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外因類 (54)

回本書目錄

外因類 (54)

1.

六氣為病,皆能發熱。然寒與熱相因,暑與濕相從,獨燥與濕相反。濕病多得之地氣,燥病多得之內因,此病因之殊同也。病機十九條,燥症獨無。若諸痙項強皆屬於濕,愚竊疑之。今本論有痙濕之分。又曰:太陽病,發汗太多,因致痙。則痙之屬燥無疑也。夫痙以狀命名,因血虛而筋急耳。

六氣為患,皆足以致痙。然不熱則不燥,不燥則不成痙矣云云。夫痙之始也,本非正病,必夾雜於他症之中。人之病此者,世醫悉指為風,所以不明其理。善醫者必於他症中審察而預防之。(《傷寒論翼》)

病專在經,痙病,經病非臟腑病也。脈者人之正氣正血所行之道路也,雜錯乎邪風邪濕邪寒,則脈行之道路,必阻塞壅滯,而拘急蜷攣之證見矣。是病悉在人經絡隧道中為患耳,雖與臟腑相屬,而究不同於病在臟腑,故曰經病也。(《金匱本義》)

脈候,太陽中濕病痓,其脈沉與筋平。剛痓太陽中風,感於寒濕者也,其脈往來進退,以沉遲細,異於傷寒熱病。(《甲乙經》)

其脈沉弦而遲,亦或帶緊,此為惡候,不救者多。若脈如雨濺,散出於指外者,旦暮殂也。(《活人總括》)

新產血虛,金瘡出血過多,皆能成痙。惟脈虛小可治,若實大者難愈也。(《傷寒緒論》)

總證,(癇痙辨異傷寒辨異),風痙者,口噤不開,背強而直,如發癇之狀,其重者耳中策策痛,卒然身體痙直者死也。(《病源論》)

痙者,口噤不開,背強而直,如發癇之狀,搖頭馬鳴,腰反折,須臾十發,氣息如絕,汗出如雨,時有脫。易得之者,新產婦人,及金瘡血脈虛竭,小兒臍風,大人涼濕,得痙風者皆死。溫病熱盛入腎,小兒癇熱盛皆痙。痙喑厥癲皆相似,故久厥成癲。審察之,其重者患耳中策策痛,皆風入腎經中也。不治流入腎,則喜卒然體痙直如死。(《千金》)

太陽風痓證候,始則發熱腹痛,喘息涎浮;次則牙緊頭搖,十指微動;漸加項背強直,轉側不仁;甚者昏困失音,目睛直視,滑泄不禁,身腰反張,如此則十不救一。(《活人總括》)

痓初發來,多有腹痛之證。(同上)

病發身軟時醒者,謂之癇;身強直反張如弓,不時醒者,謂之痙。(《病源論》)(按:弓字原作屍,據《千金》改。)

外證發熱惡寒,與傷寒相似,但其脈沉遲弦細,而項背反張強硬,如發癇之狀,此為異耳。(《活人》)

剛柔,太陽病,發熱不惡寒無汗為陽痙,發熱惡寒汗出為陰痙。(《神巧》)

當察其有汗無汗,以分剛痓柔痓,無汗葛根湯主之,有汗桂枝加葛根湯主之。(《活人》)

剛柔二痓與陰陽二痙是如何?痓亦作痙,陽痙屬剛痓,陰痙屬柔痓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六種氣候變化都可能導致疾病,並引發發熱。然而,寒冷和熱互相影響,暑熱和濕氣相伴而生,只有乾燥和潮濕是相反的。濕氣引起的疾病多半是從地氣而來,而乾燥引起的疾病多半是身體內在的原因,這就是病因不同的地方。疾病的病機有十九種,但唯獨沒有提到乾燥引起的疾病。如果說所有的脖子僵硬都是屬於濕氣引起的,我私下覺得這點值得懷疑。現在的醫學論述中有提到痙病和濕病的分別。又說:太陽病,如果發汗過多,就可能導致痙病。那麼,痙病屬於乾燥引起的就沒有疑問了。痙病是以病狀來命名的,是因為血虛導致筋脈拘急而引起的。

六種氣候變化都能引起疾病,足以導致痙病。但是,如果不發熱就不會乾燥,不乾燥就不會形成痙病等等。痙病一開始,並非是主要的疾病,一定是夾雜在其他疾病之中。一般人得這種病,醫生都認為是風引起的,所以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高明的醫生一定會在其他疾病中仔細觀察,並提前預防。(出自《傷寒論翼》)

這種病專門侵犯經絡,痙病是經絡的疾病,而不是臟腑的疾病。脈搏是人體正氣和血液運行的通道,如果夾雜著外來的邪風、邪濕、邪寒,那麼脈搏運行的通道一定會阻塞不通,導致拘急、蜷曲的症狀出現。這種病完全是在人體經絡隧道中發生的,雖然與臟腑相關,但終究不同於臟腑的疾病,所以說它是經絡的疾病。(出自《金匱本義》)

關於脈象,太陽中濕導致的痙病,其脈象是沉而平和。剛痙是太陽中風,感受寒濕引起的,其脈象是來回緩慢,沉細遲緩,不同於傷寒的熱病。(出自《甲乙經》)

如果脈象是沉弦而遲,有時甚至帶有緊的感覺,這是一種不好的徵兆,多半難以救治。如果脈象像雨滴四散,散到指頭之外,那麼早晚就會死亡。(出自《活人總括》)

產後血虛,或是外傷出血過多,都可能導致痙病。只有脈象虛弱細小的還可以治療,如果脈象強大有力就難以治癒了。(出自《傷寒緒論》)

總體來說,風痙的症狀是口不能張開,背部僵硬挺直,像癲癇發作一樣,嚴重的話耳朵裡面會痛,突然之間身體僵直就會死亡。(出自《病源論》)

痙病的症狀是口不能張開,背部僵硬挺直,像癲癇發作一樣,頭部搖動,發出馬叫的聲音,腰部向後彎折,短時間內反覆發作十多次,呼吸像要停止一樣,汗如雨下,有時會脫落。容易得這種病的人是剛生產的婦女,外傷出血過多,小兒臍帶感染,大人受寒濕,凡是得了痙風都會死亡。溫熱病熱邪侵入腎臟,小兒熱病熱邪過盛都可能導致痙病。痙病、失語、昏厥、癲癇的症狀很相似,所以長期昏厥可能會導致癲癇。要仔細觀察,嚴重的會耳朵裡面痛,都是因為風邪侵入腎經之中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病邪流入腎臟,就會突然身體僵直像死了一樣。(出自《千金》)

太陽風痙的症狀,開始時會發熱腹痛,呼吸急促,口中流涎;接著會牙關緊閉,頭部搖動,十指輕微顫動;慢慢會脖子和背部僵硬挺直,轉動不靈活;嚴重的話會昏迷失語,眼睛直視,大小便失禁,身體向後彎曲,像這樣就十個救不活一個。(出自《活人總括》)

痙病剛發作的時候,多半會有腹痛的症狀。(同上)

如果發病的時候身體是軟的,而且會清醒的,就叫做癇;如果身體僵硬挺直,向後彎曲像弓一樣,而且不會清醒的,就叫做痙。(出自《病源論》)(按:原文的弓字寫作屍,根據《千金方》改過來。)

外在症狀是發熱怕冷,跟傷寒很相似,但是脈象是沉遲弦細,而且脖子和背部向後僵硬,像癲癇發作一樣,這是跟傷寒不同的地方。(出自《活人》)

剛痙和柔痙,太陽病,發熱但不怕冷,沒有汗,這是陽痙;發熱怕冷,出汗,這是陰痙。(出自《神巧》)

應該仔細觀察有沒有汗來分辨剛痙和柔痙,沒有汗就用葛根湯來治療,有汗就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。(出自《活人》)

剛柔二痙和陰陽二痙是什麼意思呢?痓也寫作痙,陽痙屬於剛痙,陰痙屬於柔痙。(同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