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9)
臟腑類 (19)
1. 胃脘癰
脈因證治諸說,夫陰陽升降,則榮衛流通;氣逆而隔,則留結為癰。胃脘癰者,由寒氣隔陽,熱聚胃口,寒熱不調,故血肉腐壞。以氣逆於胃,故胃脈沉細。以陽氣不得下通,故頸人迎甚盛,令人寒熱如瘧,身皮甲錯,或咳或嘔,或唾膿血。觀伏梁之病,亦有俠胃脘內癰者,以其裹大膿血,居腸胃之外故也。(《聖濟》)
白話文:
脈象和證候的關係:陰陽升降,榮衛流通;氣逆隔陽,則留結為癰。胃脘部的癰(即胃脘腫瘤),是因寒氣阻隔陽氣,使得熱氣聚於胃口,寒熱不調,因此血肉腐敗而形成的。由於氣逆導致胃氣受阻,所以胃脈沉細。由於陽氣無法下行流通,所以頸部的人迎脈甚盛,令人出現如瘧疾般的寒熱交替,皮膚感覺像甲錯般疼痛,有時可能咳嗽或嘔吐,或者咳出膿血。另外,觀察伏梁病(指胸腹脹悶、腹中悶脹或疼痛),也有內部伴有胃脘部膿腫的情況,這是因為膿血聚集在胃腸之外而引起的。
諸書少論此病,惟孫真人言此(按:《千金》別無其說,蓋是誤憶),後學以此論乃胃熱為邪治之(按:《外科集驗方》作治法亦與腸癰頗同),初以疏利為先,以消毒托裡退胃熱,此為良法。不識病者,誤人不淺,可不慎之。(《奇效》)
白話文:
關於此病,各類醫書很少論述,只有孫思邈說過(按:《千金》中並無此說,可能是誤認了),後人依據這一論點認為胃熱為邪氣,就以此治療(按:《外科集驗方》中的治法也和腸癰的治法差不多),初期以疏通便利為先,用以消毒、託裡、降胃熱,這是個好方法。不認識這種疾病的,誤導別人的程度可不輕,不能不小心。(《奇效良方》)
仲景云:嘔家有癰膿者,不可治嘔,膿儘自愈。此不言癰之所在而言嘔膿者,以其但嘔而不咳,知非肺癰而為胃脘癰明矣。《內經》曰:熱聚於胃口而不行,胃脘為癰。胃脘屬陽明,陽明氣逆,故膿不自咳出而從嘔出,膿亦不似肺癰之如米粥者,此出自胃脘,從濕化而聚結成膿,有結痰如蜆肉也。
白話文:
仲景說:如果嘔吐的病人有膿癰的情況,就不可以治療嘔吐,膿癰會自動好起來。這裡不提到癰的位置,只是因為病人只嘔吐而沒有咳嗽,可以知道這不是肺癰,而是胃部的癰。如《內經》所說:熱聚集在胃部而不流通,胃部出現癰。胃部屬於陽明經,陽明的氣被阻塞,所以膿不會從咳嗽中排出,而是從嘔吐中排出。這膿的性狀也不像肺癰那樣稀薄成米粥,而是來自胃部,經由濕氣化後聚集成膿,還有結痰的情況,像螺肉一樣。
謂不可治嘔,言不得用辛香溫胃止嘔之劑,以膿之淤濁,熏蒸穀氣故嘔,若膿出則嘔自愈,夫癰之在胃脘之上者則然。若過乎中,在膈之下,則膿從大便而出,輕則金匱排膿湯,重則大黃牡丹湯、涼膈散選用。若膿自上而吐,輕則金匱排膿湯,重則射干湯,或犀角地黃湯加忍冬、連翹,皆因勢利導之法也。
白話文:
古文:謂不可治嘔,言不得用辛香溫胃止嘔之劑,以膿之淤濁,燻蒸穀氣故嘔,若膿出則嘔自愈,夫癰之在胃脘之上者則然。若過乎中,在膈之下,則膿從大便而出,輕則金匱排膿湯,重則大黃牡丹湯、涼膈散選用。若膿自上而吐,輕則金匱排膿湯,重則射干湯,或犀角地黃湯加忍冬、連翹,皆因勢利導之法也。
說不可治療嘔吐,意思是不能使用辛香溫胃的藥物來止嘔。因為膿液淤濁,燻蒸穀氣就會引起嘔吐。如果膿液排出後,嘔吐就會自然痊癒。如果癰疽位於胃脘之上,則是這樣。如果超過了中焦,位於膈膜以下,膿液就會隨著大便排出。如果是輕症,可以使用金匱排膿湯;如果情況嚴重,則可以使用大黃牡丹湯、涼膈散等藥物。如果膿液從上部吐出,如果是輕症可以使用金匱排膿湯;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使用射干湯,或者在犀角地黃湯中加入忍冬、連翹等藥物。這些方法都是根據病情而定的。
膿稀嘔止後,用太乙膏(宜參《肺癰》)作丸服,虛人宜八珍加黃耆、忍冬、連翹之類調補之。凡舌胎經久不退,色黑垢膩,口中作甜,臭氣穢濁,即是胃脘發癰之候,明眼辨之,毋俟癰成而致莫救也。(《醫通》)
白話文:
膿液色淡嘔吐停止之後,先服用心太乙膏(參照《肺癰》)做成的丸藥,身體虛弱的人適合服用補益氣血的八珍湯,另外再加入黃耆、忍冬、連翹等藥物調補。凡是舌苔很長時間沒退,顏色發黑並且油膩,嘴巴裡有甜甜的或是臭氣穢濁的氣味,這便是胃脘發癰脹膿的徵兆,有經驗的醫生能夠辨別,不要等到膿腫形成,那就沒有辦法挽救了。(《醫通》)
胃脘癰則有虛實二種:其實者易消,若作膿,必大吐膿血而愈;惟虛症則多不治。先胃中痛脹,久而心下漸高,其堅如石,或有寒熱,飲食不進,按之尤痛,形體枯瘦,此乃思慮傷脾之症,不待癰成即死。故凡腹中有一定痛處,惡寒倦臥,不能食者,皆當審察,防成內癰。甚毋因循求治於不明之人,以至久而膿潰,自傷其生也。(《源流論》)
白話文:
胃脘癰有虛實兩種:實症容易消解,如果變成膿,必然會大口吐出膿血而痊癒;唯獨虛症大多無法治癒,一開始胃中疼痛脹氣,久而久之心往下漸漸升高,其堅硬如石頭一般,或有寒熱交替,無法飲食,壓下去更加疼痛,形體枯瘦,這是思慮傷脾的症狀,還沒等到癰成形就已經死亡。所以凡是腹中有一處固定疼痛,怕冷倦怠臥牀,無法飲食,都要審慎觀察,防止形成內癰。切勿因為一味地忍耐和拖延,求治於不明事理的人,導致拖延太久膿潰破壞,進而傷害自己的生命。
胃癰,胃陽遏抑病也。(原此下引《聖濟》)若脈洪數,膿已成也,急用排膿之劑。脈遲緊,屬瘀血也,急當議下。否則毒氣內攻,腸胃並腐,其害不小。但此症又不比肺癰之可認,苟不嘔膿血,未免他誤矣,瘍醫可不知方脈之理乎。據此則知胃癰之症,端由胃陽之遏。然其所以致遏,實又有因,不但寒也。
白話文:
胃癰,是胃陽受到抑制引起的疾病。如果脈搏洪數,膿液已經形成,應趕緊使用排膿藥物。脈搏遲緩緊促,屬於瘀血,應趕緊考慮通便。否則毒氣攻入內部,腸胃都會腐爛,危害是很大的。但是這種症狀不同於肺癰可以辨認,如果不嘔吐膿血,難免會誤診。難道外科醫生不知道辨證論治的道理嗎?根據這些就能知道胃癰的症狀,全是由於胃陽受到抑制。但是引起抑制的原因有很多,不單單是寒冷。
必其人先有飲食積聚,或好飲醇醪,或喜食煎煿,一種熱毒之氣,累積於中,又或七情之火,鬱結日久,復感風寒,使熱毒之氣,填塞胃脘。胃中清氣下陷,故胃脈沉細,惟為風寒所隔,故人迎緊盛也。若有此二脈,非胃癰而何。然症之成也必以漸,而治之之法亦不可混施。
(《尊生書》)
白話文:
這個人之前一定有飲食積存,或者喜歡飲酒,或喜歡吃香辣食物,體內因此積聚了一種熱毒之氣,或者七情之火,鬱結日久,再加上感受了風寒,使熱毒之氣充滿了胃部。胃中的清氣下降,所以胃脈沉細,但是因為被風寒阻隔,所以人迎脈緊盛。如果有這兩種脈象,不是胃癰是什麼。但是疾病的形成一定是漸進的,治療的方法也不能混為一談。
胃癰亦生腹內,痛在心下臍上。其有紅腫見於胸下者,此軀廓之伏梁癰,非胃癰也。腸癰痛在下腹左右少腹間,以此為異云云。凡內癰膿未成,皆宜從清導之。已成膿者,必潰膿。胃癰之膿,有嘔出口者,有下潰於肛者。(《醫級》)
白話文:
胃癰也長在腹腔內,疼痛在心窩、肚臍上方。如果出現胸腔以下部位紅腫,這是胸腔的伏梁癰,不是胃癰。腸癰疼痛在下腹部、左右少腹部。中醫古籍上說:凡是內癰的膿還沒有形成,都需要用清導法來治療。已經形成膿了,就一定要膿瘡破裂排膿。胃癰的膿液,有的會嘔吐出來,有的會向下潰爛至肛門排出。
治驗,江應宿治上舍汪中宇,患喉腫不進飲食,腹中不飢,但日飲清茶數盞,召余視之。診得氣口緊數,此胃癰也。膿已成,宜引下行。投以涼膈散,稍稍利一、二度,次早吐膿血,再服射干湯一劑,即知餓索飲食,六劑全愈。(《類案》)
白話文:
(_治驗_案例):江應宿治療上舍汪中宇,汪中宇患有喉嚨腫脹,不能進食,肚子不覺得餓,但每天喝幾杯清茶,江應宿被請去看病。江應宿診斷出是氣口緊繃,脈搏數次,這是胃癰。膿已經形成了,應該引流下來。給他服用了涼膈散,排便稍微順暢了一兩次,第二天早上吐出膿血,再服射干湯一劑,汪中宇就覺得餓了,想吃東西,六劑藥後完全康復。(《類案》)
石頑治談仲安,體肥善飲,初夏患壯熱嘔逆,胸膈左畔隱痛,手不可拊,便溺澀數,舌上胎滑,食後痛,嘔稠痰,漸見血水,脈來澀澀不調。與涼膈散加石斛、連翹,下稠膩頗多。先是瘍醫作肺癰治不效,予曰:肺癰必咳嗽,吐腥穢痰。此但嘔不嗽,洵為胃病無疑。下後四、五日,復嘔如前,再以小劑調之,三下而勢甫平,復以保元苓橘平調,二十日而痊。先時有李姓者患此,專以清熱豁痰解毒為務,直至膈畔潰腐,膿水淋漓,纏綿匝月而斃。
良因見機不早,直至敗壞,悔無及矣。(《醫通》)
白話文:
有個叫談仲安的人,體型肥胖,喜歡喝酒,在初夏的時候患上了壯熱嘔吐,胸腔和橫膈膜的左側隱隱作痛,手不能拍打,大便小便澀滯頻數,舌苔滑膩,吃飯後疼痛,嘔吐出粘稠的痰,逐漸出現血水,脈搏來勢澀澀不調。我給他開了涼膈散,加石斛、連翹,清下稠膩的大便很多。
起初,有一個庸醫把他當成肺癰來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我說:肺癰一定會咳嗽,吐出腥臭的痰。這個病人只是嘔吐不咳嗽,顯然是胃病無疑。服用湯藥四五天後,病人又嘔吐如前,我再用小劑量的藥方來調理,三次藥服下後,病情才逐漸平穩。我又開了保元苓橘湯來平和調養,二十天後痊癒。
之前有個人姓李的也患了這個病,他專門以清熱豁痰解毒為務,一直到膈畔潰爛腐敗,膿水淋漓,纏綿一個多月而死亡。
治方,治熱聚胃脘,留結為癰,連翹升麻湯方。(《聖濟》)(按:即五香連翹湯。)
治胃腑實熱,留結為癰,陽氣不得下,胃脈沉細者,犀角湯方。
白話文:
**治療方法:**治療熱邪積聚在胃脘,停留結聚成為腫瘤,使用連翹升麻湯。出自《聖濟總錄》,又稱作五香連翹湯。
犀角(鎊),梔子仁,赤芍藥,赤茯苓(去黑皮),黃芩(去黑心),射干(去毛),大黃(銼炒各一兩)
白話文:
犀角(研磨成粉)、梔子仁、赤芍藥、赤茯苓(去除黑色的外皮)、黃芩(去除黑色的芯)、射干(去除毛)、大黃(切碎並炒熟,各取一兩)
上七味粗搗篩,每服五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去滓,入蜜一匙攪勻,再煎一兩沸,食後溫服。(同上)
治榮衛不流,熱聚胃口,血肉腐壞,胃脘成癰,射干湯方。
白話文:
以上七種藥材粗略搗碎篩過,每次使用五錢,加水一碗半,煎至一碗後濾去藥渣,加入一匙蜂蜜攪拌均勻,再煎煮一兩次沸騰,飯後溫服。 治療營衛不暢,熱氣聚集在胃部,導致血肉腐敗,胃脘部位形成膿腫,此為射乾湯的配方。
射干(去毛),梔子仁,赤茯苓(去黑皮),升麻(各一兩),赤芍藥,白朮(各一兩半)
白話文:
射干(去除毛鬚),梔子仁,赤茯苓(去除黑皮),升麻(各一兩),赤芍藥,白朮(各一兩半)
上六味㕮咀,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去滓,入生地黃汁一合,蜜半合,再煎三沸,溫服不拘時候,日二服。(同上)
白話文:
將上六味藥材磨成粉,如芝麻大小,每次服五錢匕,加水一盞半,煎至水只剩下八分,去除藥渣,加入生地黃汁一杯,蜂蜜半杯,再煎煮三次,溫熱服用,不拘時間,每天服用兩次。(同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