生瘡,皆胃之虛熱也。胃虛穀氣弱,則九蟲三尸發動,則變成䘌。(《病源論》)
大孔痛,下利大孔痛者,當溫暖之。(《千金》)
下利大孔痛者,因熱流於下也,以木香、檳榔、黃連、黃芩、炒乾姜。(《丹溪》)
凡病痢疾多有大孔腫痛者,其故何也?蓋脾胃不和,則水穀之氣失其正化,而濁惡難堪之味出諸孔道,此痛楚之不能免也。又若火因瀉陷,陽為陰逐,則胃中陽氣並逼於下,無從解散,此腫之所由生也。所以痢多則痛多,痢少則痛少,痛與不痛,亦由氣之陷與不陷耳。故無論寒痢熱痢,大孔皆能為痛,不得謂痛必由熱也。
欲治此者,但治其痢,痢止則腫痛自散,亦如後重之法也。(《景岳》)
渴,痢則津液空竭,腑臟虛燥,故痢而兼渴也。渴而引飲,則痢不止,翻益水氣,脾胃已虛,不能克消水,水氣流溢,浸漬肌肉,則變腫也。(《病源論》)
白話文:
腹瀉(滯下)
- 寒冷引起的腹瀉,疼痛會很劇烈;寒氣消退,疼痛就會減輕。 腹瀉次數減少,病情也會減輕,所以疼痛也會減輕。虛弱的人氣息短少,體內沒有阻塞,所以疼痛也會比較輕微。體內有熱的人,通常體質比較壯實,而且性情急躁,體內積熱難以順暢排出,所以會感到劇烈腹痛。
- 凡是因為體內蘊熱而引起的血痢,會有裡急後重(腹部絞痛,想排便卻排不出來)的狀況,而且疼痛劇烈。 即使已經用藥疏通腸道,疼痛仍然沒有減輕,這不是因為體內有熱或是積滯,而是因為身體的血液虧損,陽氣旺盛而陰氣不足所導致。用藥時應加入川芎來輔助,只要血液調和,疼痛自然就會停止。
- 「裡急後重」的狀況,如果脈象大而洪實,代表體內有熱,而且熱邪阻塞嚴重,是有東西堵塞在腸道。 如果脈象浮大而且很強,就不適合用瀉下的方法。如果雖然有裡急後重的狀況,但脈象卻是沉細無力,這代表體內有寒邪,導致氣散,可以溫養身體來使其自然痊癒。如果裡急後重又排便不暢,是因為大腸經氣無法順暢流通,應該加入檳榔、木香來疏通經氣。
- 所謂「裡急」,就是指腹部絞痛、有急迫感;所謂「後重」,是指大腸下墜、有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感覺。 「裡急後重」的狀況原因有很多,有些是因為體內有火熱,火的性質是急速且容易使物質乾燥;有些是因為氣滯,大腸經氣壅塞不通;有些是因為腸道積滯,有東西堵塞在腸道;有些是因為氣虛,大腸的氣下降而無法上升;有些是因為血虛,也就是虛弱導致用力努責卻排不出來。治療方法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來對症下藥,體內有火熱就應該用寒涼藥物來清除,氣滯就應該用藥物來調和,積滯就應該用藥物來排除,氣虛就應該用藥物來提升,血虛就應該用藥物來補養。
- 如果因為邪氣侵犯而導致的後重感,排便後會稍微減輕,但很快又會加重。 如果因為虛弱滑脫導致的後重感,排便後並不會減輕,因為這是因為排便會更加虛弱。如果排便後仍然有後重感,應該用甘草來緩和,用升麻來提升。
- 排便時肛門有下墜感,排便後下墜感就停止,這是因為糞便往下墜所導致,這是實證,也就是有東西滯留所致。 如果排便後,下墜感反而更嚴重,這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,而不是有東西滯留。
- 凡是腹瀉時口腔內出現潰瘍,表示腸道內也有潰瘍。 就如同傷寒等熱病,胃部潰爛時身體就會長瘡一樣。這是因為腹瀉夾帶熱邪,體內虛熱鬱結所導致,熱氣向上衝,就會在口腔內形成潰瘍。然而腸道和口腔內的潰瘍,都是因為胃的虛熱所引起。胃虛弱導致穀氣不足,體內寄生蟲就會活躍,進而形成腸道疾病。
- 腹瀉時肛門疼痛,應該注意保暖。
- 腹瀉時肛門疼痛,是因為熱氣向下流動所導致。 可以使用木香、檳榔、黃連、黃芩、炒乾姜等藥物來治療。
- 凡是患有痢疾,多數會有肛門腫痛的狀況,這是因為脾胃不和,水穀精微之氣無法正常運化,導致汙濁難聞的味道從孔道排出,這是疼痛無法避免的原因。 此外,如果火熱之氣因腹瀉而下陷,陽氣被陰氣逼迫,胃中的陽氣就會被迫向下,無法散發,這也是腫痛產生原因。所以腹瀉次數多,疼痛也會多;腹瀉次數少,疼痛也會少。疼痛與否,也跟氣是否下陷有關。因此,無論是寒性或熱性腹瀉,都可能導致肛門疼痛,不能單純認為疼痛就是因為熱邪所引起。
- 要治療這種狀況,只要治療腹瀉,腹瀉停止,腫痛就會自然消散。 就像治療後重感的方法一樣。
- 腹瀉時,體內的津液會耗盡,導致腑臟虛燥,所以腹瀉會伴隨口渴。 如果因為口渴而喝水,腹瀉反而會停止不了,反而會增加體內水氣。脾胃已經虛弱,無法消化吸收水分,水氣就會流溢到肌肉組織,導致水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