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05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05)

1. 滯下

強人適發越,薄衣冷飲食,表有熱不覺里冷,而胃內潛冷,冷即下也,今始發熱而下,當與理中湯,加大附子一枚,連服三四劑,重複令微汗出,微汗出則熱除,不復思冷,胃氣溫暖,下與發熱俱瘳矣。宿寒之家,其人常自患,冷躡濕地,若足蹈凍地,或衣被薄皆發。風下最惡。

何謂風下?當風吹腰腹,冷氣徹里而暴下者,難治也。(同上)

熱痢候,此由腸胃虛弱,風邪挾熱乘之,腸虛則泄,故為熱痢也。其色黃,若熱甚,黃而赤也。(同上)

祭酒林謙之說:韶州醫人劉從周治病有功,議論殊不凡,且有驗,云:大凡痢疾,不問赤白而後為冷熱之證。若手足和暖則為陽,只須先服五苓散,用粟米飲調下,次服感應丸二十粒即愈。若覺手足厥冷則為陰,當服暖藥,如已寒元、附子之類。如此治痢無不效。此方親曾用有效。

有人夏月患痢,一日六七十行,用五苓散者兩服立止。(《百一選方》)(按:此治法難信,姑存之。)

凡腹痛後重,小便短少,口渴喜冷飲,大腸口燥結,是為挾熱下痢。若腹痛,口不渴,喜熱飲,小便清長,身不熱,腹喜熱手熨者,(評曰:痢疾與傷寒不同,頗有不渴喜熱飲,便清身不熱,腹喜熱熨而仍屬火症者,此不可以為據也,)是為挾寒下痢。(《醫貫》)

凡瀉痢寒熱之辨,若果是熱,則必畏熱喜冷,不欲衣被,渴甚飲水,多亦無礙,或小便赤澀而痛,或下痢純血鮮紅,脈息必滑實有力,形氣必躁急多煩。若無此實熱諸證,而瀉痢有不止者,必是虛寒。(《景岳》)

其症之冷熱,不在論糞色之赤白,有赤者亦冷而白者亦熱,惟在審糞色之淡薄稠濃與手足之溫涼。蓋四肢為諸陽之本,陽虛則身雖溫,手足必冷,臍下必寒,口不渴,利久或渴,不喜飲食,安靜自臥,小便自利,或腸鳴,或腹痛,糞水淡薄,或數至圊而不去,或血水,或黑血,脈必沉遲細小者,陰也。熱以勝寒,陽平陰也。

陽盛則身大熱,手足溫暖,臍下必熱,乾嘔口渴引飲,或大熱,或膿血,或紫血,脈必浮洪實數者,陽也。寒以勝熱,陰和陽也。(《會解》)

若血色黯如瘀,服涼藥而所下愈多、去愈頻者,當作冷痢,宜理中湯,或四君子湯加肉豆蔻、木香各半錢。(《要訣》)(按:《醫通》曰:凡血色紫黯,屢服涼藥而所下愈多,作冷痢治。故血色如豬肝、如紫草、如莧菜汁者,非炮姜不治。又《三因》曰:凡血得熱則淖溢故鮮,得寒則凝泣故瘀。此戴氏所本。)

赤白(血痢),凡痢皆由榮衛不足,腸胃虛弱,冷熱之氣,乘虛入客於腸間,虛則泄,故為痢也。然其痢而赤白者,是熱乘於血,血滲腸內則赤也。冷氣入腸,搏腸間津液凝滯則白也。冷熱相交,故赤白相雜。重者狀如膿涕而血雜之。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,狀如脂腦,世謂之魚腦痢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白話文:

滯下

體格強壯的人,如果穿得太少、吃冷的食物,身體表面可能有熱感卻不覺得體內寒冷,但實際上胃裡面已經潛藏寒氣,寒氣一來就會腹瀉。現在剛開始發熱就腹瀉,應該服用理中湯,並加大附子一枚,連續服用三四帖,重複服用使其稍微出汗,微汗一出,熱就退了,也不會再想吃冷的,胃氣溫暖,腹瀉和發熱都會痊癒。原本體內就寒冷的人,常常自己覺得身體發冷,踩到潮濕的地面,或是腳踩到冰冷的地面,或是穿得太少,都會引起腹瀉。因風邪引起的腹瀉最為嚴重。

什麼是風邪引起的腹瀉呢?當風吹到腰腹,冷氣直接進入體內而導致突然腹瀉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

熱痢的症狀,是因為腸胃虛弱,風邪夾帶熱邪侵入,腸道虛弱就會腹瀉,所以形成熱痢。其糞便顏色偏黃,如果熱邪很嚴重,則會偏黃帶紅。

祭酒林謙之說:韶州的醫生劉從周治病很有經驗,見解獨到,而且很有效。他說:一般來說,腹瀉不論是赤痢還是白痢,都要先判斷是寒證還是熱證。如果手腳溫暖,就屬於陽證,只需要先服用五苓散,用小米湯調服,然後再服用感應丸二十粒就會痊癒。如果覺得手腳冰冷,就屬於陰證,應該服用溫熱的藥物,例如已寒元、附子之類。這樣治療腹瀉沒有不見效的。這個方法我親自使用過,效果很好。

有人在夏天得了腹瀉,一天腹瀉六七十次,服用五苓散兩次就立刻止瀉了。(《百一選方》)(註:這種治法難以置信,姑且保留。)

凡是腹痛、裡急後重(想大便卻拉不出來)、小便短少、口渴喜歡喝冷飲、大腸口乾燥且便秘,這是屬於夾帶熱邪的腹瀉。如果是腹痛、口不渴、喜歡喝熱飲、小便清澈量多、身體不發熱、腹部喜歡用熱手按壓的,(評:痢疾和傷寒不同,確實有口不渴、喜歡喝熱飲、小便清澈、身體不發熱、腹部喜歡熱敷但仍然屬於火症的,這種情況不能作為判斷依據。)這屬於夾帶寒邪的腹瀉。

一般來說,辨別腹瀉是寒是熱,如果是熱證,就一定會怕熱喜歡冷,不喜歡穿蓋衣被,口渴得很想喝水,喝再多水也不覺得有問題,小便可能呈現赤色而且排尿時會感到疼痛,或者拉出來的痢疾是純鮮紅色的血,脈象一定是滑實有力,精神氣色一定會顯得急躁不安。如果沒有這些實熱的症狀,卻腹瀉不止,那一定是虛寒。

判斷腹瀉是寒是熱,不在於糞便顏色的赤白,有赤色糞便的可能是寒證,有白色糞便的也可能是熱證,關鍵在於判斷糞便的濃稠程度和手腳的溫涼。四肢是陽氣的根本,陽氣虛弱,即使身體溫熱,手腳也一定冰冷,肚臍以下一定發涼,口不渴,拉肚子久了可能會口渴,不喜歡吃東西,喜歡安靜地躺著,小便正常,可能會腸鳴,或腹痛,糞便稀薄如水,或者想上廁所卻拉不出來,或者拉出帶血水、黑血的糞便,脈象一定是沉遲細小,這是屬於陰證。熱邪能勝過寒邪,陽氣就恢復正常了。

陽氣旺盛,身體會發熱,手腳溫暖,肚臍以下一定發熱,想吐又吐不出來,口渴想喝水,可能發高燒,可能拉出膿血,或紫血,脈象一定是浮洪實數,這是屬於陽證。寒邪能勝過熱邪,陰氣就恢復正常了。

如果拉出的血顏色暗如瘀血,服用涼藥後拉得更多、更頻繁,這應該是寒痢,應該服用理中湯,或四君子湯加入肉豆蔻、木香各半錢。(註:《醫通》說:凡是血色紫暗,多次服用涼藥後拉得更多,應該當作寒痢治療。因此,血色像豬肝、像紫草、像莧菜汁的,一定要用炮姜才能治好。另外《三因》說:凡是血遇到熱就會稀爛溢出,所以呈現鮮紅色;遇到寒就會凝結,所以呈現瘀色。這都是戴氏提出的。)

赤白痢(血痢),凡是痢疾都是因為營衛不足,腸胃虛弱,寒熱之氣趁虛侵入腸道,腸道虛弱就會腹瀉,所以形成痢疾。痢疾有赤白兩種,是因為熱邪侵入血液,血液滲入腸內就會呈現紅色。寒氣侵入腸道,腸道內的津液凝滯就會呈現白色。寒熱交錯,所以赤白相雜。嚴重的情況像膿鼻涕一樣,還混有血。輕微的情況,白色膿液上有細細的紅血絲,看起來像腦髓,世人稱之為魚腦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