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03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203)

1. 滯下

其或纏墜退減十之七八,穢積已盡,糟粕未實,當炒芍藥、炒白朮、炙甘草、陳皮、茯苓煎湯,下固腸丸三十粒;然固腸丸性燥,恐尚有滯氣未盡行者,但當單飲此湯,固腸丸未宜進用,蓋固腸丸有去濕實腸之功。其或利後糟粕未實,或食粥稍多,或飢甚方食,腹中作痛,切不可驚恐,當以白朮、陳皮各半煎湯和之自安。

其或久痢後體虛氣弱,滑下不止,又當以藥澀之,可用訶子肉、豆蔻、白礬、半夏,甚者添牡蠣,可擇用之;然須用陳皮為佐,恐太澀亦能作痛。又甚者灸天樞、氣海。(《丹溪心法》)

久痢不愈,當觀氣虛血虛,並內有流連之熱,或有穢血之停,審而辨之,不可一途而治。(《蒼生司命》)

滑潤而易出者,兜澀為主;艱澀而難出者,疏通為先。(《沙篆》)

凡痢證初起,形氣尚強,脹實堅痛者,可速去其積,積去則痢自止,此通因通用、痛隨利減之法也。若煩熱好冷,脈實腹滿,或下純紅鮮血者,此為濕熱內盛而宜清利者。若痢症經久,未有不傷其正者,但有傷陰傷陽之兩途。傷陰者,精血脂膏悉從利去,多有煩躁熱渴之候,此宜亟行清潤以養其陰;傷陽者,脾腎元神悉從利散,多有滑脫厥逆之候,此宜亟行溫補以回其陽。

總之,暴病則多實,久病則多寒,滑脫者多寒,澀滯者多熱,參之脈症,合之新久,百無一失矣。(《病機匯論》)

下利腹痛異常,脈沉而緊,無熱證者,先以薑桂之類溫之,後理積滯。一種陰虛痢疾,切戒攻積之藥。凡見痢下五色,膿血稠黏,滑泄無度,發熱煩渴,臍下急痛,至夜轉劇而惡食,或下鮮血者,便屬陰虛,急宜救熱存陰為主,如駐車丸、阿膠丸、歸連丸、阿膠梅連丸、千金黃連湯、黃連阿膠湯、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等方選用。(《醫通》)

為治之法,慎之於初者易愈,失之分利者難治,若誤醫傳藏者必死,及以外感為內傷者必死。(《證治百問》)

大抵初病治法,發熱惡寒者,香蘇散加防風、川芎以取微汗則愈,重必用桂枝湯、當歸四逆湯之類。若寒熱往來、多嘔者,必用小柴胡湯。若熱多而口渴者,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主之。若發熱不惡寒,裡急後重者,以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,照古法先煎葛根,後煎諸藥,日服二三劑必愈。(《時方妙用》)

醫書云:下痢純血者死,下痢如屋漏水者死。按其治法,不過用阿膠、地榆、槐花、蒼朮之類,安能以救死症。如果下奔鮮血、口渴便短、裡急後重、脈盛者,為火症,宜白頭翁湯,一日兩服,虛人及產後加阿膠、甘草,亦有下鮮血而非火症者。若血帶黯而成塊者,屬熱者少,屬寒者多,俱宜從脈症細辨之。

若口中和、脈細、小便長、手足冷者,屬虛寒無疑,宜以理中湯加灶心土八錢主之;下血多者,宜間服黃土湯,一日二服,三日漸愈。蓋以脾胃如分金之爐,理中湯分其清濁,是治其本源也。屋漏水即血水之黯滯不稠者,為虛寒症誤用寒涼攻破所致。若見咽痛、語言無序,半日必死,亦用理中湯救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腹瀉情況減緩,次數減少到十分之七八,穢物也排得差不多了,但腸胃還沒恢復正常,這時應該用炒過的白芍、炒白朮、炙甘草、陳皮、茯苓煮湯喝,再配上三十粒固腸丸。但是,因為固腸丸藥性偏燥,怕體內還有沒排乾淨的滯氣,所以最好先單獨喝湯,暫時別吃固腸丸,因為固腸丸有去除濕氣、使腸道恢復正常的功能。如果腹瀉後腸胃還沒恢復正常,或是稍微多吃點稀飯,或是餓太久才吃飯,肚子就會痛,這時不要驚慌,用白朮和陳皮各一半煮湯喝就會好轉。

如果長期腹瀉導致身體虛弱、氣虛,拉不停,這時就應該用藥來止瀉。可以用訶子肉、豆蔻、白礬、半夏,嚴重的話可以加牡蠣,可以根據情況選用。但是要加陳皮來輔助,因為太過收澀的藥也可能引起腹痛。更嚴重的話,可以針灸天樞穴和氣海穴。

長期腹瀉不好,應該觀察是氣虛還是血虛,以及體內是否有未清的熱邪,或是是否有穢血停留在體內,要仔細辨別,不能用一種方法治療。

如果是滑潤容易排出的腹瀉,要用收澀的藥為主;如果是艱澀難出的腹瀉,要先疏通。

凡是腹瀉剛開始,身體狀況還不錯,腹脹、腹痛且感覺很硬,可以用藥快速排除腸胃積滯,積滯排除了,腹瀉自然就會停止,這是通則不痛的道理,疼痛會隨著腹瀉減輕而減輕。如果出現發熱、喜歡涼快、脈象實、腹脹,或是排出純鮮紅的血,這是體內濕熱過盛,應該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。如果腹瀉時間很久,沒有不損害身體的,但有傷陰和傷陽兩種情況。傷陰是指精血等營養物質都隨著腹瀉流失,會出現煩躁、口渴等症狀,這時應該趕快用清潤的方法來滋養陰液;傷陽是指脾腎的陽氣隨著腹瀉散失,會出現滑脫、手腳冰涼等症狀,這時應該趕快用溫補的方法來恢復陽氣。

總之,急性病多為實證,慢性病多為虛寒,滑脫的腹瀉多為虛寒,艱澀的腹瀉多為熱證,要參照脈象和症狀,結合病情的長短來判斷,這樣就不會有錯。

腹瀉伴隨異常腹痛,脈象沉而緊,沒有發熱症狀,應該先用薑和桂枝等溫熱藥物來溫陽,之後再處理積滯。還有一種是陰虛引起的腹瀉,絕對不能用攻積的藥物。如果腹瀉排出五顏六色的膿血、黏稠滑膩,拉個不停,發熱口渴,肚臍下方急痛,晚上加重且不想吃東西,或是排出鮮血,就屬於陰虛,應該趕快用清熱、保存陰液的方法治療,比如可以選用駐車丸、阿膠丸、歸連丸、阿膠梅連丸、千金黃連湯、黃連阿膠湯、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等藥方。

治療腹瀉的方法,在初期就謹慎處理的容易治好,如果誤判病因,導致病情深入就難以治療,如果誤診把傳變到內臟的疾病當作外感疾病治療,那就必定會死亡。

一般來說,初期的腹瀉,如果發熱怕冷,可以用香蘇散加上防風、川芎來稍微發汗,就會好轉,嚴重的話就要用桂枝湯、當歸四逆湯之類的藥方。如果忽冷忽熱、容易嘔吐,一定要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發熱嚴重且口渴,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,加上栝樓根來治療。如果發熱但不怕冷,裡急後重(想拉卻拉不乾淨的感覺),可以用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,按照古法,先煎葛根,再煎其他藥,一天喝二三劑就一定會好。

醫書上說,腹瀉排出純血會死亡,腹瀉像屋漏水一樣也會死亡。按照治療方法,用阿膠、地榆、槐花、蒼朮之類,怎麼能救活將死之人呢?如果排出鮮血、口渴、小便少、裡急後重、脈象強盛,這是火證,可以用白頭翁湯,一天喝兩次,身體虛弱的人或產婦可以加阿膠、甘草。也有排出鮮血但不是火證的。如果血的顏色暗淡且成塊,屬於熱證的比較少,屬於寒證的比較多,都要仔細根據脈象和症狀來辨別。

如果口中沒有不適、脈象細弱、小便多、手腳冰冷,這一定是虛寒,可以用理中湯加上灶心土八錢來治療。如果出血多,可以間隔服用黃土湯,一天喝兩次,三天就會逐漸好轉。因為脾胃就像熔煉金子的爐子,理中湯可以區分清濁,這是治療根本的方法。屋漏水指的是血水顏色暗淡、不濃稠,這是虛寒證,因為誤用寒涼藥物攻破造成的。如果出現咽喉疼痛、語無倫次,半天就會死亡,也要用理中湯來搶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