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200)
臟腑類 (200)
1. 滯下
泄瀉痢瘧同乎一源,多由暑月脾胃氣虛、飲食傷積所致。飲食才傷便作,則為泄瀉為輕;飲食停積既久,則為瘧痢為重。而瘧與痢又有分別。飲食為痰,充乎胸膈則為瘧疾;飲食為積,膠乎腸胃則為痢疾。古人有言曰:無痰不是瘧,無積不是痢。良有以也。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)
脈候,腸澼下膿血,脈沉小流連者生,數疾且大有熱者死。腸澼筋攣,其脈小細安靜者生,浮大緊者死。(《脈經》)
脈時小絕者生,洪大數者死。懸絕澀者死,細微而澀者生。緊大而滑者死,得代絕脈者亦死。(《病源論》)
下痢微小卻為生,脈大浮洪無瘥日。(《脈訣》)
腸澼頻下膿血者,診脈宜滑大也。若弦急者必死。(《濟生》)(按:此改經文懸澀為弦急。《醫約》曰:此乃大概言之,又當審其胃氣。如有胃氣,則脈雖大不妨,又不可以一途而論也。)
法曰證與脈合者生,相反者死。今痢為有餘之證,脈宜洪大數實,乃為脈證相符而可治,今又有不治者何?蓋痢雖屬有餘,而下利則傷氣傷血,實為有餘中不足。故脈沉小流連者生,洪大數身熱者死,細小安靜者生,浮大而緊者死,陰症見陽脈者生,陽症見陰脈者死,身熱脈大者半死半生。(《會解》)
下痢白沫,初起脈小滑能食者易治,洪大急疾四肢厥冷者難治。久痢脈微弱小細者即愈,數實或虛大無根者危。下痢膿血,初起脈小滑或弦軟身不熱者易治;數實滑大而身熱者,勢雖甚猶或可治;若先不熱,五六日後反發熱脈大者必死。久則脈宜芤遲虛細,不宜數盛滑實,或身熱不止、口噤不食者皆死。
久痢脈結代,反驟能食為除中者必死。大抵下利之脈,初起雖實大不妨,六七日後最忌強盛。凡下利脈浮身熱作風治,脈沉身重作濕治。下利為腸胃病,雖迸進而能食則吉。若噤口痢,初起脈數實可治。久痢而反不能食,脈見有餘者死。惟小弱流利者,當作胃虛治之。(《醫通》)
痢為里證,脈宜沉惡浮(有表邪者不在此論),宜細惡大(初起邪盛者不在此論),宜緩惡弦。(《醫碥》)
辯證要領,其證有令人先泄瀉不止變成痢疾者,亦有不瀉便成痢疾者。其證心腹㽲痛甚不可忍,亦有不痛者。裡急後重,奏廁頻迸,或有或無。宜子細看廁馬中,若有一點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雜,此即痢證無可疑者。(按:《和劑·指南》曰。病人登廁,才有一兩點物或赤或白或如魚腦者,此皆痢證也。此陳氏所本。)雖曰赤色為熱,白色為寒,赤白相雜為冷熱不調,然不若姑以此法辨之。凡痢疾有冷熱虛實,一時脈證未明,全在醫者子細詳察,不可執脈。(《管見良方》)
諸有積,以肚熱纏痛推之。諸有氣,以狀如蟹渤驗之。(《直指》)
白話文:
滯下
腹瀉、痢疾、瘧疾,其實都源自同一原因,大多是夏天時脾胃虛弱、飲食積滯所導致的。剛吃壞東西就拉肚子,那算是比較輕微的腹瀉;如果飲食積滯很久,就會變成比較嚴重的瘧疾或痢疾。瘧疾和痢疾之間也有不同:如果飲食積滯變成痰,堵在胸口,就會形成瘧疾;如果飲食積滯變成積塊,黏在腸胃,就會形成痢疾。古人說:「沒有痰就不是瘧疾,沒有積滯就不是痢疾」,這話很有道理。
脈象
- 如果腸道發炎,拉出膿血,脈象呈現沉而細,但微微流動連綿不斷,這種情況通常能活;如果脈象快而急促,又大而有熱,那就很危險。腸道發炎,導致肌肉抽筋,如果脈象細小而安靜,通常能活;如果脈象浮大而有力,那就很危險。
- 脈象時而中斷又時而恢復,這種情況通常能活;如果脈象洪大而急促,那就很危險。脈象像懸在空中要斷掉的感覺又很澀,這種情況通常很危險;如果脈象細微而帶有澀感,這種情況通常能活。脈象緊而大又滑,這種情況很危險;如果脈象時快時慢又中斷,也很危險。
- 拉肚子,脈象微弱細小反而容易存活,如果脈象浮大而有力,就很難痊癒。
- 腸道發炎,頻繁拉出膿血,診脈時脈象應該是滑而大。如果脈象像繃緊的弦一樣,那就很危險。(注意:這裡將脈象「懸澀」改為「弦急」。有醫學著作說,這只是大概的說法,還要考慮到胃氣的情況。如果有胃氣,即使脈象大也沒關係,不能一概而論。)
治療原則
原則是病症和脈象相符就能活,相反就危險。痢疾是一種實證,脈象應該是洪大有力而急促,這樣才符合病症,可以治療。但為什麼有些痢疾患者卻不能治好?因為痢疾雖然屬於實證,但腹瀉會損傷氣血,所以其實是實證中有不足的地方。因此,脈象沉而細,但微微流動連綿不斷的,表示可以活;脈象洪大急促又發熱的,表示很危險。脈象細小而安靜的,表示可以活;脈象浮大而有力的,表示很危險。陰證出現陽脈,表示可以活;陽證出現陰脈,表示很危險。身體發熱脈象大的,表示一半生一半死。
- 拉肚子,排出像白色泡沫的物質,剛開始脈象細小而滑,而且還能吃東西,這種情況容易治療;如果脈象洪大急促,四肢冰冷,就很難治療。拉肚子很久,如果脈象微弱細小,就快好了;如果脈象急促有力或虛大無力,就很危險。拉肚子,排出膿血,剛開始脈象細小而滑或像琴弦一樣柔軟,而且身體不發熱,容易治療;如果脈象急促有力又滑大,而且身體發熱,雖然病情嚴重,但可能還可以治療;如果剛開始不發熱,五六天後反而發熱,脈象變大,那就很危險。拉肚子很久,脈象應該是虛弱、遲緩、細小,不應該是急促有力、滑大,或身體持續發熱、口噤不能吃東西,這些情況都很危險。
- 拉肚子很久,脈象時而中斷又時而恢復,但突然又能吃東西了,表示病邪將要離開身體,這是危險的徵兆。一般來說,拉肚子剛開始脈象雖然強而大,但沒關係,六七天後最忌諱脈象仍然強盛。凡是拉肚子,脈象浮而且身體發熱,要當作是風邪來治療;脈象沉而且身體沉重,要當作是濕邪來治療。拉肚子是腸胃的疾病,雖然排便頻繁,但如果能吃東西,就是好現象。如果拉肚子卻口噤不能吃東西,剛開始脈象急促有力,還能治療;如果拉肚子很久反而不能吃東西,脈象仍然強盛,那就很危險。只有脈象細小、微弱、流暢的,才應該當作是胃虛來治療。
- 痢疾屬於裡證,脈象應該是沉,忌諱浮(如果同時有表證就不在此限),應該是細,忌諱大(剛開始病邪盛時不在此限),應該是緩,忌諱弦。
辨證要點
有的患者先是持續腹瀉,然後變成痢疾,也有的是直接變成痢疾。痢疾患者有的會感到腹部劇烈疼痛,無法忍受,有的則不會感到疼痛。患者會有裡急後重(想排便卻排不出來)的感覺,排便次數頻繁,時而有便,時而無便。要仔細觀察糞便,如果看到一點點紅色、白色,或紅白色相間的物質,那就是痢疾,沒有疑問。(有醫學著作說,病人排便時,只要有一兩點像魚腦的紅色或白色物質,都是痢疾。這也是根據這個說法。)雖然說紅色代表熱,白色代表寒,紅白色相間代表寒熱不調,但不如用這個方法來辨別。痢疾有寒熱虛實之分,一時之間脈象和症狀可能不明顯,全靠醫生仔細觀察,不能只看脈象。
凡是積滯,可以用肚子發熱且疼痛來判斷;凡是氣滯,可以用像螃蟹鼓泡的聲音來判斷。